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偏愛海鮮,追求的是其鮮美的味道、滑嫩的口感,面對市面上各色各樣的海鮮和形形色色的烹飪加工方法,大傢在品嘗之餘,得留個心眼,若在細節上稍不註意,最後你隻會感嘆海鮮讓你歡喜讓你憂!而有的人吃海鮮卻會過敏,這是一大憾事。那麼吃海鮮要註意什麼呢?什麼人不能吃海鮮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瞭解下吧。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海鮮

《美國醫學會期刊》發表文章指出,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應適當多吃海鮮,最好是保證每周兩三次,每次100克。海魚中的不飽和脂肪酸能使血液中的低密度膽固醇減少,同時還能抵抗血液凝固,從而減少老年人患冠心病、高血壓和中風的幾率。

不過,有些人卻應該少吃海鮮。現今海鮮的含汞量越來越高,孕婦和哺乳期婦女如果常吃海鮮,會影響胎兒和新生兒的神經系統發育。專傢們認為,孕婦和哺乳期婦女應少吃海鮮,每周最多一兩次,每次100克以下,而且不要吃金槍魚、劍魚等含汞量高的海魚。

患有痛風、關節炎和高尿酸血癥的病人也應少吃海鮮。因為海鮮中嘌呤含量較高,病人吃瞭以後容易在體內形成尿酸結晶,加重病情。此外,甲狀腺功能亢進的病人也應少吃海鮮,因為海鮮含碘量較高,過高的碘也會加重病情。

吃海鮮時要註意衛生。許多地方流行生吃海鮮,如生吃牡蠣等貝類。專傢強調,如要生吃海鮮,一定要註意衛生,大多數海鮮含有致病性很強的細菌,建議最好食用前先將海鮮冷凍一兩個小時,然後在淡鹽水中浸泡,以達到殺菌目的。

烹調海鮮時應掌握好時間。不應蒸煮過久,否則不但影響口感,還會使蛋白質變性,降低營養價值。

食海鮮有禁忌。如吃海鮮時不宜暢飲啤酒,否則容易導致血尿酸水平急劇升高,誘發痛風,以致出現痛風性腎病、痛風性關節炎等。

海鮮不宜與富含鞣酸的水果如柿子、葡萄等一起吃。如果要吃的話至少應間隔2個小時,因為鞣酸會破壞海鮮中的優質蛋白,大大降低海鮮的營養價值。

吃海鮮要註意什麼呢

1、海鮮煮不熟含有細菌

海鮮中的病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等,耐熱性比較強,80℃以上才能殺滅。除瞭水中帶來的細菌之外,海鮮中還可能存在寄生蟲卵以及加工帶來的病菌和病毒污染。一般來說,在沸水中煮4-5分鐘才算徹底殺菌。因此,在吃“醉蟹”、“生海膽”、“醬油醃海鮮”之類不加熱烹調的海鮮一定要慎重,吃生魚片的時候也要保證魚的新鮮和衛生。

2、死貝類病菌毒素多多

貝類本身帶菌量比較高,蛋白質分解又很快,一旦死去便大量繁殖病菌、產生毒素,同時其中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也容易氧化酸敗。不新鮮的貝類還會產生較多的胺類和自由基,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選購活貝之後也不能在傢存放太久,要盡快烹調。過敏體質的人尤其應當註意,因為有時候過敏反應不是因為海鮮本身,而是在海鮮蛋白質分解過程中的物質導致的。

3、海鮮啤酒同吃惹痛風

在吃海鮮時最好別飲用啤酒。蝦、蟹等海產品在人體代謝後會形成尿酸,而尿酸過多會引起痛風、腎結石等病癥。如果大量食用海鮮的同時,再飲用啤酒,就會加速體內尿酸的形成。所以,在大量食用海鮮的時候,千萬別喝啤酒,否則會對身體產生不利影響。

4、海鮮水果同吃會腹痛

魚、蝦、蟹等海產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等營養素。而水果中含有較多的鞣酸,如果吃完海產品後,馬上吃水果,不但影響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海鮮中的鈣還會與水果中的鞣酸相結合,形成難溶的鈣,會對胃腸道產生刺激,甚至引起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最好間隔2小時以上再吃。

5、吃海鮮後喝茶長結石

吃完海鮮不宜喝茶的道理與不宜吃水果的原因類似。因為茶葉中也含有鞣酸,同樣能與海鮮中的鈣形成難溶的鈣。在食用海鮮前或後吃海鮮,都會增加鈣與鞣酸相結合的機會。因此,在吃海鮮時最好別喝茶。同理,也是最好間隔2小時以上。

6、冰鮮蝦不可白灼著吃

任何海鮮都隻有在高度新鮮的狀態下才能做成清蒸、白灼之類的菜肴。水產海鮮與肉類不同,它們體內帶有很多耐低溫的細菌,而且蛋白質分解特別快。如果放在冰箱裡多時,蝦體的含菌量增大,蛋白質也已經部分變性,產生瞭胺類物質,無論怎麼樣都達不到活蝦的口感、風味和安全性,當然也就不適合白灼的吃法瞭。不過,冰鮮的蝦可以高溫烹炒或煎炸,同時也能呈現出美味噢。

膽固醇高的人不能吃海鮮?

若以這個指標來看,蝦、蟹等一般人認為膽固醇高的食物,其實和精瘦的紅肉或去皮的傢禽肉差不多。而且,魚類、海鮮的脂肪含量都很低,還是有益心臟健康的不飽和脂肪。

常聽到膽固醇數值過高的人說,他不能吃海鮮,因為蝦貝類含太高的膽固醇量。

但實際上,營養專傢們說,這些人更應該註意的是飽和脂肪高的肉類及其他食物。因為,食物中飽和脂肪對膽固醇的影響,遠比食物本身含的膽固醇大許多。

營養界一般會用“膽固醇、飽和脂肪指數”來衡量食物對膽固醇的影響,而不是單看食物裡的膽固醇含量。

若以這個指標來看,蝦、蟹等一般人認為膽固醇高的食物,其實和精瘦的紅肉或去皮的傢禽肉差不多。而且,魚類、海鮮的脂肪含量都很低,還是有益心臟健康的不飽和脂肪。

所以,對於膽固醇高的人你不妨這麼吃:

1.避開高飽和脂肪的紅肉(尤其是五花肉),限量吃瘦肉。

2.不吃海鮮裡膽固醇集中的頭部及卵黃。

3.少吃飽和脂肪很高的零食點心,如冰淇淋、蛋糕。

吃海鮮喝啤酒易致痛風

現在物質生活極大的豐富,吃海鮮已經不是沿海城市人的專利瞭,全國各地都可以吃到海鮮,而啤酒已經成為人們飯桌上的常客,無論是自己小酌還是宴請賓客,都少不瞭啤酒,這兩種單吃可能都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是,如果在吃海鮮的時候喝啤酒,那可真是大事不妙,兩者最好不要同時飲用,那究竟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呢?

人們隻所以喜歡吃海鮮是因為不僅可以品嘗到各種海鮮的美味,還可以攝取海鮮裡豐富的營養素,現在科學傢研究海洋的動物和生物都含有非常豐富對人體健康有幫助的營養物質,建議大傢可以多攝入。而啤酒是酵母做成的,少量的飲用對健康也會有幫助,當然過量也會醉酒的。

但是人們隻知道海鮮的美味,卻忽略瞭海鮮中還有兩種人體不是很需要的物質嘌呤、苷酸,而我們喜愛的啤酒中富含的維生素B1,而B1正是這兩種成分分解代謝的重要催化劑,會使血中的尿酸含量增加。一旦尿酸不能及時排出體外時,就會以鈉鹽形式沉積起來,使人出現痛風或形成結石。所以,海鮮不要和啤酒同時飲用,因為這樣的結果會導致痛風。

這也是為什麼在海濱城市生活的人得痛風得幾率遠遠高於內陸城市的原因,因為有一句話叫做:“近水樓臺先得月”,生活在海邊城市的人從小就習慣吃海鮮,而且,吃新鮮的海鮮還是比內陸城市更方便,所以,這些城市發生痛風的人就更多一些,而且,現在人們聚餐都是無酒不歡的,他們習慣一邊喝啤酒一邊吃海鮮,所以,痛風就找上他們。

沒有得過痛風的人可能對痛風還不是很瞭解,其實痛風是一種非常痛苦而且折磨人的疾病,因為尿酸的沉積,主要在關節部位,而且,會結晶,這個時候就會帶來非常明顯的疼痛,而且這種疼痛就像針紮一樣,整個關節摩擦產生的劇痛難以忍受,而且,這種結晶往往是從腳趾關節開始的,痛風的病人在發作的時候甚至行走都非常的困難,因為劇痛難忍。

疾病是吃出來的,健康也是吃出來的。痛風這種慢性疾病完全是可以預防和控制的,對於喜歡吃海鮮有喜歡喝酒的朋友們,在吃海鮮的時候可以少許的喝一點白酒,因為白酒含有一定量的酒精,有殺菌的作用,當然絕對不能過量,也可以適當的喝點紅酒助興,但是千萬不要喝啤酒,這些隻是生活中的一些常識,但是,如果不瞭解這些常識,可能就會中著,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吃錯瞭食物。

孩子吃海鮮要註意什麼

1.謹防海鮮過敏

若孩子體質過敏,傢長們在給孩子吃海鮮之前最好是先到醫生處咨詢一下,看看孩子能不能吃海鮮,避免引起海鮮過敏。傢長們對孩子的身體體質要有所瞭解,孩子是不是過敏體質要心中有數,這樣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傷害。

2.確保海鮮品質

有些海洋產品可能存在有毒物質超標等對人體健康有害的問題。傢長們在給孩子吃海鮮時,一定要先確保海產品的質量,建議到大型菜場或超市購買,切勿貪圖小便宜,以免因小失大。

3.死魚蝦不宜吃

生活中,有出售冰凍的魚蝦,或是剛剛死掉的魚和海產店鋪或商傢。這些海產品孩子能吃嗎?專傢提醒大傢,死魚死蝦大不吃死魚死蝦,小孩子就更不用說瞭。給孩子吃的海產品一定要是新鮮、無污染,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對孩子的健康傷害。如果經濟條件有限,可以用河蝦、河魚替代,營養價值也很不錯,並非一定要吃海鮮。

4.最好別生吃海鮮

有的傢庭有吃魚片或是蝦的習慣,覺得這樣味道更鮮美,口感更好。但是年幼孩子消化系統和免疫力都不如成人,他們不宜生吃海鮮,傢長們不要覺得生吃海鮮營養價值更高,就給孩子吃生的魚肉或是蝦肉。生魚肉或是蝦肉因為沒有經過高溫加熱,裡面可能存在病菌、寄生蟲之類有害成分,對孩子的健康會造成很大危險。並且孩子在吃魚蝦之時,適當喝湯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幫助。另外,一次也不宜吃過多的海鮮,會導致孩子消化不良,引起腹脹腹瀉等不健康反應。

5.吃海鮮後不要馬上吃水果

這是因為,魚、蝦、蟹等海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等營養素,而水果中常含有一定量的鞣酸(常見鞣酸含量較多的有葡萄、石榴、山楂、柿子等),鞣酸進入胃腸道後,既會與蛋白質發生沉淀凝固反應,影響人體對蛋白質的充分吸收,還可與海鮮中的鈣相結合,形成不易消化的化合物,不僅使海鮮的營養價值大為降低,還容易導致消化不良,同時可刺激胃腸道,引起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等癥狀。這就是許多人,特別是兒童,在吃完海鮮又食入多量水果後出現腹部不適或拉肚子的原因。那麼,吃海鮮後過多久才能吃水果呢?專傢建議,吃海鮮大餐後最好間隔2小時(因為食物在胃內排空時間約2~3小時)以上再吃水果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