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膠質瘤,性膠質瘤,源自神經上皮的腫瘤統稱為膠質瘤(膠質細胞瘤),占顱腦腫瘤的40-50%,是最常見的顱內惡性腫瘤。根據病理又可分為星形細胞瘤、髓母細胞瘤、多形膠母細胞瘤、室管膜瘤、少枝膠母細胞瘤等。膠質瘤患者有哪些不適?膠質瘤患者吃哪些蔬菜好?一起來看下。

什麼是膠質瘤

什麼是膠質瘤,性膠質瘤,源自神經上皮的腫瘤統稱為膠質瘤(膠質細胞瘤),占顱腦腫瘤的40-50%,是最常見的顱內惡性腫瘤。

根據病理又可分為星形細胞瘤、髓母細胞瘤、多形膠母細胞瘤、室管膜瘤、少枝膠母細胞瘤等。

1.星形細胞瘤:為膠質瘤中最常見的一種,約占40%左右。

2.髓母細胞瘤:為高度惡性腫瘤,好發於2-10歲的兒童,最少者可見於幾月餘小兒,大多數來源於小腦蚓部向四腦室及延髓小腦半球生長,因阻塞腦脊液循環通道,發現時多已伴有腦積水。

3.少枝膠質瘤:為低度惡性腫瘤,偏良性,不少人亦稱其為良性腫瘤。生長慢,瘤內常可見鈣化斑塊

4.室管膜瘤:亦為膠質瘤的一種,原則與星形細胞瘤基本相同。

膠質瘤大多緩慢發病,自出現癥狀至就診時間一般為數周至數月,少數可達數年。惡性程度高的和後顱窩腫瘤病史較短,較良性的或位於靜區的腫瘤病史較長。腫瘤若有出血或囊變,癥狀會突然加重,甚至有類似腦血管病的發病過程。

膠質瘤大多緩慢發病,自出現癥狀至就診時間一般為數周至數月,少數可達數年。惡性程度高的和後顱窩腫瘤病史較短,較良性的或位於靜區的腫瘤病史較長。

因此,膠質瘤的惡性程度比較高,常規的治療對於膠質瘤效果明顯度不高,生物治療作為一種全新的抗腫瘤治療方法,給廣大的腫瘤癥患者帶來瞭治療方式上的新突破。

生物免疫治療是繼手術、放療和化療之後的第四大腫瘤治療技術,山東腫瘤生物診療中心采用的生物治療,是通過生物技術在高標準的實驗室內培養出可殺傷腫瘤的自體免疫細胞,回輸體內,直接殺傷癌細胞的治療方法。生物免疫治療可以殺死手術後殘餘癌細胞,提升放化療治療效果,提高患者機體免疫能力,更好的防轉移,防復發。

膠質瘤患者有哪些不適

癥狀1、噴射嘔吐。與胃腸疾病的嘔吐相比,腦膠質瘤患者的嘔吐不伴有胃脘脹、惡心、腹痛和腹瀉。嘔吐與進食無關,而是在一陣頭痛後突然出現“噴射嘔吐”。

癥狀2、早上頭痛。在清晨四、五點左右往往會頭痛,往往在熟睡中痛醒。

癥狀3、視力障礙。腫瘤引起腦顱內壓增高後,眼靜脈血液回流不暢導致淤滯水腫,會損傷眼底視網膜上的視覺細胞而使視力下降。有的患者表現為范圍不全的視野缺損,這是腦膠質瘤的早期癥狀最為常見的。

癥狀4、單側耳聾。若無中耳炎等病史,僅有一側耳朵聽力呈減退,很可能是顱內腫瘤壓迫瞭聽覺神經所倒致。

癥狀5、單眼突出。即一側眼球向前突出,嚴重時導致眼瞼閉合不全。

癥狀6、感覺障礙。位於大腦半球中部的頂葉患腫瘤,可引起對半側身體的各種感覺。如疼痛、觸碰、冷熱、震動和形體辨別等感覺。

膠質瘤患者吃哪些蔬菜好

綠豆可有助於腦膠質瘤的病情

可能很多腦膠質瘤患者都並沒有註意飲食規律,而事實上,合理膳食可以鞏固身體,才能夠更好的戰勝腫瘤。而腦膠質瘤術後吃什麼 好呢?在此我們就來針對這一問題為您進行詳細介紹:

腦膠質瘤術後吃什麼好

(1)腦膠質瘤的飲食要求有:避免食用含有致癌因子的食物,如醃制品、發黴的食物、燒烤煙熏類食品等,同時避免使用某些食品附加劑,農藥污染的農作物等。

(2)調整飲食結構,攝取營養豐富、全面的食物,攝取含有豐富蛋白質、氨基酸、高維生素的食物,保證每天有一定量的新鮮蔬菜,提倡攝入全谷食物,保證有足量的微量元素及飲食纖維素。

(3)要攝入有利於毒物排泄和解毒的食物,如綠豆、赤小豆、冬瓜、西瓜等,促使毒物排泄。

(4)適當補充增強免疫力和抵抗力的藥物。

腦膠質瘤食療多吃哪些蔬菜好

1、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維生素C也叫抗壞血酸,與人體健康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尤其它的抗癌作用已是人人皆知。維生素C能夠阻止致癌物質亞硝胺的形成,同時能夠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分裂。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有:西紅柿、大白菜、小白菜、油菜、卷心菜、莧菜、菠菜、芹菜、蒜苗、大蔥等。

2、富含維生素A的蔬菜:抗癌蔬菜中最引人註意的是胡蘿卜。胡蘿卜素是天然五毒的抗癌物質,能減少咽喉、食管和腸胃等上皮組織的炎癥,還可以阻止致癌物質引起的細胞突變,從而能抑制某些組織的癌前病變。胡蘿卜素是維生素A的主要組成成分。富含維生素A的蔬菜主要有:幹辣椒、大白菜、南瓜、油菜、繭菜、菠菜、韭菜、芹菜葉等。

3、菜花、卷心菜、萵苣、蘿卜等蔬菜具有明顯的防癌抗癌作用。

膠質瘤如何確診

1.腦脊液檢查

作腰椎穿刺壓力大多增高,有的腫瘤如位於腦表面或腦室內者腦脊液蛋白量可增高,白細胞數亦可增多,有的可查見瘤細胞。但顱內壓顯著增高者,腰椎穿刺有促進腦疝的危險。故一般僅在必要時才做,如需與炎癥或出血相鑒別時。壓力增高明顯者,操作應慎重,勿多放腦脊液。術後給予甘露醇滴註,註意觀察。

2.超聲波檢查

可幫助定側及觀察有無腦積水。對嬰兒可通過前囟進行B型超聲掃描,可顯示腫瘤影像及其他病理變化。

3.腦電圖檢查

神經膠質瘤的腦電圖改變一方面是局限於腫瘤部位腦電波的改變。另一方面是一般的廣泛分佈的頻率和波幅的改變。這些受腫瘤大小、浸潤性、腦水腫程度和顱內壓增高等的影響,淺在的腫瘤易出現局限異常,而深部腫瘤則較少局限改變。在較良性的星形細胞瘤、少枝膠質細胞瘤等主要表現為局限性δ波,有的可見棘波或尖波等癲癇波形。大的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可表現為廣泛的δ波,有時隻能定側。

4.放射性同位素掃描(Y射線腦圖)

生長較快血運豐富的腫瘤,其血腦屏障通透性高,同位素吸收率高。如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顯示同位素濃集影像,中間可有由於壞死、囊腫形成的低密度區,需根據其形狀、多發性等與轉移瘤相鑒別。星形細胞瘤等較良性的神經膠質瘤則濃度較低,常略高於周圍腦組織,影像欠清晰,有的可為陰性發現。

5.放射學檢查

包括頭顱平片,腦室造影、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等。頭顱平片可顯示顱內壓增高征,腫瘤鈣化及松果體鈣化移位等。腦室造影可顯示腦血管移位及腫瘤血管情況等。這些異常改變,在不同部位不同類型的腫瘤有所不同,可幫助定位,有時甚至可定性。特別是CT掃描的診斷價值最大,靜脈註射對比劑強化掃描,定位準確率幾乎是100%,定性診斷正確率可達90%以上。它可顯示腫瘤的部位、范圍、形狀、腦組織反應情況及腦室受壓移位情況等。但仍需結合臨床綜合考慮,以便明確診斷。

6.核磁共振

對腦瘤的診斷較CT更為準確,影像更為清楚,可發現CT所不能顯示的微小腫瘤。

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可得到與CT相似的圖像,並能觀察腫瘤的生長代謝情況,鑒別良性惡性腫瘤。

放射治療能治好膠質瘤嗎

放射治療技術

大多數的膠質瘤患者首先需要手術,全切或部分切除後再選擇放療。手術有利於放療計劃的制定:(1)明確組織病理性質與分子病理指標的變化有利於放射治療治療計劃的制定;(2)腫瘤細胞減容,手術切除對放射治療不敏感的瘤細胞、減少腫瘤的體積、減輕腫瘤的占位效應,緩解顱高壓等臨床癥狀,以利放療的順利進行;(3)腫瘤體積縮小的同時可能也會縮小照射體積,增強放射治療效應,減少損傷,一般而言腫瘤中心血供差、乏氧細胞多,腫瘤對放射線抗拒,盡量全切除腫瘤是增加放療效應最簡單、直接的方法;(4)對於功能區膠質瘤,手術難以全切時可以置入放射性粒子內照射,術後還可以輔以外照射,也是膠質瘤放療方式之一。對於膠質瘤病或呈彌漫性生長的膠質瘤應活檢或者是做內減壓手術明確病理類型,特別是通過分子病理分析瞭解腫瘤對放/化療的敏感性,選擇化療藥物,制定綜合治療方案。在這裡需要提出的是對於丘腦、腦幹等重要功能區可疑的膠質瘤,盲目的放/化療有可能誤診、誤治須十分慎重。沒有明確診斷的膠質瘤進行試驗性的放療更需禁止。

放療

放療前準備

(1)積極改善患者的一般狀況。特別是糾正貧血狀態,控制血糖,平衡電解質,對增強放療效果減輕反應有幫助。皮下積液、硬膜下(外)積液、顱內血腫均不是放療的絕對禁忌癥,但需要對這些術後並發癥對放療的影響進行評估。同時應十分重視患者精神狀態的調整,對於疾病和治療的恐懼與壓力均可能導致機體狀況迅速惡化。因此加強心理輔導,增強患者自信心是放療前不可缺少的準備工作之一。

(2)完善放療前檢查。術後MR或CT是必須的,手術前、後腫瘤的位置會發生飄移,對照術前、後MR、CT等影像學資料來確定臨床治療靶區(CTV)。

(3)根據現有的臨床資料確定治療方案。包括治療目的(根治性放療或姑息性放療),選擇適當的治療方式(單獨外照射或化療、內照射等聯合治療)。對低度惡性膠質瘤,放療中除瞭考慮腫瘤控制概率(TCP),更重要的是考慮正常組織並發癥的概率(NTCP)。TCP取決於腫瘤對射線的敏感性,腫瘤大小等諸多因素。相對於惡性膠質瘤,低度惡性膠質瘤放療較為敏感。放療應在控制腫瘤的同時不給病人造成不可接受的放射損傷,安全有效為放療前提和要求,根治性放療為目的。惡性膠質瘤特別是膠母,放射線抗拒放療效果差,生存時間短,根治性放療常常難以實現,要視患者的具體條件區別對待。對於術後腫瘤殘餘部分較大患者一般狀況較差等有諸多不良預後因素的患者,估計難以有較長的生存時間則不必過長的延長治療時間,可姑息放療,3Gy×10f或2.5Gy×20f,以達到不增加患者痛苦的前提下提高生存質量,適當延長生存期,讓患者有更多的時間回歸社會,回歸傢庭。

放療

放療時機的選擇

膠質瘤根據組織學來源包括:星形細胞瘤,少突膠質細胞瘤,少突-星形細胞瘤,室管膜瘤,膠質母細胞瘤;依據惡性程度分為:低級別膠質瘤(星形細胞瘤)和高級別膠質瘤(間變與膠質母細胞瘤)。既往的回顧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都已經證實瞭術後立即放療在高級別膠質瘤治療當中獲得瞭肯定的作用,它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時間,是影響高級別膠質瘤預後的獨立因素。聯合應用手術與放射治療可增加間變性星形細胞瘤的5年存活率,對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可延長生存時間。因此手術加術後立刻放療是目前治療高級別膠質瘤最有效的手段。

低級別膠質瘤生長相對緩慢,對於術後放療時機既往研究結果並未得到一致的答案。多數回顧性研究結果表明:低級別膠質瘤術後立即放療患者的中位生存時間、5年存活率明顯高於術後延遲放療(腫瘤有復發跡象時再行放療)的患者。而部分回顧性研究結果顯示二者並無顯著性差異,但術後立即放療患者組中遲發行放射並發癥顯著升高,因此主張術後延遲放療。目前由歐洲癌癥研究治療中心(EORTC)實施的針對這一問題的前瞻性多中心臨床實驗已經完成,該實驗共將311名符合條件低級別膠質瘤患者隨機分配到術後立即放射治療組或延遲放射治療組,並根據腫瘤的組織學來源及手術切除程度進行分層,結果顯示:二者的5年生存率無顯著性差異,但患者的5年腫瘤無進展生存(PFS)百分率和腫瘤中位進展時間(TTP)有顯著性差異,術後立即放射治療組明顯好於延遲放射治療組。因此有學者主張對於低級別膠質瘤患者首先根據已知影響愈後的因素將其歸類為高風險患者或低風險患者,對於高風險患者應給予術後立即放療以期帶來再大的利益,而對於低風險患者可延遲術後放療。

放射損傷

放射線是一把雙刃劍,它能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又可能造成正常組織的損傷,因此在膠質瘤的放療中認識和掌握射線對正常組織的損傷與認識和掌握射線對腫瘤的殺傷作用同等重要。

根據經典放射生物學的理論,中樞神經系統放射性損傷可分為三期:

(1)急性期:發生於照後即刻到一月內,常規分次照射中少見。臨床主要表現為頭痛、惡心、嘔吐,這種急性損傷似乎與分次照射的劑量、照射體積關系不密切。出現上述癥狀時可用激素予以緩解。

(2)早遲發期:指照射後1-6個月的損傷,病理改變以脫髓鞘為主,臨床表現主要為厭食、少動、嗜睡以及脊髓照射後的Lhermitte綜合癥。處於此期患者給予適當的激素治療,一般在1-2月內臨床癥狀可以完全消失。

(3)晚遲發期:出現於照射後6個月,呈進行性,常不可逆。病理改變以脫髓鞘、血管閉塞、血栓形成為主,最終形成放射性壞死,可為局限性,也可為彌漫性,但多限於白質。放射性腦壞死屬晚遲發期最嚴重的並發癥,即使使用大量激素等對癥治療,也難以完全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