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少年輕白領因為工作壓力大且長期在空調環境中,以致經常感到疲勞,容易發生感冒、咳嗽、免疫力下降,由於具有無毒副作用、方便、便宜的優勢,針灸、敷貼、拔火罐等這些療法受到瞭眾多患者的青睞,人們都把他當作一個保健理療的方法。那麼拔罐有哪些註意事項呢?又有哪些禁忌呢?下面為大傢詳細介紹。

拔罐有哪些好處

拔罐的好處

1、平衡陰陽。陽盛則熱,陰盛則寒。發熱是陽氣盛實的表現,而寒戰惡寒是陰氣盛實的癥狀,在大椎進行拔罐能夠治療發熱的疾病,而在關元進行則能治療寒性的疾病。

2、調和臟腑。拔罐療法通過結經絡、穴位局部產生負壓吸引作用使體表穴位產生充血、瘀血等變化,穴位通過以通過經絡與內在的臟腑相連,從而治療各種臟腑疾病。

3、疏通經絡。拔罐療法通過其溫熱機械刺激及負壓吸引作用,刺激體表的穴位及經筋皮部,而穴位及經筋皮部是與經絡密切相連的。所以,拔罐能夠疏通經絡,使營衛調和,祛除經絡中的各種致病的邪氣,氣血暢通,筋脈關節得以濡養、通得,從而治療各種疾病。

4、協助診斷。通過觀察所有拔罐後體表的變化可以推斷疾病的性質、部位及與內臟的關系。

5、祛除病邪。拔罐療法因為以負壓吸拔體表的穴位,不公能夠開腠理、散風寒,而且還能調整臟腑經絡的作用,鼓舞人體的正氣,也有助於體內致邪氣的排出。

6、雙向調節。在臨床取穴和拔罐方法都不變的情況下,拔罐療法具有雙向的良性調節作用。

拔罐的六大註意事項

1、皮膚過敏、皮膚損傷者。

拔火罐有可能加重過敏癥狀。而且皮膚潰瘍的地方也不能拔,容易引發感染、水泡,加重潰瘍。皮膚上如果有潰破,就絕對不能在破損處進行拔火罐治療,拔罐後也不能著急洗澡,避免皮膚破損、發炎,一般人每周拔罐一次是比較適合的頻率,拔罐過程中,還要註意“火候”,時間不要太長。一旦出現起水泡、燒傷等意外情況, 則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2、孕婦、女性月經期。

尤其是孕婦的腹部、腰骶部位,不宜拔罐。孕婦如果進行不適當的拔火罐可引起先兆流產等。月經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在經期拔小腹或者是拔腰骶部,會引起月經過多。

3、身體弱的人。

拔火罐、刮痧消暑雖然見效快、無副作用,但有些人也不宜接受此種治療。有心臟病、血液病、皮膚病、皮膚損傷、結核病、骨質疏松、晚期癌癥及各種傳染病、體質弱、老年人等最好慎用此法。而更重要的是,拔火罐和刮痧時千萬不能對著空調或風扇風口,以防風邪入侵。

4、酒足飯飽後。

血液流向肝臟進行代謝工作,此時拔火罐,氣血又被強行引導到拔罐部位,導致心臟不得不多跳幾次加速供血,容易出現眩暈、惡心等各種不適。

5、同一位置反復拔。

很多患者生病後,常在同一個位置反復拔火罐,這樣做會對皮膚造成損傷,比如紅腫、破損。拔火罐的時候,可以在多個位置拔,以增加治療效果。另外,在前一次拔罐部位的淤青沒有消失之前,不要在原處拔罐。

6、拔火罐後就洗澡。

很多人喜歡在拔完火罐後就洗個澡,認為這樣很舒服,其實這樣做是非常不正確的。因為這時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膚破潰、發炎。特別是洗冷水澡,由於此時皮膚的毛孔正處於張開狀態,所以很容易感冒。正確的洗澡時間是在拔罐後的1小時~2小時。拔罐後註意保暖,洗澡水的溫度要稍高一些。

拔火罐註意問題及禁忌事項

孕婦、婦女月經期、肌肉枯瘦之人、6歲以下兒童、70歲以上老人、精神病、水腫病、心力衰竭、活動性肺結核、急性傳染病、有出血傾向的疾病以及眼、耳、乳頭、前後陰、心臟搏動處、大血管通過的部位、骨骼凸凹不平的部位、毛發過多的部位等,均不宜用拔罐療法。

(1)體位須適當,局部皮肉如有皺紋、松弛、疤痕凹凸不平及體位移動等,火罐易脫落。

(2)根據不同部位,選用大小合適的罐。應用投火法拔罐時,火焰須旺,動作要快,使罐口向上傾斜,避免火源掉下燙傷皮膚。應用閃火法時,棉花棒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燒、傷皮膚。用貼棉法時,須防止燃著棉花脫下。用架火法時,扣罩要準確,不要把燃著的火架撞翻。用煮水罐時,應甩去罐中的熱水,以免燙傷病人的皮膚。

(3)在應用針罐時,須防止肌肉收縮,發生彎針,並避免將針撞壓入深處,贊成損傷。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

(4)在應用刺血拔罐時,針刺皮膚出血的面積,要等於或略大於火罐口徑。出血量須適當,每次總量成人以不超過10ml為宜。

(5)在使用多罐時,火罐排列的距離一般不宜太近,否則因皮膚被火罐牽拉會產生疼痛,同時因罐子互相排擠,也不宜拔牢。

(6)在應用走罐時,不能在骨突出處推拉,以免損傷皮膚,或火罐漏氣脫落。

(7)起罐時手法要輕緩,以一手抵住罐邊皮膚,按壓一下,使氣漏人,罐子即能脫下,不可硬拉或旋動。

(8)拔罐後針孔如有出血,可用幹棉球拭去。一般局部呈現紅暈或紫紺色(淤血),為正常現象,會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嚴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留罐時間過長,皮膚會起水泡,小的不需處理,防止擦破引起感染;大的可以用針刺破,流出泡內液體,塗以龍膽紫藥水,覆蓋消毒敷料,防止感染。

警惕拔火罐四大誤區

誤區1:拔火罐後就洗澡

很多人喜歡在拔完火罐後就洗個澡,認為這樣很舒服,其實這樣做是非常不正確的。因為這時候的皮膚處於一種非常脆弱的狀態,這時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膚破裂、發炎。特別是洗冷水澡,由於此時皮膚的毛孔正處於張開狀態,所以很容易著涼。(註意:夏天出汗較多,拔罐前最好先洗個澡,把身體擦幹,以免影響火罐吸附。)

建議:正確的洗澡時間是在拔罐後的1~2小時。拔罐後註意保暖,洗澡水的溫度要稍高一些。

誤區2:拔得時間越長越好

不少人認為拔火罐的時間越長,效果會越好,甚至認為,要拔出水皰才能體現出拔火罐的效果,其實這也是錯誤的。因為火罐拔得時間過長,就可能會出現水皰,這樣不但傷害到瞭皮膚,還可能會引起皮膚感染。

建議:正確的拔火罐時間應該是在10~15分鐘。如果是身體不太好的老人或小孩,時間要減半。

誤區3:同一位置反復拔

一次不成就拔兩次,同一個位置反復拔,認為這樣才能拔出效果。其實這樣做,會對皮膚造成損壞,比如紅腫、破損……那就得不償失瞭。

建議:拔火罐的時候,可以在多個位置拔,以增加治療效果。

誤區4:拔胸口、肚子

很多人認為:我哪裡不舒服就拔哪裡。肚子疼或者胸前不舒服,我就拔肚子、拔胸口。其實這樣也是錯誤的。一般拔火罐最好不要拔胸前和肚子,因為這樣拔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建議:我們通常拔火罐的位置主要是腰部、背部,肩膀。

拔罐一般有哪些體位

拔罐一般有一下幾種體位:

1、俯臥位:患者俯臥於床上,兩臂順平擺於身體兩側,頜下墊一薄枕。此體位有利於拔治背部、腰部、臀部、雙下肢後側、頸部等處。

2、側臥位:患者側臥於床上,同側的下肢屈曲,對側的腿自然伸直(如取左側臥位,則左側腿屈曲、右側腿自然伸直),雙上肢屈曲放於身體的前側,此位有利於拔治肩、臂、下肢外側等處。

3、仰臥位:患者自然平躺於床上,雙上肢平擺於身體兩側。此位有利於拔治胸、腹,雙側上肢、雙下肢前側及頭面部和脅肋部等處。

4.坐位:患者倒騎於帶靠背椅子上,雙上肢自然重疊,抱於椅背上。此位有利於拔治頸、肩、背、雙上肢和雙下肢等處。

拔罐時須註意一下事項:

① 拔罐時要選擇適當體位和肌肉豐滿的部位。若體位不當、移動、骨胳凸凹不平,毛發較多的部位均不適用。

② 拔罐時要根據所拔部位的面積大小而選擇大小適宜的罐。操作時必須迅速,才能使罐拔緊,吸附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