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困擾著許多人的正常生活,患有此病的人往往苦不堪言,除瞭及時到醫院診治,你還可以通過合理的飲食,來輔助防治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怎麼辦?中醫教你怎麼吃。

引發尿路感染的幾大起因

1、女性患有尿路感染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招致上行感染,經期、更年期、性交時更易發生。尿道口畸形或尿道口附近有感染病灶如尿道旁腺炎、陰道炎這些也是尿路感染的原因。

2、女性泌尿生殖系統結構的特殊性,女性的尿道較男性短且寬弛,細菌易於進入。因此,女性應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這是引起尿路感染的因素之一。

3、血行感染,細菌從身體內的感染灶(如扁桃體炎、鼻竇炎、齲齒或皮膚感染等)侵入血流,到達腎臟,先在腎皮質引起多發性小膿瘍,然後,沿腎小管向下擴散至腎乳頭和腎盞、腎盂粘膜,但炎癥亦可從腎乳頭部有輕微損傷的乳頭集合管(如尿中的結晶損傷)開始,然後向上向下擴散。

4、上行感染,絕大多數尿感是由上行感染引起的。正常情況下,尿道口及其周圍是有細菌寄生的,但一般不引起感染。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或尿道粘膜有輕微損傷時,或者細菌的毒力大,粘附尿道粘膜和上行的能力強,容易侵襲膀胱和腎臟,造成感染。由於女性尿道口靠近肛門,且女性尿道遠較男性為短而寬,女嬰的尿道口常被糞便污染,故更易致病。

5、直接感染,外傷或鄰近腎臟的臟器有感染時,細菌可直接侵入腎臟引起感染,但是,這種情況臨床上是十分罕見的。

6、淋巴道感染,下腹部和盆腔器官的淋巴管與腎周圍的淋巴管有多數交通支,升結腸與右腎之間也有淋巴管溝通。當盆腔器官炎癥、闌尾炎和結腸炎時,細菌也可從淋巴道感染腎臟。這種感染途徑更為少見,甚至於這種感染途徑是否存在,目前也有爭論。

7、尿路感染的原因與醫源性因素有關,如留置導尿管、造屢管、尿道擴張、前列腺穿刺活檢、膀膚鏡檢查等操作,由於粘膜擦傷或忽視無菌觀念,易引人致病菌而誘發或擴散感染,引發尿路感染的情況出現。

生活中如何預防尿路感染

1、不吸煙可減少刺激

尿路感染是威脅泌尿系統健康最常見的疾病,它的發生還與吸煙、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關。而對於得過尿路感染的人而言,不要喝咖啡、酒精飲品以及含有咖啡因的軟飲料,因為在尿路感染期間,這些飲品會刺激膀胱,使患者尿意頻頻。

2、多喝水讓小便通暢

人們吃下的肉類、糧食等食物,最終會在血液裡變成尿素、尿酸、肌酐、肌酸等“毒素”,隻有經過腎臟過濾通過尿液排出人體,才能避免過量“毒素”傷及健康。由於人體每天攝入和排出的水分基本相當,因此,每天攝入1500—2000毫升水,以保證尿量非常重要。

除瞭排出“毒素”,尿液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是沖刷泌尿道,這對預防尿路感染和尿路結石有重要意義。尿液需要經過輸尿管、膀胱、尿道最終排出體外,正常人尿道口周圍都有細菌寄居,有些細菌還可能進入膀胱,一旦數量達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引發感染。之所以多數人不會發生尿路感染,主要就是因為規律地排尿避免瞭細菌在泌尿道裡滋生。

3、講衛生將病菌洗掉

以性別來劃分尿路感染人群,我們會驚訝地發現,成年女性尿路感染發生率比男性高8—10倍,半數女性在她們的一生中有過尿路感染。女性之所以高發尿路感染,首先是因為她們特殊的身體結構。女性尿道口在會陰部附近,尿道括約肌作用較弱而且尿道較男性短而寬,長度僅為3—5厘米,因此細菌容易沿尿道口上升至膀胱引發炎癥。同時,尿道周圍的局部刺激、婦科疾病以及性激素變化等均可導致陰道、尿道黏膜改變而有利於致病菌入侵。因此,女性朋友在生活中一定要註意三點:

(1)勤洗內衣。

(2)解手後,用衛生紙從前往後擦拭。

(3)性生活後及時清洗。

4、別久坐助增強體質

在腸道,大腸桿菌是“正常居民”,一旦它們到瞭泌尿道就可能引起炎癥。研究顯示,80%尿路感染由大腸桿菌引起。久坐的壞習慣會使外陰局部長時間處於潮濕悶熱的狀態,細菌繁殖加快,這在潮熱的天氣或環境裡尤其明顯。因此,長時間坐著工作的人,最好穿著寬松衣服,內褲以全棉為佳,不宜過小或太緊。很多女性朋友習慣穿著人造化纖材質的內褲,這種材料透氣性較差,容易使局部溫度升高,導致細菌繁生,像現在市場上賣的那種丁字褲最好不要穿。此外,還應註意不要久坐在能發熱的地方(如平地、單車、摩托車座等)。

“久坐工作族”要養成多喝水、勤排尿的習慣。上班前最好先排一次尿,無論是工作、學習還是開會期間,選擇一個“中場休息”時間,“方便”一下。在憋瞭一段時間的尿之後,除瞭盡快將膀胱排空外,最好的方法就是再補充大量的水分,多小便幾次,這對膀胱來說有沖洗的作用,可以避免膀胱內細菌的繁殖。

尿路感染中醫教你怎麼吃

泥鰍燉豆腐

原料:泥鰍500克,豆腐250克。

制法:泥鰍去頭、內臟,洗凈後加清水,入鍋燉至半熟時加豆腐,燉熟後調味即可。

功效:補脾益腎。

適應癥:脾腎兩虛型尿路感染。

冬瓜皮蠶豆湯

原料:冬瓜皮50克,蠶豆50克。

制法:兩者入砂鍋內,加水750毫升,煎至250毫升,去渣取汁即可。

功效:健脾利尿。

適應癥:脾虛型尿路感染。

白果通淋飲

原料:白果、冬瓜子、蓮子各50克,胡椒粉少許,白糖適量。

制法:白果去皮,冬瓜子洗凈,蓮子去芯,一同入砂鍋中加水,文火煎煮1小時,取汁加胡椒粉、白糖攪拌均勻即可。

功效:健脾補腎,通淋止帶。

適應癥:尿路感染慢性期。

地膽草瘦肉湯

原料:鮮地膽草150克,豬瘦肉200克。

制法:將地膽草洗凈裝入紗佈袋內,瘦肉洗凈切片後一同入砂鍋加水,文火燉煮至肉爛熟,去藥袋加調料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利尿。

適應癥:尿路感染。

蓮子甘草湯

原料:蓮子(去芯)50克,生甘草10克。

制法:兩者同入鍋,加水500克,小火煎煮至蓮子軟熟時,稍加冰糖即可。

功效:利尿通淋。

適應癥:尿路感染、尿頻尿急、小便赤濁或兼有虛煩、低熱等癥。

玉米粥

原料:玉米100克。

制法:將玉米研碎後入鍋,加水煮粥即可。

功效:清熱利尿。

適應癥:尿道炎、小便淋痛。

尿路感染的飲食禁忌

1、尿路感染的飲食忌脹氣之物。脹氣之物包括牛奶、豆漿、蔗糖等。

2、尿路感染的飲食忌發物。發物(如豬頭肉、雞肉、蘑菇、帶魚、螃蟹、竹筍、桃子等)。

3、尿路感染的飲食忌助長濕熱之品。包括酒類、甜品和高脂肪食物。

4、尿路感染的飲食忌辛辣刺激之物。這些食物可使尿路刺激癥狀加重,排尿困難。

5、尿路感染的飲食忌酸性食物。酸性食物包括豬肉、牛肉、雞肉、鴨、蛋類、鯉魚、牡蠣、蝦,以及面粉、大米、花生、大麥、啤酒等。尿的酸堿度對細菌的生長、藥物的抗菌活力都有密切關系,忌食酸性食物的目的,是使尿液呈堿性環境,增強抗生素的作用能力

6、尿路感染的飲食高糖食物。因糖類在體內也可提高酸度,故含糖量高的食物也需限制。

慢性尿路感染的中醫治療

1.脾腎氣虛

癥狀:倦怠乏力,納呆腹脹,腰酸腰痛,尿頻清長或夜尿多,大便稀軟,時感小便澀滯,但不甚顯著,時作時止,舌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

辨證分析:淋證日久,久病傷氣,則見倦怠乏力;淋證初期,過服寒涼,傷中敗胃,或勞倦過度,損傷脾土,致脾不運化、胃不受納,故見納呆腹脹、大便稀軟;濕熱傷腎,或先天不足,或房勞縱欲,損傷腎氣,腰為腎之府,腎虛不養,則腰酸腰痛;腎氣虛蒸騰無力,則尿頻清長或夜尿多;濕熱餘邪未清,留戀不去,水道不利,則時感小便澀滯,但不甚顯著,時作時止。舌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均為脾腎氣虛之象。

治法:益氣健脾補腎,佐以利濕。

方藥:清泉飲(經驗方)。

黨參15g,黃芪15g,山藥15g,茯苓15g,枸杞子15g,菟絲子12g,薏苡仁30g,車前子15g( 佈包),石韋30g,甘草3g。

方義及加減:黨參、黃芪、山藥益氣健脾,脾能運化,濕濁自除。枸杞、菟絲子補腎,助腎之氣化。茯苓、薏苡仁健脾滲濕。車前子、石韋利濕通淋。甘草調和諸藥。《醫宗粹言·淋》指出:“若氣虛於下而不通者,宜補而升之。雖雲升補不可獨用,用滲利亦不可獨行,須佐使得宜為要。”本方補中有瀉,利中有養,使補不留邪,瀉不傷正,有健脾補腎益氣利濕之功。面色蒼白、畏寒肢冷者加熟附子,厭食苔膩者加陳皮、白術。

本型多見於病程進展到一定程度,病邪由腑入臟,脾腎受傷,正氣受損,故在治療中既要註意扶正,又要註意祛邪,補瀉兼施。

2.肝腎陰虛

癥狀:頭暈耳鳴,甚則頭痛,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口幹唇燥,腰酸痛,小便短澀而黃,血壓偏高,舌質偏紅苔薄黃或少苔,脈沉細或弦細。

辨證分析:濕熱久蘊下焦,久延不解,熱盛傷陰,濕盛壅遏,化源不足,致腎陰受損。乙癸同源,腎陰不足,水不涵木,肝腎陰虛,肝陽上亢,致頭暈耳鳴,甚則頭痛,或血壓偏高。陰虛內熱,則見潮熱盜汗,五心煩熱;陰虛津不上承,則口幹唇燥;腎陰不足,腰府失養,則腰酸痛;陰虛火旺,濕熱留戀,則小便短澀而黃。舌質偏紅苔薄黃或少苔,脈沉細或弦細,均為肝腎陰虛,內有濕熱之象。

治法:滋陰清熱利濕。

方藥:知柏地黃湯(《醫宗金鑒》)合二至丸(《證治準繩》)加味。

知母10g,黃柏9g,熟地12g,山藥15g,山萸肉9g,牡丹皮12g,茯苓15g,澤瀉12g,女貞子 12g,旱蓮草12g,車前子15g(佈包),益母草18g。

方義及加減:本型乃濕熱未盡,肝腎已虛,故用知母、黃柏滋陰清熱、瀉火燥濕,《本草綱目》指出“知母佐黃柏滋陰降火,有金水相生之義,……蓋黃柏有治膀胱命門之火,知母能清肺金 滋腎水之化源”;熟地、山萸肉、女貞子、旱蓮草滋補肝腎,養陰降火;山藥、茯苓健脾滲濕以助生化之源;丹皮活血涼血;車前子、澤瀉利濕祛濁;益母草活血利水。濕重者加滑石、白茅根;腰痛明顯者加川斷、狗脊、杜仲;血壓高者加天麻、鉤藤。

本型既有陰虛,又有濕熱,且往往伴有高血壓,治療頗為棘手,因此滋陰不能助濕,利濕不可傷陰。

3.氣陰兩虛

癥狀:小便黃濁澀滯,尿意不盡,或淋漓不暢,反復發作,病程纏綿,倦怠乏力,少氣懶言,腰酸痛,低熱口幹,但不欲飲,或手足心熱,舌尖紅苔薄白少津,脈沉細或弱。

辨證分析:濕熱久羈,或清利太過,暗耗氣陰,致氣陰兩虛,餘邪未盡,濕熱留戀。正氣損傷,濕熱不甚顯著,故患者小便頻數澀痛等淋證的表現多不明顯,而見小便黃濁澀滯,尿意不盡,或淋漓不暢。正氣耗傷,濕熱留戀,故本病反復發作,纏綿難愈,遇感冒、勞累、情志等因素而誘發。氣虛則倦怠乏力、少氣懶言;腎陰不足,腰酸痛;陰虛內熱,故見低熱,或手足心熱;陰虛津不上承,故口幹;濕熱未盡,故不欲飲。舌尖紅苔薄白少津,脈沉細或弱,均為氣陰兩虛之象。

治法:益氣養陰,佐以清熱利濕。

方藥:山藥通淋湯(經驗方)。

山藥30g,黨參15g,黃芪15g,茯苓15g,麥冬30g,枸杞子15g,女貞子15g,旱蓮草15g,白茅根30g,車前子15g(佈包),石韋30g,益母草15g,甘草6g。

方義及加減:方中山藥甘平,入脾、肺、腎經,既能補氣,又能養陰,補氣而不滯,養陰而不膩。張錫純治淋四方,三方以山藥為君藥,謂“陰虛小便不利者,服山藥可利小便;氣虛小便不攝者,服山藥可攝小便。蓋山藥為滋陰之良藥,又為固腎之良藥,以治淋證之淋澀頻數,誠為有一無二之妙品”。黨參、黃芪益氣固表;茯苓健脾滲濕;麥冬益氣養陰;枸杞、女貞子、旱蓮草補肝腎養陰血;白茅根、車前子、石韋、益母草清利下焦餘邪,活絡逐瘀;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益氣養陰、清利濕熱之功。本方具有扶正不留邪、驅邪不傷正的特點。納呆便溏者加焦三仙,寐時多汗者加酸棗仁、五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