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牙齒,傢長是不能忽視的哦。孩子的每天都會吃很多東西,如果沒有得當的護理就會很容易出現異常狀況。兒童定期做牙齒健康檢查,可以達到有病早治、無病預防的目的,定期的牙齒檢查也很重要哦。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兒童牙齒保健的方法是怎樣的吧。

保護寶寶牙齒的基礎篇

1.從媽媽做起。

我們一直在強調者寶寶護齒的重要性,但是經常忽略瞭一點,就是保護孩子的牙齒,不僅需要使寶寶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還要從媽媽入手。

最新的研究表明,預防是保護寶寶不受齲齒和牙齒畸形之苦的最好辦法。寶寶的口腔保健應該從懷孕期開始。寶寶的牙齒發育,從媽媽懷孕六周就已經開始瞭。也就是說,牙齒的數目、大小以及牙質的形成,早在胚胎時就已決定。所以,牙科醫生指出,口腔保健應從媽媽懷孕時開始。懷孕的媽媽應多吃含氟的食物。

另據研究表明,齲病的主要致病菌是變形鏈球菌,它是牙菌斑內的常居菌,寶寶的口中是沒有的,在媽媽喂養和照顧寶寶的過程中才會將口腔中的微生物,包括變形鏈球菌,傳播到寶寶的口腔中去。媽媽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就能減少將病菌傳給寶寶的機會。特別是不要把咀嚼過的食物喂給寶寶吃。

2.口腔保健,從未出牙前做起

在寶寶的牙齒快要萌出時就應開始註意口腔清潔。

方法很簡單,在喂奶或食用其他輔食後喝幾口白開水,用以沖洗口腔內殘留的食物殘渣即可。不要讓寶寶養成含著奶瓶入睡的習慣。

快出牙時,寶寶會出現經常性流口水、牙肉癢、抓什麼咬什麼的現象。可以用磨牙器或餅幹、饅頭、水果等稍有硬度的輔食,讓寶寶放在口中咀嚼,以鍛煉寶寶的頜骨和牙床,使牙齒萌出後排列整齊。

 

兒童定期檢查牙齒的意義

兒童定期做牙齒健康檢查,可以達到有病早治、無病預防的目的,特別是口腔健康檢查更有其重要意義。

因為口腔疾病多屬慢性病,早期多數缺乏自覺癥狀,容易被忽視。一旦出現癥狀,如疼痛。腫脹等,往往病況較重,有礙身體健康,所以必須通過定期的口腔健康檢查達到早期發現的目的。具體的時限標準,應根據需要和客觀條件決定。一般0-5歲的兒童每隔2-3個月檢查一次,6-12歲的兒童每隔半年檢查一次,12歲以上的兒童,可以每年檢查一次。

兒童牙齒的定期檢查,要靠傢長和社會兩方面。傢長要定期帶孩子到醫院檢查,醫院可以牙病普查小組,深入到幼兒園和學校,定期檢查兒童牙病,將普查結果造表登記,作為制訂牙病防治的依據。

隨著口腔衛生保健制度的不斷完善,各種牙病的發病率在兒童時期就一定能夠得到控制,這對生長發育旺盛的兒童健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保護寶寶牙齒媽媽應該做什麼

1.愛護寶寶牙齒從孕期開始:懷孕媽媽首先要防止缺鈣。在懷孕4個月到嬰兒出生後第一年的時間裡,是乳牙釉質的鈣化期。這時候的孕媽媽白天要多出去曬太陽,從陽光中攝取足量維生素D,同時每天記得喝至少250毫升牛奶,還要盡量地多吃蝦皮、蝦米、蛋黃、綠葉蔬菜這些富含鈣食物。從懷孕中期開始,孕媽媽就需要在醫生指導下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直到懷孕36周,通常可選用鈣爾奇D600片劑,每天晚餐後服1粒,或鈣爾奇D300咀嚼片,每天早餐和晚餐後分別服1粒。

還有,孕媽媽還需要拒絕吸煙並且遠離二手煙。醫學研究表明,孕媽媽經常吸煙或被動吸煙,會導致胎寶寶頜面部或口腔發育畸形,引發出很多牙齒問題和牙周疾病。這是很嚴重的。

2.剛出生,采取科學養育方式:母親的哺乳方式將直接影響寶寶牙齒的健康。母乳喂養有利於嬰兒頜面部骨質正常發育。母乳是新生寶寶的首選食品。寶寶有力吸吮母乳的動作,有利於頜面正常發育。人工喂養如果人造奶嘴使用不當,極易造成面部和牙頜異常,必須人工喂養時,應選擇模仿乳頭仿真設計的奶嘴。同時,盡早訓練寶寶使用杯子和碗筷進食,避免形成對奶瓶的依賴性。避免不正確的哺乳姿勢,人工喂養時,寶寶吃奶的姿勢、奶瓶的位置、奶嘴孔大小,都對牙齒發育影響很大。媽媽一定要註意采取正確姿勢,使寶寶吮吸時下頜前伸運動近似於吮吸母乳,不影響下頜骨正常發育,避免引起寶寶牙頜畸形。

3.斷奶後,控制寶寶吃糖:斷奶後,每天飲食中要有五谷雜糧、牛奶、奶制品及蔬菜和水果,牛奶中盡量不加糖;平時,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冰激凌、糕點、糖塊等易粘在牙齒上的細軟食物;多喝白開水,少喝糖分高的飲料。為寶寶提供有一定硬度的食物練習咀嚼,像蘋果、小紅蘿卜、黃瓜、玉米什麼的。其中新鮮水果尤其應該列為優選項,咀嚼時間越長,唾液分泌越多,增多的唾液會把牙齒清洗幹凈,同時增強咀嚼功能。

4.要特別重視長牙期嬰兒護理:乳牙生長時,寶寶正在牙牙學語,若乳牙被蛀掉或過早脫落,會影響寶寶發音的準確性,還會引起牙齒生長移位、恒牙牙列不齊、易齲壞等。

乳牙萌發期間的寶寶還喜歡咬奶頭或吮手指頭。媽媽就要經常查看寶寶口腔,加強護理。但要註意寶寶的口腔不宜擦洗,因為他們的口腔粘膜非常嬌嫩,很容易就會引起局部或全部性感染。

出牙時,由於唾液分泌增多,寶寶會常流口水,這是暫時的生理現象,用軟佈擦幹就可以避免唾液對口腔周圍皮膚的損害。

出牙期間要給寶寶補充容易消化、富含蛋白質、鈣、磷等礦物質及各種維生素的食物。為保證寶寶乳牙長得好,還要註意給寶寶添加輔食,如餅幹、烤饅頭片等,這些食品能鍛練乳牙的咀嚼能力,幫助寶寶牙齒的生長發育。當寶寶7個月以後,就可添加蔬菜、水果等食物。

正常的寶寶長牙,多半沒有大的痛苦,很少數會有睡眠不安、食欲減退和體溫微微升高現象,這些都是暫時的,幾天後就能好轉。

5.護齒習慣要從六個月大開始培養:當寶寶開始長第一顆牙的時候,也就是大約6個月大的時候,就要開始給寶寶”刷牙”瞭。當然這裡所說的刷牙並不使用牙刷,而是媽媽用幹凈的紗佈包裹自己的食指沾凈水幫寶寶清洗口腔,洗去牙齒及牙床上的附著物,這種口腔護理方法一般要持續至寶寶兩歲,口腔中的乳牙才全部萌出。

當寶寶開始出牙,媽媽還可以嘗試給他牙刷把玩,以及用牙刷替他清潔幾隻小小的乳齒;待他一歲多時,再給他一支沒有擠上牙膏的牙刷,讓孩子放進口腔,試試刷牙的感覺。

6.兩歲,我們來做刷牙遊戲:等寶寶再大一些,媽媽可以通過“刷牙遊戲”幫他建立口腔保健習慣,先讓寶寶看著媽媽刷牙,然後給他一支乳牙刷或兒童牙刷,他會學著媽媽的樣子把牙刷放在口中刷來刷去。

8.快三歲瞭,別讓寶寶怕牙醫:

寶寶的牙齒就是沒有問題,媽媽也應經常帶他們去牙科進行保健檢查。發達國傢的寶寶,幾乎很少發生齲齒。3歲前,帶寶寶去牙科進行保健,是讓寶寶逐漸熟悉那裡的環境,觀察和瞭解醫生的治療,感到這裡一點都不可怕。等到需要進行牙齒保健或治療時,便能輕松快樂地接受。這樣就可以避免寶寶對於陌生的環境心裡充滿恐懼,而大哭不已堅決不與醫生配合,最終讓媽媽著急,醫生費力,而寶寶則失去牙齒保健或治療機會的可能。

兒童牙齒需註意3種異狀

牙齒變色。蛀牙是造成牙齒變色的主因之一。孩子牙齒與成人牙齒不同,乳牙神經並不敏感,所以不易察覺,甚至牙齒神經已經暴露,孩子還沒有疼痛感,如不及時治療,會增加診療時間及孩子在就診時的疼痛等不適感。所以,父母應時常關註孩子牙齒的顏色,如有明顯的黑色斑點,應及時就診。

牙齦出血。沒有刷牙習慣的孩子在前幾次刷牙時,牙齦會少量出血,這很正常。但當孩子長期出現牙齦出血的癥狀,父母就應當帶孩子就診,因為兒童時期的牙周狀況會影響孩子未來牙齒的健康情況,有時,中度牙周炎甚至會引起青春期兒童牙齒缺失,更有甚者會出現30歲全口無牙癥狀。

牙齒擁擠或頜骨發育不良。已換完乳牙的孩子,如果牙齒排列不齊,應及時帶孩子進行牙齒矯正,因為許多嚴重的錯頜畸形患者,即俗語中“地包天”、“天包地”等癥狀,早期矯正是治療的關鍵。

比吃糖更傷牙7個壞習慣

1.喝止咳糖漿不漱口。眾所周知,糖會引起齲齒,但大傢通常都會忽略一些“隱形”的糖。止咳藥大多數含糖,服止咳糖漿、咽喉含片後,一定要刷牙或漱口。

2.冷熱交替。熱的食物和生冷食物會刺激牙齦,引起牙痛。尤其是有些人習慣嚼冰,刺激牙齦的同時,還會磨損牙齒,甚至使牙齒斷裂。

3.睡前喝奶。很多媽媽會在睡前給寶寶喝些果汁、牛奶等,殊不知,這樣很傷寶寶的牙齒。

4.用牙齒開東西。用牙齒開瓶蓋或塑料包裝雖然很方便,但牙齒會產生裂紋,同時還會接觸包裝上的細菌。

5.磨牙。壓力大等會引起睡覺時磨牙,使牙齒嚴重受損。磨牙的習慣很難控制,在白天避免吃生硬的食物可以減輕疼痛和磨牙造成的損害。

6.暴飲暴食。暴飲暴食往往會帶來過量的糖和酸,導致蛀牙。另外,吃零食時口腔分泌的唾液較少,食物更容易殘留在牙齒上。尤其是淀粉類食物,如薯片。吃完最好用牙線清潔齒縫中的食物殘渣,以減少對牙齒的損害。

7.常喝咖啡、酒。咖啡和葡萄酒會使牙齒變黃,其中的酸還會使牙齒更容易被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