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氣虛應該怎麼調理?有些女性在產後頭暈、神疲乏力、不想說話,這是氣虛的癥狀。分娩結束後的坐月子期間是新媽媽恢復的階段,那麼,如果在這個時候感覺到氣虛應該怎麼調理?下面為大傢做出詳細的介紹。

產後私處的危險信號

一、“陰吹”

正常的陰道是緊緊貼合在一起的,陰道口就像兩扇緊閉的大門。但是在分娩過程中,胎兒通過產道,使得陰道因過度擴張而松弛,甚至失去彈性,這樣,陰道前後壁不能緊密貼合,有些還形成空腔,就容易出現“陰吹”的情況。一般來說,很多婦女在產褥期能夠恢復正常,但也有一部分產婦不能完全復原,特別是分娩時產程過長、胎兒較大或骨盆偏窄的孕婦。

豆豆媽過招:

首先要註意產後調理,食用一些益氣健脾活血的中藥,讓產道盡快恢復;此外,要註意外陰清潔,避免不潔性生活,以防感染病菌;飲食上,可食用黨參、茯苓、淮山、陳皮、扁豆等健脾的食物,經常飲雞湯,雞湯有扶正的功效,對產婦恢復身體非常有益;最後,保持大便通暢。

二、會陰側切引起傷口疼痛

會陰側切術是產科中經常采用的助產術之一,如處置不當,會引起傷口疼痛。根據調查,會陰側切術患者局部有觸痛及早期產後性交痛是相當常見的,這是由於會陰側切傷口縫合過緊或局部傷口有浸潤等所造成。

豆豆媽過招:

(1) 最常見的是會陰側切瘢痕的疼痛,特別在性交時,疼痛可以持續數星期之久。治療可采用理療、熱敷、熱坐浴或塗潤滑劑。

(2) 可因會陰縫合時對合不好或傷口有感染、裂開所引起的疼痛。這種疼痛采用保守治療效果欠佳,一般常需再次手術矯正。

(3) 有時會陰瘢痕觸痛是由於局部神經痛引起,可采用皮質激素十局部浸潤麻醉治療。如因縫合過緊,必要時可行陰道口擴張術或陰道瘢痕擴開術。

三、會陰脹痛

分娩時如保護會陰不當或胎兒較大,會陰體較長、較緊,可造成會陰裂傷;做會陰切開縫合術也可使會陰部形成傷口,並可繼發感染,先露部壓迫會陰時間過久可造成會陰水腫;會陰傷口縫合時血管結紮不徹底所形成的會陰血腫等,都是導致會陰脹疼的常見原因。會陰脹疼可不同程度地影響產婦的飲食、休息以及全身的康復,故應及時處理。

產後氣虛應該怎麼調理

屈肘上舉:端坐,兩腿自然分開,雙手屈肘側舉,手指伸直向上。與兩耳平,雙手上舉,以兩脅部感覺有所牽動為度。隨即復原,可連做十次。該動作對氣短、吸氣困難者,有緩解作用。

拋空:端坐,左臂自然屈肘,置於腿上。右臂屈肘,手掌向上,做拋物動作3—5次,然後右臂放於腿上,左手做拋空動作,與右手動作相同。每日可做五遍。

蕩腿:端坐,兩腳自然下垂,先慢慢左右轉動身體3次,然後,兩腳懸空。前後擺動十餘次。本動作可以活動腰、膝,具有益腎強腰的功效。

摩腰:端坐,寬衣,將腰帶松開,雙手相搓,以略覺發熱為度,再將雙手置於腰間,上下搓摩腰部,直至腰部感覺發熱為止。搓摩腰部,實際上是對腰部命門穴、腎俞、氣海俞、大腸俞等穴的自我按摩。而這些穴位大多與腎臟有關。待搓至發熱之時,可起到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溫腎壯腰的作用。

“吹”字功:直立,雙腳並攏,兩手交叉上舉過頭,然後彎腰。雙手觸地。繼而下蹲。雙手抱膝,心中默念“吹”字音。可連續做10餘次,屬於“六個決”中的“吹”字功。常練可固腎氣。

 

產後調養食譜

1、黃芪粥

黃芪30克,粳米100克,陳皮末3克,紅糖適量,黃芪水煎兩次,取汁,入粳米煮粥,熟後加陳皮末3克,稍煎,再入紅糖,一天吃一次。

功效:補氣健脾,主治產後氣虛。

2、參術芪米粥

黨參9克,白術18克,黃芪15克水煎兩次取汁,加粳米60克煮粥,一天一劑。

功效:補氣健脾,主治產後氣虛。

3、益母紅糖飲

益母草60克煎取汁,加紅糖50克,趁熱喝,一天一劑,連服五天。

功效:活血化瘀。主治產後瘀血阻滯,癥見下腹痛,惡露不下或惡露淋漓不盡。

4、山楂紅糖茶

山楂50克,水煎,加紅糖20克,趁熱喝。一天一次,連服五天。

功效:活血化 ,主治產後瘀血阻滯,癥見上方。

5、冬瓜赤豆茶

赤小豆,冬瓜皮各適量水煎,代茶飲,一天一劑,連服五日。

功效:清熱利濕,主治產後濕熱內阻,癥見下腹痛,惡露味重或有臭味,口幹口苦。

產後氣虛體質怎麼緩解

1、 屈肘上舉:端坐,兩腿自然分開,雙手屈肘側舉,手指伸直向上。與兩耳平,雙手上舉,以兩脅部感覺有所牽動為度。隨即復原,可連做十次。該動作對氣短、吸氣困難者,有緩解作用。

2、 拋空:端坐,左臂自然屈肘,置於腿上。右臂屈肘,手掌向上,做拋物動作3—5次,然後右臂放於腿上,左手做拋空動作,與右手動作相同。每日可做五遍。

3、 蕩腿:端坐,兩腳自然下垂,先慢慢左右轉動身體3次,然後,兩腳懸空。前後擺動十餘次。本動作可以活動腰、膝,具有益腎強腰的功效。

4、 摩腰:端坐,寬衣,將腰帶松開,雙手相搓,以略覺發熱為度,再將雙手置於腰間,上下搓摩腰部,直至腰部感覺發熱為止。搓摩腰部,實際上是對腰部命門穴、腎俞、氣海俞、大腸俞等穴的自我按摩。而這些穴位大多與腎臟有關。待搓至發熱之時,可起到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溫腎壯腰的作用。

孕婦產後養生的註意事項

孕婦生產以後,俗稱“坐月子”,這段時期應註重養護,以防留下後遺癥,俗稱“月子病”。

孕婦分娩過後的42天(亦有稱6~8周)內為產褥期,通常出現氣血兩虛和氣滯血瘀兩種情況,由此常會導致一些產後病癥,諸如產後虛弱、產後浮腫、產後惡露不盡、產後血暈、產後腹痛(又叫兒枕痛)、產後便秘、產後多汗、產後發熱(又叫產褥熱)等。

孕婦產後一般都是正氣受損,氣虛血少。由於分娩後陰道流出的液體(又叫惡露)如不能逐漸排出,又會導致氣滯血瘀。

產後養生,關鍵要做到以下3點:

一是切勿感受風寒,因為產後氣血驟虛,衛表不固,風寒外邪最易侵犯。

二是多吃些養生雜糧,尤其可選擇糯米補血粥、二米粥、麥片粥、燕麥牛奶粥、烤山芋。上述食療方法在以前或以後的篇幅中均有介紹 ,長期服用,有意想不到的功效。

三是不可多吃生冷瓜果和性寒大涼食物,更不可多吃各種冷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