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我國的風俗,特別是在農村,每到大寒節,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佈新,醃制年肴,準備年貨。在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節慶。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時甚至連我國最大的節慶春節也處於這一節氣中。大寒節氣中充滿瞭喜悅與歡樂的氣氛,是一個歡快輕松的節氣。大寒節氣的由來?大寒節氣習俗盤點?一起來看下。

大寒節氣的由來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的最後一個,在每年1月20日前後。大寒時,太陽到達黃經30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見前(小寒)。”《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

我國古代將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就是說到大寒節氣便可以孵小雞瞭;而鷹隼之類的征鳥,卻正處於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中,盤旋於空中到處尋找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禦嚴寒;在一年的最後五天內,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且最結實、最厚。

這個時期,鐵路、郵電、石油、海上運輸等部門要特別註意及早采取預防大風降溫、大雪等災害性天氣的措施。農業上要加強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凍。

大寒節氣習俗盤點

大寒期間的習俗和節慶

按我國的風俗,特別是在農村,每到大寒節,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佈新,醃制年肴,準備年貨。在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節慶。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時甚至連我國最大的節慶春節也處於這一節氣中。大寒節氣中充滿瞭喜悅與歡樂的氣氛,是一個歡快輕松的節氣。

尾牙祭

尾牙源自於拜土地公做“牙”的習俗。所謂二月二為頭牙,以後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瞭農歷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樣有春餅(南方叫潤餅)吃,這一天買賣人要設宴,白斬雞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據說雞頭朝誰,就表示老板明年要解雇誰。因此現在有些老板一般將雞頭朝向自己,以使員工們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傢後也能過個安穩年。

臘月二十三日為祭灶節

傳說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每個傢中監察人們平時善惡的神,每年歲末回到天宮中向玉皇大帝奏報民情,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瞭。常用的灶神聯上也往往寫著“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類的字句。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所以俗語有“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來”之說。在歲末賣年畫的小攤上,也賣灶王爺的圖像,以便在“接灶”儀式中張貼。圖像中的灶神是一位眉清目秀的美少年,因此我國北方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以示男女授受不親。也有的地方對灶王爺與灶王奶奶合祭的,便不存在這一說法瞭。

除夕之夜

臘月三十為除夕。元旦是一年之始,而除夕是一年之終。我國人民歷來重視“有始有終”,所以除夕與第二天的元旦這兩天,便成為我國最重要的節慶。盡管過去從封印日至開印日都是過年活動期間,但從古至今最隆重的便是除夕與元旦這兩天。我國各地在臘月三十這天的下午,都有祭祖的風俗。稱為“辭年”。除夕祭祖是民間大祭,有宗祠的人傢都要開祠,並且門聯、門神、桃符均已煥然一新,還要點上大紅色的蠟燭,然後全傢人按長幼順序拈香向祖宗祭拜。

除夕之夜,人們要鳴放煙花爆竹,焚香燃紙,敬迎謁灶神,叫做“除夕安神”。入夜,堂屋、住室、灶下,燈燭通明,全傢歡聚,圍爐熬年、守歲。新中國建立後,安神燒香活動漸廢,其它歡慶活動依然。近年來,於除夕夜晚又增加瞭看電視,參加娛樂活動等新內容。除夕的晚餐又稱年夜飯,是中國人最重要的一頓飯。這頓飯主食為餃子,還有很多象征吉祥如意的菜肴。如“魚”與“餘”同音,一般隻看不吃或不能吃完,取“年年有餘”之意;韭菜取其“長久”之意;魚丸與肉丸取其“團圓”之意等,這些都是不能少的菜肴。吃過年夜飯便開始守歲,一到子時,便開始燃放煙花爆竹,慶賀新年。過年的壓歲錢一般是用紅紙包好,有的放在祭祖的供桌上,也有的壓在歲燭下,也有大人偷偷壓在小孩枕下,其意義均相同,是為勉勵晚輩來年更聰明而有更大的收獲。

大寒節氣的天氣特點

大寒節氣,大氣環流比較穩定,環流調整周期大約為20天左右。此種環流調整時,常出現大范圍雨雪天氣和大風降溫。當東經80度以西為長波脊,東亞為沿海大槽,我國受西北風氣流控制及不斷補充的冷空氣影響便會出現持續低溫。

同小寒一樣,大寒也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近代氣象觀測記錄雖然表明,在我國部分地區,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數地方,全年最低氣溫仍然會出現在大寒節氣內。所以,應繼續做好農作物防寒,特別應註意保護牲畜安全過冬。

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時段。常年大寒節氣,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雨量僅較前期略有增加,華南大部分地區為5~10毫米,西北高原山地一般隻有1~5毫米。華南冬幹,越冬作物的這段時間耗水量較小,農田水分供求矛盾一般並不突出。不過“苦寒勿怨天雨雪,雪來遺到明年麥”。在雨雪稀少的情況下,不同地區按照不同的耕作習慣和條件,適時澆灌,對小春作物生長無疑是大有好處的。

女性大寒節氣該如何養生

清代《真州竹枝詞引》記載:“醃肉雞魚鴨,曰,年肴,煮以迎歲……”人們在經過瞭春夏秋季的大忙之後,進入瞭“冬三月”的農閑季節,而隨著大寒的到來冬季農閑接近尾聲,在準備醃魚、臘肉之時,已經隱隱可以感受到大地回春的景致,此刻人們的身、心狀態也應隨著節氣的變化而加以調整。

《靈樞·本神》曰:“智者之養神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僻邪不至,長生久視”《呂氏春秋·盡數》提到:“天生陰陽寒暑燥濕,四時之化,萬物之變,莫不為利,莫不為害。聖人察陰陽之宜,辯萬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壽長焉”。就是說順應自然規律並非被動的適應,而是采取積極主動的態度,首先要掌握自然界變化的規律,以其防禦外邪的侵襲。古有“大寒大寒,防風禦寒,早喝人參、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這是勞動人民在生活中的總結,也說明瞭人們對身體調養的重視,借此之節氣,重筆女士調養之法。

《素問·上古天論》雲:“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發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經文闡述瞭女子生長、發育、衰老的規律,並認識到腎氣、天癸在性功能的成熟與衰退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同時前人認為,女子其特殊的生理特點,如月經、妊娠、產育、哺乳都與血的關系十分密切,《校註婦人良方》曰:“血者,水谷之精氣也,和調五臟,灑陳六腑,在男子則化為精,在婦人上為乳汁,下為血海”。可見女子“以血為本,以血為用”不無道理。而血的充盈主要取決於肝、脾、腎的功能旺盛,肝為藏血之臟,脾為生血之源,腎為先天之本,元氣之根,主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血同源,是為“月經之本”,而精血充足,經、孕、產、乳才會正常。

婦女的另一特點是情緒易於波動,每遇思、戀、憎、愛、妒、憂情緒往往不能自制。《校註婦人良方》指出:“積想在心,思慮過度,多致勞損。…蓋憂愁思慮則傷心,而血逆竭,神色失散,月經先閉。……若五臟傷遍則死,自能改易心志,用藥扶持,庶可保生”,由此可見,情志因素對婦女的影響極大。這裡告戒大傢在“經前”和“經期”都應保持心情舒暢,避免七情過度。否則,會引起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運行逆亂,加重“經期”不適,導致月經失調、閉經等癥。另外,月經期應適當活動有利於氣血條暢。

更年期的婦女(45~50歲進入更年期)生理機能由旺盛轉為衰退乃至喪失,按中醫理論,由於腎氣漸衰,沖任二脈虛憊,導致陰陽失調而癥見頭昏耳鳴、心悸失眠、煩躁易怒或抑鬱焦慮,月經紊亂,烘熱汗出等癥狀,輕重因人而異。如果調攝適當,就能避免或減輕癥狀,縮短反應時間。所以,如何正確認識自己的生理變化,解除不必要的心理負擔,排除緊張恐懼、消極焦慮的心理障礙,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根據自己的性格愛好選擇適當的方式怡情養性,保持樂觀情是平安度過更年期的關鍵。這也是歷代醫傢對婦女養生所提出“疏肝解鬱,調暢氣機的”的原因。

大寒吃什麼養生

1、松茸人參雞湯

材料:人參2根,幹松茸5個,筍尖3根,香菇5個,精鹽少許,薑、香蔥適量。

做法:幹松茸、幹筍尖用溫水拋開,切斷;雞洗凈,斬塊,冷水下鍋,焯水;雞塊放入砂鍋粥,加清水,放入松茸、筍尖、人參、香菇;加香蔥。薑片,大火燒開轉小火,2小時候調味即可。

功效:松茸具有強精補腎,健腦益智和抗癌等作用,人參可增強人體免疫力,降低冬季患上感冒的幾率。雞湯具有良好的補血補氣、養顏安神的功效。

2、羊腎枸杞粥

材料:枸杞30克,粳米100~200~,羊腎l對,鹽、薑、蔥及調味品適量。

做法:先將羊腎去脂膜,切片,加水煮成湯待用,再用另一鍋放入粳米。加水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煮好的羊腎和羊腎湯,加入枸杞,放入鹽等調味品,再煮幾開,即可。

功效:補腎養腎。適用於腎陰不足的陰血虧虛、腰痛、盜汗、消渴及肝腎不足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泄、遺精遺尿、尿頻、視物昏花、頭暈、耳鳴耳聾者。

3、烏雞山藥湯

材料:烏骨雞1隻、山藥、棗(幹)適量,食鹽、蔥、薑、料酒、胡椒粉適量。

做法:烏雞斬塊、山藥去皮切塊,蔥切段,薑切片備用;烏雞涼水下鍋,焯水撈血沫,撈出控水;砂鍋內放水,水熱後放入烏雞塊、紅棗、蔥、薑、放入料酒,大火燒開後,蓋上蓋改小火燉1小時;放入山藥塊燉至山藥軟爛,再加入枸杞、鹽和胡椒粉即可。

功效:中醫認為,手腳冰涼與體質虛弱有密切關系,而山藥烏雞湯具有很好的補中、益氣、養血作用,特別適合手腳冰冷者。

4、白蘿卜燉羊肉

材料:白蘿卜200克,羊肉200克,蔥、薑、花椒適量。

做法:羊肉化凍後切塊於涼水中去血水,浸泡兩小時左右,需勤換水。處理過的羊肉於涼水中上鍋煮,火開後關火,將羊肉撈出,沖掉血沫。薑、蒜切片,蔥切段,與花椒、羊肉一起置鍋中煮。白蘿卜洗凈切成塊,放於鍋中,蓋上鍋蓋,大火煮到水開,換中小火一個半小時。出鍋前放少量白胡椒和鹽即可。

功效:白蘿卜具有清熱生津、下氣寬中、消食化滯、開胃健脾、順氣化痰等功效。羊肉具有補血益氣,溫中暖腎的作用。這兩種食材搭配在一起,具有補中養胃,益腎壯陽等作用。尤其適用於病後體虛,腰疼怕冷,食欲不振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