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專傢指出,治療子宮肌瘤,要做到消瘤不忘止血,止血不忘消瘤,並得兼顧調理卵巢功能。用藥不可猛攻峻伐,以免損傷元氣。此外,中醫食療有助保健,可預防子宮肌瘤。那麼,預防子宮肌瘤的食療方法具體有哪些呢?下面我們就來為大傢詳細介紹一下。

得瞭子宮肌瘤的患者都有哪些癥狀表現

(1)經量增多及經期延長:多見於大的肌壁間肌瘤及黏膜下肌瘤,肌瘤使宮腔增大,子宮內膜面積增加並影響瞭宮收縮,此外肌瘤可能使腫瘤附近的靜脈受擠壓,導致子宮內膜靜脈叢充血與擴張,從而引起經量增多、經期延長。黏膜下肌瘤伴有壞死感染時,可有不規則陰道流血或血樣膿性排液。長期經量增多可繼發貧血,出現乏力、心悸等癥狀。

(2)下腹包塊:肌瘤較小時在腹部摸不到腫塊,當肌瘤逐漸增大使子宮超過3個月妊娠大時可從腹部觸及。巨大的黏膜下肌瘤可脫出於陰道外,患者可因外陰脫出腫物就醫。

(3)白帶增多:肌壁間肌瘤使官腔面積增大,內膜腺體分泌增多,並伴有盆腔充血致使白帶增多;子宮黏膜下肌瘤一旦感染,可有大量膿樣白帶。若有潰爛、壞死、出血時,可有血性或膿血性、有惡臭的陰道溢液。

(4)壓迫癥狀:子宮前壁下段肌瘤可壓迫膀胱引起尿頻、尿急;宮頸肌瘤可引起排尿困難、尿瀦留;子宮後壁肌瘤(峽部或後壁)可引起下腹墜脹不適、便秘等癥狀。闊韌帶肌瘤或宮頸巨型肌瘤向側方發展,嵌入盆腔內壓迫輸尿管使上泌尿路受阻,形成輸尿管擴張甚至發生腎盂積水。

(5)其他:常見下腹墜脹、腰酸背痛,經期加重。可引起不孕或流產。肌瘤紅色樣變時有急性下腹痛,伴嘔吐、發熱及腫瘤局部壓痛;漿膜下肌瘤蒂扭轉可有急性腹痛;子宮黏膜下肌瘤由官腔向外排出時也可引起腹痛。

體征: 與肌瘤大小,位置、數目及有無變性相關。大肌瘤可在下腹部捫及實質性不規則腫塊。婦科檢查子宮增大,表面不規則單個或多個結節狀突起。漿膜下肌瘤可捫及單個實質性球狀腫塊與子宮有蒂相連。黏膜下肌瘤位於官腔內者子宮均勻增大,脫出於官頸外口者,窺器檢查即可看到子宮頸口處有腫物,粉紅色,表面光滑,宮頸四周邊緣清楚。若伴感染時可有壞死、出血及膿性分泌物。

中醫食療預防子宮肌瘤讓你美麗健康

1.消瘤蛋

雞蛋2個、中藥壁虎5隻、莪術9克,加水400克共煮,待蛋熟後剝皮再煮,棄藥食蛋,每晚服1次。

功效:散結止痛,祛風定驚。適宜氣滯血淤型。

2.二鮮湯

鮮藕120克切片、鮮茅根120克切碎,用水煮汁當茶飲。

功效:滋陰涼血,祛淤止血。適宜月經量多,血熱淤阻型。

3.銀耳藕粉湯

銀耳25克、藕粉10克、冰糖適量,將銀耳泡發後加適量冰糖燉爛,入藕粉沖服。

功效:有清熱潤燥止血的功效。適宜月經量多,血色鮮紅者。

預防子宮肌瘤飲食有四忌

1、忌辣

(1)有一部分痛經病人,本來就月經量多,再吃辛辣溫熱、刺激性強的食品,會加重盆腔充血、炎癥,或造成子宮肌肉過度收縮,而使痛經加重,因此痛經患者應盡量不吃辣。

(2)辣性食物:辣椒、胡椒、大蒜、蔥、薑、韭菜、雞湯、榴連及辛辣調味品等。

2、忌酸

(1)酸性食品有固澀收斂作用,使血液澀滯,不利於經血的暢行和排出,因此痛經者應盡量避免在經期使用此類食物。

(2)酸性食物:米醋、酸辣菜、泡菜、石榴、青梅、楊梅、草莓、楊桃、櫻桃、酸棗、芒果、杏子、李子、檸檬等。

3、忌涼

(1)腸胃功能不佳的女性,經前和經期應忌食生冷寒涼食品,因為涼性食品會加重痛經。

(2)涼性食品:冷飲、生拌涼菜、螃蟹、田螺、蚌肉、蛭子、梨、柿子、西瓜、香蕉、苦瓜、山竹、綠豆、黃瓜、荸薺、柚、橙子等。

4、忌熱

(1)桂圓、紅棗、阿膠、蜂王漿等熱性、凝血性和含激素成分,會加重痛經。

(2)適宜食羊肉、蝦、蟹、鰻魚、咸魚、黑魚等物。

子宮肌瘤患者吃什麼好

1、子宮肌瘤患者應多吃五谷雜糧如玉米、豆類,也可經常吃一些常吃充裕營養的幹果類食物,如花生、芝麻、瓜子等。另日常中的茶飯準點定量,防止暴飲暴食。

2、子宮肌瘤患者的茶飯宜清淡,最好不要吃羊肉、狗肉、蝦、蟹、鰻魚、咸魚、黑魚等發物。

3、子宮肌瘤患者可以多吃一些食海藻類食物,如紫菜、海帶、海白菜、裙帶菜等,海藻含礦物質最多為鈣、鐵、鈉、鎂、磷、碘等。現代科學認為,常食海藻食品可有效地調節血液酸堿度,避免體內堿性元素(鈣、鋅)因酸性中和而被過多消耗。

4、維持低脂肪茶飯,多吃瘦肉、雞肉、雞蛋、鵪鶉蛋、鯽魚、甲魚、白魚、白菜、蘆筍、芹菜、菠菜、黃瓜、冬瓜、 香菇、豆腐、海帶、紫菜、水果等風涼蔬菜及水果。

子宮肌瘤自查

1、觀血。月經增多、絕經後出血或接觸性出血等,常常由於宮頸或宮體發生腫瘤所致,所以,除正常月經以外的出血,都要究其原因,以對癥診治。

2、觀帶。正常白帶是少量略顯黏稠的無色透明分泌物,隨著月經周期會有輕微變化,但膿性、血性、水樣白帶等都是不正常的。

3、自摸腫塊。清晨,空腹平臥於床,略彎雙膝,放松腹部,用雙手在下腹部按觸,由輕淺到重深,較大的腫物是可以發現的。

4、感覺下部疼痛。下腹部、腰背部或骶尾部等疼痛,都要引起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