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父母對小兒感冒預防和治療方法都多少有所瞭解,卻往往不夠全面,甚至在某些方面還存在錯誤的認識。如果治療方法不正確,非但不能抑制感冒癥狀的擴散,反而可能進一步危害到孩子的身體健康。那麼孩子怎樣可以不感冒?

預防小兒感冒簡單有效辦法

、急性腎小球腎炎等,貽害終身。

小兒感冒,傢長一定要遵醫囑做好傢庭護理。最重要的一條是要讓孩子充分休息,年齡越小,越是要休息,待癥狀消失後才能恢復自由活動。對4個月以下或仍未斷奶的患兒,母親應勤於哺乳,但要減少奶量;較大患兒宜多飲水,可減少咽痛和補充發熱時丟失的水分。給予易消化、高熱量、富含維生素的飲食,如肉、魚、蛋、奶或豆類制品。室內環境要安靜,空氣要清新,室溫不要太高或太低。

若伴有頻繁咳嗽,應按醫囑給予鎮靜藥和止咳糖漿,還應輕拍背部使痰液易於排出,保持呼吸道通暢。有鼻腔阻塞時,可用軟佈條及時清理。如鼻腔有幹厚黏液聚積,可滴入少量鹽水使黏液變軟而清除。患兒出汗後應及時更換內衣要註意給孩子按時服藥。感冒大多數是由病毒引起,抗菌藥物無效。特別是早期病毒感染,濫用抗生素反會引起菌群失調,加重病情。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正確用藥。

最佳辦法是預防感冒。傢長要增強小孩對寒冷的適應能力,讓孩子多在戶外活動,多曬太陽;也要保護孩子不受或者少受寒冷的侵襲。要增強小孩對寒冷的耐受性,經常讓孩子多接觸新鮮涼爽的空氣;同時還要註意隨著天氣的變化及時增減衣服,不要穿得太少讓孩子凍著,也不要穿得太多把孩子捂得出汗。夜裡睡覺要註意被子蓋得合適,下半夜可以稍微多蓋一些,但千萬不要蒙頭睡覺。小孩的抵抗力很弱,因此,在感冒流行季節盡量不要帶孩子到人多的公共場所去,也不要帶孩子去親朋好友傢串門。如果一定要去,最好給孩子帶上口罩。但是在人少、空氣比較新鮮的地方,就不要給孩子帶口罩。因為帶口罩會吸回自己呼出的氣,而且在摘掉口罩的時候容易著涼。萬一您的孩子發熱持續不退,或者發生瞭並發癥,應住院治療,以免拖延而發生意外。

俗話說:“寒從腳下起”。足部離心較遠,較之其他部位供血相對要少;保暖功能相對要差,容易受寒著涼。中醫曰:寒為陰邪,易傷陽氣。寒邪若侵犯衛表,就會阻遏衛外陽氣,出現惡寒、發熱、無汗等癥狀。專傢建議,要正確選用保暖性的鞋襪,如佈底絨裡棉鞋和毛巾襪,既暖和又舒適,是孩子們的最佳用品。球鞋、皮鞋、膠鞋和尼龍襪子保暖性差,散熱快,容易凍腳。鞋襪的尺寸要大一些,腳與鞋之間應稍有空隙,以利於空氣隔熱,增加保暖性。小孩好動,腳易出汗,鞋內放鞋墊,可以吸熱和減少熱的散發;同時要常換常曬,保持鞋的幹燥、清潔,也就是保證暖和。督促孩子每天晚上睡覺前堅持用溫水洗腳泡腳,每次3~6分鐘;夜間蓋好被子,盡量不要讓孩子的腳露出來而受涼。如此即可達到“小兒雙足暖,時時保平安"。

孩子怎樣可以不感冒

專傢提醒:久病成良醫?誤區還很多

兒科專傢提醒我們,雖然大多數父母對小兒感冒的預防和治療方法都多少有所瞭解,卻往往不夠全面,甚至在某些方面還存在錯誤的認識。如果治療方法不正確,非但不能抑制感冒癥狀的擴散,反而可能進一步危害到孩子的身體健康。

最明顯的錯誤認識之一:父母們總是告訴孩子咳嗽時應該用雙手捂住嘴,以防感冒病菌隨著飛沫散佈到空氣中傳染給其他人。但專傢指出,感冒病菌傳播的最主要途徑是手與手的接觸,所以孩子們咳嗽時捂住嘴的動作反而增大瞭感冒病菌繼續傳播的機會。因此,正確的做法是鼓勵孩子在咳嗽時用手帕或者袖子掩住鼻子和嘴。

冬季是感冒的多發季節,你知道怎樣在冬季保護孩子的健康嗎?做做下面的小測驗,檢驗一下你掌握有關感冒的知識是否正確。

1. 冬天孩子更容易感冒,這是因為:

a.孩子在室內活動、在室內與他人接觸的時間更多。

b. 室外天氣很冷,所以孩子的抵抗力也比較差。

c. 冬季感冒病菌活躍。

正確答案:a. 首先,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證明寒冷會導致感冒。其次,寒冷的天氣不會影響孩子的免疫系統或者增加被感染的機會。感冒病菌是長年存在的,隻有流行性感冒的病毒在冬春季比較活躍。冬季兒童易患感冒的最主要原因是由於室外比較寒冷,人們比平時更喜歡湊在一起待在室內。室內空間有限,空氣流通不好,人與人之間近距離接觸的機會大大增加,所以孩子更容易感染感冒病菌。

7招讓寶寶不再反復感冒

第1招:吃好

足夠的營養是保證寶寶生長發育和健康的先決條件。

大力提倡母乳喂養。讓寶寶吃夠母乳,延長斷奶時間至生後第二年。母乳中含有大量免疫活性物質和抗體,能保護寶寶免受多種病毒和細菌感染。

寶寶長到4~6月時逐漸添加輔食。註意寶寶的均衡營養,如牛奶、肉類、蛋類、魚類、新鮮蔬菜和水果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做到按時進餐,不挑食、不偏食。

平時給大點的寶寶多吃高蛋白飲食。如牛奶、雞蛋、豬肝及瘦肉末等,特別註意在飲食中多補充鐵劑、鈣劑和維生素A。

第2招:穿暖

寶寶衣著隨季節變化以及活動出汗情況隨時增減。

寒冷季節讓寶寶多穿衣服,摸上去手腳溫暖就行,被蓋比成人稍厚就好。氣候變化時,衣服要勤穿勤脫,不要隻加不減,特別是冬季降溫時不要一下穿得過多,一般比你多穿一件就夠。如果寶寶活動時出瞭汗,要及時用毛巾擦幹;入睡後出汗多的寶寶,最好在前後胸墊上小毛巾防止汗濕內衣。減少出汗、及時擦汗,是防止寶寶受涼的重要措施。

第3招:睡飽

一般說來,嬰兒每天需要睡眠15~16小時,幼兒每天12~14小時,學齡前兒童每天10~12小時。同時為寶寶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以保證睡眠質量。

按時免疫接種,能有效防治各種小兒傳染病。如果在近期與麻疹、水痘、甲型肝炎等傳染病人密切接觸後,盡早註射一針丙種球蛋白,可以預防發病或減輕癥狀。

第5招:體格鍛煉

這是預防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最好方法。寶寶滿月後應盡早戶外活動,晴天多曬太陽和呼吸新鮮空氣。每天堅持做體操、跑步、跳繩、玩遊戲、溫水浴,戶外活動不少於一小時。在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疊被子、掃地、洗碗等。

第6招:居室定時開窗通風

保證空氣新鮮,避免寶寶被動吸煙。在冬春季或傳染病流行季節,盡量不要帶寶寶去公共場所,以免染上疾病。如果傢裡有人感冒瞭,應減少病人與寶寶接觸,室內用醋蒸熏,進行空氣消毒。

第7招:給“復感兒”補充益生菌

前不久,美國學者的一項研究顯示,3~5歲兒童接受每天補充益生菌持續6個月,將有效減少發熱、流涕、咳嗽的發生率和抗生素應用,縮短癥狀持續時間及病假休息時間。

益生菌是參與腸內微生態平衡的微生物或物質。國際上常用的活菌制劑有:

乳桿菌——活乳酸桿菌加入牛奶中成為酸奶。

雙歧桿菌——主要用於調整菌群失調,治療腸道功能紊亂癥。

毫無疑問,給“復感兒”補充益生菌將有助於減少感冒次數,即使感冒瞭也能減輕癥狀並縮短病程。

照顧感冒寶寶七大錯誤觀念

錯誤觀念一:有沉重鼻音就是感冒瞭?

在幼兒期,特別在一歲以下,常會聽到鼻子有呼嚕聲,像是分泌物在其中隨呼吸穿梭,其實那是鼻屎,當然也是痰的一種表現(呼吸道分泌物)。而大多媽媽們會擔心是不是寶寶感冒瞭,其實多半是多慮的。因為造成以上現象最主要的原因隻是累積瞭過多慢慢幹黏住的鼻腔分泌物,尤其是沒有發燒、活動力等變化時,更不必擔心,隻要養成好習慣,每天固定清潔好鼻內分泌物,便不會有以上情況發生瞭。

至於什麼情況才是有真正的鼻炎呢?答案是當醫師發現有鼻腔內發炎,即發紅、腫脹,引起鼻粘膜分泌物增多時,才能下此診斷。

錯誤觀念二:感冒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細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屬於病毒性感冒,細菌引起的感冒屬於細菌性感冒。抗生素隻對細菌性感冒有用。

其實,很多感冒都屬於病毒性感冒。嚴格意義上講,對病毒性感冒並沒有什麼有效的藥物,隻是對癥治療,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大傢可能都有過這種經歷,感冒以後習慣性在藥店買一些感冒藥,同時加一點抗生素來使用。實際上抗生素在這個時候是沒有用處的,是浪費也是濫用。

錯誤觀念三:有痰聲就要拍背排痰?

所謂的呼吸系統包括:鼻腔、喉嚨、氣管及支氣管,還有肺臟,產生痰的位置可以在上述任何一處,多半是由於感染引起,例如病毒感染。當聽到幼兒呼吸聲感覺有痰時,應先自行判斷或請醫師協助瞭解痰的位置,痰位置可在上──即喉嚨以上,或在下──即氣管或肺部,若為前者,便不必要給予拍痰,反而需要認真清除鼻腔或喉嚨分泌物才是;當然,若確實有氣管內痰聲,則需要給予規則拍痰。

錯誤觀念四:註射“丙種球蛋白”預防感冒

孩子經常感冒,讓父母很著急,聽人說這是抵抗力低的緣故,打點“丙種球蛋白”就能起預防感冒作用,但註射瞭一段時間,卻沒見什麼效果。

“丙種球蛋白”是來源於血漿提煉的生物制劑,以目前的技術還是存在被污染的危險,不是100%的安全。再則,它隻對特異性免疫功能不足的其中一種球蛋白缺乏起作用,可見其提高免疫功能的能力是很有限的,更不能完全起到預防感冒的作用。

專傢提醒

寶寶愛感冒,應找出原因是關鍵:營養不良引起抵抗力下降,如維生素A的缺乏;有的老人怕孩子冷,總把寶寶捂得嚴嚴實實,使孩子的耐受力很低, “弱不禁風”;多次反復使用抗生素也會使抵抗力下降;若不是以上原因,則應考慮疾病因素,如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患兒也是愛頻繁地感冒,這就需要先將疾病治好。

錯誤觀念五:有咳嗽就要吃止咳藥?

對人體而言,咳嗽是一種生理性反射,當呼吸道吸入異物,或浸潤發炎,便將此訊息上傳至大腦中延髓的咳嗽中樞,就引起激烈的反射運動,目的在於將氣管內異物排除,因此咳嗽時會以猛烈速度,自喉嚨深處把空氣排出,同時一並將異物噴出。

從上述觀點來看,咳嗽是個自我保護機制,對人體是有益的。除瞭先判別有痰的咳或無痰的咳之間的差別外(前者應增加水份攝取,以及考慮是否使用化痰藥物),另外也要考慮幹咳是否引起生活上不適,如不能入睡、吃瞭便咳或嘔吐,才需考慮用適當止咳藥物。此類藥物有麻醉性與非麻醉性兩類,因此必須向醫師仔細咨詢後,才能放心用藥。

錯誤觀念六:孩子3歲以後可以吃大人的藥瞭

現在大多數父母都知道嬰兒要使用專用的藥物。而等孩子大一些以後,有的父母就以為對大人安全的藥物,小孩子也是可以用的,隻要減少一點劑量就行瞭。殊不知由於孩子的生理與大人不同,對成人安全的藥物對兒童未必安全,有時甚至是危險的。如四環素類的藥物由於其強毒副作用目前被兒科淘汰;慶大黴素會致神經性聽力損傷,6歲以下兒童禁用;喹諾酮類抗生素存在引起關節病變和妨礙軟骨發育,影響孩子的身高發育,故18歲以下未成年人皆不宜用。

又如感冒通,大人吃瞭沒事,孩子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血尿,後果嚴重。專傢提醒:用藥前一定要看清楚說明書,孩子用什麼藥、劑量多少應由兒科醫師來決定,而不應父母自己想當然,以免出錯。

人體在對抗病毒或細菌入侵呼吸道時,會因發炎反應產生分泌物,加上剝落的上皮以及死亡的病原體等,造成痰液。當感染數日後,體內免疫系統會由各種免疫細胞負責清除痰液的工作。

因此,有痰時以多攝取液體、將痰軟化為首要之務;至於化痰藥,則隻在當醫師覺得痰黏稠度高且多時,才需在急性期的前幾天內使用,並非一直用到無痰為止。媽媽們應相信,寶寶體內本應該就有一位“清道夫”在執行勤務,隻要將環境因素(包括水份攝取、溫濕度等)做適當調整便可以,身體會自然痊愈的。

寶寶感冒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1.麻疹在發病的頭1至2天有發熱,上呼吸道呈感冒癥狀,伴流淚、流涕、眼結膜充血發紅、怕光。第3天起先在口內粘膜上出現麻疹斑,其後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先出現在耳後皮膚,繼之出現於頭部、面部、軀幹、四肢。隨出疹增多,發熱也加重。

2.風疹在發病的頭24小時,可有輕度上呼吸道感冒癥狀,如發熱、流涕、咳嗽等,1至2天後皮膚出現淺紅色丘疹,先從面部開始出現,在發病1至2天內遍佈全身,並在2至3天後皮疹消退不留痕跡。出疹時有耳後淋巴結及枕部淋巴結腫大。

3.水痘起病時有微熱,全身不適,2天後在軀幹和頭面部皮膚上出現紅色米粒大小的丘疹,尤以四肢比較多。丘疹出現1至2天後變成水皰,呈橢圓形,大小不等,皰內含透明液體,有癢感,5天左右泡疹幹縮結痂,3周後痂皮脫落,不留疤痕。

4.猩紅熱起病急,發熱高,發熱3天後,先在頭部、胸上部皮膚上出現呈猩紅色的皮疹,然後擴展蔓延至全身。皮疹針尖大小,密集排列,像雞皮一樣,也有的皮疹融合成片。伴隨出疹時有咽痛、扁桃體紅腫,口唇周圍蒼白,舌面呈楊梅狀。

5.百日咳發病時有感冒樣的鼻塞、流涕、幹咳、低熱等,但咳嗽越來越重,呈陣發性和痙攣性咳嗽,咳得很費勁,面紅耳赤,咳嗽終末出現似雞叫的吸氣回聲,接著又出現一陣相同的咳嗽,反復如此出現,一般持續2至6周。

6.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本病簡稱"流腦"。起病時有發熱、鼻塞及輕微咳嗽,很快轉為寒顫高熱,劇烈頭痛,有噴射性嘔吐,面色蒼白,精神不振,甚至出現抽搐。多數人的皮膚上出現瘀點或瘀斑,嬰幼兒出現前額膨出,頭部強直等腦膜炎癥狀。

7.其他還有一些疾病也以感冒癥狀開始,如急性扁桃體炎、急性中耳炎、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肺炎、肺結核等。因此,如果孩子有感冒表現,切不可掉以輕心,要密切註意觀察,及時去看醫生,以免耽誤治療。淋巴結是人體的"防禦屏障",擔負著阻擋細菌和病毒的作用,防止細菌擴散到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