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壓狀態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但應定期隨訪。因為某些所謂生理性低血壓狀態在一定情況下,可能轉變為低血壓病,也可能原屬病理性低血壓病,隻是早期未能發現有關病理改變而誤認為是生理性低血壓狀態。密切觀察病情可防止漏診病理性低血壓病。那麼造成低血壓的原因一般都有哪些呢?下面一起瞭解一下。

造成低血壓的原因一般都有哪些呢

一、發病原因

低血壓根據其產生的原因不同,大致上可分為:

1、生理性低血壓狀態 生理性低血壓狀態是指部分健康人群中,其血壓測值已達到低血壓標準,但無任何自覺癥狀,經長期隨訪,除血壓偏低外,人體各系統器官無缺血和缺氧等異常,也不影響壽命。

2、病理性的低血壓病 除血壓降低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癥狀以及某些疾病。低血壓病可分為:

(1)原發性低血壓病:指無明顯原因的低血壓狀態,如生理性低血壓(體質性低血壓)和病理性低血壓(低血壓病)。

(2)繼發性低血壓病:是指人體某一器官或系統的疾病所引起的血壓降低,這種低血壓可在短期內迅速發生,以致出現虛脫和休克的征象,稱為急性低血壓。如大出血、急性心肌梗死、嚴重創傷、感染、過敏等原因所致血壓急劇降低,而大多數情況下,低血壓為緩慢發生,可逐漸加重,如繼發於嚴重的肺結核、惡性腫瘤、營養不良、惡病質等所致低血壓,其防治主要是針對原發病。

二、發病機制

原發性低血壓病的發病機制迄今未明,多數學者認為可能屬於中樞神經細胞張力障礙有關的疾病,由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與抑制過程的平衡失調,血管舒縮中樞的抑制過程加強,血管收縮與舒張動態平衡發生障礙,血管舒張占優勢,最終導致動脈血壓降低。此外,內分泌功能失調,體內某些調節血壓的物質排泌失衡,如血管緊張素-腎素-醛固酮系統、兒茶酚胺類等升壓物質分泌降低,而緩激肽、組胺、5-羥色胺等舒血管物質增多,也可能參與低血壓病的形成。至於遺傳因素、年輕時患過某些傳染病,慢性扁桃體炎、咽峽炎、營養失調如維生素C、維生素B、維生素B1和維生素B6缺乏,以及氣候、地理環境、風俗習慣、職業等等對低血壓病的產生也可能有關。

低血壓怎麼治療好

1、中藥治療低血壓:

中醫認為低血壓病主要是心脾陽虛,陽氣不足,血行乏力所致。因此,主要治則是溫補通陽,佐以補脾健運。一般情況下可用肉桂、桂枝、甘草各10g,1劑/d,水煎服或泡開水當茶飲。若伴睡眠欠佳者可加夜交藤30~50g。舌紅少津咽幹者加麥冬15g、五味子10g。此外,根據辨證施治,可輔以中成藥如歸脾丸或人參營養丸等也有一定療效。

2、飲食治療低血壓:

飲食營養方面應給予高營養、易消化和富含維生素的飲食,低血壓患者適當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B族和煙酰胺(維生素PP)等。適當飲用咖啡、可可和濃茶,有助於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改善血管舒縮中樞功能,有利於提升血壓和改善臨床癥狀。此外,飲用蜂蜜或蜂王漿也有裨益。

上面是比較全面的治療低血壓的方法,希望大傢對於“低血壓最佳的治療方法有什麼”能夠瞭解,低血壓患者除瞭積極治療外,還需要加強護理,尤其是飲食方面。希望上面對於低血壓的治療方法可以幫助到患者。

低血壓患者飲食註意事項

飲食是治療血壓低的有力措施之一,可逐漸提高患者的身體素質,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加心肌收縮力,增加心臟排血量,提高動脈管壁緊張度,從而逐步使血壓上升並穩定在正常水平,消除血壓低帶來的種種不適癥狀。

那麼低血壓患者飲食註意事項有哪些呢?

1、低血壓患者忌食生冷及寒涼、破氣食物,如菠菜、蘿卜、芹菜、冷飲等。

2、不能吃玉米、芹菜、醋等降血壓食物。

3、蓮子、桂圓、大棗、桑椹等果品,具有養心益血、健脾補腦之功效,可常食用。

4、宜選擇高鈉,高膽固醇的飲食,如動物腦,肝,蛋黃,奶油,魚子等,使血容量增加,心排血量也隨之增加,動脈緊張度增強,血壓將隨之上升。

5、暈素兼吃,合理搭配飲食,保證攝入全面充足的營養物質,使體質從纖弱逐漸變得健壯。

低血壓有哪些危害

隻要血壓的收縮壓低於100mmHg,就屬於低血壓。低血壓的主要癥狀為頭暈、頭痛、食欲不振、疲勞、臉色蒼白、消化不良、暈車暈船等。如果病情較嚴重,患者還可能出現直立性眩暈、四肢冰冷、心悸、呼吸困難、發音含糊,甚至昏厥。這是由於患者的血壓下降,導致血液循環緩慢,遠端微血管缺血,並影響到組織細胞氧氣和營養的供應,以及二氧化碳和代謝廢物的排泄,甚至會影響大腦和心臟的血液供應。

長期低血壓可使機體功能大大下降,主要包括視力、聽力下降,記憶減退,誘發或加重老年性癡呆,頭暈、昏厥、跌倒使骨折發生率大大增加。另外會導致乏力、精神疲憊、心情壓抑、憂鬱等情況經常發生。

據國外專傢研究低血壓可能導致腦梗塞和心臟梗塞。直立性低血壓病情嚴重者,每當變換體位時血壓迅速下降,發生暈厥,導致被迫長期臥床不起。另外長期低血壓也可誘發心肌缺血等。

冬季低血壓患者的預防

1、低血壓患者應做有氧運動,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鐘,以運動後微出汗、有輕度疲勞感但不氣喘、心率每分鐘120次左右為宜。

2、餐後1~2小時血糖為高峰期,最適宜運動,有助於血糖迅速轉化。運動方式可根據各人的體力、愛好、場地和氣候條件而定。患者可將運動鍛煉與日常工作、生活相結合,如徒步或騎車上班。

3、步行。先快走5分鐘,然後慢走5分鐘,然後再快走,這樣輪換進行。身體狀況較好的輕度肥胖患者,快走可每分鐘120~150步;不太肥胖者,快走可每分鐘110~115步。而老年體弱者僅慢走就行,每分鐘90~100步。開始運動時,每天半小時即可,以後逐漸加大到每天1小時,可分早晚兩次進行。

4、跳繩。飯後1小時跳繩,開始跳5分鐘,根據個人的耐受情況逐漸增加,一般15~30分鐘即可。詳情點擊:血壓過低的危害及飲食調理

5、仰臥起坐。開始每次做5次,以後逐漸增加至20~5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