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兒童免疫系統不成熟,免疫力低下,抵抗力差,體質弱,容易感染疾病。其中幼年兒童因為多變的天氣,又極容易患上小兒感冒。感冒雖然是一種平常的普遍的疾病,但是小兒感冒可能會引發重大健康問題。專傢介紹說冬季寶寶感冒要謹防並發癥,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小兒感冒要慎用復方感冒藥

近兩日兒科門診接診的主要都是小兒發燒感冒患者,醫生發現許多孩子感冒後,傢長都習慣給他們服用相對而言副作用較小的非處方藥,但這些感冒藥往往隻能起到緩解或控制感冒癥狀的作用,卻無法清除感冒病毒。

非處方藥相對來說副作用的確較小,但市面上的小兒感冒藥實際上隻能起到緩解或控制感冒癥狀的作用,而無法清除感冒病毒,因為感冒正常的病程都需要7天。在這期間,可以讓小孩子多喝水,註意休息,盡量少服用感冒藥。如果要針對小兒感冒癥狀用藥,最好選用一些單劑方藥,也就是專門單獨針對流鼻涕或咳嗽等某一癥狀的感冒藥,盡量不要讓孩子服用復方藥,這樣能減少藥物的副作用。小兒發燒如果低於38℃最好不要用藥。吳謹準還提醒傢長們,如果小兒感冒超過7天還不見好轉,就需要上醫院檢查,由醫生對癥下藥。

另外,醫生也提醒說,在秋冬季呼吸道疾病高發的日子,傢長應當讓小兒在傢裡多曬曬太陽,勤洗手,多呼吸新鮮空氣,少到人多的地方去或者空氣不流通的場所去。飲食上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可以適當吃一些酸甜的食物,如糖醋排骨、糖醋魚等,還可以吃些豆制品、肉、魚類、蛋類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這樣能減少患感冒的幾率。

冬季寶寶感冒要謹防並發癥

鼻炎

正常嬰兒的鼻腔粘膜富有血管,特別柔軟、嬌弱,鼻腔是空氣進入肺的第一關,當冬季寒冷空氣刺激及外界的細菌、病毒侵入時,可使鼻粘膜發炎,損傷後的鼻粘膜發生水腫,變肥厚,這樣本來就很狹窄的鼻腔的口徑就顯得更加狹窄,而發生呼吸困難、鼻塞、通氣不良、張口呼吸、咽部發幹、易咳嗽,有時發低熱,也有的不熱,這是鼻炎的表現。

扁桃體炎

扁桃體炎是兒童時期常見的疾病,多數同時存在咽炎,乳兒期的扁桃體還沒發育,4歲以後到12歲扁桃體發育到最高峰,是在口腔的後兩側,扁桃體表面有許多隱窩,一旦感染,患兒會述嗓子疼、咽水、咽物疼,有時會牽扯到耳朵根部疼,幹咳,重時發熱、發冷。由於扁桃體是人體最大的腺體,對人體起防禦功能,如不是經常發炎,不主張手術摘除,發炎時用消炎藥可以治好。

鼻淚管炎

多見於1歲以內的嬰幼兒,此管是位於眼內眥下行鼻腔之間的一個通道,鼻炎時炎癥很容易上行到鼻根部直至眼部,兩眼結膜發紅、充血、流淚、流涕,眼有分泌物,眼與鼻之間皮膚發紅、略腫,此部位血管特別豐富,組織又特別松軟、炎癥能乘虛繼續上行並擴散到顱內,應引起傢長高度重視。

耳咽管炎

咽部與耳之間有一通道,稱耳咽管,嬰幼兒的耳咽管呈水平位,管兩端分別位咽部和耳部,所以咽部有炎癥時容易順著管道到耳部,患咽炎時患兒會述耳疼,用耳鏡能看到耳道發紅,有分泌物,甚至有膿液、發熱,這是由咽炎引起的耳疾,應及時去耳科就診。

喉炎

喉部緊接咽部,是上呼吸道最狹窄的部位,一旦發生炎癥,容易使整個呼吸道的腔道變得更狹窄,可造成氣道梗阻,2~3歲幼兒易患此病,來診者都是急癥,患兒出現呼吸困難,憋氣、聲嘶啞、失聲、煩躁不安、頭上冒汗、四肢發冷,嚴重時因氣道梗阻造成組織缺氧,致腦、心、腎受損害。

小兒感冒有哪些表現

1、小兒感冒的時間:一般都是2-3日,或是會更久。

2、小兒感冒一般都會伴隨著發熱,病情比較輕的一般都是1-2日或者是5-6日不等。病情比較嚴重的發熱時間有時會持續1-2周。

3、如果寶寶隻是打噴嚏、鼻塞、流清鼻涕和偶爾隻是咳嗽幾聲,問題並不是很嚴重,隻是很輕的癥狀,一般都可以在3至4天內痊愈。

4、小兒感冒伴隨而來的感染,一般都是咽部或者是喉部感染,具體會表現在:發燒、喉嚨痛、淋巴結稍大和扁桃體炎增生。寶寶會出現不吃奶,甚至嘔吐及腹瀉的現象。

5、小兒感冒嚴重時會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寶寶會感到冷、全身都沒有力氣、食慾不振;發熱可達到39-40℃,甚至還會更高,而且頭疼,睡得不安穩。小兒感冒嚴重的時候,有可能還會有急性腹痛和高熱驚厥的並發癥,所以媽媽們要特別留意寶寶這時候的情況。

6、如果是因為血象病毒感染而導致的小兒感冒,白細胞會比較低或者是在正常的范圍內,但是這個時候寶寶的白細胞總數和中粒細胞百分數還是總體偏高。如果寶寶是感染瞭細菌而導致的感冒,那麼白細胞的總數比較高,嚴重的時候也有可能是降低的,但是中粒細胞百分數也是總體偏高的。

如何進行有效的護理小兒感冒

1.不要急於退熱。

發熱是身體的一種防禦性反應,有利於殲滅入侵的病菌。患兒發熱,首選物理降溫,如溫水擦浴、冷敷、冷鹽水灌腸等。如體溫達38.5℃以上,則應采用藥物退熱,可選用對乙酰氨基酚、佈洛芬等制劑,以及中藥解熱劑如瓜霜退熱靈、羚羊角口服液等。但小兒禁用阿斯匹林類藥物,以防止Reye綜合征的發生。

2.不要濫用抗生素。

由於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抗菌素對流感病毒根本無效。而且濫用抗菌素還會引起肝腎功能損害、腹瀉等不良反應。小兒流感屬中醫學“時邪感冒” 的范疇。中藥宜采用清熱解毒之法,方用銀翹散合普濟消毒飲加減。咳嗽,咳痰者可給予止咳化痰中成藥,如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金振口服液、肺力咳合劑、復方鮮竹瀝液等。

3.傢庭預防很重要

流感季節應做到居室定時通風,餐具、玩具勤消毒,減少外出活動,清洗手沐浴,多飲開水,飲食清淡。患病以後應臥床休息,多飲水,補充多種維生素,保持鼻咽及口腔清潔,預防並發癥。

4.中藥保健預防

(1)菊花30克,水煎含漱或噴潤咽喉。(2)鮮蘆根30克,薄荷15克,煎水代茶飲,每日1劑。(3)大青葉,板藍根,貫仲各20克,水煎代茶飲,每日 1劑。(4)推拿捏脊:補脾經200~300次,推三關、瀉六腑各100次,揉脾俞、足三裡各100次,清大腸100~200次。捏脊6遍,每日l次。

照顧感冒寶寶有這七大誤區

錯誤觀念一:有沉重鼻音就是感冒瞭?

在幼兒期,特別在一歲以下,常會聽到鼻子有呼嚕聲,像是分泌物在其中隨呼吸穿梭,其實那是鼻屎,當然也是痰的一種表現(呼吸道分泌物)。而大多媽媽們會擔心是不是寶寶感冒瞭,其實多半是多慮的。因為造成以上現象最主要的原因隻是累積瞭過多慢慢幹黏住的鼻腔分泌物,尤其是沒有發燒、活動力等變化時,更不必擔心,隻要養成好習慣,每天固定清潔好鼻內分泌物,便不會有以上情況發生瞭。

至於什麼情況才是有真正的鼻炎呢?答案是當醫師發現有鼻腔內發炎,即發紅、腫脹,引起鼻粘膜分泌物增多時,才能下此診斷。

錯誤觀念二:有痰聲就要拍背排痰?

所謂的呼吸系統包括:鼻腔、喉嚨、氣管及支氣管,還有肺臟,產生痰的位置可以在上述任何一處,多半是由於感染引起,例如病毒感染。當聽到幼兒呼吸聲感覺有痰時,應先自行判斷或請醫師協助瞭解痰的位置,痰位置可在上──即喉嚨以上,或在下──即氣管或肺部,若為前者,便不必要給予拍痰,反而需要認真清除鼻腔或喉嚨分泌物才是;當然,若確實有氣管內痰聲,則需要給予規則拍痰。

錯誤觀念三:感冒就用抗生素

病毒或者細菌都可以引起感冒。病毒引起的感冒屬於病毒性感冒,細菌引起的感冒屬於細菌性感冒。抗生素隻對細菌性感冒有用。

其實,很多感冒都屬於病毒性感冒。嚴格意義上講,對病毒性感冒並沒有什麼有效的藥物,隻是對癥治療,而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大傢可能都有過這種經歷,感冒以後習慣性在藥店買一些感冒藥,同時加一點抗生素來使用。實際上抗生素在這個時候是沒有用處的,是浪費也是濫用。

錯誤觀念四:註射“丙種球蛋白”預防感冒

孩子經常感冒,讓父母很著急,聽人說這是抵抗力低的緣故,打點“丙種球蛋白”就能起預防感冒作用,但註射瞭一段時間,卻沒見什麼效果。

“丙種球蛋白”是來源於血漿提煉的生物制劑,以目前的技術還是存在被污染的危險,不是100%的安全。再則,它隻對特異性免疫功能不足的其中一種球蛋白缺乏起作用,可見其提高免疫功能的能力是很有限的,更不能完全起到預防感冒的作用。

錯誤觀念五:吃化痰藥需吃到沒痰為止?

人體在對抗病毒或細菌入侵呼吸道時,會因發炎反應產生分泌物,加上剝落的上皮以及死亡的病原體等,造成痰液。當感染數日後,體內免疫系統會由各種免疫細胞負責清除痰液的工作。

因此,有痰時以多攝取液體、將痰軟化為首要之務;至於化痰藥,則隻在當醫師覺得痰黏稠度高且多時,才需在急性期的前幾天內使用,並非一直用到無痰為止。媽媽們應相信,寶寶體內本應該就有一位“清道夫”在執行勤務,隻要將環境因素(包括水份攝取、溫濕度等)做適當調整便可以,身體會自然痊愈的。

錯誤觀念六:有咳嗽就要吃止咳藥?

對人體而言,咳嗽是一種生理性反射,當呼吸道吸入異物,或浸潤發炎,便將此訊息上傳至大腦中延髓的咳嗽中樞,就引起激烈的反射運動,目的在於將氣管內異物排除,因此咳嗽時會以猛烈速度,自喉嚨深處把空氣排出,同時一並將異物噴出。

從上述觀點來看,咳嗽是個自我保護機制,對人體是有益的。除瞭先判別有痰的咳或無痰的咳之間的差別外(前者應增加水份攝取,以及考慮是否使用化痰藥物),另外也要考慮幹咳是否引起生活上不適,如不能入睡、吃瞭便咳或嘔吐,才需考慮用適當止咳藥物。此類藥物有麻醉性與非麻醉性兩類,因此必須向醫師仔細咨詢後,才能放心用藥。

錯誤觀念七:孩子3歲以後可以吃大人的藥瞭

現在大多數父母都知道嬰兒要使用專用的藥物。而等孩子大一些以後,有的父母就以為對大人安全的藥物,小孩子也是可以用的,隻要減少一點劑量就行瞭。殊不知由於孩子的生理與大人不同,對成人安全的藥物對兒童未必安全,有時甚至是危險的。如四環素類的藥物由於其強毒副作用目前被兒科淘汰;慶大黴素會致神經性聽力損傷,6歲以下兒童禁用;喹諾酮類抗生素存在引起關節病變和妨礙軟骨發育,影響孩子的身高發育,故18歲以下未成年人皆不宜用。

又如感冒通,大人吃瞭沒事,孩子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血尿,後果嚴重。專傢提醒:用藥前一定要看清楚說明書,孩子用什麼藥、劑量多少應由兒科醫師來決定,而不應父母自己想當然,以免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