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節氣是一年中最後的一個節氣。每年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為大寒。同小寒一樣,大寒也是表征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小寒大寒,冷成一團”的諺話,說明大寒節氣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時期,所以我們要做好保暖工作,那麼大寒節氣,我們應該吃什麼呢?大寒防寒保暖要註意什麼?一起來看下。

大寒防寒保暖護好5部位

頭頸部

“頭為諸陽之會”,人體的6條陽經均在頭面部進行交接匯聚,是整個人陽氣最旺盛的地方。頸椎是人體的“要塞”,頸部充滿血管,有很多重要的穴位。頭頸部位接近心臟,皮膚較薄,血管較粗,均是人體散熱、消耗能量最大的地方,最先受到風寒邪氣的侵襲。

建議冬季出門可戴帽子、戴圍巾並穿立領裝,給頭頸部保暖不僅能擋住寒風,也能防止頭頸部的血管因受寒而收縮,對預防感冒、頭痛、頸椎病以及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幫助。另外,晚上最好不要洗頭,洗完頭也應立刻用毛巾擦幹或用吹風機吹幹。

鼻子

隨著天氣寒冷,鼻炎高發成為很多人的困擾。此時,不妨試試“以寒制寒”,每天早上起床後和出門前都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能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環,對緩解鼻塞、打噴嚏等癥狀有幫助。同時早晚用冷水洗臉,有利於增強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好方法。

腰背部

腰部為“帶脈”所行之所,特別是脊椎兩旁的後腰是腎臟所在。腎臟是人體先天之本,喜暖怕寒,主宰著人的生長、發育和生殖,是人體重要的健康敏感區。腰部與背部相連,後背是人體“督脈”循行之處,具有調節陽經氣血的作用。女性腰部受寒直接關系到卵巢和子宮的機能能否正常運行。老人若長期腰背部不註意保暖,使腰背部血管收縮、血流減慢,易引起腰椎間盤突出、腰肌勞損等疾病。

建議在天氣好的時候,可經常背對太陽而曬,身體吸收到的陽氣能最快運送到全身,全身都會舒適通達。若是天氣不好,也可在室內雙手搓腰至發熱,能促進腰背部血液循環,有強壯腰腎的功效。

腹部

中醫有雲“背為陽,腹為陰”,腹部陽氣最少易讓寒氣入侵,也就容易受涼。一旦腹部受涼,會引起胃脘不適、腹痛腹瀉等癥狀,尤其是女性易出現痛經、手腳冰涼、月經不調等宮寒癥狀。

此外,肚臍位於腹部,對外部刺激最敏感,是萬萬不能受寒的。如果在室內衣著不多的時候,也可以多穿一件背心保暖。還可以多按摩腹部來提高人體自身的驅寒能力,或用暖水袋外敷腹部以驅寒、固氣、通陽。

四肢

冬季不少人都受手腳冰涼的困擾,不少女孩子更是恨不得整天抱著熱水袋暖手暖腳。尤其是足部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而少,禦寒能力弱,但同時足部又是人體經脈匯集之處,分佈很多重要穴位,如果受寒會降低人的免疫力,使全身都受到影響。

因此,出門最好戴著手套,在室內手覺得冷瞭應多搓搓手,揉按手指和手掌的穴位如勞宮穴,可獲得防寒、疏通經絡的功效。在腳部保暖方面,除瞭白天穿好保暖的鞋襪外,應多活動,行走是足部保暖的最佳辦法;晚上睡前半小時可用熱水或中藥沐足方泡腳,每次泡20-30分鐘最佳,泡腳後可用手按摩腳趾和腳掌心2-3分鐘,也能有效驅寒。

大寒節氣養生要註意4大方面

1.起居護養

中醫指出,“起居有常,養其神也,不妄勞作,養其精也”。冬季養生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養神氣,勞逸適度可養其腎精。盡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極聽、目不極視、坐不至久、臥不極疲”。冬至前後睡好“子午覺”在養生學中具有重要地位,除瞭保證夜間睡眠,午飯後可適當打個盹,但要避免睡時著涼。其次,要註意防風防寒。再次,冬至節氣宜在白天多曬太陽,以利陽氣的生長。

2.重點養心

冬季養生,要靜神少慮,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不要強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長期“超負荷運轉”防止過度勞累,積勞成疾。

3.藥物相助

冬令氣候趨寒,天地陽氣潛藏,應之人體,冬季亦為人體養精蓄銳的最佳時段。在冬季,人們不僅僅在起居方面註重養生,也應重視飲食、藥物的冬令進補。

冬令進補是我國民間傳統的養生方法,民諺素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今年冬令補,明年可打虎”之說,冬至以後“陰極陽生”,人體內陽氣蓬勃生發,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而發揮滋補功效。

4.飲食調養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在冬季如果能恰當選擇既美味,而又具有補益身體的食物,無疑會讓大傢接受。

中醫認為,冬季養生飲食在首選溫補類食物,如雞肉,羊肉,牛肉,鯽魚等;其次可選平補類食物,如蓮子、芡實、苡仁、赤豆、大棗、燕窩、蛤士蟆、銀耳、豬肝等;還有一類食物具有滋陰益腎、填精補髓的功效,如木耳、黑棗、芝麻、黑豆、豬脊、海參、龜肉、甲魚、鮑魚等。

冬季養生切不可盲目,以免犯瞭禁忌,必要時可通過咨詢醫生,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專傢提醒,大寒節氣養生一定要註意精神方面的調養,不要被季節性情感障礙所困擾。如果出現嚴重的抑鬱傾向,一定要盡快咨詢心理醫生,積極進行防治,以免患上冬季抑鬱癥。

大寒吃什麼養生

1、冬瓜

冬瓜的膳食纖維很多,可幫助降低血糖,還能降低體內膽固醇,降血脂,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冬瓜鉀鹽含量高,鈉鹽含量低,對高血壓患者而言也是不錯的食療佳品。

2、彩椒

紅、黃、綠的彩椒富含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別是含有可以抗氧化的VC,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維持免疫機能,在感冒頻發的冬季經常吃一些彩椒可以提高抵抗力,是預防感冒的好食物。

3、紅棗

紅棗味甘性溫,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功效。而人體血液中缺鐵會怕冷,因此冬季手腳冰涼的女性可多吃紅棗,增加鐵的攝入可以提高身體耐寒能力,還能補氣血。

4、核桃

核桃不但富含可促進心臟健康的不飽和脂肪酸,還含有豐富的磷脂和維生素E,這些營養素對於抗寒都有一定的幫助。

5、紅薯

系糧食中營養較為豐富的食品。由於紅薯能供給人體大量的黏液蛋白、糖、維生素A和維生素C,因此具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以及和胃、暖胃、益肺等功效。因此,常吃紅薯能防止肝臟和腎臟中結締組織萎縮,防止膠原病的發生。

6、糯米

大寒節氣,在民間有吃糯米飯的習慣。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吃後全身會感覺比較暖和。而中醫學更認為,糯米有補中益氣之功,在寒冷的季節吃糯米飯最適宜。

大寒養生預防“五寒”

1、防肺寒

喝熱粥散寒。流鼻涕、咳嗽、頭痛……風寒感冒是冬日最常見的毛病。癥狀較輕的,可以選用一些辛溫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清代《惠直堂經驗方》中的神仙粥就不錯。有歌雲:“一把糯米煮成湯,七根蔥白七片薑,熬熟兌入半杯醋,傷風感冒保安康”。溫服後上床蓋被,微熱而出小汗。每日早、晚各1次,連服2天。

2、防鼻寒

晨起冷水搓鼻。天冷後“涼燥”更明顯,鼻炎成瞭許多人的大麻煩。此時不妨以寒制寒,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環,有助緩解鼻塞、打噴嚏等過敏性鼻炎癥狀。

3、大防腳寒

常做足浴。足浴跟熱水洗腳不一樣,足浴要註意三點:第一是溫度,水溫最好40℃左右,水淹沒踝關節處。第二是時間,每次浸泡20—30分鐘,不時添加熱 水保持水溫,泡後皮膚呈微紅色為好。第三是按摩,泡足後擦幹用手按摩足趾和腳掌心2—3分鐘。最後要註意的是,以上三點做完之後最好在半小時內就寢,保證足浴效果。另外,足浴不宜在飯後立即進行,糖尿病人浸泡水溫不宜太高。凡燒傷、膿皰瘡、水痘、麻疹、足部皮膚皸裂者及足部外傷者均不宜足浴。足浴後立即擦幹雙腳,註意足部保暖。足浴過程中如出現神志模糊、面色蒼白、出冷汗等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並及時就診。

4、防腰寒

雙手搓腰暖腎陽。雙手搓腰有助於疏通帶脈、強壯腰脊和固精益腎。腰部為“帶脈”(環繞腰部的經脈)所行之所,特別是脊椎兩旁的後腰是腎臟所在位置。腎喜溫惡寒,常按摩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具體的做法是:兩手對搓發熱後,緊按腰眼處,稍停片刻,然後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長強穴)。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5、防頸寒

戴圍巾穿立領裝。冬天是頸椎病高發的季節,而頸部又是人體的“要塞”,不但充滿血管,還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穿立領裝不但能擋住寒風,給脖子保暖,還能避免頭頸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縮,對預防高血壓病、心血管病、失眠等都有一定的好處。另外,一條得體的圍巾、絲巾或者披肩,也能幫助保暖。

大寒節氣外出7項註意

1、防摔:建議平常騎電動車和自行車的人們,要選擇步行或者公共交通出行。

2、防砸:另外由於部分地區降雪較大,樹木存在被壓倒的危險,行人應該盡量遠離樹木等高處建築謹防因坍塌被砸傷。

3、防偷:由於大雪的出現公共交通壓力驟增,我們就要格外警惕不法分子趁機作案,上車前應將提包拎在手中而不是掛在肩上,男士不要將手機和錢包放在腰間和褲兜,上車後還應時刻註意自己財務的安全,如遇故意擁擠的人則要格外小心,有情況時應高聲喊叫乘務員或者司機並報警。

4、防滑:雨雪天氣造成路面濕滑,因此,應註意出行安全,防止意外跌倒。寧可踩在厚厚的積雪上也要避開浮冰和積水,不要因為濕滑就蹭著走反倒容易滑倒,跟滑冰是一個道理,盡量抬起腳,實在的踩下去,這樣就減少瞭鞋底和地面的向前摩擦力,會大大降低摔倒的可能性。

5、防撞:路面濕滑開車出行的朋友們千萬要小心駕駛,一方面要保持車距及時踩剎車,一方面要特別註意道路上的行人做好躲閃的準備,開車的朋友除瞭註意以上幾點在遇到上坡路段時應保持車速換低檔,如遇熄火應及時拉手剎。

6、防霧:天氣的變化必然會受到影響的還有航班,選擇外出飛行的朋友要及時瞭解機場航班的動態信息,並跟蹤飛機可能起飛的時間以免誤機或被迫滯留在機場,耽誤您的行程,並時時關註航班情況,在等候的同時還應註意及時補充身體的能量。

7、防磕:由於雪的覆蓋,道路上許多“陷阱”會被遮住,因此,應千萬小心,註意低窪、井蓋、建築材料上的釘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