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腳好處多,大傢都知道。中醫學認為,腳底是各經絡起止的匯聚處,分佈著60多個穴位和與人體內臟、器官相連接的反射區,分別對應於人體五臟六腑。泡腳可以舒經活絡,改善血液循環,尤其護腎作用明顯。那麼,中醫應該怎麼泡腳護腎呢?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介紹一下。

中醫怎麼泡腳護腎方法

中醫學認為,腳底是各經絡起止的匯聚處,對應於人體五臟六腑。泡腳有舒經活絡,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如果想護腎,最好選擇在晚上9點左右泡腳,效果最好。

絕大部分人都知道泡腳有好處,但也有很多人不知道,在不同的時間段泡腳,起到的作用略有不同。為何晚上9點泡腳最護腎

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段補腎,是因為此時是腎經氣血比較衰弱的時辰,在此時泡腳,身體熱量增加後,體內血管會擴張,有利於活血,從而促進體內血液循環。

同時,白天緊張瞭一天的神經,以及勞累瞭一天的腎臟,都可以通過泡腳在這個時候得到徹底放松和充分的調節,人也會因此感到舒適。

“熱水泡腳不但可以起到滋腎明肝的作用,還有利於提高睡眠質量。”如果泡完腳後,再適當做幾分鐘足底按摩,對身體的血液循環更好,臟腑器官也更能得到進一步的調節。泡腳後,建議不再進行其他活動,隔數分鐘即入睡,補腎效果更佳。

中醫教你7大日常養腎護腎妙招

1、握固

將大拇指扣在手心,指尖位於無名指(第四指)的根部,然後屈曲其餘四指,稍稍用力,將大拇指握牢,如攢握寶貝一般。握固可以固守精氣神在體內,平時走路、坐車、閑聊、看電視時都可以握固。

2、提踵顛足

提踵時五趾抓地,兩腿並攏,提肛收腹,肩向下沉,立項豎脊,百會上領;向下顛足時身體放松,輕輕咬牙,先緩緩下落一半,而後輕震地面。提踵可以牽拉腰背腿部的膀胱經腎經,輕震地面還可以按摩五臟六腑。

3、熱水泡腳

泡腳最適宜的時間是每晚7-9時,這是腎經氣血最衰的時辰,此時泡腳、按摩能改善全身血液循環,達到滋養腎和肝的目的。泡腳用的容器以木盆為好。泡腳水,不能太熱;以40℃左右為宜。泡腳時間不宜過長,以15-30分鐘為宜。

4、用腳後跟健走

健走的最好方法是,邁開大步,腳後跟先著地,不要彎曲膝蓋。腿往前邁時,腳尖伸直如同踢球;前腳落地時,後腳腳尖踮起。腳後跟先著地,實際上就是刺激瞭“腎經”穴位。經常用這種方式健走可以有效防治骨質疏松癥。

5、三元式站樁

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由身體兩側向前合抱於腹前,位置與臍同高,兩臂抱圓;同時兩膝微屈,重心下沉.兩膝關節微微向兩旁打開。使襠要圓;背略弓形,胸要含,背要拔,使腰背部略向後拱,命門穴打開。這樣前後、左右、上下都是圓,整個人顯得十分圓融。這是一個補益元氣的基本站樁法。常做能使腎元充沛、筋骨勁強。

6、摩腎腧

並腿坐於床沿,兩手掌對搓至手心發熱,分別按在後背腰部,上下按摩腰背腎腧穴,至有熱感為止。可早晚各一遍,每遍約200次,可補腎納氣。

7、深呼吸

做深呼吸時要選擇空氣清新的環境,盡量用鼻子吸氣。呼吸保持柔和、緩慢、均勻、深長。以6次深呼吸為一組。然後平息調整,可以再做。中醫說:肺主呼氣,腎主納氣。《黃帝內經》中有記載,腎有久病者,可以寅時面向南身放松,身體後仰,用整個背部撞擊墻壁,用力適度,借撞擊的反作用力使身體回復直立,如此反復進行,每次撩擊30下左右.每天可以做2~3次。撞背功能強壯腰腎,疏通經絡,循行氣血,平調陰陽。

泡腳護腎晚九點最好

其實,在不同的時間段泡腳,作用也有異,晚上9點鐘泡腳是護腎的最佳時間。

晚上9點是腎經氣血較衰弱的時辰,此時泡腳,身體熱量增加後,體內血管會擴張,有利於活血,從而促進體內血液循環。同時,白天緊張瞭一天的神經,以及勞累瞭一天的腎臟,都可通過泡腳在此時得到徹底放松和充分調節,人也會因此感到舒適。

熱水泡腳不但可滋腎明肝,還有利於提高睡眠質量。如果泡完腳後,再適當做幾分鐘足底按摩,對身體的血液循環更好,臟腑器官也更能得到進一步調節。泡腳後,建議不再做其他活動,隔數分鐘即入睡,補腎效果更佳。

另外,泡腳時放些醋,更養生。

醋能滲透足部表層皮膚增強血液循環,清除人體血液垃圾和病變沉渣治愈許多慢性病癥;可緩解疲勞;可滋潤皮膚軟化角質,增加皮膚彈性;能祛除風濕改善畏寒怕冷的癥狀;可緩解失眠狀況,治療睡眠障礙;可殺滅細菌,用醋泡腳還可防治腳氣。

泡腳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熱水泡腳,加點中藥”是中醫保健方法之一。醫學典籍記載:“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早在幾千年前,中醫就很重視對雙足的鍛煉和保養,並運用足部泡腳按摩(足療)來防病治病。

歷史上,名人足浴養生保健的故事也層出不窮:楊貴妃足浴養顏美容;蘇東坡每晚足浴強身健體;曾國藩視“讀書”、“早起”和“足浴保健”為其人生三大得意之舉。中醫保健理論中關於 “一年四季沐足:春浴足,可以疏肝升陽;夏浴足,可以固氣養心;秋浴足,可以潤肺健脾;冬浴足,可以暖腎培元。”的記載,正是對中藥足療功能的形象概括。

現代科研表明,人的雙腳上存在與各臟腑器官相對應的反射區(穴位),刺激這些反射區,可促進人體血液循環,調理內分泌系統,增強人體器官機能,取得防病治病的自我保健效果。

泡腳可緩解頭痛

有句古話:“中藥洗腳,勝吃補藥”,現在也流行一句俗語:“富人吃藥,窮人洗腳”。每天若泡腳15分鐘就能發揮保健作用,如把雙腳浸入到40攝氏度左右的熱水中,約15~20分鐘後頭痛會明顯緩解。這是因為雙腳血管擴張,血液從頭部流向腳部,可相對減少腦充血,從而緩解頭痛。

對於感冒發熱病引起的頭痛,熱水泡腳還有助於退熱。如果在泡腳同時能不斷用手按摩湧泉穴及按壓大腳趾後方偏外側足背的太沖穴,還有助於降低血壓;揉按足三裡穴、三陰交穴可以防治脾胃病。

堅持中藥泡腳應用范圍很廣,如風濕病、脾胃病、失眠、頭痛、感冒等全身性疾病,都可通過泡腳緩解癥狀。甚至截癱、腦外傷、中風、腰椎間盤突出癥、腎病、糖尿病等大病、重病後的康復治療以及便秘、減肥、美容等都可以運用泡腳輔助治療。

泡到汗出為宜

那怎樣算是泡好腳瞭呢?泡到你的後背感覺有點潮,或額頭出汗瞭,就算好瞭。註意,千萬不要出大汗。因為汗為心之液,出汗太多會傷心的,隻要出微汗就可以瞭。泡腳應用一個較深的木桶,要能把小腿整個放進去的那種。一是容易保溫,二是自然。肝主木,腎主水,這麼一泡,能助肝腎排毒。

泡腳通絡排毒

孫思邈告訴我們,足有三陰:肝脾腎;三陽:胃膽膀胱,都是氣血充盛的經絡,最需天天疏通。肝藏血,肝經不通,心臟供血就會不足;脾主運化,脾經不通就會吃不下飯,氣血就生不出;腎藏元氣,神經不通,元氣就虛弱。胃、膽、膀胱是腑,主排毒,經絡不通,五臟就會中毒。所以泡腳既可以通經絡排毒素,又可以養陽氣補臟腑。會養生的人一定會養腳。

泡腳好處多多,卻非人人適合,如太飽太餓時不宜泡腳。嚴重心臟病、低血壓病人當心暈厥。糖尿病患者千萬留意水溫。腳氣患者要小心感染。患有腳氣的人,病情嚴重到起皰時,就不宜用熱水泡腳,易造成傷口感染。足部有炎癥、皮膚病,外傷或皮膚燙傷者也不宜泡腳。老人泡腳不要久,每日臨睡前泡20分鐘為佳。

泡腳的禁忌

太飽太餓時都不易泡腳

泡腳時,避免在過飽、過饑或進食狀態下,因為沐足會加快全身血液循環,容易出現頭暈不適的情況。飯後半小時內不宜泡腳,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

嚴重心臟病、低血壓病人當心暈厥

身體健康的人泡腳、泡溫泉都沒問題,但特殊人群要註意。例如心臟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壓、經常頭暈的人,都不宜用太熱的水泡腳或長時間泡溫泉。

因為用熱水泡腳或泡溫泉後,會導致人體血管擴張,全身血液會由重要臟器流向體表,這必將導致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對於有心臟病、低血壓的人群來說,就會增加他們發病的危險。

糖尿病患者千萬留意水溫

糖尿病患者應特別留意水溫的高低,因為這類患者末梢神經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即使水溫很高,他們也感覺不到,容易被燙傷,從而引發非常嚴重的後果。

腳氣患者要小心感染

患有腳氣的人,病情嚴重到起皰時,就不宜用熱水泡腳,因為這樣很容易造成傷口感染。足部有炎癥、皮膚病,外傷或皮膚燙傷者也不易泡腳

老人泡腳不要泡太久

老年人,泡腳時間過長的話,會引發出汗、心慌等癥狀。所以,老人每日臨睡前泡腳20分鐘為佳。

嬰幼兒沒必要泡腳

醫師不提倡嬰幼兒用熱水泡腳。理由是,小孩是“純陽之體”,本身就容易發熱,愛上火。如果再用較熱的水泡腳、發汗,會熱上加熱。

特別是嬰幼兒,對溫度的感覺和大人不一樣,大人覺得水溫稍熱,對孩子來說已經是很燙瞭。但他們又不太會表達,所以很容易燙傷柔嫩的皮膚。從這個角度說,也不建議用熱水泡腳。每天用溫水把小腳好好洗洗就行,洗完後,可以輕輕捏捏腳,達到舒活筋骨的目的。

用溫水洗腳傢長要掌握好時間,不能太長,小孩子喜歡玩水,用腳撲騰撲騰,水就涼瞭,等於是在用冷水泡腳,比較容易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