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厥是小兒常見的急診,尤多見於嬰幼兒。由於多種原因使腦神經功能紊亂所致。表現為突然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呈強直性和陣攣性抽搐,常伴有意識障礙。小兒驚厥的發病率很高,約5~6%的小兒曾有過一次或多次驚厥。驚厥頻繁發作或持續狀態危及生命或可使患兒遺留嚴重的後遺癥,影響小兒智力發育和健康。

小兒驚厥的護理目標

1、出現驚厥時,應立即將患兒平臥,解松領扣,頭偏向一側,使口腔分泌物易於流出,以免引起窒息。若出現窒息時,應立即吸出呼吸分泌物,施行人工呼吸。 2、用纏有紗佈的壓舌板放入口腔內上、下齒之間(如沒有壓舌松可用鋁匙柄外面裹以手帕),以防舌被咬傷。

3、保持環境安靜,減少對患兒的刺激,驚厥發作不可將患兒的刺激,驚厥發作不可將患兒抱起或高聲呼叫。

4、有高熱時,應給以物理或藥物降溫。如驚厥發作時間較長,無論有無紫紺,均應給以吸氧,以減輕腦缺氧。

5、驚厥發作時,禁忌任何飲食,包括飲水。待驚厥停止、神志清醒後根據病情適當給以流質或半流質。

6、必要時可用針刺入中、合谷等穴位。

7、迅速送醫院就醫,並向醫生反映抽痙開始時間、抽痙次數、持續時間、抽搐部位、兩眼有否凝視或斜視、大小便有無失禁以及解痙後有無嗜睡現象等。以便診斷和處理。

小兒驚厥

①震顫:

新生兒期常表現有全身或局部的快速顫抖,類似於陣攣樣運動,可由突然的觸覺刺激誘發,輕柔改變體位可使震顫減弱或消失,這種運動不伴有異常的眼或口、頰運動,這種震顫是新生兒運動反射發育不完善的表現,一般在生後4~6周消失。小於胎齡兒、母親有糖尿病的低血糖新生兒或母親孕期服用某些鎮靜藥的新生兒也可出現震顫。而驚厥的幅度大小不等、低頻率、無節奏抽動,不受剌激影響, 並常伴有異常的眼或口、頰運動。兩者較容易區別。

②活動睡眠期出現的眼球轉動及呼吸不規則:

正常新生兒的睡眠, 約有一半時間處於活動睡眠期。常在入睡開始或將近覺醒時出現,眼球在合攏的眼瞼下轉動,有節奏的嘴動,面部微笑或怪相,頭部和肢體伸展或扭動,但在清醒後 這些動作都消失並不再出現,故與驚厥易於區別。難於區別時,可借助於腦電圖檢查,活動睡眠期的腦電波正常。

③良性新生兒睡眠肌陣攣:

生後1個月內起病,肌陣攣主要累及前臂和手,也可累及足、面部、軀幹或腹部肌肉。多數出現在NREM期睡眠,REM期少見,偶可為聲音等刺激誘發。肌陣攣可為雙側、局部或多灶性,抽動有節律或無節律,常以1~5次/s的頻率成串出現,持續數秒。此種成串的肌陣攣性抽動可在睡眠中反復出現,持續20~30分鐘,或長達90分鐘,可被誤認為驚厥持續狀態。神經系統檢查及腦電圖是正常的。偶有傢庭史。癥狀在出生2個月之後減輕,6個月之前消失。長期預後良好,不需治療。

④早產兒呼吸暫停:

這種呼吸暫停一般持續20s或稍久,常伴有心率減慢,而由於驚厥的呼吸暫停則心率一般保持原狀,並不減慢。

小兒驚厥應該註意些什麼

小兒驚厥也是兒童時期比較常見的一種神經系統疾病,經過對小兒驚厥病病因分析發現,兒童發病原因有很多。引起小兒驚厥病的原因也有很多,比較復雜。一般寒暑假是小兒驚厥高發期。專傢根據小兒驚厥病因分析發現,引起小兒驚厥多為生活方式的改變所引發的舊疾。小兒驚厥發作前,都有吃飽或吃撐的表現。

飲食不規律可誘發小兒驚厥,有些患兒服藥後,已長時間沒有發作,由於碰上節假日,無節制地大吃大喝導致消化不良,繼而引起體內酸堿平衡紊亂、細胞代謝異常,導致癲癇復發。

通過小兒驚厥病因分析,傢長就知道別讓有小兒驚厥病史的兒童過多食鹽,因為吃鹽太多喝水自然就會增多,間腦的負擔就重,容易無形中誘發癲癇病。此外,過辣食物、酒、濃茶、咖啡、酒心巧克力、二手煙等,都有可能引起小兒驚厥發作。但患兒也並非吃喝越少越好,大前提是讓孩子不餓肚子、不缺水分,患兒不需服用特殊營養藥物,也不用嚴格忌口。

小兒驚厥急救有方法

1.小兒發生驚厥,也就是痙攣時,傢長首先要鎮靜。不要大聲哭叫或搖動小兒,也不要喂水,更不要給孩子吃藥。要讓患兒安靜平臥,頭向一側,衣領松開。用佈包著竹筷放在上下牙齒間,以防痙攣時咬傷舌頭。在傢裡可用指甲掐人中穴止痙。

2.如有高熱,可在患兒的前額上放一塊冷濕的毛巾,經常更換冷敷。也可用30-50%的酒精擦浴腑下、後背、頭頸、大腿內側2-3遍。

3.如果采取以下處理,痙攣僅不能平息,以至引起呼吸停止,則馬上進行人工呼吸,然後立即送醫院診治,切勿延誤。

註意事項

1.高熱是引起小兒驚厥最常見的原因,多見於6個月-3歲的小兒,6歲後罕見。

2.痙攣平息後也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去醫院檢查。

小兒驚厥的癥狀

(一) 輕微型

新生兒驚厥最常見的類型,表現為凝視、斜視、眨眼運動、吸吮、咀嚼樣口-頰-舌運動、單一肢體震顫、固定或四肢踩踏板或劃船樣運動、以及呼吸暫停發作等。

(二) 局限陣攣型

以同側單或雙肢體局限性陣攣性抽動為特征,但無定位意義,多不伴意識喪失。多見於早產兒。

(三) 多灶性陣攣型

以多個肢體振幅小、頻率l~3次/秒為特征,可由一側肢體轉到另一側肢體,多伴有意識喪失。常見於顱內疾病或某些代謝異常等。

(四) 強直型

為全身或四肢強直性痙攣(伸直或僵硬)。提示病情嚴重,有腦器質性病變,需與去大腦強直和角弓反張鑒別。去大腦強直表現為四肢和軀幹伸直,麗上肢內旋、瞳孔散大、兩眼球向下移動,常為腦衰竭的終末體征。角弓反張表現為背部持續後弓,見於膽紅素腦病、破傷風及某些氨基酸代謝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