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亦稱惡性腫瘤,為由控制細胞生長增殖機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癌細胞除瞭生長失控外,還會局部侵入周遭正常組織甚至經由體內循環系統或淋巴系統轉移到身體其他部分。癌癥是一大類惡性腫瘤的統稱。早期發現癌癥的8大關鍵信號?哪些原因導致癌癥?一起來看下。

早期發現癌癥的8大關鍵信號

直腸出血

預示:直腸癌

點評:目前能引起直腸出血的疾病有幾種疾病:內痔、肛裂、直(結)腸炎、肛周慢性濕疹和炎癥、腸穿孔、肛乳頭肥大以及其他消化道出血、直腸腫瘤均可引起直腸出血,直腸癌無疑是最為嚴重的一種,專傢表示,目前臨床上,多數直腸出血為痔瘡引起,但是有些狀況需加以懷疑是否為直腸癌。一般痔瘡造成的便血顏色鮮紅,便紙粘血,或排便時(便前、便時、便後)滴血、噴血;直腸癌出血主要是大便摩擦所致,所以多數粘在大便表面,或混在大便裡,血色暗紅,並含有黏液,呈黏液狀血便,有時僅為大便表面粘血跡,但便血的現象並不一定每次都發生。

缺鐵性貧血

預示:結腸癌

點評:鐵質是構成紅血球內血紅素的主要成分,若長期失血會造成鐵質缺乏,導致“缺鐵性貧血”,此情況常見於因生理周期性失血的女性。但是,若缺鐵性貧血發生在男性或停經婦女,則要小心可能有結腸癌風險,因為在從大腸息肉形成到轉化為惡性腫瘤的5至10年冗長過程中,可能發生潛在性大腸出血,經過經年累月的慢性出血,可引發缺鐵性貧血。

乳房腫塊

預示:乳腺癌

點評:不少女性在自檢乳房時,會發現乳腺有腫塊,不少人會擔心是否為乳腺癌,專傢表示,乳腺腫塊的確有可能是乳腺癌癥狀之一,但是並非所有的乳腺腫塊都是乳腺癌,如果女性,月經前乳房脹痛,摸到小硬塊,經後消失,屬正常現象;經期前,乳房脹痛並摸到邊界不清的腫塊,可能乳腺小葉增生;年輕女性乳房摸到表面光滑活動腫塊,或是乳房纖維腺瘤;周期性乳房脹痛,摸到多發性、結節樣的腫塊,有時乳頭會溢液,可能是乳房囊性增生病;乳房表面摸到可活動的腫塊,邊界清楚,幾乎沒痛感,可能是乳房脂肪瘤;腫塊可推動,擠壓有血性溢液,可能是乳管內乳頭狀瘤。

隻有無痛性的單個小腫塊,腫塊質地較硬,表面不光滑,與周圍正常組織分界不很清楚。有時出現乳頭溢液,多為血性液體,或乳房腫塊處可出現皮膚內陷,如酒窩。也可出現乳頭內陷,才為乳腺癌的較早期征象,出現這些情況應到醫院就醫。

直腸指檢可能有癌

預示:前列腺癌

點評:一般來說,8公分以內的直腸癌病灶及直腸息肉在直腸指檢時都可觸及,75%左右的直腸癌可在直腸指檢時早期被發現。如果一旦在直腸指檢後懷疑有癌,建議50歲以上男性在體檢時加一項PSA的檢查。

尿中帶血

預示:尿路有關癌癥

點評:尿道出血如果排除瞭藥物過敏、腎外傷、尿路感染、尿結石等因素外,應考慮泌尿系統腫瘤的可能。由腎臟惡性腫瘤引起的血尿往往在尿血時無尿道疼痛,出血呈間隙性但可自行停止。膀胱癌則表現為肉眼可見的血尿,部分患者可出現尿頻、尿急等癥狀。約有5%的前列腺癌患者也會出現血尿,同時有尿頻、排尿困難等。

咳血

預示:肺癌

點評:一般來說,年輕人咳血多半是肺結核,而年紀大的人年紀大的人在排除支氣管擴張後,要高度懷疑是否因肺癌引起,肺癌之所以引發咳血,是因為癌組織侵犯支氣管黏膜而造成。肺癌患者的咯血量一般很少,常為血絲痰,可持續數周、數月或呈間歇性發作。專傢表示,中年以上出現血痰者,約有1/4為肺癌所致。

絕經後出血

預示:生殖道惡性腫瘤

點評:絕經後出血,是老年女性一種常見癥狀。它可能是由外陰、陰道、子宮、卵巢和輸卵管等疾病引起。是否為腫瘤造成,還需加以診斷,一般來說,絕經後出血患者年齡越大,出血的發生時間距絕經時間越久,惡性腫瘤的發生幾率越大。專傢介紹,在引起絕經後出血的生殖道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是子宮內膜癌,其次為子宮頸癌(早期表現為接觸性陰道出血、水樣白帶,晚期有陰道大量出血、消瘦等癥狀),卵巢惡性腫瘤相對少見,子宮肉瘤、輸卵管癌等也不多見。

吞咽困難

預示:食管癌

點評:一般說來,產生吞咽困難的原因可分為這類幾類:其一是梗阻性咽下困難,常見於咽部和食管狹窄,如食管異物、食管腔外腫物或食管腫瘤的壓迫等;其二是癱瘓性咽下困難,多為支配吞咽動作的神經出現功能障礙所引起的。第三類是功能性咽下困難,是因為咽部或其附近器官發生炎癥或外傷疼痛而不敢吞咽的。

哪些原因導致癌癥

1、化學品或暴露的有毒化合物:苯,石棉,鎳,鎘,氯乙烯,聯苯胺,N-亞硝胺,煙草或香煙煙霧(包含至少66個已知的潛在致癌化學物質和毒素),和黃曲黴毒素、電離輻射:鈾,氡,紫外線陽光,α,β,γ輻射和X射線發射源,

2、病原體: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EB病毒或EB病毒,肝炎病毒B和?,卡波濟氏肉瘤相關皰疹病毒(KSHV),默克爾細胞多瘤病毒,血吸蟲屬。與幽門螺旋桿菌;其他細菌都被研究作為可能的藥物

3、遺傳學:許多特定癌癥被認為與人類基因如:乳腺癌,卵巢癌,大腸癌,前列腺癌,皮膚黑色素瘤。

要指出的是:大多數人都暴露在致癌物質(例如:陽光、煙霧、x-射線)在他們的一生中但是許多人不患癌。此外,許多人都有癌癥有關的基因,但不會發展,為什麼呢?雖然研究人員並沒有針對每一個人給出一個滿意的答案,但有一點是他們暴露在高致癌物質下,他們就更容易發展成為癌癥。此外,有癌癥基因而不發生癌癥的原因是(缺乏足夠的刺激癌癥的基因的功能)。其次,有些人可能有高度的免疫反應能力控制或消除細胞。有證據表明,與生活方式相聯系的免疫系統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消除或阻止腫瘤細胞的生存。出於這些原因,很難指出引起癌癥的特定病因。

證明一種物質不導致癌癥或不與癌癥相關是十分困難的。例如:止汗劑可能與乳腺癌有關的一些調查中顯示,有的人是而有的則不是。

六種食物最容易引發癌癥

1、咸魚

咸魚產生二甲基亞硝酸鹽,在體內可以轉化為致癌物質二甲基亞硝酸胺。一個人如果從出生到10歲經常食用咸魚,將來患鼻咽癌的可能性比不食用咸魚的人大30-40倍。

魚露、蝦醬、咸蛋、咸菜、臘腸、火腿、熏豬肉同樣含有較多的亞硝酸胺類致癌物質,應盡量少吃。

2、燒烤食物

烤牛肉、烤鴨、烤羊肉、烤鵝、燒豬肉等。

3、熏制食品

如熏肉、熏肝、熏魚、熏蛋、熏豆腐幹等亦含苯並芘致癌物,常食易患食道癌和胃癌。

4、油炸食品

煎炸過焦後,產生致癌物質多環芳烴。咖啡豆燒焦後,苯並芘含量增加20倍。油煎餅、臭豆腐、煎炸芋角、油條等,多數是使用重復多次的油,高溫下會產生一種致癌分解物。

5、黴變食物

米、麥、豆、玉米、花生等食品易受潮黴變,被黴菌污染後會產生各種致癌毒素。

6、隔夜熟白菜

會產生亞硝酸鹽,在體內會轉化為亞硝酸胺致癌物質。

癌癥病人抗癌吃什麼食物

1.大紅棗:

能補脾胃、益氣血,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C、P及胡蘿卜素等,尤其是維生素C、P的含量特別多,均居百果之冠。國外學者分析出大棗中含有一組三萜類化合物,為抗癌的有效成分;也有研究認為,大棗中含有豐富的環磷酸腺苷,具有抗癌作用。所以,大棗又是一種抗癌果品。在民間,不少腫瘤患者手術、放療或化療後,常食大棗粥,或用黃芪煨大棗,每日用大棗10顆、生黃芪30克,共煨煮。這對提高免疫功能,增強體質,預防腫瘤的復發、轉移均有裨益。

2.草莓:

適宜鼻咽癌、扁桃體癌、喉癌、肺癌患者以及這些癌癥患者在放療期間食用,可以收到生津止渴、潤肺止咳、利咽潤喉的效果,對緩解放療反應、減輕病癥、幫助康復也有益處。據《商業周刊》報道,美國俄亥俄醫學院病理學傢加裡。斯托納和農業研究所植物遺傳學傢約翰。馬斯在研究中發現,草莓中所含的鞣華酸能保護人體組織不受致癌物的傷害,從而對防治癌癥有利。

3.蘋果:

據現代科學研究認為,蘋果中含有大量的纖維素,經常食用,可以使腸道內膽固醇含量減少,糞便量增多,減少直腸癌的發生。同時,蘋果中因含有豐富的果膠,果膠能破壞治癌污染物——放射性氣體,從而減少癌癥的形成。

4.羅漢果:

適宜鼻咽癌、喉癌、肺癌患者開水沖泡代茶飲,有清肺止咳、潤肺化痰、養陰生津、利咽開音的作用,對這幾種癌癥患者放療後出現的煙幹、煩渴、幹咳、低熱亦有緩解效果。

5.菱角:

據1967年日本《醫學中央雜志》報道: 發現菱角對抑制癌細胞的變性及組織增生均有效果,在以腹水肝癌AH-13及艾氏腹水癌作體內抗癌的篩選試驗中,發現菱角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可用菱角同粳米煮粥食用,也可用菱角加薏苡仁一同煮粥,適宜食道癌、胃癌、直腸癌、幽門癌、宮頸癌、乳腺癌患者經常食用。

如何遠離癌癥困擾

1、加強防癌健康教育,特別是癌癥的高危人群,應提高他們對癌癥的認識和自我保健能力。

2、日常註意飲食營養的均衡,不偏食不反復吃相同的食物和藥物;不吸煙不酗酒,適量攝入富含維生素A、C、E和微量元素硒的食物,少吃過咸過熱和燒焦的食物,不吃發黴的食物;避免過度日曬、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個人的清潔衛生,註意身體鍛煉等以增強體質,提高自身抗癌能力。

3、加強勞動保護、環境保護和食品衛生,減和或消除環境中的致癌因素。

4、有癥狀人群的監測。由於人體所患的惡性腫瘤約75%以上發生在身體易於查出和易於發現的部位,重視常見惡生腫瘤的癌癥信號及時主動去醫院檢查,有利於惡性腫瘤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癌癥患者的護理

癌癥手術後一個月要做一個影像學檢查,3個月後進行第二次復查對比。再過後3個月進行第三次影像學復查。如果沒有發現異常,再過半年後復查第四次,過後保持1次/半年的復查頻率。術後2年復查都未發現異常,就改為1次/年。

癌癥在近半個世紀以來,正愈來愈嚴重地威脅著人民大眾的身體健康,已成為多發病、常見病。全世界每年新發生的癌癥病人為1000萬,死於癌癥的病人在600-700萬之間;我國每年新發生的癌癥病人約160萬,死於癌癥的約130萬。癌癥在發達國傢中為居民死亡原因第一位,在發展中國傢居第二位。為此,癌癥的防治與研究正成為全世界科學傢日益關註的課題。但癌癥不是“不治之癥”,人類在近半個世紀對惡性腫瘤的防治與研究進行瞭大量頗有成效的工作,取得瞭顯著的進展,已初步摸清瞭各種癌癥的流行情況,癌癥的病因研究尤其在環境因素方面已頗深入。由於腫瘤標志、內鏡、影像學等技術的應用,不少癌癥已進入到亞臨床癌的診斷階段。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及生物治療的綜合應用使昔日的“絕癥”,今日已成為可防可治之疾病。癌癥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已使1/3以上的病人得到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