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脾胃功能強的人抵抗力也強,而脾胃虛弱的寶寶往往容易生病,可能會過於消瘦或過胖,甚至會臉色發青發黃或出現濕疹等。寶寶脾胃虛弱有哪些表現呢?小孩子脾胃虛應該怎麼辦?下面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警惕寶寶三種脾胃虛的表現

寶寶脾胃虛的表現一:口水不斷

有時候我們睡覺會有流口水的現象,而寶寶流口水更是經常見到的。大多父母都不會太在意寶寶流口水,以為寶寶長大後,流口水的現象自然就會減少的瞭,甚至不會再有。如果寶寶的牙齒都長出來瞭,流口水還是很嚴重,那麼有可能是寶寶脾胃虛的緣故。此時,可以通過飲食來調節。

山楂可以調理脾胃,很多調理脾胃的藥物中就含有山楂。同時,麥芽也可以起到調理脾胃的作用,即將來臨的春季可以適當的吃一些山藥,山藥有潤肺健脾胃的功效,春季寶寶容易患上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吃山藥可以提前預防,再有紅棗、青魚、薏米都有健脾胃的功效,傢長可以適當的做給寶寶吃。當然寶寶月齡小,可以多喝粥,用粥代替米飯,脾胃虛弱的寶寶以少食多餐為原則進食。

另外,以防寶寶的口水導致嘴角周邊皮膚發言,媽媽們可以在寶寶的下巴抹一些滋潤霜,防止流出來的口水將其泡紅。媽媽們還要記得給寶寶勤換衣服和口水巾,用幹凈柔軟的紙巾幫寶寶擦拭口水,保持寶寶嘴唇和下頜的幹凈。

寶寶脾胃虛的表現二:久咳難愈

寶寶咳嗽,一般都會以為是氣管炎,但是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脾胃功能虛弱。如果不對癥下藥的話,寶寶便會久咳難愈。這時候,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應在調理脾胃的基礎上治療寶寶的咳嗽。除瞭給寶寶服用消炎藥,還需服用健胃消食口服液。中醫認為“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可見脾胃乃是源頭,脾胃虛弱是咳嗽的根源。要想治好寶寶的咳嗽,就得從根源下手,治療寶寶的脾胃虛弱,這樣寶寶的咳嗽就能快點好。

治療寶寶因脾胃虛弱而引起的咳嗽,除瞭吃藥,還可同時用推拿捏脊的方法去治療,雙管齊下。具體做法是用雙手的中指、無名指、小指握成空拳狀,食指半屈,拇指伸長,然後捏起寶寶背部皮膚約0.5~1厘米,沿脊椎兩側從下往上推進。如此反復,每天1~2次。

寶寶脾胃虛的表現三:長期厭食

寶寶都是傢裡的掌上明珠,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健康康地成長。然而不少寶寶出現瞭厭食的現象,很是令父母惆悵和擔憂。寶寶長期厭食,媽媽們該怎麼辦呢?下面小編就介紹些方法,幫助各位媽媽解決這一煩惱吧!

寶寶厭食有很多種原因,如消化不良、積食、飲食不節,還有可能是因為脾胃虛。寶寶脾胃虛弱,飲食減少,可通過吃藥治療,可服香砂六群丸。

寶寶因脾胃虛而長期厭食,媽媽們還可以通過調節寶寶的飲食來治療。寶寶的食物除瞭考慮各種營養外,還應註意豐富多樣和容易消化。盡量把食物做到品種多而又色香味俱全,增加寶寶的食欲。同時,選擇的食材要健脾開胃的,可多吃些山楂、山藥、芋頭、南瓜、薏米,少吃油膩生冷之品。而且飲食要定時定量。

小孩子脾胃虛應該怎麼辦

小兒脾胃虛弱的護理首先是喂養得當。脾胃虛弱的孩子不要喂太多,孩子不吃時不要追著喂,能吃多少算多少,避免傷食,同時要重視給孩子多喂水。

第二、加輔食時,脾胃虛弱的孩子要比一般孩子晚加半個月左右,要先加米湯、米粥,再加米粉,然後再加蛋黃及其它。水果方面不要早加,對於便秘的周歲以內的孩子,尤其註意不要加香蕉和蜂蜜水,以免加重病情。腹瀉的孩子更要少加果泥及果汁等。

第三、在環境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增加孩子的活動量,以促進脾胃功能。

以上就是關於小兒脾胃虛弱的處理方法的介紹瞭,在這裡小編相信各位傢長朋友們都應該有所瞭解瞭,其實每個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會或多或少的出現這一癥狀,這個時候父母們都會非常擔心孩子們的身體健康,的確如果長期這樣的話,孩子的身體肯定會非常差,但是如果隻要找準瞭原因,在進行處理的話就事半功倍瞭,那麼孩子的身體也就有瞭一個堅實的保障瞭。

如何調理孩子脾胃

1、飲食:雜糧健脾和胃

脾胃虛弱的小兒,夏季飲食應以清淡,富有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及易消化食物為主,不要吃過於油膩的食品。烹調采用湯、粥、羹、膏等情勢,以利於脾胃消化和吸收。傢長要註意食有控制,避免過飽傷及脾胃。要給小兒多吃些五谷雜糧,如小米有健脾和胃作用,合適脾胃虛熱有反胃的小兒。小米粥上的一層黏稠的“米油”營養極為豐盛,對恢復胃腸消化功能很有輔助。此外,玉米有健脾利濕,開胃益智功能,多吃玉米可進步小兒胃腸功能及助智力開發;薏米有健脾補肺,清熱利濕作用,其含蛋白質高,且易消化。

另外,還要多吃一些豆類或豆類制品,如黃豆也有健脾益氣作用,豆腐、豆漿等對脾胃虛弱的小兒頗有益;赤豆有健脾補血作用,特別適合脾虛兼有貧血的小兒。

傢長給脾虛小兒吃雜糧可采用多種方式,如在大米中加小米或豆類;做面食時在面粉中加些玉米粉或黃豆粉;將玉米粉做成玉米糊、玉米餅等,使小兒容易接收。

2、藥物:中藥分型調節

脾胃運化不良型:厭食伴有噯氣、惡心、腹脹,大便多有不消化物。常用蒼術9克,陳皮4。5克,枳殼9克,雞內金6克,谷芽9克,麥芽9克。煎服。

脾胃虛弱型:以消瘦、進食少為主,伴有面色蒼白、精力不振、大便粘稠。常用茯苓12克,山藥15克,炒白術9克,黨參9克,神曲9克。煎服。

胃陰不足型:納呆,多飲,大便幹結,手足心熱,易焦躁,入睡不好。常用沙參9克,麥冬9克,石斛9克,太子參12克,火麻仁6克,谷芽9克。煎服。

3、保健:按摩按摩穴位

按摩足三裡穴足三裡位於兩小腿外側,膝眼下三橫指脛骨外,為全身性強壯穴。傢長逐日給小兒推拿足三裡穴5~10分鐘,可使小兒消化體系功效茂盛,消化接收率增添,面黃肌瘦好轉。

捏脊法對嬰幼兒可采取捏脊法。傢長站在小兒右側,讓他俯臥,用雙手捏起脊柱兩旁的皮膚,從尾骶部逐步向上挪動,直捏到頸部,反復十多回,天天2次。捏脊有健脾助消化和強壯作用,能夠改良食欲、減少感冒、加強體質。

4、食療:脾胃虛弱 喝粥最佳

A.紅棗大麥粥

紅棗8~10枚,大麥適量,用溫水浸泡後旺火熬煮食用。

B.紅棗焦秫米粥

秫米適量,先用少量水浸泡後,上鍋炒,炒至略呈黃色,再加入浸泡後的小棗8~10枚,旺火熬爛食用。

C.蓮子粥

蓮子去皮去芯,溫水浸泡後,用旺火熬煮而成,加糖少量食之。

D.苡米粥

苡米適量,或加少量秫米,溫水浸泡後用旺火熬粥食用。

E.肉湯類

用雞或牛肉、排骨煮湯,加入丁香、茴香、桂皮等,調入食鹽少量食之。

倡議:脾胃虛弱的,喝粥最佳!假如可能做到每天喝上山藥、茯苓、薏米其中任何一種熬的粥,就可起到補脾健胃作用。

寶寶脾胃不好吃什麼調理

奶香麥片(1歲以上適用)

原料:牛奶250毫升,麥片100克。

做法:將牛奶和麥片同煮成粥即可。

功效:健脾養胃,滋心潤肺,補充維生素B,促進腸蠕動。

山藥薏米粥(1歲以上適用)

原料:大米適量,鐵棍山藥100克,薏米100克。

做法:將山藥和薏米用食物料理機粉碎,然後與大米同煮成粥。

功效:健脾養胃,祛風除濕,去水腫,提高免疫力。脾胃虛弱的孩子可連續吃1個月。

山藥蘿卜粥(八個月以上適用)

原料:大米適量,山藥200克,白蘿卜50克。

做法:將山藥、白蘿卜去皮,切成小片,與大米一起慢火同煮成粥。

功效:理氣順脾,促進腸蠕動。嘔吐後的孩子食用效果好。

按摩調理脾胃的方法

1、按摩穴位

首先是中脘穴。中脘穴是治療胃腸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於胸骨下端和肚臍連線的中央,大約在肚臍往上一掌處。指壓時仰臥,放松肌肉,一面緩緩吐氣,一面用指頭用力下壓,6秒鐘時將手離開,重復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適。在胃痛時采用中脘指壓法效果更佳。

其次是天樞穴。此穴位於肚臍左右兩拇指寬處。患者可平躺在床上,用中間三個手指下壓,按摩此處約2分鐘。天樞穴的主治病證包括消化不良、惡心嘔吐、胃脹、腹瀉、腹痛等。

最後是足三裡穴。足三裡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按壓6秒鐘將手離開一次,重復10次,就可促進胃酸分泌,使胃感到舒服,而且還能起到止疼的作用。

2、揉腹

中醫認為,人體的腹部為“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揉腹可通和上下,分理陰陽、去舊生新、充實五臟、驅外感之諸邪,清內生之百癥。《黃帝內經》就記載:“腹部按揉,養生一訣”。唐代名醫孫思邈曾經寫道:“腹宜常摩,可祛百病”。

方法是:選擇夜間入睡前和起床前進行,排空小便,洗凈雙手,取仰臥位,雙膝微曲,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對著肚臍,右手疊放在左手上,先按順時針方向,繞臍揉腹50次,再逆時針方向按揉50次。按揉時,用力要適度,精神集中,呼吸自然,持之以恒,一定會收到明顯的健身效果。

3、捏脊療法

捏脊療法是通過刺激身體某些經絡和穴位,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尤其適合患有脾胃失和、消化不良、厭食積滯等病癥的小孩。主要是捏背部脊柱及兩旁,脊柱在背部的正中,是經絡中的督脈所在,脊柱的兩側是足太陽膀胱經循行的路線,刺激其穴位,可以起到通經活絡、調和氣血、調整臟腑的作用。

4、捏腿肚

小腿肚內側有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陰腎經,按捏這一部位,對上述經絡所在的穴位均有一定刺激作用。足太陰脾經與脾胃相聯,故捏按此處可治療胃部疾患。當然這僅適用一般胃病,能緩解輕微的胃痛,對嚴重胃病者,則應去醫院診治。

上面為大傢介紹瞭按摩調理脾胃的方法,按摩調理脾胃的同時,要註意飲食清淡、避免暴飲暴食,每天堅持按摩2-3次,過一周就可以緩解脾胃不和的相關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