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中藥作為我國流傳至今的醫學財富,至今依然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中醫藥理論復雜繁多,我們在生病或滋補時吃中藥,一定要瞭解其中的禁忌,遵循其中的規則,這樣才能獲取最大的功效,並避免產生負面的影響。那麼,喝中藥能吃魚嗎?喝中藥都有哪些禁忌呢》下面我們就來為大傢詳細的介紹一下。

喝中藥能吃魚嗎

喝中藥可以吃魚的。但治療濕疹最好是不要吃魚。

病人在服藥或用藥期間,對某些食物不宜同時進服,稱為服藥禁忌,即通常所說的“忌口”。不宜吃與藥性相反或影響治療的食物。

另外,由於疾病關系,在服藥期間,凡屬生冷、粘膩、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的食物,都應根據病情予以避免。又如患哮喘、過敏性皮炎、肝炎、瘡癤等病人,在服藥時,不能吃雞、羊、豬頭肉、魚、蟹、蝦、韭菜、發菜等食品。

中藥有溫、涼、寒、熱四性和辛、甘、酸、苦、咸五味,在作用上又有升、降、沉、浮的區別,因而在配伍上有相須、相使、相畏、相殺、相惡和相反的結果。因此在應用中成藥上也應註意各藥間的配伍。

在服用中成藥治療疾病期間還要註意對某些飲食的禁忌,一般要忌食生冷、腥擅油膩及有刺激性的食物。由於病情、藥性和食性的不同,具體到某些疾病,其飲食禁忌各有不同,必須註意藥物的使用說明。對含有較強毒性和猛烈藥性的成分及有損害母體及胎兒的中成藥應為妊娠婦女禁用或慎用;慎用藥包括通經去癖、行氣破滯、辛熱燥烈和滑利通竅成分的中成藥。

不能喝酒,忌食辛辣、生冷食物,雄雞、鯉魚、豬血。,一般吃中藥不能喝茶、喝綠豆湯。還有個別的藥忌食用狗肉、牛肉、羊肉等。吃中藥的時候一般不能同時食用蘿卜。

總之,在服藥期間,應註意“吃藥”和“忌口”相結合,個別病人個別對待,這樣才能達到盡快恢復健康的目的。

喝中藥的最佳黃金時間

一般來講,上午9時和下午3時左右,是機體吸收藥物的“黃金時間”,所以此時服用中藥最佳。

但是不同藥性的中藥,講究不同的服藥時機。一般而言,治療虛癥和腸胃病,應在飯前30~60分鐘服用;而治療心肺病和其他一般疾病,則通常在飯後 30分鐘服用為佳,以避免藥物對腸胃產生刺激,減少副作用的產生;助消化或對腸胃有刺激的中藥,也應飯後服用;而補益藥和瀉下通便的藥物則宜飯前空腹服用。

其中,通便藥物如大黃、火麻仁等,宜在清晨或白天服用,避免在睡前或夜間服用;驅蟲藥也應在早上空腹服用,而安神藥則應在睡前服用。

另外,“趁熱喝”是大部分人喝湯藥的習慣。其實,喝湯藥不一定要“趁熱”。中醫理論認為,一般的中藥湯劑應該“溫服”,即藥湯煎後立即濾出,在常溫下放至30℃~37℃時再喝,而丸、散一類中成藥也應該用溫開水送服;屬於解表、發散風寒的中藥,才應該“熱服”,並且可在服藥後吃點稀飯、熱水,以助藥力;而止吐、解毒、清熱的藥,則應該“冷服”,以免引起刺激。

喝中藥不苦的小竅門

控制溫度.藥液溫度冷卻至20—36攝氏度之間,易快速服下,且感覺不太苦。因為正常人口腔內的溫度為36.2—37.2攝氏度,當湯藥溫度與舌的溫度相近時,味覺神經的感覺最靈敏,此時喝湯藥感覺味道最苦。當湯藥的溫度高於38攝氏度、或低於36攝氏度時,味覺神經不太靈敏,苦味就會減弱。不過,湯藥高於38攝氏度有可能會燙傷口腔黏膜,因此20—36攝氏度之間是最好的選擇。

掌握位置.舌頭上感受苦味的味蕾集中在舌根,因此喝藥時應盡量避免舌根過多地接觸藥液;服用較苦的藥丸時,也應將藥放在舌尖,然後用溫開水迅速送服

喝藥速度.喝藥的速度越快,受苦味的影響越小。喝湯藥時最好使用吞飲法,飲滿一口後快速吞下;也可用湯匙直接將藥液送至舌根而順勢咽下。

涼水(冰水)漱口.喝藥前用涼水漱口,讓味覺神經短暫性麻痹,然後一口氣吞下藥汁。喝藥後立刻用涼水漱口,然後喝適量溫開水,這樣既有利於胃腸道對藥物的吸收,又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藥液的苦味,必要時可嚼一塊口香糖,及時去除口腔中的異味。

適當添加調味品(請遵循醫囑)在一些補益類湯藥中加入大棗或甘草可減輕湯液苦味,還可以增強補益作用。但是在有海藻、大戟、芫花的方子中不宜加甘草。在晾涼的藥湯中加一勺蜂蜜也可以減輕苦味,但是腹瀉和糖尿病(如何治療糖尿病)患者不適合。

如果服湯藥時出現瞭惡心、嘔吐現象,可在喝湯藥前喝少量生薑汁或嚼服2—3片生薑片。此外,在服藥前不吃糖和其他甜味食品也很重要

喝中藥有哪些禁忌

禁忌影響藥物發揮的食物。比如生冷食物、濃茶、辛辣油膩食物、蘿卜、腥膻類食物。這些類型的食物,有的會化解藥力減少療效,有的會降低吸收,更有的會產生有害的影響。因此在服用中藥時,一定要遵循醫囑,做好相關忌口工作。

不宜為追求快速療效而過量或長期服用中藥。比如決明子有降血脂功效,但長期服用決明子可能引起腹瀉。益脾補氣且清熱解毒的幹草長期服用會引起血壓升高。民間諺語“是藥三分毒”,就是這個道理。

特殊體質人群應謹慎服用中藥。比如脾胃虛寒者服用含有野菊花的中藥後,有可能出現胃部不適以及腸鳴等癥狀。最好先從中醫師那裡或者自我測試,瞭解自己的體質情況。如果屬於比較典型的某種體質,則應當在吃中藥前瞭解對應的禁忌情況。

孕婦服用中藥應當謹慎。由於西藥可能會引起胎兒畸形等原因,很多孕婦對中成藥更加青睞。但部分中成藥一定存在毒性,需要謹記的是,孕婦對清熱類、祛風除濕類、消化導食類、瀉下類、理氣類、開竅類、驅蟲類、祛濕類等多種類型的重要應當謹慎對待。

煎制中藥過程的註意事項。現代傢庭中大多使用鐵鍋、不銹鋼鍋或者不粘鍋,最好不要使用它們來煎制重要,而應該選擇陶土的煎藥罐或者砂鍋。由於煎藥是個時間較長的過程,使用金屬制品很容易使某些藥物成分和器具發生反應,產生或者釋放出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等。

中藥湯劑忌過夜服用。我們一般吃重要的形式都是煎水,形成中藥湯內服。中藥湯劑成分復雜,包含蛋白質、糖類、維生素以及其他如揮發油、氨基酸等成分。過夜後,不僅藥效降低,更可能導致細菌繁殖,造成藥液發餿變質。因此,吃中藥應註意當日煎,當日服,切不可服用過夜中藥湯劑。

慎用民間中藥偏方。在我國民間,很多人樂於聽信所謂神奇的重要偏方,來治療一些棘手的病癥。這些偏方民間流傳,很多並無醫學藥典記載,有些或許有效,但並非所有民間偏方都是正確的。在面對民間重要偏方時,應當咨詢正規醫師,瞭解相關藥物及配伍的效果等,再決定是否采用。

吃中藥時不能吃哪些水果和蔬菜

別吃涼寒性水果:梨、山渣、菱角、柑子、百合、香蕉、甘蔗、柿子等。 為瞭保障中藥的療效使其更好的發揮其治療作用, 服用中藥時是需要對一些食物忌口的,通常應該註意的有以下幾點: 服中藥時不要喝濃茶,因為茶葉裡含有鞣酸,濃茶裡含的鞣酸更多, 與中藥同服時會影響人體對中藥中有效成分的吸收, 減低療效。

服用中藥時不宜吃蘿卜(服理氣化痰藥除外), 因蘿卜有消食、破氣等功效,特別是服用人參等滋補類中藥時, 吃蘿卜會降低補藥的效果使其失去補益的作用而達不到治療目的。 患有消化道疾病,如肝炎、慢性胃腸炎患者服用健脾、溫胃和胃藥時, 禁服大蒜,大蒜中含有蒜素能刺激胃腸粘膜,使粘膜充血, 所服的中藥就不能有效的發揮其治療作用。

服中藥時不能吃辣椒,特別是熱性病癥,服清熱涼血或滋陰降炎藥時更不宜吃辣椒, 辣椒能使藥效降低,使治療無效或療效減弱。 服中藥煎劑及丸藥時,宜忌生、冷、油膩。 因為生、冷類食物刺激胃腸,影響胃腸對藥物的吸收, 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膩食物與藥物混合更能阻礙胃腸對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 從而降低療效。

此外,患有疔瘡、皮膚病者忌食咸水魚、蝦、蟹及羊肉、牛肉等食物; 水腫病忌食食鹽;肝炎病人忌食辛、辣、油膩; 服荊芥時忌服魚、蝦、蟹;服天冬時忌服鯉魚; 服白術時忌服大蒜等。

人們常用的降血脂藥、抗生素、安眠藥、抗過敏藥等,均可能與某些水果和蔬菜中的物質發生相互作用,從而使藥物失效,或使藥物產生毒副作用。

如某些抗過敏藥可以與柑橘類水果和柚子發生反應,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引起致命性心室纖維性顫動。一些水果與抗生素發生反應,會使抗生素的療效大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