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營養豐富,其中豐富的DHA、EPA,能夠促進兒童大腦發育和智力發展。此外,魚肉中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D、各種微量元素等,能為孩子提供平衡的膳食營養。魚雖好,但從安全角度來說,還是要慎重給孩子選擇。給寶寶選魚時需要考慮的因素?怎麼給寶寶吃魚方法?一起來看下。

給寶寶選魚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生活的海域:魚類生活的海域直接關系到魚的受污染程度和食物來源,一般生活在遠離工業污染海域的魚類受污染程度小,比較安全,更適合寶寶。比如大西洋、太平洋、南極附近海域的魚類都是不錯的選擇。

食物來源:淺水域的魚類一般以浮遊植物為食,深海魚類一般以其他水生動物為食,優質蛋白含量更高,肉質鮮嫩。

魚刺:對寶寶來說,魚刺少的魚類吃起來更方便安全,大型的兇猛魚類一般都是刺少肉嫩的。

營養價值:相比較而言,淺水養殖魚類的食物來源較雜,生長周期快,營養價值要打折扣,而生活在較純凈海域的野生魚類食物來源比較可靠,生長速度慢,營養價值和口感都更好一些。

給寶寶正確吃魚的方法

1、巧用魚湯煨面

魚湯煨面,對於七八個月以後的寶寶,這是最佳食品之一。

2、魚湯妙用多多

除瞭煨面,媽媽還可以直接給寶寶喝魚湯,或用魚湯拌米粉、魚湯拌土豆泥、魚湯拌蔬菜泥等喂寶寶。

魚湯鮮美,能激發寶寶的食欲,讓寶寶愉快地接受輔食,漸漸過渡到固體食物。魚湯中還含有蛋白質和脂肪等可溶性營養物質。

3、烹制少刺鮮魚

魚湯雖然鮮美,隻給寶寶喝魚湯,還是不夠,因為大部分營養在魚肉裡。要給寶寶烹制美味的魚肉,應該懂得挑選肉多刺少的魚。比如:黑魚、鱸魚、鱔魚、草魚、帶魚、青魚等。

隻是,比較紅燒、醋溜之類,清蒸魚對寶寶更加合適。魚的口味要淡,過多鹽分會讓寶寶的腎臟不堪重負。

4、自己動手做魚泥

市售瓶裝魚泥含有添加劑,對寶寶的健康有影響。媽媽完全可以按照瓶裝魚泥的配方,自己做新鮮魚泥給寶寶吃。

選用刺少的魚,去頭去尾取中段,去皮和中央骨,用斬砸的刀法把魚肉剁得極細,用手攤開看不到顆粒,似泥一樣,這就是魚泥(也叫魚茸)。

然後,你可以按照購買的瓶裝魚泥的配方進行燉、炒、煮。也可添加各種蔬菜泥烹飪,配制更多口味的魚泥給寶寶吃。

5、少給寶寶吃魚松

魚松營養價值高,食用方便,而且很安全,不用擔心魚刺問題。您也許會認為這是寶寶最好的吃魚方式。有些爸爸媽媽讓寶寶大量食用魚松,然而,有研究表明,魚松中氟化物含量比較高,寶寶食用後,對氟化物的吸收率也高。

假如爸爸媽媽每天給寶寶吃10-12克魚松,寶寶將從魚松中吸收氟化物8-16毫克,再加上每天從水和其它食物中攝入的氟化物,攝入量很容易超過安全值。氟化物在體內蓄積,容易導致寶寶食物性氟化物中毒。

所以,魚松可以吃,但是不能當作營養補充品長期食用,更不能成為寶寶攝取魚肉的唯一來源。

什麼魚最適合多給孩子吃

從食用安全性的角度來說,一些無肌間刺(俗稱刺少)的魚類比較適合孩子食用,比如大黃魚、三文魚、鯧魚、帶魚等。從受環境污染程度的角度看,一般自然生長的海魚類要比人工養殖的海魚、淡水魚類污染更少,尤其是在人工養殖地環境污染比較嚴重的情況下,更應該避免給孩子食用這些魚類。從生物鏈重金屬富集來看,最好是選擇中等以下個頭的魚類,魚的個頭越大,生長期越長,體內所積累的污染元素越多。

傢長在給孩子選擇魚類時,不必專挑名貴的魚,可以就地取材,選擇價格相對實惠的魚,如鮐魚(青鮎)、藍圓鰺(竹莢魚、池魚、黃鮎)、馬鮫魚 (鮁魚)、沙丁魚等魚類,DHA含量都很高、蛋白質含量也高,而且肉多味美。另外,魚的種類豐富,產地也很多,給孩子吃魚時沒必要拘泥於某一種或幾種魚類,要註意多給孩子嘗試不同品種的魚,這樣可以讓孩子品嘗不同的口味,綜合攝取不同營養特點的魚肉,並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還有不少傢長問,給孩子吃魚的哪個部位好,魚頭,魚肚子,還是魚子?其實,魚體各個部位營養成分差別不太大,孩子都可以吃。一般來說,魚頭污染更嚴重一些,這主要是因為動物的大腦組織和肝臟、魚骨等組織和器官新陳代謝緩慢,污染物不易排出。不過,“魚臉”卻挺適合孩子吃的,這個地方肉質細嫩、無刺,污染也不大。

還有一種說法是,魚子污染最少,是不是應該給孩子多吃魚子?其實,太過註重魚子意義不大。首先,魚子外面有一層膜,不容易被消化吸收,可能會“穿腸而過”,其次,如果魚整體污染比較嚴重,那麼魚子也會受到影響。最後,雖然魚子富含卵磷脂,但膽固醇含量也很高,給孩子吃時要註意量的把握。特別要註意,吃魚子前最好碾壓一下,使魚子外面的膜破碎,這樣有利於孩子的消化吸收。

寶寶吃魚有哪些好處

1、含有豐富的完全蛋白質。

魚肉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如黃魚含17.6%、帶魚含18.1%、鮐魚含21.4%、鰱魚含18.6%、鯉魚含 17.3%、鯽魚含13%。魚肉所含的蛋白質都是完全蛋白質,而且蛋白質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和比值最適合人體需要,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2、脂肪含量較低,且多為不飽和脂肪酸。

魚肉的脂肪含量一般比較低,大多數隻有1%-4%,如黃魚含0.8%、帶魚含3.8%、鮐魚含4%、鰱魚含 4.3%、鯉魚含5%、鯽魚含1.1%、鳙魚(胖頭魚)隻含0.9%、墨鬥魚隻含0.7%。魚肉的脂肪多由不飽和脂肪酸組成,不飽和脂肪酸的碳鏈較長,具 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3、無機鹽、維生素含量較高。

不管是海水魚、淡水魚,都含有豐富的磺,和磷、鈣、鐵等無機鹽。魚肉還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B1、尼克酸等人體需要的營養素。

4、含有多種維生素。

魚肉含有葉酸、維生素B2、維生素B12等維生素,有滋補健胃、利水消腫、通乳、清熱解毒、止嗽下氣的功效,對各種水腫、浮腫、腹脹、少尿、黃疸、乳汁不通皆有效。

5、含有豐富的鎂元素。

魚肉含有豐富的鎂元素,對心血管系統有很好的保護作用,有利於預防高血壓、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6、可以養肝補血。

魚肉中富含維生素A、鐵、鈣、磷等,常吃魚還有養肝補血、澤膚養發的功效。

7、魚油含量高的魚裡面含有豐富的Ω-3脂肪酸。

鮭魚、鯖魚等對大腦的生長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這是因為大腦超過60%以上的成分是由脂肪組成的,而Ω-3脂肪酸占到瞭其中一半。

7種魚不能給孩子吃

身體正在發育的小朋友多吃魚能補充營養、更加健康地成長,但有些魚卻應引起父母們的警惕,並非吃得越多越好,有些甚至不應給孩子吃。專傢表示,年輕父母應該警惕7種魚——鯊魚、箭魚、旗魚、槍魚、羅非魚、方頭魚以及鯰魚。這些魚盡量少給孩子吃。

這些魚除瞭體型相對較大以外,它們還是生命周期更長的食肉魚,其體內汞含量比其它魚偏高。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也曾發出警告,避免給孩子吃大型掠食性魚類包括鯊魚、旗魚、金鯖魚、方頭魚等,就是因為它們汞含量較高。

對於許多傢庭都常吃到的金槍魚,FDA則建議如果是罐頭裝的可以每周吃1—2次,新鮮的金槍魚則每周不要超過1次。

羅非魚,它們是生命周期較長的魚,其體內汞含量比其他魚偏高。

鯰魚也一樣,其體內的汞含量較高。為瞭孩子的健康還是少吃為妙。

嬰兒什麼時候能吃魚?魚已經稱為美國過敏哮喘和免疫學學會普通的食物過敏因素之一,因此很多專傢建議,孩子滿一周歲後再吃魚,此時孩子的免疫系統和消化系統發展得更好,更容易接受魚肉。4%~6%的嬰兒和孩子發生食物過敏,因此如果你的傢庭有過敏史,比如花粉熱、哮喘、食物過敏的話,專傢則建議至少等到孩子3歲後再吃魚。

魚沒燒透就不能讓寶寶吃。經常吃未經煮熟的魚或生魚,就有可能患寄生蟲病,出現食欲不振、腹疼、肝腫大、黃膽以及浮腫等癥,嚴重的會引起腹水。因為在鮮魚中,特別是淡水魚中常有寄生蟲寄生。因此傢長們在做魚時,一定要煮熟燒透,不能讓寶寶吃生魚和沒有燒透的魚。

魚松營養價值高,食用方便,而且不用擔心魚刺問題,傢長們也許會認為這是寶寶最好的吃魚方式。因此,有些爸爸媽媽讓寶寶大量食用魚松:拌稀飯、拌面條,給寶寶作零食。然而,有研究表明,魚松中氟化物含量比較高。假如爸爸媽媽每天給寶寶吃10至12克魚松,寶寶將從魚松中吸收氟化物8到16毫克,再加上每天從水和其他食物中攝入的氟化物,那麼,寶寶體內的氟化物的量很容易超過安全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