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到秋季的時候,山藥就會下來,但是新鮮的山藥很難保存,所以很多人都喜歡將山藥制作成山藥幹,曬幹或者烘幹,然後收集起來,在冬天的時候食用。但有許多人不知道該如何制作山藥幹,其實山藥幹的制作方法非常簡單,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傢介紹一下吧!

山藥幹怎麼吃

1,不要泡,涼水洗後直接煮。

2,7個月的BB能吃幹山藥,口感不是很好,少吃些。洗過重新曬幹來打粉比較安全。

3,硫磺的漂白原理比較簡單,硫磺經燃燒變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一種還原劑,與有機色素結合有漂白脫色作用。二氧化硫漂白是可逆的化學原理,發生的是化學變化,是二氧化硫與有機色素結合,從而產生漂白效果,如果一加熱,就會還原出原來的顏色。故把你懷疑的山藥幹在熱水浸泡,顏色變回來就是熏的。

4,補充:怎樣辨別真假山藥呢? 一、看“心線”。山藥片中間沒有心線,而木薯片中間有心線,盡管心線很小,但隻要認真觀察,就能看出來。有的木薯片因為削得薄,曬幹後,心線往往會掉出去,不過,心線掉瞭,會留下一個小洞。如中間有小洞,一定是木薯片。 二、看邊緣。山藥的皮很薄,削片前都會被削幹凈。而木薯皮比山藥皮厚許多。一些拇指般大的木薯,因為太小,剝皮困難,制假者往往不會花工夫去剝皮,所以,削成幹片後,邊上就會存留著厚皮。凡有厚皮者,必是假山藥。 三、手摸辨別真假。山藥幹片含淀粉很多,用手摸時,感覺比較細膩,會有較多的淀粉粘在手上。木薯雖然含淀粉量也很大,但它的粗纖維比山藥多,手摸感覺比山藥粗糙,留在手上的淀粉也比較少。 四、煮後辨別法。山藥一般容易煮爛,而木薯很難煮爛。煮後的山藥有一種爛、粉的口感,而木薯的口感比較硬。

如何做山藥幹呢

11~12月采挖,切去根頭,洗凈泥土,用竹刀刮去外皮,曬幹或烘幹,即為毛山藥。選擇粗大的毛山藥,用清水浸勻,再加微熱,並用棉被蓋好,保持濕潤悶透,然後放在木板上搓揉成圓柱狀,將兩頭切齊,曬幹打光,即為光山藥。

炮制方法:山藥:揀去雜質,用水浸泡至山藥中心部軟化為度,撈出稍晾,切片曬幹或烘幹。炒山藥:先將麩皮均勻撒佈於熱鍋內,俟煙起,加入山藥片拌炒至淡黃色為度,取出,篩去麩皮,放涼(每山藥片100片,用麩皮10斤)。《本草衍義》:“山藥入藥,其法,冬月以佈裹手,用竹刀子剮去皮,於屋簷下風徑處,盛竹篩中,不得見日色,一夕乾五分,俟全乾收之,惟風緊則幹速。”

山藥即我們所食用的淮山藥。也是我們的傢常菜之一。山藥含有皂甙、黏液質、膽堿、淀粉、糖類、蛋白質和氨基酸、維生素C等營養成分。

山藥富含黏蛋白、淀粉酶、皂甙、遊離氨基酸的多酚氧化酶等物質,為病後康復食補之佳品。山藥幾乎不含脂肪,所含黏蛋白能預防心血管系統的脂肪沉積,防止動脈硬化。食用山藥還能增加人體T淋巴細胞,增強免疫功能,延緩細胞衰老。山藥可促使機體T淋巴細胞增殖,增強免疫功能,延緩細胞衰老。這也證明瞭“常服山藥延年益壽”的說法是科學道理的。山藥中的黏多糖物質與礦物質相結合,可以形成骨質,使軟骨具有一定彈性。本品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所含熱量又相對較低,所以有很好的減肥健美的功效。

山藥的營養價值非常高,經常吃一些山藥,對人體有很多好處,不但可以延緩衰老,而且還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對預防一些疾病也有很好的療效,將山藥制作成山藥幹,更容易保存,而且山藥幹吃起來更是別有滋味

山藥的采收與儲藏

11~12月采挖,切去根頭,洗凈泥土,用竹刀刮去外皮,曬幹或烘幹,即為毛山藥。選擇粗大的毛山藥,用清水浸勻,再加微熱,並用棉被蓋好,保持濕潤悶透,然後放在木板上搓揉成圓柱狀,將兩頭切齊,曬幹打光,即為光山藥。炮制方法:山藥:揀去雜質,用水浸泡至山藥中心部軟化為度,撈出稍晾,切片曬幹或烘幹。炒山藥:先將麩皮均勻撒佈於熱鍋內,俟煙起,加入山藥片拌炒至淡黃色為度,取出,篩去麩皮,放涼(每山藥片100片,用麩皮10斤)。《本草衍義》:“山藥入藥,其法,冬月以佈裹手,用竹刀子剮去皮,於屋簷下風徑處,盛竹篩中,不得見日色,一夕乾五分,俟全乾收之,惟風緊則幹速。

考 證:侯寧極《藥譜》;①《唐本草》:“署蕷,日幹搗細篩為粉,食之大美,且愈疾而補。此有兩種:一者白而且佳;一者青黑,味亦不美。蜀道者尤良。”②《本草圖經》:“署預,今處處有之,以北都、四明者為佳。南中有一種生山中,根細如指,極緊實,刮磨入湯煮之,作塊不散,味更珍美,雲食之尤益人,過於傢園種者。又江、湖、閩中出一種根如薑芋之類而皮紫,極有大者,一拔可重斤餘,刮去皮,煎煮食之,俱美,但性冷於北地者耳。彼土人單呼為?,亦曰山?。”③《植物名實圖考》:“狂風藤,江西贛南山中有之。赭根綠莖,蔓生柔苒。參差生葉,長柄細韌,似山藥葉而長,僅有直紋數道。土人以治風疾。”④章炳麟: “薯蕷一味,開血痹特有神效,血痹虛勞方中風氣諸不足,用薯蕷丸。今雲南人患腳氣者,以生薯蕷切片,散佈脛上,以佈纏之,約一時許,脛上熱癢即愈。”

生藥材鑒定:①毛山藥:呈圓柱形,彎曲而稍扁,長約15~30厘米,直徑1.5~6厘米,表面黃白色或棕黃色,有明顯縱皺及未除盡之栓皮,並少數根痕。質較硬,斷面白色,顆粒狀,粉質。氣微,味甘微酸,嚼之發粘。

②光山藥:呈平滑的圓柱形,長10~20厘米,直徑2~4厘米。表面淡黃白色,光滑。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白色,粉質。氣微,微甘味酸,嚼之發粘。以質堅實,粉性足,色潔白者為佳。主產河南。此外,湖南、湖北、山西、雲南、河北、陜西、江蘇、浙江、江西、貴州、四川等地亦產。一般以河南博愛、沁陽、武陟、溫縣等地(古懷慶所屬)所產質量最佳,習稱“懷山藥”。除上述正品山藥外,在少數地區尚有以日本薯蕷diosco-rea japonica Thunb.(長江以南各省多有野生,其塊莖習稱野山藥、土山藥,原植物參見“風車兒”條)、三角葉薯蕷D. Deltoidea Wall.(分佈雲南、四川、西藏)等多種薯蕷屬植物的塊莖也作山藥使用。

顯微鑒定:(1)薯蕷 粉末:類白色。①淀粉粒單粒多扁卵形,也有類圓形、三角狀卵形或矩圓形,直徑8-35μm,長至48μm,臍點點狀、人字狀、十字狀或短縫狀,位於較小端,層紋明顯;復粒稀少,由2-3分粒組成。②草酸鈣針晶束甚大,存在於粘液細胞中,長80-240μm,針晶直徑2-5μm,先端稍尖或平截,碎斷面略呈方形。③篩管分子復篩板上的篩域極明顯,排列呈網狀。此外,有具緣紋孔、網紋螺紋及環紋導管,以及少數纖維。(2)參薯 與薯蕷粉末的主要區別是石細胞成片,形狀多樣,壁較厚,多含1-2個草酸鈣方晶;厚壁細胞類方形,壁稍厚,紋孔及孔溝細密,偶含方晶。

幹山藥營養分析

山藥即我們所食用的淮山藥。也是我們的傢常菜之一。山藥含有皂甙、黏液質、膽堿、淀粉、糖類、蛋白質和氨基酸、維生素C等營養成分。

山藥富含黏蛋白、淀粉酶、皂甙、遊離氨基酸的多酚氧化酶等物質,為病後康復食補之佳品。山藥幾乎不含脂肪,所含黏蛋白能預防心血管系統的脂肪沉積,防止動脈硬化。食用山藥還能增加人體T淋巴細胞,增強免疫功能,延緩細胞衰老。山藥可促使機體T淋巴細胞增殖,增強免疫功能,延緩細胞衰老。這也證明瞭“常服山藥延年益壽”的說法是科學道理的。山藥中的黏多糖物質與礦物質相結合,可以形成骨質,使軟骨具有一定彈性。本品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所含熱量又相對較低,所以有很好的減肥健美的功效。

幹山藥補充信息:

根據炮制方法的不同分為山藥、炒山藥、麩炒山藥、土炒山藥、蜜麩炒山藥,炮制後貯幹燥容器內,炒山藥、麩炒山藥、土炒山藥、蜜麩炒山藥密閉,置通風幹燥處,防黴,防蛀。

幹山藥適合人群:

1. 適合體質虛弱、乏力、肺虛久咳、痰多喘咳、腰膝酸軟、糖尿病、食欲不振、久瀉久痢之人常服。

2. 濕盛中滿或有實邪、積滯者慎服。

幹山藥食療作用:

山藥味甘、性平,入肺、脾、腎經;

質潤兼澀,補而不膩;具有健脾益肺,補腎固精,養陰生津的功效;

主治脾虛泄瀉食少倦怠,虛勞羸瘦,肺虛咳喘,氣短自汗,腎虛遺精,小便頻數,腰膝酸軟,眩暈耳鳴,帶下,消渴。

山藥幹

別名:山芋、薯蕷、諸署、署豫、玉延、修脆、山薯、薯藥、懷山藥、扇子薯、佛掌薯使用提示:內服:煎湯,15至30克(大劑量60至250克);或入丸,散。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山藥(幹)知識介紹:

山藥為薯蕷科植物山藥的塊莖。山藥為多年生纏繞草質藤本,生於向陽山坡、山谷林下、溪邊、路旁的灌叢或雜草中,多有栽培。分佈於華北、西北、華東和華貴地區。

蘆頭栽種當年收,珠芽繁殖第2年收,於霜降後葉呈黃色時采挖。洗凈泥土,刮去外皮,曬幹或烘幹,為毛山藥。選粗大順直的毛山藥,用清水浸勻,再加微熱,並用棉被覆蓋保持濕潤悶透,放在木板上搓揉成圓柱狀,切齊兩頭,曬幹打光,為光山藥。

山藥根據加工不同,分為毛山藥與光山藥。

毛山藥咯呈圓柱形,彎曲而稍扁,長15至30厘米,1.5至6厘米。表面黃白色或淺棕黃色,有須根及縱皺紋,兩頭不整齊,體重、質緊實,不易折斷,斷面白色,顆粒狀,粉性。無臭,味甘,微酸,嚼之發粘。光山藥呈圓柱形,兩端平齊,長7至18厘米,直徑1.5至3厘米,粗細均勻,挺直,全體潔白光滑,粉性足。均以條粗,質堅實,粉性足,色潔白者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