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血糖是糖友日常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通常血糖控制較差的糖友需要一天測多個時間點的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等,有時甚至需要加測凌晨3點的血糖值),血糖控制穩定的糖友也應定期檢測。自測血糖註意七細節?哪些人需要檢查血糖?一起來看下。

哪些人需要檢查血糖

有些人患糖尿病的風險高於常人,需要經常做血糖檢查。

1、超重肥胖人群;

2、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患者。這類人群糖代謝異常率高,更易患糖尿病;

3、有糖尿病傢族遺傳史的人;

4、超過30歲的妊娠期婦女。懷孕期間患糖尿病或生過8斤以上巨大兒的人;

5、飲食不健康、缺乏運動、壓力大的人群;

6、糖皮質激素異常、多囊卵巢綜合征、有精神病史、服用抗抑鬱藥品等也是容易導致糖尿病的因素;

7、年齡45歲。

自測血糖註意七細節

1.註意清潔工作。測血糖之前,一定要先洗凈雙手,否則手上沾有的物質可能會影響到檢測結果的準確性。例如在吃水果後沒洗手就測血糖,測得結果很可能就會比實際值要偏高。手上如果塗瞭護手霜等也容易影響到測血糖結果。因此,在測血糖前宜用中性洗手液將雙手洗凈,並避免接觸其他物質。除瞭要洗手,保持血糖儀的潔凈也很重要,否則同樣會使檢測結果出現偏差。

2.消毒要做好。測血糖是有創傷的操作,因此紮手指之前必須先消毒。消毒可以選用酒精,不建議使用碘液,否則可能會使結果不準確。酒精消毒手指後,待其完全揮發再檢測,避免酒精混入血液而將其稀釋。

3.采血量要充足。有的糖友在測血糖時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采血針紮破手指後隻流出很少量的血,達不到血糖儀要求的最小采血量。不少人的解決方法是使勁擠手指,但這樣並不可取。擠壓手指會擠出組織液,與血液混在一起,血液就被稀釋瞭,因此檢測結果也會比實際偏小。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低溫可使血管收縮,血液不易流出。出現這樣的情況,糖友搓搓雙手,或用溫水泡泡手,可促進手部血液循環,便於采血。

4.試紙的保存。試紙的保存也很關鍵,通常試紙需要在陰涼、幹燥處避光保存,陽光照射或潮濕環境可能會導致試紙中所含的有效化學成分變質。使用試紙前一定先看一下保質期,過期的試紙也會使測血糖結果不準確。糖友可以在試紙包裝上貼上標簽,標明其開封日期及最後使用期限,一旦過期應及時丟棄。此外,如果手指無意中接觸到瞭試紙,同樣會影響結果。

5.調節血糖儀代碼。有些血糖儀在使用前需要先調整其顯示的代碼,與試紙盒的代碼相一致才可以檢測。每臺儀器都有其各自對應的試紙條,不配套的試紙和儀器不可交叉使用。

6.註意操作方法。糖友在測血糖前還需要仔細閱讀操作指南,由於操作不當而導致的檢測結果不準也時有發生。常見的錯誤有:血液未覆蓋整個測試區;血量過多,污染瞭儀器;試紙條未插到規定位置;滴血後未及時將試紙插入,等待時間過久;檢測時挪動瞭試紙條,或血糖儀發生移動、傾斜等。

7.血糖儀的校準。新買的血糖儀第一次使用前通常需要先校準一下,且血糖儀每使用一段時間後也要重新校準。如果糖友認為測出的血糖值與實際情況有較大偏差,比如在發生瞭低血糖反應時卻測出血糖正常或偏高,這也可能說明血糖儀需要校準瞭。

出現哪些情況必須檢測血糖

突然感到饑餓時。糖尿病患者由於患有胰島素抵抗,在病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時可突然出現明顯的饑餓感。一般來說,該病患者的血糖值越高,饑餓感就會越強烈。此外,糖尿病患者若服用瞭過量的降糖藥,也可因血糖水平下降而突然感到饑餓。因此,患者在突然感到饑餓時一定要檢測血糖並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感到口渴時。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水平較高時,經常會感到十分口渴,此時,應及時檢測血糖,弄清楚口渴的原因是血糖升高還是體內缺水。

感到疲勞時。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水平發生波動時可出現明顯的疲勞感和全身乏力的癥狀,此時,應立即測一下血糖,並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脾氣變大時。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若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其情緒往往會變得很糟糕。有些糖尿病患者在發生低血糖時也可出現易怒、焦慮、心慌等癥狀。因此專傢指出,如果情緒突然變得很差,糖尿病患者就要及時檢測一下血糖,以便采取正確的治療方法。

工作忙碌時。忙碌的工作會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升高,而且還可能讓其忘記測血糖。因此,患者在工作忙碌時應使用鬧鐘或便條來提醒自己測血糖。

生活壓力驟增時。糖尿病患者在發生傢庭變故或工作壓力驟增時,其血糖水平可發生不同程度的升高。此類患者若無法在短期內緩解自己的精神壓力,就需頻繁地檢測血糖,並根據血糖值來指導臨床用藥。

開車出行之前。糖尿病患者在病情不穩定、血糖波動較大時開車是很危險的。因此,此類患者在開車前應先測血糖,如果測出來的血糖過低,應先吃一些含糖量較高的食物,並在15分鐘後再次檢測血糖,確認血糖正常後再上路,如果測出來的血糖過高,最好不要開車。

中年人餐後血糖檢查很關鍵

如果中老年人體檢時能把餐後血糖列為常規檢查項目,就能夠為治療爭取更多的時間。對於這些餐後血糖超出正常值的人群,盡早地進行飲食控制、加強體育鍛煉或選擇一些安全性較高的藥物,對於延緩疾病進程,減少疾病後期並發癥的產生都非常有益。

一般情況下,當空腹血糖水平顯著升高時,胰島β細胞的功能已經喪失瞭50%,此時患者的糖尿病大多已經發展到瞭中晚期,心、腦、腎、眼等器官已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害,治療起來比較費力。而發病初期,通過檢測患者的餐後血糖可以更為及時地發現患者胰島功能的減退情況,這比空腹血糖出現異常大約要早3-5年。

雖然檢查空腹血糖確實能發現那些漏治的中晚期糖尿病患者。但是,有相當多的糖耐量減低者或癥狀尚不明顯的早期糖尿病患者卻難免成為“漏網之魚”。因為在糖尿病早期,盡管胰島β細胞的分泌功能受到瞭輕度損害,然而胰島素的基礎分泌尚能控制空腹狀態下的血糖,因此空腹血糖還能保持在正常范圍內。由於進餐後飲食被胃腸道消化吸收,血中葡萄糖含量顯著升高,這樣一來,對胰島素的需求量也相應加大。

那些由於胰腺功能受損或缺陷,胰島儲備功能減弱,胰島素分泌量不足以代謝體內攝入的碳水化合物的人,餐後血糖水平就會較正常人升高。當空腹血糖正常,餐後2小時血糖水平大於或等於11.1MMol/L時,即可診斷為Ⅱ型糖尿病;當空腹血糖正常,餐後2小時血糖水平7.8-11.1mmol/L時,則稱為糖耐量減低。因此,中老年人體檢時如果忽視瞭餐後血糖的檢測,就難以及時發現糖耐量減低人群或早期糖尿病患者。

糖耐量減低是臨床糖尿病的“預備期”,此時人體正處於糖代謝紊亂的代償階段,如果不及時防治,就會加重胰島素抵抗或胰島素分泌缺陷,從而轉化為Ⅱ型糖尿病。

血糖檢測把握時間是關鍵

空腹血糖是指在早晨6~7點空腹時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是目前臨床上診斷Ⅱ型糖尿病最常用的一個檢測項目。我們經常看到有些人8點以後空著肚子抽血,殊不知此時的血糖已經失去瞭早餐前血糖的意義。

通常空腹血糖(葡萄糖氧化酶法)的正常范圍是3.9~6.1mmol/L。空腹血糖6.1 mmol/L就為空腹血糖升高;若有糖尿病癥狀又查出空腹血糖>7.0 mmol/L,或糖耐量試驗血糖峰值>11.1 mmol/L,餐後2小時血糖>11.1 mmol/L,或具有糖尿病癥狀,隨機血糖>11.1 mmol/L,且伴有尿糖陽性,就可診斷為糖尿病。血糖高不一定是糖尿病

由於空腹血糖決定著全天血糖水平,控制糖尿病千萬要註意空腹血糖的變化。

雖然糖尿病表現為血糖升高,但並不是所有的血糖升高都是糖尿病。患有肝炎、肝硬化等肝臟疾病,某些應激狀態下,饑餓時和慢性疾病患者,服用一些影響糖代謝的藥物如口服避孕藥、阿司匹林等,以及一些內分泌性疾病,這些因素都可能帶來血糖升高,如去掉這些因素,血糖便可恢復正常。

因此,體檢發現血糖升高時,一定要排除引起血糖升高的上述因素,經醫生確診為糖尿病後,方可有針對性地口服一些降糖藥物。餐後血糖受多種因素影響,餐後血糖顧名思義是指飯後的葡萄糖濃度,醫學上通常檢測的是進餐後2小時的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