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學上,癌是指起源於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是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一類。 權威資料顯示,中國每年新發癌癥病例約312萬,因癌癥死亡超過200萬。半月談記者采訪瞭解到,我國癌癥患者如今已出現“年輕化”與“老齡化”兩極分化的新趨勢,肺癌、乳腺癌、結直腸癌等病癥出現明顯上升趨勢。相對應的,起源於間葉組織的惡性腫瘤統稱為肉瘤。有少數惡性腫瘤不按上述原則命名,如腎母細胞瘤、惡性畸胎瘤等。一般人們所說的“癌癥”習慣上泛指所有惡性腫瘤。為何生活水平大幅改善,癌癥死亡率卻驚人增長?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原因導致癌癥。

基因突變導致癌癥

癌癥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基因突變。我們體內大概有兩萬多個基因,真正和癌癥有直接關系的的大概一百多個,這些癌癥基因中突變一個或者幾個,癌癥發生的概率就非常高 。那基因為啥會突變,啥時候突變?基因突變發生在細胞分裂的時候,每一次細胞分裂的時候都會產生突變,但是多數突變都不在關鍵基因上,因此癌癥發生仍然是小概率事件。細胞啥時候分裂?生長或者修復組織的時候。

總結的數學公式是:癌癥發生概率 (p) = 細胞分裂次數 (a) X 每次分裂產生突變數目 (b) X 突變基因是致癌基因概率 (e)

在這個公式中,e 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關鍵是a和b兩個因子。我覺得很多和癌癥相關的原因都可以用這個公式推導和解釋:

(a)歲數越大,細胞需要分裂次數越多,所以老人比年輕人容易得癌癥。

(a)人體器官受到損傷越多,需要修復就越多。組織修復都需要靠細胞分裂完成,因此細胞分裂次數就越多。因此長期器官損傷,反復修復組織容易誘發癌癥。暴曬太陽損傷皮膚細胞,因此皮膚曬傷次數和得皮膚癌直接相關;抽煙或者重度空氣污染損傷肺部細胞,因此長期抽煙容易得肺癌;吃刺激性和受污染的食物,損傷消化道表皮細胞,因此長期吃重辣,污染食物會增加食道癌,胃癌,大腸癌,直腸癌發生;慢性乙肝病毒傷害肝細胞,因此乙肝病毒攜帶者容易得肝癌,等等等等。

(b)每個人的細胞分裂一次產生突變的數目是不同的。這個主要受到遺傳的影響,有些人天生就攜帶一些基因突變,這些突變雖然不能直接導致癌癥,但是會讓他們細胞每次分裂產生突變數目大大增加。去年好萊塢著名影星安吉麗娜·朱莉 (Angelina Jolie)在紐約時報撰文,說為瞭防止得乳腺癌而預防性切除雙乳。該新聞轟動全球。她作此決定的原因就是她傢族和她本人都攜帶BRAC1基因突變,有瞭這個突變,她的細胞分裂產生的突變比正常高百倍,因此她傢族多名女性,包括她的母親都很早就得乳腺癌,她個人被估計有87%的可能性得乳腺癌,50%可能性得卵巢癌。她的這個舉動,當時我從科學眼光看有點沖動,因為不能保證其它部位(尤其是卵巢)不會發生癌變,但是她的勇氣還是讓我無比佩服。後來我聽說朱莉要把卵巢也切除,我隻能想到一個詞:“壯士斷腕”。

不同年齡有不同高發性癌

不同年齡階段、不同的性別、不同的習慣有不同的高發癌癥。

白血病比較常見於兒童,乳腺癌比較常見於更年期女性,肺癌常見於40歲以上的男性,尤其是吸煙的。如果曾經得過肝炎,那麼肝癌的發病率就會提高。

總的來說,中國癌癥的總發病率大約在250/10萬,也就是500人中有一個人。當然在年齡大的人中,這個比例更高。在中國40-70歲是癌癥高發年齡段,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20-30歲是比較安全的年齡段,這個階段主要的癌癥就是淋巴癌(何傑金病)和白血病兩種,而歲數大的人可能患肺癌、肝癌、鼻咽癌、胃癌、乳腺癌、腸癌、皮膚癌、骨癌……等等。

癌癥現在很厲害,中國每年死於癌癥的人比其他任何病都要多。因為這種疾病沒有特效藥,手術和化療也難以真正控制病情,復發和擴散情況很常見,所以一旦發病,患者就離死不遠瞭。

有研究表明,癌癥的發生跟身體抵抗力下降有關。如果註意飲食和鍛煉,養成良好習慣,戒煙限酒,生活規律,增強體質,癌癥的發病率應該會有所下降。但是癌癥的發生總的說來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影響因素很多,目前還沒有研究能夠得出鍛煉具體能降低多少癌癥發病的危險度。

為什麼老年人容易患癌癥

任何年齡的人都可能患癌癥,隻是隨著人年齡增長愈易患癌。一般40歲以上最容易患癌。這可能以下因素有關。

其一,發生癌癥之前存在一個時間較大的潛伏期。致癌因素作用於人體後,並不是馬上就會發病,往往要經過15-30年的致癌潛伏期。一般為20年。所以說,如果在20-30歲經常接觸致癌物,結果要到40-50歲以後才發病,這樣患癌的年齡就顯得大瞭。

其二,隨著年老,機體的免疫功能減弱,因而對病變的免疫監視作用自40歲起逐漸降低。免疫功能的減弱,有利於腫瘤的發生和發展。

其三,年齡越大,接觸致癌因素的機會也越多,而致癌因素對機體帶來的影響也就會越來越大,如吸煙的人,吸煙的年限越長,患癌的可能性當然也就增大。

其四,老年人的肺癌、胃癌、前列腺癌、大腸癌、子宮頸癌等,可能引起源於老年人本身早已存在的各種慢性炎癥、慢性氣管炎、胃炎和潰瘍病、前列腺炎、腸炎、子宮頸炎癥等。

雖然老年人的組織衰退是不可遏止的,但可以爭取避免癌癥侵襲。如積極鍛煉身體,提高體質及健康水平,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註意飲食營養平衡,積極防治各種慢性疾病以防止癌變,做好保健工作,定期體檢,爭取早發現癌癥,早治療。

兒童患癌癥有什麼特點

近年來臨床醫學研究表明,兒童惡性腫瘤的發病率正在逐漸升高,並已成為小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專傢們認為,導致兒童罹患癌癥的原因主要有遺傳因素、環境污染因素等。胎兒期受到大量致癌物的侵害,如農藥污染、被動吸煙、放射性輻射、藥物損害等,也很容易導致癌癥的發生。

兒童惡性腫瘤一般有以下特點:

一、年齡:有很明顯的年齡特點,如急性白血病(又稱血癌)的發病高峰多在3-4歲;視網膜母細胞瘤多發生在2歲以下;腎母細胞瘤常見於乳兒;腦部腫瘤、惡性淋巴瘤、骨瘤等則多見於學齡期兒童。

二、癥狀典型:視網膜母細胞瘤多有視力不佳、斜視、眼球突出,瞳也呈“貓眼”樣等癥狀;急性白血病常有發熱、面色蒼白、皮膚及牙齦出血、肝脾及淋巴結腫大等表現。

三、病情進展快、惡性程度高:如出現肺部轉移隻有成人三分之一的時間。

四、病變的好發部位:兒童腫瘤的好發部位與成人有所差別。成人腫瘤多位於內臟,而兒童腫瘤則主要好發於淋巴系統、造血組織、神經系統、泌尿系統等。

五、緩解及漢愈率高:與成年人相比,兒童惡性腫瘤容易治愈,預後較好。一般來說,兒童腫瘤及白血病對抗癌的化學療法、放射療法較敏感。隻要治療方案適當,並且治療及時,常能獲得較滿意的療效。

總之,對於兒童惡性腫瘤,醫學專傢人認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極為重要。

你屬於癌癥高危人群嗎

你如果是45歲以上的成年人,而且具備瞭誘發癌癥的三大因素———職業因素、傢族遺傳或相關病史,那就應該高度警惕瞭,定期做好預防性體檢。

北京大學臨床腫瘤學院流行病學研究室副主任張聯教授提醒:處於這個年齡段的中老年人,具備三大誘因中的一項就屬於癌癥的高危人群。第一是癌癥傢族遺傳因素:比如母親或姐妹得過乳腺癌的人,患乳癌的危險比沒有傢族史的人要高。第二是病史因素:80%的肝癌患者有乙肝病史,長期患胃病的人屬於胃癌的高危人群。第三是職業因素,如果工作中經常接觸放射性物質、有毒物質,或者工作環境污染嚴重,更容易患癌癥。此外,有長期不良的生活習慣的人,如吸煙等,也屬於癌癥的高危人群。

我國每年因癌癥死亡的患者超過150萬,如果能夠做到早診斷、早治療,這個數字至少會減少一半。張聯說,患癌癥的高危人群,每1~2年的預防性體檢非常必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為預防癌癥所做的檢查,比如一個45歲以上的乙肝患者,為瞭防止肝癌,應定期做B超檢查。另一方面則是對早期癌癥的篩查,比如婦女宮頸刮片的細胞學檢查能及時發現宮頸癌的苗頭。

預防癌癥的體檢包括哪些內容呢?張聯說,不同的高危因素側重點不同。如果是肺癌的高危人群,應定期做胸片,胃癌高發人群則應重視胃鏡檢查。有條件的話,45歲以上最好做得全面些,包括B超、胸片、胃鏡、肛腸指診、宮頸刮片、乳腺紅外線檢查等,每年花三五百塊錢,基本能夠涵蓋高發癌癥的70%以上。

八成癌癥與環境有關

癌癥高發折背後“兇手”直指惡劣環境

據《2012年中國腫瘤登記年報》記載2012年全國腫瘤死亡率為180.54/10萬,即平均每10萬人中,每年就有約180人死於癌癥,相比之下2004年這一數據為136人死於癌癥;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第二次死因調查中,這一數據為108人;20世紀70年代中期的第一次死因調查中,這一數據僅為74人。在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生活方式三大致癌條件中,後兩者無疑是患癌人數日益增多的主要原因。

環境污染導致癌癥高發

傅劍華副院長說道:“醫學界認為,目前已知80%的癌癥發病與環境有關,從大氣污染到水污染再到土壤污染,不誇張地說,國人的生存環境正在遭遇越來越嚴重的挑戰。以肺癌為例,除瞭抽煙,其高發態勢與中國普遍存在的空氣污染不無關系。

1/3的癌癥患者因環境污染致癌

2007年,世界銀行在《中國環境污染損失》(Cost of Pollution in China)報告中明確指出,空氣污染,尤其是大城市的空氣污染,是導致肺癌等肺部疾病發病率上升的重要原因。除瞭肺癌,這份報告還顯示,中國農村地區胃癌和肝癌等消化系統癌癥的死亡率,都明顯高於世界平均水平;醫學界的主流看法是,消化系統癌癥的誘因與不安全、不清潔的飲用水有關...[詳細]

“癌癥村”確實存在環境污染

多數癌癥源自食物、水和空氣環境致癌背後隱藏的“癌恐慌”正在蔓延

專傢表示,面對癌癥還不需人人自危

在這些污染因素中,化學品污染占瞭很大比例。與看得見的污染相比,‘化學品環境管理基礎信息和風險底數不清’的事實更讓人揪心。烷基酚類、二惡英及來自塑料和食品包裝材料的鄰苯甲酸酯類,多數化學物質環境危害性不清,有毒有害化學污染物質的排放數量和污染情況不清……諸多‘不清’,讓生活於其中的百姓也會有莫名的恐慌。最直接的擔心就是‘癌恐慌’。

癌癥的發生是一個多因素參與的復雜過程

傅劍華副院長說道,“最近霧霾、沙塵暴、癌癥村的出現,讓很多人開始關註癌癥,甚至擔心自己是否會因此而患癌,其實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癌癥的發生是一個多因素參與的,多途徑、多步驟的復雜過程,是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單純由環境因素所致的癌癥極少,它們要與遺傳的和獲得性的易感性共同對癌癥的發生才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傅院長繼續舉例道:“以肺癌為例,目前醫學界研究發現肺癌的發生與體內的芳烴羥化酶有關,體內這種酶多的人一旦吸煙極易誘發肺癌,再加上處於高度的大氣污染環境中,癌癥的發生幾率將比平常人高出幾十倍不等。”

PM2.5會讓人得肺癌死去?

專傢:“二手煙”危害大於PM2.5環境因素下,揪出痛那些致病的“癌細胞”

“環境因素對健康的危害不像我們熟知的SARS病毒和H7N9病毒感染,它呈現的是一個漫長的、滯後的致癌過程,有可能在未來的30年、40年、50年之後,才真正‘享受’到環境污染給民眾帶來的健康危害。這樣也就造成醫學界無法定義某種環境條件下對癌癥是否存在致癌因素,讓許多人對致癌環境的危害不重視。”傅劍華院長說道:“例如煙草中有4000多種有害物質,其中跟癌癥相關的有69種,這些有害的致癌物質經過長時間對支氣管黏膜的影響和刺激,才最終導致支氣管上皮發生癌變。”

致癌環境一:職業暴露

據估計,大約4%——20%的癌癥可直接歸因於職業暴露。流行病學研究發現,掃煙囪的工人陰囊癌多發;生產聯苯胺染料或甲、乙萘胺的工人膀胱癌多發;從事石棉生產的工人支氣管肺癌多發;從事X線、同位素工作的人白血病多發;錫礦工人肺癌多發。這些現象的產生是由於職業環境中致癌物的濃度遠遠高於普通環境,且職業人群接觸致癌物的時間早,累積接觸的劑量大,從而導致癌癥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高於普通人群。因此,有效降低職業環境中致癌物的濃度,對於降低職業人群癌癥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具有治本的作用。

致癌環境二:室內污染

人類曾經歷瞭煤煙型和光化學煙霧型空氣污染,目前已進入瞭以室內空氣污染為標志的新的污染時期。研究表明,大約68%的人體疾病都與室內空氣污染有關。室內裝修是城鄉居民室內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甲醛是新裝修房屋的室內環境中最主要的隱形殺手。長期接觸甲醛會導致鼻腔、口腔、咽喉、皮膚和消化道等多種癌癥。有報告指出,吸煙所產生的煙草煙霧是對人類最危險的致癌物。從煙草和煙霧分離出的化合物中有60種是肯定的致癌物,或者是癌癥的啟動劑或促進劑。這些化合物包括焦油、一氧化碳、氰化氫、酚類、氨、甲醛、苯、亞硝胺和尼古丁。吸煙是肺癌的重要病因之一已是眾所周知,同時,被動吸煙也可以促使不吸煙者患上肺癌。

致癌環境三:化學污染

傢用洗滌劑的大量應用所造成的化學污染也會增加癌癥的發生。資料表明,洗滌劑中較高的氯含量,容易對人體產生危害,而發生急性白血病、惡性淋巴瘤、神經細胞瘤和肝癌等。同時,日常生活中蔬菜、水果等的殘留農藥都可能導致癌癥的發生,如有機磷酸酯殺蟲劑會增加何傑金氏淋巴瘤的發生危險;有機氯殺蟲劑會增加白血病的發生危險...

這些飲食容易導致癌癥

一、肝癌

1、食用發黴的食物,食物常常被黴菌污染,並產生有致癌作用的黴菌毒素(如黃曲黴毒素)最容易受黴菌素污染的食品有花生、玉米、大米、高粱和花生油。

2、食用含致癌毒素的植物。如:含蘇鐵素的蘇鐵堅果,黃樟茶中的黃樟腦。

3、大量要飲酒可引起肝硬化,最終發展成肝癌。

4、患乙肝型肝炎的人同時接觸黃曲黴毒素更容易發生肝癌。

二、胃癌

1、喜食熏制食品的人易發胃癌。

2、經常吃醃制蔬菜和幹咸魚可誘發胃癌,可能是這些食物中含有較多的亞硝酸鹽和亞硝酸所致。

3、攝入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較少的居民,胃癌發病率高。

4、每天喝兩杯牛奶可預防胃癌的發生。

三、結腸癌與直腸癌

1、膳食纖維攝入少。富含纖維的食品有:全谷類糧食、豆類、蔬菜、水果,卷心菜對預防大腸癌尤為明顯。

2、攝取動物脂肪多(主要是牛、羊肉脂肪)的人易患大腸癌。

3、通過各種肉類、蛋類、攝入的膽固醇多可能與結腸癌發生有關。

4、經常喝啤酒或其它酒精飲料的人,結腸癌發病率高。結腸癌與直腸癌多發生於40歲以上。

四、食道癌

1、既飲酒又吸煙的人發生食道癌的機會更大。

2、食物中微量元素鉬含量低的地區,食道癌高發。

3、膳食中新鮮的綠葉蔬菜和水果攝入不足,導致維生素A、維生素C缺乏,食道癌的發病率高。

4、以小麥、玉米為主食,鋅、鎂和煙酸攝入較少的地區居民,易發食道癌。

5、常吃醃咸菜和發黴的食品,攝入較多的亞硝胺類致癌物,誘發食道癌。

6、有喝熱稀飯、熱茶、熱咖啡習慣的人易發食道癌。

不好的飲食習慣容易引發癌癥,因此我們應該保持好的生活習慣,健康從飲食開始。

爛——除新鮮水果、蔬菜外,其他食物應煮爛、煮熟

意大利一項研究發現,胡蘿卜素、番茄紅素和葉黃素根本不怕煮,反而比生吃更能保護身體免於癌細胞侵襲。尤其是富含類胡蘿卜素的胡蘿卜、西紅柿,以及西蘭花和十字花科蔬菜等。英國食品研究中心的蘇·索森說:"從生胡蘿卜中吸收的類胡蘿卜素約為3%到4%,把它們煮熟或搗碎後,類胡蘿卜素的吸收可增加四五倍,烹飪能幫助溶解。"以西蘭花為例,加熱到60度最理想,能最大限度發揮其抗癌活性,減少患食管癌、胃癌、肺癌、膽囊癌和皮膚癌的危險。

不良生活習慣易患癌

老喝滾燙水

很多喜歡閑暇時泡杯功夫茶,殊不知,這現沖現泡“趁熱喝”的茶,可能為食道癌埋下隱患。原因就在於,滾燙的水會燙傷食道黏膜,引發口腔黏膜炎、食管炎等,時間久瞭,可能發生癌變。調查表明,新疆哈薩克族人常喝滾燙的奶茶、潮汕人喜歡功夫茶、太行山區的人愛喝大碗燙粥,目前這些地區都成為食管癌、賁門癌、口腔癌的高發區。專傢建議,食物或飲料如果覺得燙,千萬別性急往下咽。帶餡兒的食物可能外面不燙裡面燙,吃的時候尤其要當心。喝熱飲千萬不要用吸管。

蔬果吃得少

大魚大肉吃不夠,蔬菜水果吃得少,已經成瞭現代人的通病。千萬別小看這一生活習慣帶來的危害。由著性子吃一是會造成肥胖,近年來的研究表明,肥胖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多種癌癥有關。二是蔬菜水果含有很多膳食纖維,它們能促進腸道蠕動,帶走有害物質。老不吃蔬菜水果,會增加患結腸癌的風險。三是導致缺乏維生素。研究顯示,不吃胡蘿卜的人比大量食用胡蘿卜的人,因為缺少β—胡蘿卜素,肺癌發病率要高7倍;缺乏維生素A,患肺癌、胃癌的可能性很大;葉酸與維生素B2缺乏,是食管癌高發的重要原因。專傢指出,要保證身體需要,每天應吃400克以上的蔬菜,吃肉不要超過75克,體積相當於一副撲克牌大小。粗茶淡飯才是遠離癌癥的最好辦法。

夜晚不睡覺

很多人因為工作不得不熬夜加班;還有人趕時髦,天天泡酒吧,成瞭晝伏夜出的“派對動物”。英國科學癌癥研究中心研究瞭世界各地1000餘名30—50歲的癌癥患者,發現99.3%的人常年熬夜,凌晨之後才會休息。專傢指出,熬夜一方面會造成生物鐘紊亂,另一方面,夜間燈光會破壞人體褪黑素形成,而這是保護人體免疫功能的重要一環,缺少它容易讓白血病、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找上門來。熬夜最好不要超過12點。如果加班到凌晨,最好找一間窗簾有遮光佈的房間睡覺,漆黑的環境有助於身體中褪黑素的生成。

坐下不想動

上班一坐就一天,回傢陷在沙發裡不想動……千萬別以為久坐的危害隻是傷頸椎、脊椎。德國專傢指出,人體免疫細胞的數量隨活動量的增加而增加,久坐的人體內免疫細胞減少,大大增加患癌幾率;日本醫學傢發現,胃癌患者大多平時吃得太飽和久坐不動;美國研究表明,久坐的人比常運動的人患結腸癌的可能性高40%—50%,男性還易罹患前列腺癌。專傢指出,工作每2個小時,必須起來活動15分鐘以上。

愛鉆牛角尖

如果你覺得生活中讓你生氣的事像道坎一樣,怎麼也邁不過去,思想鉆瞭牛角尖,而且抑鬱的心態持續一兩年以上,就要小心瞭。臨床發現,生活中愛較真、生氣又不擅表達的人,植物神經、內分泌與免疫系統長期處於高度亢奮和緊張狀態,是導致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重要原因。工作中愛較真、過於追求完美的人,患胃癌與胰腺癌的較多。專傢指出,豁達的心胸、愉悅的心情是癌細胞的“天敵”,平時要多培養興趣愛好,遇到不快時做做深呼吸。

不用安全套

近年研究證實,人乳頭瘤病毒(HPV)是宮頸癌的元兇,而這種病毒的傳播往往通過性行為。因此,盡量減少婚前性行為和婚外戀中不安全的性行為,必要時使用安全套,是保護女性減少宮頸癌風險的一個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