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腹墜脹是很對女性都有的一種癥狀,下腹墜脹大多數因為婦科病引起的,或者是因為大小腸,膀胱尿道疾病等。但是大多數情況下都被朋友們忽視,總覺得肚子疼應該不是什麼大問題,挺一挺往往就會好瞭。最後變得很嚴重。小腹墜脹是怎麼回事?小腹墜脹有哪些表現?一起來看下。

小腹墜脹是怎麼回事

1.由腫瘤引起的腹痛:腫瘤引起的腹痛、腹脹、腰痛和下墜感,一般是持續存在的。若腫瘤發生扭轉、破裂、出血,則往往出現突發性腹痛,這是腫瘤的"自我暴露",通常需要立即手術治療;

2.由月經引起的疼痛:婦女在經期出現下腹疼痛和全身不適多是生理現象,若疼痛劇烈則為痛經。青春期多為原發性痛經,可自愈;而經後發作的痛經多為某種疾病導致的,應早早就醫,不能用止痛藥來解決問題; 3.由急性闌尾炎引起的腹痛:疼痛始於上腹,後逐漸轉移到右下腹,同時表現為惡心、嘔吐、不想吃東西、發燒、右下腹不敢按壓。此病應盡快上醫院急診;

4.由妊娠引起的腹痛:月經過期或已知懷孕的婦女,突然下腹正中陣陣收縮樣痛或陰道流血,多見是流產先兆。宮外孕引起的下腹疼痛,通常來勢兇險。由於腹腔內出血,病人會感到肛門下墜、便意頻頻、臉色蒼白、頭暈疲軟,甚至出現休克狀態,要立即手術;

5.由排卵引起的腹痛:在排卵期內出現下腹部脹痛感,這是由於卵泡破裂所致。一般來說,這種疼痛並不影響健康,也無不良後果,但有極少數人因排卵期卵泡破孔較大,損傷小血管造成卵巢破裂使腹腔內出血,形成婦科急癥,須到醫院治療;

6.由生理畸形引起的腹痛:常見的有初女膜閉鎖、陰道橫膈等,癥見青春期月經來潮、經血排出受阻而腹痛,其疼痛與月經關系甚為密切,且呈周期性發作,需手術矯治。

女性婦科病吃什麼食物好? 中醫認為,女性進補與其服用大量補品,還不如先從食補開始。

小腹墜脹有哪些表現

(1)全身癥狀多不明顯,有時可有低熱,易感疲乏,病程時間較長者,部分患者可有神經衰弱癥狀,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適,失眠等,當患者抵抗力差時,易有急性或亞急性發作。

(2)慢性炎癥形成的瘢痕粘連以及盆腔充血,可引起下腹部墜脹,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勞累,性交後及月經前後加劇。

(3)由於盆腔瘀血,患者可有月經增多;卵巢功能損害時可有月經失調;輸卵管粘連阻塞時可致不孕。

2.體征:子宮常呈後位,活動受限或粘連固定,若為輸卵管炎,則在子宮一側或兩側觸到增粗的輸卵管,呈索條狀,並有輕度壓痛,若為輸卵管積水或輸卵管卵巢囊腫,則在盆腔一側或兩側摸到囊性腫物,活動多受限,若為盆腔結締組織炎時,子宮一側或兩側有片狀增厚,壓痛,宮骶韌帶增粗,變硬,有壓痛。

女性小腹墜脹,伴有腰酸,臨床上多見於盆腔炎,附件炎等婦科疾病,需要到醫院檢查後才能明確。對於盆腔炎和附件炎等疾病的治療,需要早治療。 引起女性小腹墜脹腰疼的原因有很多,除瞭盆腔炎和附件炎會引起女性小腹附脹腰疼外,痛經,子宮內膜異位,排卵也會出現小腹墜脹腰疼等癥狀。

下腹墜脹治療護理

治療以前,首先要弄清盆腔瘀血癥患者的病因性因素,並認真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

1、輕癥患者的治療

不少病人是在產後或流產後不久或偶爾在1~2個月經周期內剛出現這方面的癥狀,多不需用藥物治療。可針對其有關病因,給予衛生指導,使病人對本癥的形成及防治有充分的理解。如每日中午,晚上休息時,改習慣性仰臥位為側俯臥位(圖1),糾正便秘,節制房事,做適當的體育鍛煉以增進盆腔肌張力及改善盆腔血循環。一般效果較好。有子宮頸糜爛者,及時治愈子宮頸糜爛,效果更加滿意。

2、嚴重患者的治療

有些病人已有多年的痛苦,經過不少醫生多次診治無效,故首先應使患者對本病有充分的認識,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每日中午、晚上,堅持認真地依次先做10餘分鐘的膝胸臥位,再取側俯臥位休息,觀察效果,一般能使嚴重的盆腔疼痛等癥狀明顯地得到減輕或緩和。根據“通則不痛”的道理,采用活血祛瘀的治療原則(如丹參、紅花、川芎、當歸、桃仁、蒲黃、靈脂等)及推拿療法,均有一定的效果。對有嚴重乳房腫瘤及月經過多癥狀者,在癥狀出現前開始服少量的甲基睪丸素,也有效果。

如側俯臥位療法有效而不能鞏固,可考慮手術治療,在選擇手術方法時,應考慮到患者的年齡,對生育的需求,癥狀持續時間的長短以及是否伴有器質性病變,綜合考慮後選擇最合適的手術方式。

下腹墜脹預防保健

1、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針對盆腔瘀血癥的病因,采取預防措施,可以避免或減少其發生。

2、加強計劃生育宣傳,防止早婚、早育、性交過頻及生育較密,提倡最多生兩個孩子,兩次生產至少應有3~5年的間隔,使生殖器官不僅在解剖上、生理功能上,而且血管的性能都得充分的恢復。宣傳科學方法避孕,不采用性交中斷避孕法。也不主張禁欲。

3、重視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改善一般健康情況,對某些體質較弱的人尤為重要。

4、加強產後衛生宣傳,推廣產後體操,對促使生殖器官及其支持組織的恢復有很大好處。休息或睡眠時避免習慣性仰臥位,提倡兩側交替側臥位,有利於預防子宮後位的形成。防止產後大便秘結及尿瀦瘤,有助於生殖器官的恢復及盆腔靜脈的回流。

5、註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疲勞,對長期從事站立或坐位工作者,有可能時應開展工間操及適當的活動。此外,不論能否入睡,中午躺在床上休息一段時間,可消除上午的疲勞。但值得提出的是,臥床休息或睡眠時,不同的姿式對消除疲勞,改善盆腔血運有不同的效果。從力學的觀點來說,仰臥位時,盆腔大部分靜脈的位置均低於下腔靜脈,其靜脈壓力雖較立或坐著時減低不少,但較側俯臥位時明顯增高。前人在養身功中就有“站如松、坐如鐘、臥如弓”的銘言。所以,提倡從習慣上采取血曲腿側俯臥位,對防止甚至治療某些輕癥的盆腔瘀血癥,都有很好的效果。

小腹墜脹預示著哪些婦科疾病

1、子宮內膜異位癥

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會出現痛經、月經失調、不孕、發燒、夫妻生活痛和急性腹痛等癥狀。子宮內膜應該生長在子宮腔內,如果生長在子宮腔以外的部位(除子宮肌層外),便是子宮內膜異位癥。疼痛隨病變的加重逐漸加劇的漸進性痛經是本病的特點。

2、排卵性腹痛

有些少女在月經幹凈以後半個月總是出現腹痛的現象,一般表現為隱痛或脹痛,時左時右,時間較短。因兩側卵巢輪換排卵,故腹痛便在兩側下腹輪流發生,有時伴有出血。少女或育齡婦女兩次月經之間,即相當於排卵的時候,發生腹痛,一兩天後則會自行停止。婦科將這種腹痛稱為“排卵性腹痛”或“排卵期腹痛”。

3.宮頸糜爛

許多的女性朋友患宮頸糜爛以後,會出現白帶異常的增多,粘稠,偶爾也可能會出現膿性血性白帶,常常伴隨而來得有腰酸腹痛及下腹重墜感,性生活也可能會引起接觸性出血,異味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