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是人類的最大敵人,人人談及色變,誰也不願意自己的健康和癌癥沾邊。但你知道嗎?不要小看體內的營養素,其實人體缺乏營養也會引起癌癥,該怎麼辦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瞭解下相關的專業知識吧,也許對我們有幫助。

身體六大信號告訴你缺啥營養

信號1:頭發幹燥、變細、易斷、脫發

可能缺乏的營養:蛋白質、能量、脂肪酸、微量元素鋅。

營養對策:每日保證主食的攝入。每日保證3兩瘦肉、1個雞蛋、250毫升牛奶,以補充優質蛋白質,同時可增加必需脂肪酸攝入。

每周攝入2~3次海魚,並可多吃些牡蠣,以增加微量元素鋅。

信號2:夜晚視力降低

可能缺乏的營養:維生素A

營養對策:增加胡蘿卜和豬肝等食物的攝入。兩者分別以植物和動物的形式提供維生素A,後者吸收效率更高。應註意的是,維生素A是溶解於油脂而不溶解於水的維生素,因此用植物油烹炒胡蘿卜比生吃胡蘿卜,維生素A的吸收效率可大為提高。

膳食物中的維生素A來源於兩部分:一部分是直接來源於動物性食物提供的視黃醇,例如動物肝臟、蛋黃、奶油、其它動物內臟等;另一部分則來源於富含胡蘿卜素的黃綠色蔬菜和水果,如胡蘿卜、油菜、辣椒、番茄和橘等。

信號3:舌炎、舌裂、舌水腫

可能缺乏的營養:B族維生素。

營養對策:長期進食精細米面、長期吃素食,很容易造成B族維生素的缺失。為此,應主食粗細搭配、葷素搭配。有吃素習慣的話,每日應補充一定量的復合維生素B族藥物制劑。

信號4:嘴角幹裂

可能缺乏的營養:核黃素和煙酸。

營養對策:核黃素(維生素B1)在不同食物中含量差異很大。動物肝臟、雞蛋黃、奶類等含量較為豐富。為此,每周應補充1次(2~3兩)豬肝、每日應補充250毫升牛奶和一個雞蛋。

應註意對谷類食品進行加工可造成維生素B1的大量丟失,如精白米維生素B1保存率僅有11%,小麥標準粉維生素B1保存率僅有35%,因此主食應註意粗細搭配。而煙酸主要來自動物性食物,特別是豬肝、雞肝等。

信號5:牙齦出血

可能缺乏的營養:維生素C。

營養對策:維生素C是最容易缺乏的維生素,因為它對生存條件的要求較為苛刻,光線、溫度、儲存和烹調方法都會造成維生素C的破壞或流失。因此,每日應大量進食新鮮蔬菜和水果,最好能攝入1斤左右的蔬菜和2~3個水果,其中,蔬菜的烹調方法以熱炒和涼拌結合為好。

維生素C的食物來源:主要來源於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如辣椒、菠菜、西紅柿、橘、橙、酸棗等;動物性食物僅肝臟和腎臟含有少量的維生素C。

信號6:味覺減退

可能缺乏的營養:鋅。

營養對策:適量增加貝殼類食物,如牡蠣、扇貝等,是補充微量元素鋅的有效手段。另外,每日確保1個雞蛋、3兩紅色肉類和1兩豆類也是補充微量元素鋅所必需的。

缺啥營養容易得癌

1、缺乏維生素D可能誘發乳腺癌

許多臨床調查數據表明,乳腺癌患者體內的維生素D含量往往較低。加拿大的研究人員還發現,體內缺乏維生素D的乳腺癌患者和體內不缺乏此物質的乳腺癌患者相比,其病死率相對較高。

對策:有乳腺癌傢族史者,未生育的女性、中老年女性、月經初潮較早或絕經較晚的女性等易患乳腺癌的人應多吃魚肉、牛肉、豬肝和雞蛋黃等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並應經常曬太陽,以促使機體合成更多的維生素D。

四種維生素不能缺缺一都易癌癥纏身(東方IC供圖)

2、缺乏膳食纖維可能誘發結腸癌

在現代人的飲食結構中,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而膳食纖維的攝入則日漸減少。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在人體內分解後,會產生較多的致癌物質。在缺乏膳食纖維的情況下,這些致癌物質會長時間地停留在結腸黏膜上,從而可誘發結腸癌。

對策:人們在日常飲食中應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大麥、豆類、胡蘿卜、柑橘、燕麥等。

3、缺乏蛋白質可能誘發胃癌

人們若從飲食中攝入的蛋白質不足,尤其是攝入的優質蛋白質不足,就可能誘發胃癌。在過去,胃癌一度被稱為“窮病”。因此,萎縮性胃炎患者、胃潰瘍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及有胃癌傢族史者等易患胃癌的人群應常吃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如深海魚蝦、牡蠣、大豆、瘦肉和雞蛋等。此外,人們若大量食用醃制的咸魚、咸菜等含有亞硝胺等致癌物質的食物,也會增加患胃癌的幾率。人們若攝入過多的食鹽,可能會導致萎縮性胃炎,此病是胃癌常見的癌前病變之一。

對策為瞭預防胃癌,人們應減少食鹽的攝入量,並應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少吃煙熏燒烤的食品。

4、缺乏β-胡蘿卜素可能誘發肺癌

目前,肺癌仍是我國發病率最高的癌癥。除瞭吸煙、吸入過多油煙等因素會導致肺癌以外,人體若缺乏β-胡蘿卜素也可能誘發肺癌。

對策:長期吸煙者、肺結核患者和矽肺患者等易患肺癌的人群應多吃富含缺乏β-胡蘿卜素的食物,如甘薯、胡蘿卜、菠菜、芒果、木瓜等。

嘴饞說明身體缺少營養!

口味可能意味著——營養缺乏

中國人常說,“三歲定胃口”。其實,除瞭地理環境、自幼養成的飲食習慣、遺傳基因等常規原因外,偏好某一種口味也可能是你營養失衡或健康異常的信號。國外已有不少研究表明,口味偏好與營養缺乏存在一定的關系。不少口味偏好可以通過更豐富更新鮮的食物來糾正。

愛吃肉類——氨基酸不足

說明體內缺乏氨基酸或鐵等礦物質不足。很多人面對肉類和油脂散發出來的誘人香味,毫無招架之力,導致吃得太多,引發代謝疾病。

對策:可用蘑菇、芝麻等香味食物代替。香菇中含有多種維生素、多糖等植物化學物,能預防慢性疾病;芝麻也富含多種維生素、豐富的蛋白質、抗氧化物質等。此外,花生、大豆也是不錯的選擇。

想吃油炸食品和芝麻可能是因為缺鈣;想吃燒烤可能是因為缺少碳水化合物;想吃堅果、豆類可能是因為體內缺少硫化色氨酸;想喝碳酸飲料可能因為你體內缺鈣。

老想吃巧克力——缺乏B族維生素

可能意味體內缺乏B族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B6和B12。B族維生素能幫助人體進行新陳代謝,一旦缺乏,人容易感到疲勞、情緒低落。巧克力可以通過釋放血清素讓人感知快樂。對策:多吃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如西紅柿、橘子、葡萄、梨等水果,此外牛奶、豆類、堅果類、菠菜都富含維生素B12。B族維生素能提高食物的口感,新上市的玉米、大米感覺更好吃,就是因為其中含豐富的B族維生素。

現代人為什麼會缺乏營養

1,我們身處“低營養時代” :最典型的表現是大棚蔬菜。加拿大專傢實驗表明,大棚菜缺少瞭紫外線照射,營養素含量較原始自然生長的蔬菜,VC下降22%,鐵下降82%,鈣下降44%,而有害物質卻上升300倍.

2,食品添加劑的泛濫:共有各種添加劑3500多種。平均每人每天攝入添加劑84種!添加劑會令食物顏色鮮艷,口感、口味好,但是卻增加瞭肝臟腎臟的負擔! 重要的還有很多不能吃的非食品添加劑,如三聚氰胺、福爾馬林、雙氧水……這更可怕!

3,環境污染:空氣,水,食品的各種污染和有害物質加劇瞭人體營養素的流失。霧霾,pm2.5,裝修污染,水源水污染,自來水二次污染,桶裝水二次污染……環境污染有害物質超過35000種!

4,濫用藥物、隨意掛點滴:是藥三分毒,很多藥物的副作用很可怕,而且藥的代謝大部分通過肝臟,還有部分通過腎臟。更可怕的是很多人工合成的營養素,其實就是藥物,也是有毒副作用的。因為人工無法合成天然食物結構,長期使用導致體內失衡。

5,生活壓力大:壓力大,人際關系緊張都會消耗大量的營養素。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過勞死的國傢,而且過勞死向年輕化發展!

6,不良的生活習慣:

不吃早餐、熬夜、吸煙、喝酒應酬,其中抽一支煙消耗25mg的VC,相當於2個蘋果所含的Vc!

易得肺癌的8個安全隱患

其一,吸煙。

這是目前公認最重要的危險因素,吸煙時間越長,量越大,危險度越高。一般認為吸煙指數大於400年支是肺癌的高危因素之一。

其二,被動吸煙。

香煙煙霧中的多種致癌物質,可以被周圍人群被動吸入肺的深部。一些肺癌患者可能就是吸“二手煙”者。

其三,職業因素。

工作環境中的石棉、砷化物、鉻化物、煤煙、焦油、石油中的多環芳烴以及放射線等。

其四,空氣污染。

據估計,大城市中人群10%的肺癌可能由大氣污染所致。此外,室內小環境污染,包括烹調過程中的油煙和建築裝潢材料中的放射物(氡等)均存在致癌物質。

其五,電離輻射。

包括天然來源、醫療照射或其他。

其六,飲食與營養因素。

食物中維生素A含量不足或不良生活方式等。

其七,肺癌既往疾病因素。

既往患陳舊性肺結核、肺炎、老慢支、肺間接纖維化與肺癌有一定關系,這些疾病的肺癌發生率要高出常人2—3倍。

其八,遺傳易改性因素。

患者傢族中如有其他腫瘤史,患基因如發生突變,也會導致發生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