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炎是較常見的疾病,發病率較高。根據其臨床表現和臨床經過,又可分為急性的和慢性的兩種類型,常與膽石癥合並存在。右上腹劇痛或絞痛,多為結石或寄生蟲嵌頓梗阻膽囊頸部所致的急性膽囊炎,疼痛常突然發作,十分劇烈,或呈現絞痛樣。膽囊管非梗阻性急性膽囊炎時,右上腹疼痛一般不劇烈,多為持續性脹痛,隨著膽囊炎癥的進展,疼痛亦可加重,疼痛呈現放射性,最常見的放射部位是右肩部和右肩胛骨下角等處。膽囊炎有什麼危害?膽囊炎是如何引起的?一起來看下。

膽囊炎有什麼危害

一、膽囊穿孔:多發生在急性膽囊炎起病72小時以內,多見於初次或發做次數較少的患者,如病程中腹痛加重、膽囊顯著增大、高熱和血白細胞計數明顯增高,高度提示穿孔。

二、膽囊內瘺:最常見的為膽囊-十二指腸瘺,較少見的有膽囊-橫結腸、胃、小腸等內瘺。在急性膽囊炎過程中,膽囊與鄰近臟器發生炎癥粘連,膽囊壁發生壞疽、穿透。並使其與粘著的腸壁發生血管栓塞而破潰,導致膽囊與腸腔相通,形成內瘺。

三、其他:慢性膽囊炎急性發做尚引起急性胰腺炎、膈下膿腫、肝膿腫、化膿性門靜脈炎、膽囊壞疽、膽管炎、腹腔積血及敗血癥等。

四、伴結石性膽囊炎的危害: 90%以上的膽囊炎繼發於膽囊結石,少數膽囊炎無結石存在,稱之為非結石性膽囊炎。單純性膽囊炎治療並不困難,預後良好,但如果發展為壞疽性膽囊炎或並發膽總管感染,特別是老年患者,則有一定的死亡危險。

膽囊炎是如何引起的

1.膽囊炎多由細菌感染引起。膽石梗阻膽道,膽汁瘀積濃縮,成分改變,刺激膽粘膜,引起炎變。

2.胰液反流進入膽道,被膽汁激活的胰消化酶侵蝕膽壁,引起急性膽囊炎.

3.各種細菌(大腸桿菌等)感染,病原菌自血流進入膽囊或蛔蟲攜帶腸內細菌鉆入膽道,均可引起膽囊炎。

4.膽汁鬱積,膽道感染,膽固醇代謝失調瘀積是結石的主要因素。膽石常由綜合因素形成。

5. 此病與工種和習性也有關系。長期伏案辦公,活動很少的人,常壓迫膽管,使膽汁排泄不暢,在膽囊內滯留,濃縮,沉積成石。

膽囊炎患者有哪些表現

常見癥狀:右上腹痛 、腹肌緊張、 發熱伴有腹痛、腹瀉、惡心、嘔吐 右上腹壓痛、發燒 急性膽囊炎

(一)急性膽囊炎不少患者在進油膩晚餐後半夜發病,因高脂飲食能使膽囊加強收縮,而平臥又易於小膽石滑入並嵌頓膽囊管。主要表現為右上腹持續性疼痛、陣發性加劇,可向右肩背放射;常伴發熱、惡心嘔吐,但寒戰少見,黃疸輕。腹部檢查發現右上腹飽滿,膽囊區腹肌緊張、明顯壓痛、反跳痛。

慢性膽囊炎

(二)慢性膽囊炎癥狀、體征不典型。多數表現為膽源性消化不良,厭油膩食物、上腹部悶脹、噯氣、胃部灼熱等,與潰瘍病或慢性闌尾炎近似;有時因結石梗阻膽囊管,可呈急性發作,但當結石移動、梗阻解除,即迅速好轉。體查,膽囊區可有輕度壓痛或叩擊痛;若膽囊積水,常能捫及圓形、光滑的囊性腫塊。

膽囊炎如何治療

一、急性膽囊炎

1、一般治療:臥床休息,給易消化的流質飲食,忌油膩食物,嚴重者禁食、胃腸減壓,靜脈補充營養、水及電解質。

2、解痙、鎮痛藥物治療:阿托品0.5mg或654-25mg肌註;硝酸甘油0.3-0.6mg,舌下含化;維生素K38-16mg,肌註;度冷丁或等美散痛等鎮痛,不宜用嗎啡。

3、抗菌治療:氨芐青黴素、環丙沙星、甲硝唑;還可選用氨基糖甙類或頭孢菌素類抗生素,最好根據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抗生素。

4、利膽:舒膽通、消炎利膽片或清肝利膽口服液口服,發作緩解後方可應用。

5、外科治療:發生壞死、化膿、穿孔、嵌頓結石者,應及時外科手術治療,行膽囊切除或膽囊造瘺。

二、慢性膽囊炎

1、手術治療:慢性膽囊炎伴有膽石者,應行膽囊切除術。手術一般擇期在膽囊炎發作2個月後進行,這樣可減少膽囊周圍的粘連與膽囊水腫。

2、綜合治療:低脂飲食,口服利膽藥,如硫酸鎂、消炎利膽片、清肝利膽口服液、保膽健素等;應用熊去氧膽酸、鵝去氧膽酸、消石素等溶石;有寄生蟲感染者應當驅蟲治療。

3、中醫療法:中醫認為,慢性膽囊炎多為肝膽鬱熱、疏泄失常所致。當以清利肝膽、疏肝行氣、調理氣機為治。

對於恢復期病情較輕的膽囊炎患者來說,進行一些簡單、輕松的工作或活動量小的體育活動,如太極拳、太極劍、散步、做廣播體操等是可以的,而且這樣還可增強膽囊肌肉的收縮力,防止膽汁在膽囊內的淤積。

膽囊炎飲食治療原則

一、飲食治療目的 通過對飲食脂肪和膽固醇量進行控制,輔以高碳水化物。供給足夠營養,維持機體熱能需要,消除促進膽石形成和引起疼痛的因素,減少誘因,增加機體抵抗力。

二、飲食治療措施

(一)急性期 急性發作期應禁食,使膽囊得到充分休息,以緩解疼痛。由靜脈補充營養。但可多飲水,在飲料中註意補充鈉和鉀鹽,可有利於治療疾病。疼痛緩解後,根據病情循序漸進地調配飲食,可給予清淡流質飲食或低脂肪低膽固醇高碳水化物流質飲食,如米湯、藕粉、豆漿等食物。病情好轉後可給予低脂半流質飲食或低脂少渣軟食。

(二)慢性期

1.熱能:供給正常或稍低於正常量熱能,約8.37MJ(2000kcal)/d,肥胖者宜限制熱能。

2.低脂肪:含脂肪多的食物可促進縮膽囊素的分泌,使膽囊收縮。膽囊炎時膽汁分泌障礙,脂肪消化吸收也受到影響,脂肪多可能誘發膽囊疼痛。

3.低膽固醇:過多膽固醇大部分重新分泌於膽汁中,膽汁膽固醇濃度增高,每天攝入量以

4.適量蛋白質:每天供給50~70g,過多的蛋白質攝入會增加膽汁分泌,影響病變組織的恢復;攝入過少同樣不利於受損膽道組織的修復。應適量給予高生物價蛋白質,如豆制品、魚蝦類、瘦肉、蛋清等食物。

5.碳水化物:每天300~350g,以達到補充熱能、增加肝糖原、保護肝細胞的目的。應供給復合碳水化物為主的食物,適當限制單糖,如砂糖、葡萄糖的攝入;對合並高脂血癥、冠心病、肥胖者更應限制。

6.供給豐富維生素:維生素A有防止膽結石作用,有助於膽管上皮生長和保持完整性,幫助病變的膽道修復,大量補充對膽道疾患恢復有利。其他維生素,如維生素C、維生素E、B族維生素也應充分供給。

7.食物纖維:植物纖維能增加膽鹽排泄,抑制膽固醇吸收,降低血脂,可使膽固醇代謝正常,減少形成膽石的機會。食物纖維不但有利膽作用,且能刺激腸蠕動,有利通便,促使腸內產生的吲哚、糞臭素等有害物質盡快排出,防止膽囊炎發作。可選含食物纖維高的食物,如綠葉蔬菜、蘿r、、豆類、水果、粗糧;及香菇、木耳等有降低膽固醇作用的食物。

8.大量飲水:多喝水和飲料,可以稀釋膽汁,促使膽汁排出,預防膽汁淤滯,有利於膽道疾病的恢復,每天以1000~1500ml為宜。

9.少量多餐:少量進食可減少消化系統負擔,多餐能刺激膽道分泌膽汁,保持膽道暢通,有利於膽道內炎性物質引流,促使疾病減緩和好轉。

10.飲食禁忌:刺激性食物和強烈調味品,如辣椒、咖喱、芥末、酒、咖啡等;油煎油炸及產氣食物,如牛奶、洋蔥、蒜苗、蘿I、、黃豆等。註意衛生,防止腸道寄生蟲和細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