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傢都知道,在糖尿病的預防以及治療的過程之中,飲食是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的,糖尿病患者學會科學合理的安排自己的飲食也是十分具有重要的意義的,那麼,糖尿病患者應該如何來正確的安排自己的飲食呢?下面我們就來一起詳細的做一個瞭解。希望能夠對大傢有幫助。

糖尿病患者的日常護理

足部宜動不宜靜

動則血運增加,靜則血運緩慢。足部經常按摩或適當活動,可以促進其血液循環,改善神經功能。但不可過量活動,以免增加足部負荷。這也是對糖尿病足冬季護理措施有哪些的介紹。

飲食要健康

患者每天都要吃飯,而日常飲食一定要保持健康主和合理。相對來說,糖尿病人不能吃糖是指日常飲食不能直接食用蔗糖和葡萄糖,果糖是可以吃的,果糖的分解不需要胰島素的參與。但是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與葡萄糖,請患者慎食蜂蜜。不暴飲暴食,生活有規律,吃飯要細嚼慢咽,多吃蔬菜,盡可能不在短時間內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有瞭這些方法也能做到糖尿病的護理。

足部宜暖不宜寒

入冬後,糖尿病患者足部應註意保暖,可采用多種恰當的取暖方法,以期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保持良好的血液及營養供應,加速酸性代謝產物的排泄。但在取暖時應防燙傷。

穿鞋襪宜合適不宜過松過緊

由於重力作用,下肢靜脈回流較之軀幹上肢阻力大,若鞋襪過松可致局部靜脈瓣負荷量增加,影響靜脈回流量及速度;但鞋襪過緊則壓迫血管,致使血流阻力加大,對動靜脈血流均不利,既不利於血供也不利於代謝產物的排泄。

糖尿病便秘患者如何安排飲食

首先,我們常說的對於糖尿病患者應該做到“早晨要吃好,中午要吃飽,晚上要吃少”。是一個總體的綱領吧。早上吃好,是指早晨應攝入充足的營養,因為前一天晚上吃完晚飯後到第二天早晨這段時間已經很長瞭,體內所儲備的能量已消耗殆盡。中午吃飽,指的是中午的食量可能稍大,營養可以更豐富一些,因為上午要從事繁重的工作,下午仍然要從事工作,所以午餐可以量稍大,且營養豐富一點,一些肉類食物宜放在中午食用。

最後,對於糖尿病患者德晚餐來說,盡量少吃是十分重要的。指的是一方面總量要少,另一方面要清淡,不宜大量食用肉類等含脂肪過高的食物,因為晚上一般活動量較小,這樣利於控制體重。

糖尿病吃東西最易犯5個錯

飲食控制就是“饑餓療法”

糖尿病患者需要註意維持體重,但是病不意味著就是饑餓療法,餓肚子可能會更加加重病情。糖尿病患者應維持標準體重,如果經常餓肚子,可能導致體重下降過快,從而引起代謝紊亂。時間長瞭,很可能導致營養失衡,這樣不但不利於糖尿病的控制,反而易造成血糖波動,加重病情。

“無糖食品”可以隨便吃

現在有很多的食品都打著無糖的幌子來進行販賣,但是其實這些商品病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無糖,這些所謂的“無糖食品”或者“糖尿病食品”實質上隻是未加蔗糖的食品,某些食品用甜味劑代替蔗糖,其中一些成分通過消化吸收,最終還會變成葡萄糖。不少此類食品脂肪含量高,多吃無益。因此,食用量應與普通食品相當,不可“肆無忌憚”。

副食吃太多,主食吃太少

很多的人認為吃很多的主食會升高血糖,所以吃很多的副食,但是這樣也會使血糖升高,主食是人體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如果攝入不足,機體就會分解自身的蛋白質和脂肪,從而引起代謝紊亂,甚至誘發低血糖。如果主食吃得少,而攝入較多的副食,如瓜子、核桃、杏仁、餅幹、桃酥等,其中的蛋白質、脂肪進入體內,照樣也會變成血糖,還可能使血脂升高,反而不利。糖友每天應吃5~6兩主食,運動量大的話可適當增加。

隻吃素,不吃肉

糖尿病患者為瞭降低血糖隻吃素不吃肉,這樣很容易會導致營養不良的出現,肉食攝入減少,勢必使機體蛋白質不足,容易導致患者抵抗力降低,更易發生感染。不吃肉隻吃素,沒有瞭脂肪的飽腹感,患者餓得更快,這種飲食結構想要長期堅持也很難。文章導讀

不敢吃水果

因為水果當中含有的糖分比較多,所以糖友們都不敢吃水果,但是其實適量的吃一些合適的水果也是可以的,吃完水果血糖就上升,讓很多糖友心有餘悸。其實,水果能補充大量維生素、果酸和礦物質。隻要適量,糖友是完全可以吃水果。一般建議在兩餐之間吃,並將水果的熱量計算在總熱量之內,可選擇含糖量、升糖指數均較低的水果,如獼猴桃、草莓等,而在食用香蕉、菠蘿、葡萄等升糖指數較高的水果時,需要更加控制好量。

兒童糖尿病檢查

1、血液檢查:

血糖測定:血糖測定以靜脈血漿(或血清)葡萄糖為標準。1997年美國糖尿病學會(ADA)制定的診斷糖尿病的標準:

正常空腹血糖〈6.1mmol/L(110mg/dl),空腹血糖6.1-6.9mmol/L為空腹血糖受損;如空腹血糖≥7.0mmol/L,或口服糖耐量試驗(OGTT)2小時血糖值>11.1mmol/L,即可診斷糖尿病。糖耐量試驗不作為臨床糖尿病診斷的常規手段。

血漿C肽測定:C肽測定可反映內源性胰島β細胞分泌功能,不受外來胰島素註射影響。有助於糖尿病的分型。兒童1型糖尿病時C肽值明顯低下。

糖化血紅蛋白(HBAlc):是代表血糖的真糖部分,可反映近2個月血糖平均濃度,是判斷一段時間內血糖控制情況的客觀指標,與糖尿病微血管及神經並發癥有一定的相關性。正常人HBAlc<6%,HBAlc維持在6%-7%,表示控制良好,糖尿病並發癥不發生或已發生但不進展,HBAlc8%-9%時為控制尚可;HBA1c11%-13%為控制較差,糖尿病並發癥顯著增加。因此,美國糖尿病學會要求糖尿病的患兒HBAlc控制在7%以內。

2、尿液檢查:

糖尿:重癥病例治前經常有糖尿,但早期輕癥僅見於餐後或有感染等應激情況下,不少久病者由於腎糖閾升高,雖有高血糖而無糖尿。尿糖可自微量至10g%以上,一般在0.5%-5g%左右,偶可達15g%以上,每日失糖可自微量至數百克。一般而論,在定量飲食條件下失糖量與病情輕重成正比,與血糖高度亦有關系。

決定有無糖尿及尿糖量的因素有三:血糖濃度,腎小球濾過率和腎小管回吸收葡萄糖率。正常人腎糖閾為160-180mg/dl;如菊糖清除率為125ml/min,腎小管能回吸收腎小球濾液中葡萄糖250-300mg/min,故血糖正常時尿中無糖。但不少晚期病者由於腎小動脈硬化、腎小球硬化癥等病變,腎血流量減少,腎小球濾過率減低而腎小管回吸收糖的功能相對尚好時,則血糖濃度雖高而無糖尿,臨床上稱為腎糖閾增高。反之如腎小管再吸收糖的功能降至120mg/min以下,則血糖濃度雖在100mg/dl左右仍可有糖尿,臨床上稱為腎糖閾降低,見於腎性糖尿,為本病重要鑒別診斷之一。

蛋白尿:一般無並發癥病者陰性或偶有白蛋白尿,低於29mg/d或20μg/min,白蛋白尿排泄率在30mg-300mg/d,時稱微量白蛋白尿,表明患兒已有早期糖尿病腎病,白蛋白尿排泄率>300mg/d時,稱臨床或大量白蛋白尿,常規尿檢可出現蛋白尿,此時病變已非早期,隨病變發展尿蛋白量較多,可達0.5g%(約相當於4+),每日丟失蛋白質在3g以上(正常人<30mg/d),常引起嚴重低蛋白血癥和腎病綜合征。高血壓、腎小動脈硬化癥、心力衰竭者亦常有少量蛋白尿,有時於酮癥酸中毒、高滲昏迷伴循環衰竭者或休克失水嚴重影響腎循環時亦可出現蛋白尿。

酮尿:見於重癥或飲食失調伴酮癥酸中毒時,也可因感染、高熱等進食很少(饑餓性酮癥)。

管型尿:往往與大量蛋白尿同時發現,多見於彌漫型腎小球硬化癥,大都屬透明管型及顆粒管型。

鏡下血尿及其他:偶見於伴高血壓、腎小球硬化癥、腎小動脈硬化癥、腎盂腎炎、腎乳頭炎伴壞死或心力衰竭等病例中。有大量白細胞者常提示有尿路感染或腎盂腎炎,往往比非糖尿病者為多見。有腎乳頭壞死者有時可排出腎乳頭壞死組織,為診斷該病的有力佐證。

3、其它檢查:

胰島細胞抗體(ICA)、胰島素自身抗體(IAA)、谷氨酸脫羧酶(GAD)抗體測定:糖尿病發病早期,有89.5%病兒ICA,GAD抗體陽性,晚期隻有54.3%陽性,GAD比ICA敏感。疾病初期上述抗體大多可呈陽性,隨著病程進展,胰島細胞破壞日益加重,滴度可逐漸下降,待β細胞全部破壞,抗體消失。

物理檢查:可做胸片、B超、心電圖等檢查。

建議傢長帶孩子到正規醫院進行糖尿病檢查。一旦確診病情,則需咨詢醫生意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並和營養師協商制定患兒的飲食計劃。

糖尿病人吃什麼主食

糖尿病病人不應多食含糖量高的食物,如饅頭,面條等。應多吃點雜面,蔬菜。

1、蕎麥面:蕎麥面是蕎麥加工成的面粉,營養價值很高。蕎麥面含20種氨基酸且組成平衡。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苦蕎的含量高於小麥、大米、玉米和甜莽。脂肪含量為3%,也高於小麥、大米及薯類,蕎麥脂肪含有9種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是油酸和亞油酸。

油酸在體內可以合成花生四烯酸,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因此,常食蕎麥可防治糖尿病性高脂血癥。

2、麥麩---麥麩是小麥加工時脫下的麩皮,是一種高纖維食物。麥麩營養全面豐富,據測定,每100克麥麩含碳水化合物61.4克,蛋 白質15.8克,脂肪40克,膳食纖維31.3克,鈣206毫克,磷682毫 克;

鎂382毫克,錳10.85毫克,硒712毫克,鐵9.9毫克,鋅5.98 毫克,銅2.03毫克,維生素E 4.47毫克。麥麩熱量較低,而且,所含 的無機鹽及維生素還具有降血糖、降血壓的作用。

3、玉米渣粥:玉米渣100克,清水800克,薏米20克。將薏米洗凈,淘幹,將玉米渣放入鍋中加水,上火煮開,加入薏米,小火煮約2小時,待粥粘稠即可。成品的營養成分:熱量431千卡,蛋白質12克,脂肪3.5克,碳水化合物88克。

4、標準粉饅頭:標準面粉100克,面肥少許,食用堿少許,清水約50克(若用鮮酵母可不用面肥和堿)。先用水把面粉和面肥和好,放與溫暖處,待面發起後,加入食用堿(食用堿可調成液狀)。

將加好堿的面團揉勻,揉成底平面圓的饅頭形,上屜蒸半小時即成。營養成品成分:熱量354千卡,蛋白質10克,脂肪2克,碳水化合物74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