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是我們生活中的常見疾病,很多人對此都已經不奇怪瞭,但是它給人們帶來的影響是很大的,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都有著很大的危害,因此我們在平時一定要多加護理。那麼,手指關節炎要怎麼護理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的介紹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哪些方法可以預防關節炎的出現

1、加強鍛煉,增強身體素質。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如保健體操、練氣功、太極拳、做廣播體操、散步等,大有好處。凡堅持體育鍛煉的人,身體就強壯,抗病能力強,很少患病,其抗禦風寒濕邪侵襲的能力比一般沒經過體育鍛煉者強得多。

2、避免風寒濕邪侵襲。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關節處要註意保暖,不穿濕衣、濕鞋、濕襪等。夏季暑熱,不要貪涼受露,暴飲冷飲等。秋季氣候幹燥,但秋風送爽,天氣轉涼,要防止受風寒侵襲。冬季寒風刺骨,註意保暖是最重要的。

3、註意勞逸結合。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勞逸結合是強身保健的主要措施。臨床上,有些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病情雖然基本控制,處於疾病恢復期,往往由於勞累而重新加重或復發,所以要勞逸結合,活動與休息要適度。

4、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態。有一些患者是由於精神受刺激,過度悲傷,心情壓抑等而誘發本病的;而在患瞭本病之後,情緒的波動又往往使病情加重。這些都提示精神(或心理)因素對本病有一定的影響。因此,保持正常的心理狀態,對維持機體的正常免疫功能是重要的。

5、預防和控制感染。有些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在患瞭扁桃體炎、咽喉炎、鼻竇炎、慢性膽囊炎、齲齒等感染性疾病之後而發病的。人們認為這是由於人體對這些感染的病原體發生瞭免疫反應而引起本病的。所以,預防感染和控制體內的感染病灶也是重要的。

關節炎護理的5個註意事項

1、多食含硫的食物,如蘆筍、雞蛋、大蒜、洋蔥。因為骨骼、軟骨和結締組織的修補與重建都要以硫為原料,同時硫也有助於鈣的吸收。

2、多食含組氨酸的食物,如稻米、小麥和黑麥。組氨酸有利於清除機體過剩的金屬。多食用富含胡蘿卜素,黃酮類,維生素C和E以及含硫化合物的食物。也可多食含硫食物如大蒜、洋蔥、芽甘藍及卷心菜。

3、經常吃新鮮的菠蘿,可減少患部的感染

4、保證每天都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亞麻籽、稻米麩、燕麥麩等。

5、禁服鐵或含鐵的復合維生素。因為鐵與疼痛、腫脹和關節損傷有關。茄屬蔬菜,如西紅柿、土豆、茄子、辣椒等及煙草中的生物堿能使關節炎癥狀加重。

關節炎疾病患者的營養食補

1.黑豆紅糖粥

材料:黑豆30克,大米60克,紅糖30克。

做法:將黑豆用清水泡軟,大米淘洗幹凈,備用。鍋內加水放入適量黑豆、大米煮粥,快熱時加入紅糖,再煮二三沸即成。每日兩次,長期食用。

功效:黑豆性平味甘,有滋補肝腎、活血利尿、祛風解毒等功效,紅糖有補血、祛寒等功效,適用於風濕性關節炎。

2.四辛粥

材料:薑絲、蔥末、辣椒末各9克,胡椒粉6克,大米60克,精鹽1克,味精2克。

做法:將大米淘洗幹凈,備用。鍋內加水適量,放入大米、薑絲、蔥末、辣椒末、精鹽共煮粥,熟後調入胡椒粉、味精即成。每日2次,連服15~20天。

功效:生薑有溫中散寒、發汗解表等功效,大蔥有通陽開竅、祛風活絡等功效,辣椒有溫中散寒、祛濕通絡等功效,胡椒有開胃、祛寒等功效,適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

關節炎按摩穴位有效果嗎

1、尺澤穴:位於人體的手臂肘部,取穴時先將手臂上舉,在手臂內側中央處有粗腱,腱的外側外。

2、曲澤穴:手厥陰心包經穴。在肘橫紋中,當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

3、太淵穴:在腕掌側橫紋橈側端,橈動脈搏動處。

4、大陵穴:在腕掌橫紋的中點處,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5、神門穴:腕部位,手腕關節手掌側,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6、天井穴:在上臂外側,屈肘時,肘尖直上1寸凹陷處。

7、曲池穴: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即肱骨外上髁內緣凹陷處。

8、陽溪穴:位於人體的腕背橫紋橈側。

9、陽池穴:在腕背橫紋中,當指伸肌腱的尺側緣凹陷處。

10、商丘穴:正坐垂足或仰臥位,在內踝前下方凹陷處。當舟骨結節與內踝高點連線之中點處取穴。

11、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12、昆侖穴:膀胱經經穴,在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13、解溪穴: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中,當(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

註意事項:首先點按肘部的尺澤、曲澤、太淵、大陵、神門等穴位各30-50次,力度以酸痛為宜,緩慢按摩。然後是點壓天井、曲池、陽溪、陽池等穴位30-50次。力度稍重,以酸、脹、痛為宜。再後指壓商丘、太溪穴,用食指壓在穴位上,施以3-5公斤的力度持續3-5秒。施力過程要循序漸進,慢慢施加力道,不要突然用力下壓以免損傷到穴位,適得其反。最後揉捏昆侖、解溪穴。活動肘部或者手腕在穴位上施加壓力用畫小圈的方式揉捏5分鐘,避免隻在指尖加力。

骨關節炎的檢查有哪些

主要癥狀為關節疼痛,常發生於晨間,活動後疼痛反而減輕,但如活動過多,疼痛又可加重。另一癥狀是關節僵硬,常出現在早晨起床時或白天關節長時間保持一定體位後。檢查受累關節可見關節腫脹、壓痛,活動時有摩擦感或“咔嗒”聲,病情嚴重者可有肌肉萎縮及關節畸形。

1.實驗室檢查

血細胞沉降率、血象均無異常變化,關節液常為清晰、微黃黏稠度高,白細胞計數常在1.0×109/L以內,主要為單核細胞。黏蛋白凝塊堅實。

2.其他輔助檢查

X線平片於早期並無明顯異常,約數年後方逐漸出現關節間隙狹窄,此表明關節軟骨已開始變薄。開始時,關節間隙在不負重時正常,承重後出現狹窄。病變後期,關節間隙有顯著狹窄,軟骨下可有顯微骨折征,而後出現骨質硬化,最後關節邊緣變尖,有骨贅形成負重處軟骨下可有骨性囊腔形成典型的骨關節病征象。CT及MRI檢查可在早期發現關節軟骨及軟骨下骨質的異常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