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產科統計、調查資料表明,孕期及分娩時發生的種種異常(流產、早產、難產等),很大一部分是孕婦自己忽視自我保健造成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她們自己犯的“錯誤”。歸納一下常見的有以下19種。讓我們以來瞭解一下吧。

懷孕期間孕婦要註意什麼

孩子是上天賜予我們最寶貴的禮物,而懷孕期間是母親最辛苦的時候,俗話說: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從一開始懷孕,媽媽們就要註意調理好自己的身體,用最佳的狀態迎接胎兒的出生。有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懷孕的時候什麼食物是可以吃,什麼食物是不可以吃的。我之前有懷孕過醫生給我的建議是:少吃生冷寒涼的東西,多吃有營養的食物,多一些走動。 今天給大傢分享懷孕期間孕婦要註意什麼?

1平時飲食上要註意,辛辣和寒涼的食物要少吃或不吃

2適當多進食一些含必需氨基酸豐富的優質蛋白食品,如牛奶、魚、瘦肉、蛋類、豆類等,同時註意在飲食上加強對葉酸的攝取

3平時日常生活中選擇清淡的食物為主,少食多餐,宜吃開胃健脾的食物

4平常要註意不宜吃桂圓、火鍋、速成食品、罐頭、完全素食

註意事項:註意保暖、防止感染 .註意飲食、避免生冷寒冷的食物.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緒波動。 .避免過勞,不宜刺激性食物

懷孕期間不容許犯的錯誤

1、可疑妊娠不及時去檢查

不少孕婦在開始出現某些早孕反應時不以為然,既不及時告訴傢裡親人,更不主動去醫院檢查,一拖就是一、兩個月。

這樣,確定妊娠時,大多已是妊娠三個多月瞭,已昏過瞭引起畸胎和容易造成流產的危險時期,忽視瞭早孕保健,對母子健康極為不利,甚至可導致嚴重後果。

2、確定妊娠後,不按期進行產前檢查

目前,尚有相當一部分(農村更多)孕婦出於羞怯或嫌麻煩等原因,不進行或不按期進行產前檢查,這就不能及時發現妊娠並發癥及胎位、胎兒異常,是造成難產的重要原因之一。

3、孕期濫用藥物

孕期,尤其是早孕階段,不經醫囑自己濫用藥,特別是某些抗生素、激素、止痛藥和鎮靜安眠藥等,這是引起畸胎的重要因素。

4、有病不用藥,怕影響胎兒

孕期不可濫用藥,但並非是不用藥,大多數藥對胎兒還是安全的,所以孕期患病還是要在醫生指導下正確用藥,切不可“忌藥諱醫”。

5、不註意防治風疹等病毒感染

風疹、肝炎、巨細胞病毒可嚴重損害胚胎組織、引起畸胎、流產。因此,孕婦不可忽視上述病毒感染,應積極預防,一經發現患風疹、病毒性肝炎等,應立即就醫,認真治療,不可大意。風疹病毒是導致畸胎的頭號殺手。

6、接觸有害物質,多次做B超

孕期尤其是早孕階段,是胎兒重要器官分化和形成的關鍵時期,應該註意避免和防止有毒有害物質接觸,如化學農藥、重金屬鉛、鎘和甲基汞等,以及放射性物質。因此,孕婦應對上述物質加強防范。而且不要多次進行B超或X線檢查,以免傷害胎兒。

7、嗜煙、酒

孕婦大量吸煙或酗酒,可致畸胎。因此,孕期應戒煙酒。

8、對丈夫過度依賴或苛求丈夫

少數孕婦對妊娠認識不清,怕字當頭,什麼也不做,傢務完全讓丈夫做,並苛求丈夫對自己百依百順。這種過度依賴使孕婦活動量大減,心理上也處於消極、被動狀態,對健康有害無益,容易導致身心脆弱、甚至成為難產的重要因素。

9、完全禁欲,冷落丈夫

懷孕期在許可范圍內可以有性生活,夫婦雙方因為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產生性欲望與性行為,這是人的一種自然本能與需求,而且夫婦間和睦的性生活,不僅能促進雙方的身心健康,還能在情感上使雙方獲得滿足。

10、不節制性生活

妊娠早期及晚期不節制性生活,常是引起流產、早產、宮內感染的誘因

11、自我封閉,不出傢門

有些孕婦自認為懷孕後出現蝴蝶斑或大腹便便,變醜瞭,變笨瞭,不願意讓別人看見自己這個形象;還有一些孕婦誤解為到外面去活動多瞭會影響體內胎兒,因此,閉門不出,進行自我封閉。這種做法不僅有害孕婦本人的身心健康,也會妨害胎兒,不利於優生。

12、懶散

有些孕婦片面理解孕期休息越長越好,很少活動,生活散漫而規律,這不僅對胎兒發育不利,還給正常分娩帶來麻煩,使產程延長,滯氣增多。

13、不當的節食

有些孕婦擔心自己分娩後變胖,失去“體型美”,孕期不敢多吃或不吃肉、蛋等營養品,有的甚至比平時吃得還少。這就不能滿足胎兒迅速生長發育的需要,對胎兒後天也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害。

14、營養“過度”

也有一些孕婦片面地認為吃得越好,營養越豐富,對胎兒越有利。所以孕期對飲食采取“多多益善”和“見好就吃”的態度,結果造成體重增加過快,容易引起“巨大胎兒”,不僅給分娩造成困難,也是產後發胖的原因之一。

15、參加劇烈運動或幹重活兒

少數孕婦在孕期仍參加劇烈的體育競賽活動,或幹挑、抬、提、扛等重活兒,這是很危險的,容易引起流產或早產。

16、妊娠晚期遠行

個別孕婦接近預產期,仍去外地旅行,這是相當危險的。各地多有在列車七輪船上分娩的報道。在這種毫無準備下分娩,極易發生危險,一定要避免。

17、不講究精神衛生

不少孕婦不註意孕期精神保健,好發脾氣,生閑氣,或精神苦悶、焦慮、憂愁。殊不知惡劣的情緒不僅直接影響孕婦的飲食和睡眠,有礙健康,還會對胎兒造成有害的影響,不利於優生。

18、忘記或記錯瞭預產期

有些孕婦不註意記預產期,以為是小事,而小事卻常引來大麻煩。由於預產期不清,使產前準備工作受到影響,成為到外地或在旅途中意外分娩的主要原因。對母子健康十分不利。

19、自己做主要求做剖宮產

當前,許多孕婦害怕分娩時“遭罪”,或誤信剖宮產的孩子聰明,本可以正常分娩的,卻迫切要求做剖宮產。這種做法弊多利少。因為與正常的自然分娩相比,剖宮產不僅孕婦要承擔更大、更多的風險,而且對新生兒也不利,出生後的患病率增高。因此,孕婦不要自己要求做剖宮產,對於那些不能自然分娩的孕婦,醫生會選擇剖宮產的。

懷孕期間該怎樣安胎

懷孕是每個女人必須經歷的過程,感受著胎兒在肚子裡慢慢成長是一件無比幸福的事,而在懷孕期間,安胎、養胎是整個孕期生活的重心,準媽媽們絲毫都不敢大意。怎樣才能好好安胎呢?別慌,我來分享一下我的養胎經驗

1為瞭給胎兒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一定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每晚最少8~9小時,每日午間也最好保證1~2小時的睡眠時間,但也不宜過長,且還需要良好的側睡睡姿。

2盡量避免被輻射,最好遠離電輻射環境,特別是孕初期,如果常常被輻射,胎寶寶很可能發育畸形。

3保持心情舒暢,情緒波動不要過大,不要大喜大悲

4做一下運動,如孕婦瑜伽,散步,遊泳,不過要量力而行

5吃多點富含維生素C,E的食物,魚類與堅果等有利安胎的食品

註意事項:我們女人在懷孕時心理壓力會很大,所以我們要特別註意釋放壓力,保持平靜的心態,對安胎有足夠的生理認識,自己都不安,胎兒又怎麼安呢?

如何預防懷孕期間的水腫

孕婦的水腫可能發生在臉、上肢入下肢等部位,上半身的水腫多半是血壓高的並發癥,平日有戴戒指的孕婦會現,若在懷孕早期沒有先將戒指取下,到瞭中、後期就會拿不下為屯,而下肢的水腫則是血液回流不佳所導致的問題,除非合並有高血壓的癥狀,否則不需要特別的醫療處理。

若孕婦的工作性質需要長時間站立,如專櫃小姐,則應註意每30~40分鐘左右需要動一動雙腳,或是借由去洗手間時走動一下、坐著休息或抬抬腿;若長時間坐著的上班族,也記得要起來走動一下,促進血液循環;在夏天時遊泳或在泳池中行走,都能幫助消腫。

由於孕婦脂肪容易堆積在下半身,肥胖會使靜脈回流變差,容易導致水腫,因此,孕時控制體重非常重要。在日常飲食上應盡量秉持“少鹽、少油、少糖”的原則,就能幫助預防水腫,並且將孕期體重控制在每月增加1千克以內,讓身上沒有多餘的脂肪,水腫的情形自然就沒這麼嚴重。

懷孕期間一定不能碰的食物

過度油膩與刺激性的食物:太油膩的食物不易消化,加重懷孕初期腸胃不舒適、害喜的癥狀。而刺激性的食物及調味料,容易刺激胃粘膜,加重懷孕末期的胃灼熱感。

生冷食物或未妥善保存的調理食品:勿食生魚片,螺肉等未經加熱處理的食物。而買市售的調理食品時,要留意販賣場所保存食物的溫度,熱食應保持在六十五。C以上,冷食則應控制在冷藏溫度七。C以下,常見有菜市場販賣的熟食、或時下流行的壽司吧、通常無法得知制備時的流程及時間,如果吃瞭已遭細菌污染、不新鮮的熟食,發生食物中毒則將危及母親及胎兒的健康。

發黴的食物:避免食用那些外觀看來發黴的蔬菜、水果或脫水食品,僅僅將發黴部分去掉是不夠的,因為黴菌所產生的有害物質可以不可以滲入到更深、且不受到烹調加熱所破壞。

過度加工的食物:加工食品往往添加瞭大量的鹽和糖。攝取過多的鹽份、對有妊娠毒血癥的孕婦會加重高血壓及水腫癥狀。而過多的糖份例如碳酸飲料、糖果、巧克力等是高熱量卻隻有少部分營養素的食物,會造成體重增加太快、超重的問題。除此之外,在選購加工食品之前,也應留意食品標示及制造日期、看看有沒有危害人體的添加物、註意食品是否過期。

酒精:酒精會通過胎盤進入胎兒血流造成流產及“胎兒酒精癥候群”,包括低的出生體重且日後生長遲滯、智力不足、也可能會有心臟、腦部等的畸形,為瞭下一代健康著想、孕婦最好不要喝酒。

茶:由於濃茶中的單寧酸會與鐵結合、降低鐵的正常吸收率,除此之外,大量的單寧酸亦會刺激胃腸、久而久之不僅鐵的吸收率發生障礙,亦會影響其它營養素的吸收,易造成缺鐵性貧血,所以孕婦還是少喝茶為妙!

咖啡、可樂等含咖啡因的飲料:會通過胎盤影響胎兒心跳及呼吸,同時容易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腸胃不舒適癥狀。且咖啡對煙、酒有致畸胎的加成效果,所以孕婦最好避免,或選擇無咖啡因的咖啡或以牛奶、新鮮果汁來取代這些飲料。

某些藥膳材料如苡仁因有使身體冷虛的作用,故孕婦不宜食用。其實如果能廣泛的從六大類食物中足量攝取,是不需要喝十全大補湯的,如果想烹調藥膳料理的話,藥材的選擇最好能依中醫師按個人體質來調配為佳。

吃得多不如吃得好、吃得好不如吃得對,慎選懷孕期間的食物,才能供給寶貝完整均衡的營養及完善的生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