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因拔罐方法不當而導致燒燙傷的例子並不少見,人們在傢自己拔罐時一定要拿捏好分寸。拔罐雖說對人身體有好處,但是不是人人都適合拔罐的,尤其在傢拔罐的一定要註意哪些情況下才能進行拔罐,拔罐不當的話可能對身體造成影響,那麼正確拔罐不燒傷訣竅有哪些呢?哪些人不適合拔罐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三類人不適宜中醫拔罐療法

拔火罐,是一種中醫的拔罐療法,通過負壓對於皮膚的吸著,從而使得身體裡的濕氣祛除的一種方法,現在跟是流行用語減肥瘦身等各個方面,可是拔火罐到底有哪些好處呢?

1、 平衡陰陽。陽盛則熱,陰盛則寒。發熱是陽氣盛實的表現,而寒戰惡寒是陰氣盛實的癥狀,在大椎進行拔罐能夠治療發熱的疾病,而在關元進行則能治療寒性的疾病。

2、 調和臟腑。拔罐療法通過結經絡、穴位局部產生負壓吸引作用使體表穴位產生充血、瘀血等變化,穴位通過以通過經絡與內在的臟腑相連,從而治療各種臟腑疾病。

3、 疏通經絡。拔罐療法通過其溫熱機械刺激及負壓吸引作用,刺激體表的穴位及經筋皮部,而穴位及經筋皮部是與經絡密切相連的。所以,拔罐能夠疏通經絡,使營衛調和,祛除經絡中的各種致病的邪氣,氣血暢通,筋脈關節得以濡養、通得,從而治療各種疾病。

4、 協助診斷。通過觀察所有拔罐後體表的變化可以推斷疾病的性質、部位及與內臟的關系。

5、 祛除病邪。拔罐療法因為以負壓吸拔體表的穴位,不公能夠開腠理、散風寒,而且還能調整臟腑經絡的作用,鼓舞人體的正氣,也有助於體內致邪氣的排出。

6、 雙向調節。在臨床取穴和拔罐方法都不變的情況下,拔罐療法具有雙向的良性調節作用。

哪些人不適宜拔罐

1、皮膚過敏、皮膚損傷者。拔火罐有可能加重過敏癥狀。而且皮膚潰瘍的地方也不能拔,容易引發感染、水泡,加重潰瘍。皮膚上如果有潰破,就絕對不能在破損處進行拔火罐治療,拔罐後也不能著急洗澡,避免皮膚破損、發炎,一般人每周拔罐一次是比較適合的頻率,拔罐過程中,還要註意“火候”,時間不要太長。一旦出現起水泡、燒傷等意外情況,則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2、孕婦、女性月經期。尤其是孕婦的腹部、腰骶部位,不宜拔罐。孕婦如果進行不適當的拔火罐可引起先兆流產等。月經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在經期拔小腹或者是拔腰骶部,會引起月經過多。

3、身體弱的人。拔火罐、刮痧消暑雖然見效快、無副作用,但有些人也不宜接受此種治療。有心臟病、血液病、皮膚病、皮膚損傷、結核病、骨質疏松、晚期癌癥及各種傳染病、體質弱、老年人等最好慎用此法。而更重要的是,拔火罐和刮痧時千萬不能對著空調或風扇風口,以防風邪入侵。

正確拔罐不燒傷四訣竅

1酒精棉球別碰罐口

拔罐前,要先將罐中的空氣排出後才能形成負壓使用。有的人用投火法,即用棉球或紙蘸上酒精後投進去,但這比較容易起火。吳鳳傑技師建議,在傢可用閃火法,用棉球蘸些酒精或白酒,把棉球點燃,用鑷子或鉗子夾著放入罐中,三五秒後立即拿出來,這樣玻璃罐中氧氣迅速消耗,形成真空,就可以直接拔罐瞭。如果燃燒時間太長,空氣會重新進去,沒有負壓產生,就拔不起罐;若時間短瞭,空氣沒有消耗盡,同樣拔不起罐。

總的來說,閃火法風險較小,但要註意,酒精不能滴來滴去,玻璃罐用之前一定要檢查,不能沾上酒精。此外,一定不要把燃著火的棉球放在瓶口,否則瓶口溫度高,放在皮膚上就可能燙傷。

2檢查罐口是否光滑

由於拔罐時所產生的負壓較大,如果瓶口不光滑,很容易在起罐時紮傷皮膚,在皮膚上留下創面。因此,玻璃罐使用之前一定要用手摸摸瓶口是否光滑,看罐身是否有裂口,有的話一定要及時換掉。

另外,有的人較瘦,皮膚組織不夠豐富,拔罐前可以在皮膚上塗上一層凡士林或石蠟油、菜油,這樣更容易操作,也不會漏氣。

3起罐時別硬扯

由於罐吸附在皮膚上,起罐時如果生拉硬拽,會感覺非常疼,起罐時手法要輕緩,以一手抵住罐邊皮膚,按壓一下,使氣漏入,罐子即能脫下。

需要提醒的是,處於饑餓狀態、大出血、大汗、長期腹瀉、過度疲勞的人,一定不能拔罐,否則很容易暈罐,出現休克癥狀,一定要休息後,癥狀緩解瞭才可以拔罐。此外,在傢還可以使用真空罐,效果跟玻璃罐差不多,也更易操作、更安全。

4留罐別超過20分鐘

拔罐的時間並非越長越好,15~20分鐘即可,最好不要超過20分鐘。如果皮膚特別嬌嫩,則不宜超過15分鐘。吳鳳傑技師提醒,“曾經有個病人拔罐五分鐘就起泡瞭,可見每個人時間都不太相同,可以通過玻璃罐隨時觀察,發現異常要及時拔掉。”

而在使用多罐時,排列一般不宜太近,否則易因牽拉產生疼痛,同時罐子互相排擠,也不易拔牢。

拔火罐註意5大事項

1.防止感染

起罐後,皮膚局部如出現潮紅、瘙癢,不可亂抓,經幾小時或數日後就可消散。如果出現水泡、水珠、出血點、淤血等,均屬正常治療反應。

水泡輕者隻需防止擦破,待其自然吸收即可,水泡較大時,可在水泡根部用消毒針刺破放水,敷以消毒紗佈以防感染。

2.避免燙傷

引火物不要掉入罐中,更不要在罐口處灼燒,以免燙傷。

3.不宜部位

皮膚破損處、皮膚瘢痕處、皮膚有贅生物或骨突出處均不宜拔罐。另外,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在拔罐的瘢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

4.拔罐時間

病情重、病位深及疼痛性疾患,拔罐時間宜長;病情輕、病位淺及麻痹性疾患,拔罐時間宜短。肌肉豐厚的部位,時間可略長;肌肉薄的部位,拔罐時間宜短。氣候寒冷時拔罐時間適當延長,天熱時相應縮短。

5.保暖

拔罐均要在脫衣服後才能操作,所以治療時應避免有風直吹,防止受涼,保持室內的溫度。

拔罐中的常見情況及處理

在拔罐過程中,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況:

(1)青紫:拔罐後可見有的拔罐部位青紫,有的殷紅,有的則不變色。青紫及發紅部位往往病情較重,瘀阻較重。有時這些部位並非是疼痛最重的部位,隻要堅持在原處拔罐,青紫就會慢慢消退,疾病也能治愈。

(2)發泡:這種情況比較多見。有的一日起泡,有的則至三五日甚至十餘日起泡。所起的泡有較為清亮的水泡,也有紫紅的血泡等。發泡現象多為局部病情的反映,一般受病情輕重(一般瘀阻較重的發泡較快)、季節(夏天較易發泡而冬季則較慢,這也是拔罐治療提倡“冬病夏治”的一個原因)、皮膚疏密(一般皮膚細嫩的易發泡,如青年女性,而壯年男性則發泡較慢)等因素影響。正常生理條件下,血管內滲透壓和血管壁通透性處在一較恒定的水平,拔罐的抽吸很難將其改變,不易起泡。

發泡後可用消毒針灸針將較大的泡刺破,放出其中的液體。對於發泡後的創面如何處理,如今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觀點:一種是為防止感染,用無菌紗佈覆蓋,按時換藥,直至愈合;另一種觀點則是繼續在發泡部位拔罐,以抽吸其中的病理產物。筆者比較傾向於後一種。大傢都知道,以前有“血罐”的治療方法,即在拔罐前先用三棱針或梅花針點刺拔罐部位,可以抽吸出一些暗紫色的血液凝塊,療效比較明顯。但缺點是如何確定被拔罐部位是瘀血瘀阻的部位呢?如果確定準確,能夠抽出瘀血,癥狀明顯減輕,如果確定不準,將會拔出紅色血液,癥狀也不能減輕。現在拔罐發泡已經證明局部有病,所以更應該在發泡處繼續拔罐以抽吸出病理產物。

中醫專傢教你如何自己在傢中拔罐

不同疾病選取不同的拔罐部位

拔罐法像針灸治療一樣有特定的治療位置,所選治療部位視所治療的目的而定。一般而言,軟組織損傷、風濕痹痛、各種神經麻痹,以及一些急慢性疼痛,如腹痛、背腰痛、胃痛等,可以哪裡痛拔哪,哪裡不舒服拔哪,但也需要配合其他特定的穴位,如腰痛配合委中穴(位於膕窩),內臟痛還需配合背俞穴,風寒感冒配合風門、大椎穴等;其他疾病根據辨證、辨病、辯經、經驗取穴等選穴配方。

留罐不是越久越好,小心拔罐也能拔出水泡

很多人認為留罐越久,效果越好。林少貞主任表示,拔罐也要控制好時間,留罐不是越久越好。一般留5-15分鐘比較適合,若罐大吸拔力強時可適當縮短留罐的時間,以免起泡。根據我們經驗,兒童不宜超過5分鐘,老人不宜超過10分鐘,如果拔罐同時照紅外線或照完紅外線後拔罐(一般在醫院比較多見),成人留罐10分鐘就可以瞭。如果留太久出現瞭水泡等癥狀,小泡勿需處理,僅敷以消毒紗佈,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較大時,用消毒針將水放出,塗以龍膽紫藥水,或用消毒紗佈包敷,以防感染,特別註意皮膚破損未修復時勿接觸生水。

自己在傢拔罐具體需要註意以下幾個事項:

1、 拔罐時要選擇適當體位和肌肉豐滿的部位,若體位不當、移動或骨骼凸凹、毛發較多的都位均不適宜。一般拔背部的穴位,多選取俯臥位;一些頸部的穴位如果環境條件有限,可以選取坐位。

2、 預防燙傷(拔罐前先將棉球上多餘的酒精擠出,燃火勿接觸罐口)。

3、 根據部位選擇大小合適的罐具。

4、 走罐時特別註意檢查罐口是否光滑。

5、 對精神緊張者要先做好解釋工作。

6、 拔罐動作要求穩、準、輕、快。

7、 一些部位是不宜拔罐的,如心尖區、大血管分佈部位、體表大動脈搏動處,五官及肛門等孔竅部。

8、 孕婦慎用拔罐,孕婦的腹部、腰骶部禁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