小暑、大暑、處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還未達最熱,大暑才是最熱時節,處暑是暑天即將結束的日子。大暑是中國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這時正值中伏前後,中國大部分地區為一年最熱時期,所以在大暑的日子大傢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溫的準備。在飲食上也是非常的重要的,那麼在大暑吃什麼呢?這時應多吃消暑清熱、化濕健脾的食品。

大暑防中暑食譜

大暑防暑食譜一:蓮藕燉老鴨

原料:湖鴨、蓮藕。

調料:鹽、味精、胡椒粉。

制作:將飛水處理後的鴨子和切片的蓮藕放入煮開水的鍋中,加入適量的鹽、味精、胡椒粉等,燉上一個小時即成。

溫馨提示:選擇湖鴨,是因為它體型較瘦,脂肪含量較少。鴨子飛水時,加入料酒可以去除腥味。

鴨肉性寒,是夏季進補的優良食品,營養很高,有除濕、解毒、滋陰、去燥、養胃、補腎、消水腫、止咳化痰等功效,非常適合大暑的時候吃。這道菜制作太簡單瞭,用的原料和調料也都很傢常。這道湯,鴨肉中融合瞭蓮藕的香甜,湯裡有鴨肉的醇厚和蓮藕的清新,不失為一道夏令滋補的好湯。

大暑防暑食譜二:綠豆豬肚湯

原料:豬肚1隻,綠豆250克,精鹽15克。

做法

1.豬肚擦洗幹凈切成片,下炒鍋加水,精鹽同燉。

2.綠豆洗後,另用沙鍋加水(水要沒過綠豆),煮至開花,撈出豆殼,連湯汁一並倒入炒鍋內,用溫水煨半小時。聞香氣四溢便可食用。

大暑防暑食譜三:苦瓜黃豆煲排骨

原料:新鮮苦瓜500克、黃豆200克、豬排骨250克、生薑3~4片。

苦瓜,又稱為涼瓜,性寒味苦,入心、肝、胃經,功能清暑滌熱,明目解毒,《滇南本草》說它能“瀉六經實火,清暑,益氣,止渴”,還說它“治丹火毒氣, 療惡瘡結毒”,《泉州本草》認為它“主治煩熱消溫引飲,風熱赤眼,中暑下痢”;黃豆,又名大豆,廣州人稱之為白豆,性平味甘,入脾、大腸經,功能健脾,寬中,《日用本草》說它能“寬中下氣,利大腸”;豬排骨性平,味甘、咸,入脾、胃、腎經,功能滋陰,潤燥;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胃、脾經,有驅寒、祛腥的功 能。合而為湯,更具清暑滌熱、益氣止渴之功效。

烹制:先用清水把苦瓜、黃豆、排骨、生薑洗凈,苦瓜去核切塊,黃豆浸泡片刻;排骨切成段狀,然後一起放進瓦煲裡,加入清水1200毫升(約6碗水 量),先用武火煲沸後,改用文火煲1個小時,直到600至800毫升(約3~4碗水量),調入食鹽少許,飲湯食苦瓜及豬排骨。此量可供2~3人用,宜在暑熱期間多次飲用。

大暑吃什麼清熱解暑

1、茄子

《本草綱目》上說“茄子味甘、性寒、無毒。主治寒熱、五臟勞損及瘟病。吃茄子可散血止痛,去痢利尿,消腫寬腸”。《醫林纂要》稱茄子“寬中、散血、止瀉”。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茄子中豐富的維生素P,可增強細胞間的粘著能力,能防治微血管脆裂出血及其增進傷口愈合。所以,常吃茄子可防治腦溢血、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病癥,對慢性胃炎等也有一定醫治效果。

2、茶水

有經驗的保健醫生常指導人們用喝茶的方法補鉀。鉀是人體內重要的微量元素,鉀能維持神經及其肌肉的正常功效,很是心肌的正常運動。假如缺鉀,人就會感到倦怠乏力,且耐熱能力降低。缺鉀嚴重時,會導致心律失常及其全身肌無力。茶葉含鉀較多,約占其比重的1.5%左右。鉀容易隨汗水排出,溫度適宜的茶水應當是夏天首選飲品。

3、陳醋

夏天人們飲水較多,胃酸相應降低,使食欲減退。適量食醋可增加胃酸的濃度,生津開胃,幫助消化。假如在烹調時加些醋,可使胃酸增多增濃,從而增加食欲。夏天是腸道傳染病流行季節,吃醋還能提高胃腸道的殺菌效果。還有,如在烹飪時加入幾滴醋,就會降低蔬菜中維生素C的損失,並且有利於食物中鐵的汲取。

4、絲瓜

有清熱解暑的功效。歷代醫藥典籍及其《本草綱目》皆說絲瓜能“清熱利腸”。暑天吃些絲瓜湯,能消暑解熱。做湯時烹煮時間不宜長,最好能保持絲瓜的鮮綠色澤。絲瓜皮及其絲瓜花一起熬水代茶,也有防暑解熱之效。

5、西瓜

不僅能清熱解毒、除煩止渴,並且能利尿,幫助消化,所以,人們一定要吃些西瓜。西瓜汁中還附有人體所需豐富的營養物質,如蔗糖、葡萄糖、果糖、瓜氨酸、丙酸、丙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磷酸、蘋果酸、鹽類,及其胡蘿卜素、維生素C等。

6、黃瓜

《本草求真》裡提到黃瓜“氣味甘寒,服此能清熱利水”,所以,酷熱的夏天多吃些黃瓜是有好處的。黃瓜的含水量為96%~98%,為蔬菜中含水量最高的。它含的纖維素很柔嫩,這對增進腸道中腐敗食物的排泄及其降低膽固醇均有一定效果。

7、冬瓜

有很好的清熱解暑功效。夏天多吃些冬瓜,解渴消暑、利尿。因其利尿,且含鈉極少,所以是慢性腎炎水腫、營養不良性水腫、孕婦水腫的消腫佳品。它附有多種維生素及其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可調節人體的代謝平衡。

8、綠豆

工作及其勞動之餘,喝一碗綠豆湯,自有神清氣爽、煩渴盡去、暑熱全消、心曠神怡之感,這是因為綠豆起到清熱解暑、止渴利尿的功效。

9、苦瓜

有人把西瓜當成夏日解暑的珍寶,實際上從理論上說最開胃爽口、祛暑清心的瓜類食品卻是苦瓜。中國民間自古就有“苦味能清熱”、“苦味能健胃”的經驗之談。中醫認為,苦瓜味苦、性嚴寒、能清熱瀉火。苦瓜的微苦味道,吃後能刺激人體唾液、胃液分泌,使食欲大增,清熱防暑,所以,夏食苦瓜正相宜。用鮮苦瓜搗汁或煎湯,對肝火目赤、胃熱煩渴、胃脘痛、濕熱痢疾,皆為輔助食療佳品。苦瓜泡制的涼茶,飲後消暑怡神。

大暑養生要註意什麼

1、穿著棉質服裝

大暑裡穿淺顏色的衣服,可以減少衣服隊熱量的吸收,這樣穿起來比較涼快;而深顏色的衣服則會吸收更多的熱量,這樣子會使人悶熱。棉織品透熱、吸汗優於化纖制品。所以,大暑天運動著裝以淺顏色棉織品為最好,款式越寬松,散熱性能就越好,顏色越淺越不容易吸熱。

2、晨練不宜過早

大暑天時天亮比較早,很多有晨練習慣的人都是天一亮就出門運動。但晨練不宜太早,以免影響正常睡眠。

3、避免陽光直射

大暑天每天上午11時到下午4時是紫外線、紅外線最強的時候。過強的紫外線可造成皮膚和眼睛的損傷,並可致皮膚癌。而長時間照射紅外線,可使顱內溫度上升,腦膜出現炎癥,發生日射病。因此應盡量避免在陽光最強的時候在室外運動,更不可光著上身運動。

4、控制運動強度

大暑天人體能量消耗很大,運動時更要控制好強度。一旦出現中暑癥狀,應立即到陰涼通風處坐下,喝些涼鹽開水,呼吸新鮮空氣,在頭額部或腋下等處進行冷敷。有頭暈、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時,可服用人丹、十滴水等祛暑藥物。如經過處理仍不見好轉,應立即到醫院就診。

5、及時適量補水

大暑天運動出汗多,鹽分喪失量大,容易使細胞滲透壓降低,導致鈉代謝失調,發生抽筋等現象。所以,大暑天運動及時補充水分非常重要。補水方法最好是少量多次,運動中每10到15分鐘飲水150到200毫升。但不要喝過甜的飲料,以避免增加胃的負擔。運動後也應及時補充水分,但不要一次喝得太多,狂飲會增加心臟的負擔。

6、別用冷飲降溫

有的人運動後習慣吃冷飲。事實上,在身體溫度很高的情況下吃冷飲會傷害腸胃。這是因為運動時大量血液湧向肌肉和體表,而消化系統則處於相對貧血狀態,這時進食大量冷飲不僅會降低胃的溫度,還會沖淡胃液,使胃的生理機能受損,輕者會引起消化不良、嘔吐、腹瀉、腹痛等急性胃腸炎,重者還可能為以後患慢性胃炎、胃潰瘍等埋下禍根。運動後溫稀鹽水是最好的飲料。

7、不要立即沖涼

人體充分運動後會大汗淋漓,全身的毛孔都打開瞭。如果這時突然用冷水澆身,會引起感冒、發燒。且沖涼並不能幫助肌肉放松,反而會使肌肉更加緊張。正確的方法是等身上的汗都幹瞭,再用溫水沖澡,水溫應高於體溫1~2℃。

大暑如何養生做好三個要點為健康加分

一、防情緒中暑

按照中醫“天人相應”之說,氣候變化會引起人體生理和心理的變化。大暑時節高溫酷熱,人們易動“肝火”,會產生心煩意亂、無精打采、思維紊亂等異常狀態,這是“情緒中暑”引起的。現代醫學認為,人的神經細胞對夏日氣溫、氣壓和濕度等氣象要素的變化高度敏感,高溫氣候會影響人體的情緒調節功能,繼而影響大腦的神經活動和內分泌的激素分泌,於是產生一系列類似“中暑”癥狀。

一旦出現全身明顯乏力、頭昏、惡心等中暑先兆,應立即將患者移至通風處休息,給病人喝些淡鹽開水或綠豆湯、西瓜汁、酸梅湯等。高溫作業或易中暑人群,為瞭以防萬一,平時也可以適當吃點藿香正氣水。

為防“情緒中暑”,一旦火氣上來,可以采用心理暗示和“心理納涼法”等方法調整自己的情緒。

二、補水宜喝粥

在大暑節氣養生,首要是補水。此時節喝藥粥能補氣清暑,健脾養胃。

李時珍曾言,“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也。”“度暑粥”常選用粳米、綠豆、薏苡仁、赤小豆、南瓜等健脾養胃的谷物為主料,輔以百合、蓮藕、黃瓜、冬瓜、西瓜、豆芽、冬菇、紫菜、番茄等寒涼清熱蔬果,加以雞肉、鴨肉、瘦豬肉、鴿肉等平涼益氣、滋陰補血的肉制品煮熬而成。

所謂“天生萬物以養民”。大暑期間,還應該多吃絲瓜、西蘭花和茄子等當季蔬菜。淮山藥有補脾健胃、益氣補腎作用,多吃淮山藥可以促進消化,改善腰膝酸軟,使人精力旺盛。

三、冬病多夏治

大暑是全年陽氣最盛的時節,在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故對於那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痹證等陽虛證是最佳的治療時機。

“冬病夏治”使用最多的是敷貼療法,它是利用夏季“三伏天”陽氣最盛的節氣特點,采用穴位敷貼的方法,使用有特殊作用的中藥滲透皮膚,疏通經絡,調節臟腑,從而達到內病外治的目的。

我們敷貼的藥物最常見的是選用一些辛香、逐痰、溫陽、驅寒的復方中藥,結合透皮給藥技術,根據病人的病情,選擇肺俞、膏育、大椎、百勞、定喘等穴位敷貼治療。

大暑養生重在一個清字上

首先是內心“清靜”。盛夏酷暑炎熱,人體容易悶熱不安和困倦煩躁。所以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靜下來、神清氣爽,切忌火暴脾氣,避免因燥生熱,要防止心火內生。心靜自然涼,這樣人體才不容易“上火”,頭腦才清醒。

其次是註意“清補”。中醫認為,“脾主長夏”、“暑必加濕”,脾虛者夏季養生,宜堅持益氣滋陰、健脾養胃、清暑化濕的清補原則,采取飲食調養的科學方法,選用香甜可口、易於消化、補而不膩的食品。

第三是飲食“清潔”。夏天食物容易變質,蚊蟲較多也容易傳播疾病,因此保持飲食清潔相當重要。

第四是積極“清熱”。大暑天氣酷熱,出汗較多,容易耗氣傷陰,人們容易上火,應該及時補水,註意清熱祛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