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先如今是危害我們身體健康的一種嚴重疾病。對於已經患上這樣的一種疾病的人來說在日常的生活中要註意什麼呢?下面給大傢介紹糖尿病患者生活起居的註意事項。

糖尿病的註意事項

不可貿然減藥或停藥

夏季在戶外時間增加,運動消耗熱量增多,加上食欲低,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減少,血糖水平較其他季節偏低,有的糖尿病患者便自行減藥或停藥,但這極可能致使血糖波動,加重病情,尤其是應用胰島素的患者,更不能貿然停藥。最好的辦法是經常監測血糖,讓醫生根據血糖值的高低,合理調整降糖藥的種類和劑量,規律用藥。

堅持適度運動

適度的運動可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脂質代謝和對葡萄糖的利用,減少胰島素的消耗,有利於降低血糖和保持穩定。夏季運動要註意避暑,可在清晨或傍晚到戶外運動,如步行、做操、遊泳、打太極拳等。為瞭預防運動時出現低血糖,可隨身帶些水果糖或葡萄糖水。

註重心理保健

血糖水平的高低與情緒的好壞密切相關,夏季悶熱的天氣,易使人煩躁不安,情緒波動不穩,血糖就可能會居高不下,甚至使病情惡化。糖尿病人一定要調控和駕馭好自己的情緒,可以和友人在樹蔭下對弈、閑聊、聽輕音樂、練書法、學繪畫、參加其他活動等,都有助於放飛心靈。心靜自然涼,血糖也就自然而然地下降。

水果誘人莫貪吃

尤其是病情尚未得到控制的患者,更要管好嘴巴。血糖穩定的患者可在兩餐間適量吃點含糖較低的水果,如檸檬、西瓜、青梅、櫻桃、山楂等。西紅柿、黃瓜含糖少,可代替水果。

多喝水

夏季天熱出汗較多,如果限制喝水,機體丟失水分,很容易導致脫水。血液濃縮而變得黏稠,易引發尿路感染、非酮癥高滲性昏迷、腦血栓形成、腎前性腎功能不全等險情。所以,糖尿病患者應補足水分,多喝白開水或淡茶水。

合理地吃好主食

不少糖尿病患者認為,少吃主食可防血糖升高。但這不僅容易出現低血糖,還會促使體內脂肪、蛋白質過量分解,引起消瘦、營養不良,甚至產生饑餓性酮癥。因此,要有規律地吃好三餐。

註意飲食衛生

糖尿病人本身抵抗力較差,如吃瞭變餿的飯菜或不潔的生冷食物,很容易發生細菌性食物中毒,引起急性胃腸炎,因嘔吐、腹瀉而脫水,導致水電解質代謝紊亂,誘發高滲性昏迷。

呵護好皮膚及雙足

防范外傷、燒燙傷、細菌和黴菌感染;皮膚被蚊蟲叮咬後,千萬不能用力搔抓,以免引起繼發感染,可用風油精等止癢;用溫水洗腳後及時擦幹,保持腳趾間的皮膚幹燥清潔;穿的鞋襪要寬松合適,吸濕透氣,幹爽潔凈;有腳癬要及時治療。

糖尿病的治療方法

糖尿病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見病,臨床以高血糖為主要標志。常見的癥狀有多飲、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糖尿病可引起身體多系統的損害,引起胰島素絕對或相對分泌不足以及靶組織細胞對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綜合征。

宣傳教育

由於約有半數以上的早期患者並無癥狀或癥狀輕微,常不能及時確診和得到防治,因而要大力開展糖尿病宣傳教育,讓已確診的患者瞭解糖尿病並逐漸熟悉飲食,運動,用藥和尿糖、血糖監測等基本措施的綜合治療原則,配合醫務人員提高控制質量,讓>50歲的對象,尤其是前述高危對象,每年做一次餐後 2小時的血糖篩選檢查,使無癥狀的患者盡多盡早得到確診和防治。教育內容中尚需包括長期堅持飲食治療的重要意義,尿糖和血糖儀檢測方法,必須註意胰島素治療者,還應學會無菌註射法,低血糖反應及初步處理等。

飲食治療

適當節制飲食可減輕β細胞負擔,對於年長、體胖而無癥狀或少癥狀的輕型病例,尤其是血漿胰島素空腹時及餐後不低者,往往為治療本病的主要療法。對於重癥或幼年型(Ⅰ型)、或脆性型病者,除藥物治療外,更宜嚴格控制飲食。飲食中必須含有足夠營養料及適當的糖、蛋白質和脂肪的分配比例。

運動鍛煉

參加適當的文娛活動、體育運動和體力勞動,可促進糖的利用、減輕胰島負擔,為本病有效療法之一。除非病人有酮癥酸中毒、活動性肺結核、嚴重心血管病等並發癥,否則糖尿病患者不必過多休息。對Ⅱ型肥胖病人,尤宜鼓勵運動與適當體力勞動。但須避免過度疲勞和神經緊張的體育比賽,以免興奮交感神經及胰島α細胞等,引起糖原分解和糖異生,導致血糖升高。

藥物治療分別為:口服抗糖尿病藥物和胰島素

口服抗糖尿病藥物

近年來有迅速的發展,從原有磺酰脲類(sulfonylurea)及雙胍類(biguanide)外,已有第3類α-葡糖苷酶抑制劑(α- glucosidase inhibitor)供臨床應用,第4類胰島素增敏劑(insulin sensitizer)不久也將引入國內。至於第5類胰升糖素抑制劑(insulin antagonist inhibitor)和第6類糖異生作用抑制劑(gluconeogenesis inhibitor)則尚在實驗和小量臨床試用階段,本節從略。

在上述抗糖尿病藥物中,磺酰脲類藥系降糖藥,可以引起低血糖反應,而雙胍類和α-葡糖苷酶抑制劑則不引起低血糖反應,被稱為抗高血糖藥物。

胰島素

根據來源和化學結構的不同,胰島素可分為動物胰島素、人胰島素和胰島素類似物。人胰島素如諾和靈系列,胰島素類似物如門冬胰島素、門冬胰島素30、地特胰島素註射液。

按作用時間的特點可分為:速效胰島素類似物、短效胰島素、中效胰島素、長效胰島素(包括長效胰島素類似物)和預混胰島素(預混胰島素類似物),常見速效胰島素類似物如門冬胰島素,長效胰島素類似物如地特胰島素。臨床試驗證明,胰島素類似物在模擬生理性胰島素分泌和減少低血糖發生的危險性方面優於人胰島素。

糖尿病的心理保健

糖尿病發病率很高,常常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困擾。糖尿病患者沒有合理飲食做基礎的降糖治療本身,也是導致糖尿病並發癥的重要原因之一,並且不管其技術如何發展也是如此。因此常有的陪伴也是身邊的人應該做到的。

一、糖尿病引發情緒障礙的發生率

糖尿病患者需要承受終生患病、反復血糖檢測、長期胰島素註射、食物限制、嚴重並發癥等造成的長期壓力,容易出現負性情緒;抑鬱、焦慮等負性情緒可加重糖尿病患者的內分泌紊亂、失眠以及不良應對行為,從而加重糖尿病病情,老年患者還存在特殊的認知缺損,對傢庭的依賴性較強。

糖尿病患者中以新發病、病程長、血糖控制差、伴發器質性並發癥及需要接受胰島素治療的患者心理障礙多發,老年女性患者更為多發。

年輕患者易有病恥感,顯得更加孤獨、更害怕有親密感、更傾向於抑制發展親密關系。據統計,這類患者中有小孩的也比較少,他們擔心糖尿病會影響自己的婚姻和將來為人父母。

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中、輕度心理障礙發生率為23.6%,中、重度心理障礙的發生率為19.5%。住院糖尿病患者抑鬱發病率為22.5%,焦慮發病率為35%,均顯著高於正常人群。

二、從心理保健看糖尿病患者5類情緒

1、煩躁不安情緒。患者對糖尿病知識瞭解不多,對疾病缺乏正確認識,希望能藥到病除。可是“血糖一直居高不下”,心裡就出現瞭急躁情緒——“像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才是個頭”,於是陷入苦惱和煩悶之中。但這對疾病的治療不利。

2、不能接受現實的情緒。該患者得瞭糖尿病後,無法接受“每天還要堅持測血糖,打胰島素”的現實。未能積極主動地改變生活方式或習慣,以適應病情需要。而是“忍不住要發脾氣”,急躁易怒,遇人遇事易動肝火。

3、心理不平衡情緒。該患者可能認為自己剛剛50歲,得瞭這種病,以後必須終身控制飲食,對生活和前途失去信心。同時因心境不好,很難積極配合治療。

4、焦慮恐懼心理。糖尿病是一種難以治愈的終身性疾病,可能出現多種並發癥,加之患者對糖尿病知識瞭解甚少,並存在一些誤解,因此產生焦慮、恐懼的心理,精神高度緊張,擔心疾病會影響自己的將來,懼怕死亡。

5、自責心理。該患者“看著傢裡人為我的病情擔心”,自己過意不去。長年治療又需要大量金錢,從而感到自責內疚,認為自己成瞭傢庭的累贅。

三、糖尿病心理保健九要素

1、明確糖尿病是能被控制好的疾病,隻要面對現實正視它,科學地對待它,血糖就會得到較好的控制,避免或延緩糖尿病並發癥的發生與發展

2、精神放松。很多糖尿病患者常問醫生:“我的病情嚴重嗎?”我們可以肯定的回答:不論病情輕重,隻要科學地對待它,千方百計把血糖降下來,疾病就不會往嚴重的方向發展。不論病情如何輕,如果聽之任之,不認真規范地治療,血糖控制不好,糖尿病的並發癥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重,最後出現嚴重的、不可逆的後果。

3、不要存在錯誤觀念。“能吃能喝不是病”這是一種錯誤觀念,糖尿病就是能吃能喝,吃出來、喝出來的嚴重危害健康的疾病。盡管剛患糖尿病三五年很少致殘或危及生命,但是一定要明白:從血糖升高的第一天起,糖尿病的並發癥就開始瞭,一旦出現臨床表現、功能障礙,治療就十分困難。

4、培養有規律的生活節奏,建立新的生活規律。糖尿病患者由於自身的胰島素分泌不足,不能適應生活中的各種變化,因而,血糖就會忽高忽低。如果把自己的生活起居、飲食、運動安排得非常有節奏、有規律,血糖就不會大幅度的變化。

5、加強體育鍛煉和自我管理。糖尿病患者要加強體育鍛煉,一方面提高機體的抵抗力,同時培養自己的自控能力。人們往往行為被限制以後會出現逆反心理,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比如平常未必想起吃水果,現在得瞭糖尿病要限制吃水果,反倒特別想吃瞭,控制飲食、忌煙限酒是治療糖尿病重要的方面,因此不要存在“偶爾抽一支煙沒關系”、“多吃一次沒關系”的僥幸心理,往往有一次就能出現第二次、第三次。

6、保持情緒穩定。情緒波動也會導致血糖升高。情緒的自控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長期的磨練,隻要時時刻刻有這種“自控意識”,一定會有收益。要避免傢庭矛盾,不要大事小事就生氣,要心胸開闊,大事多商量,小事不計較。任何人在工作中或生活上都不會一帆風順,總會碰上不順心的事,尤其是在評職稱、漲工資、工作調動不順利時更容易引起情緒的波動,而情緒的波動會引起血糖的波動,使糖尿病病情加重。把“身體健康”放在這些問題之上,對不順心的事置之度外,對“名利”淡然處之,可以把對健康不利的因素減小到最低。

7、克服麻痹思想。隨著患病時間的延長,自己對疾病重視的程度逐漸淡漠,飲食控制不嚴格,自我監測也不認真,“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藥不按時吃,血糖也不查,甚至又像沒得糖尿病時一樣,一切順其自然不管不顧,這樣隻能導致血糖的波動或升高,加速糖尿病並發癥的發生。

8、生活豐富多彩。糖尿病患者要與人多交往,參加有益的活動,豐富多彩的生活會使人心情舒暢、精神愉快,解除對疾病的緊張與煩惱,有利於血糖的控制。與更多的人交往,尤其與糖尿病患者的交往,可以相互探討控制糖尿病的經驗、體會,相互鼓勵,相互幫助。

9、“麻煩”是病情的需要。糖尿病既要控制飲食、加強運動、按時服藥,又要進行血糖、尿糖的監測等等,確實很“麻煩”。但是正因為有瞭這些“麻煩”才確保瞭病情的穩定。這些“麻煩”是控制病情的需要。糖尿病患者要克服“麻煩”心理,不要把治療糖尿病的一些手段和方法看成“額外負擔”。血糖控制不好,一旦並發癥產生瞭,造成功能障礙、致盲、致殘。到那時給自己帶來的痛苦,給傢屬帶來的負擔,與現在需要做的事比較起來,現在的“麻煩”是微不足道的。

四、尋求專業的抗抑鬱治療

1、2型糖尿病合並抑鬱癥對病程的進展有一定不利影響。

2、糖尿病的早期治療不僅胰島素應用越早越好,且心理支持越早越好,胰島素與心理支持的有機結合應成為糖尿病治療的基本原則。

3、抗抑鬱治療不但可以減輕糖尿病痛性神經病變伴抑鬱焦慮的負性情緒,還可以改善血糖及緩解神經病變的疼痛。

傢人的支持是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支柱,經常到處走走,散散心,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也是糖尿病患者克制糖尿病進一步惡化的最佳方法。隻有保持良好的心態,做好準備,用持久的耐心與糖尿病打一個持久戰,相信慢慢的,病情一定會有所好轉。

糖尿病的飲食療法

糖尿病患者應每餐攝入足夠的全谷類食品,可用麥麩來代替部分主食。 這樣有助於降低血糖。

目前糖尿病及其慢性並發癥已經成為一種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病癥。我國糖尿病的患病也呈逐年增長的趨勢,據統計,到2025年我國糖尿病患者數量將上升至4000~6000萬。控制不好的糖尿病可以引起各種使人致殘、致死的並發癥,如心血管病變、腎功能衰竭、失明、截肢等。做好飲食控制,是與糖尿病成功相處的基礎。

飲食療法是糖尿病綜合治療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如果沒有有效的飲食療法做支撐,其他的治療都會事倍功半。近年來,國外在糖尿病的飲食療法上又有瞭許多新進展。

對糖的重新認識

糖尿病患者對單糖類引起血糖的升高通常很恐懼。目前認為,不同種類的碳水化合物進入血液的速度雖然不太一樣,但差別並不如我們以前想像的那樣大,糖類並不比淀粉類消化得快多少。真正的問題在於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總量的多少,而非主要在於種類的差別。因此,對一些單糖(如葡萄糖等)不必一點也不敢用。

飽和脂肪酸占總熱量應小於10%

飽和脂肪酸對健康不利,易加重動脈硬化,合並心、腦血管疾病。所以,建議攝入的飽和脂肪酸應占總熱量的10%以內,最好在7%左右。適當攝入對健康有利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如橄欖油、芹菜籽油及多不飽和脂肪酸對糖尿病患者尤其有利。對膽固醇仍應限制在每天300毫克以內。

對蛋白質的限制

雖然攝入蛋白質不會直接升高血糖,但對糖尿病患者來說仍不宜過多食用,每天70克左右即可。尿中有微量蛋白時,應進一步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量;合並腎病的糖尿病患者應在營養師指導下按體重標準供給適量的低蛋白飲食。

補充維生素C有利於治療

糖尿病患者適當地補充維生素C可降低血液中的C反應蛋白的水平。C反應蛋白是人體出現慢性疾病的一種生物標志,與心臟病、糖尿病等密切相關。新的研究認為,與膽固醇水平相比,C反應蛋白水平可能是更好的心臟疾病“報警器”。因此,建議每天通過膳食攝取維生素C500毫克為宜。

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是什麼

我們時常到醫院就診的時候,或者是在檢查的時候,我們都會多少都會得到一些診斷書,或是檢查單。但是,非醫學專業的我們想看懂那些是有些困難的。那麼如何知道自己得瞭糖尿病,或是怎麼知道自己的糖尿病是否嚴重,今天小編我就教教一下怎麼看。

1997年美國糖尿病協會(ADA)提出瞭新的糖尿病診斷標準,建議將糖尿病FPG≥7.8mmol/L(140mg/dl)的診斷標準降至 7.0mmol/L(126mg/dl),繼續保留OGTT或餐後2h血糖(P2hPG)≥11.1mmol/L的診斷標準不變。原因:①流行病學調查分 析FPG≥7.0mmol/L時,糖尿病微血管並發癥發生的危險性明顯增加;②FPG≥7.8mmol/L與OGTT或P2hPG≥11.1mmol/L 兩者在反映糖尿病血糖水平時存在明顯的不一致。

流行病學資料分析發現,幾乎所有FPG≥7.8mmol/L的患者其OGTT或 P2hPG均 ≥11.1mmol/L,而約25%OGTT或P2hPG≥11.1mmol/L患者其FPG未達7.8mmol/L,說明FPG≥7.8mmol/L的 標準反映高血糖的程度高於P2hPG反映的水平,而修改後的FPG≥7.0mmol/L與P2hPG≥11.1mmol/L,兩者基本一致。

將FPG由 7.8mmol/L降為7.0mmol/L的診斷已於1999年得到WHO糖尿病專傢委員會和亞太地區糖尿病政策組的確認,並建議作為臨床診斷糖尿病的空 腹血糖標準。但多數研究認為OGTT2h後血糖≥11.1mmol/L仍是診斷糖尿病的重要指標。

瞭解這些後,相信大傢在看診斷書的時候不用在這麼苦惱瞭。也不會隻知道聽醫生的建議瞭,自己也有一個標準瞭。不過,說實話,小編還是希望大傢在看診斷書的時候,不要出現上面的數據。祝大傢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