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萎縮早期癥狀有哪些?以目前的狀況肌肉萎縮疾病患者在日益增多,而大傢對肌肉萎縮的病發癥狀還不是很瞭解,在生活中我們要及時正確的去瞭解肌肉萎縮的癥狀,才能在疾病發生的第一時間去做有效的應對措施。下面專傢就為大傢介紹肌肉萎縮早期癥狀有哪些。

肌肉萎縮會出現什麼癥狀

1.神經源性肌萎縮

因下運動神經元及其損害所致。前角細胞及腦幹運動神經核損害時肌萎縮呈節段性分佈,以肢體遠端多見,對稱或不對稱,不伴感覺障礙,常出現肌束顫動,肌力和腱反射程度與損害程度有關。肌電圖見肌纖維震顫電位或高波幅運動單位電位。活檢見肌肉萎縮變薄。鏡下呈束性萎縮改變。

2.肌源性萎縮

由肌肉本身疾病所致。萎縮不按神經分佈,常為近端型骨盆帶及肩胛帶對稱性肌萎縮,少數為遠端型。伴肌力減退,無肌纖維震顫和感覺障礙。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脫氫酶、谷草轉氨酶、磷酸葡萄糖變位酶、醛縮酶等均不同程度升高,肌醛磷酸激酶最為敏感。肌電圖特征性改變為出現短時限多相電位。

3.其它

中樞性肌萎縮一般伴反射亢進或病理反射。缺血性肌萎縮多因各種動脈炎、血栓形成等肌肉缺血和無菌性壞死而致。廢用性肌萎縮則與長期不運動有關。且多為可逆性。

肌肉萎縮早期癥狀有哪些?上面專傢已經為大傢詳細的介紹瞭。所以大傢在生活中要清楚的認識疾病的知識,才能為我們的健康起到好的幫助。對於瞭解肌肉萎縮的癥狀,才能有效的預防肌肉萎縮疾病的發生。祝廣大患者早日康復。

肌肉萎縮的治療方法

目前認為肌肉萎縮引發的肢體運動障礙的患者經過正規的康復訓練可以明顯減少或減輕癱瘓的後遺癥,有人把康復看得特別簡單,甚至把其等同於“鍛煉”,急於求 成,常常事倍功半,且導致關節肌肉損傷、骨折、肩部和髖部疼痛、痙攣加重、異常痙攣模式和異常步態,以及足下垂、內翻等問題,即“誤用綜合征”。

一、肌肉萎縮的康復治療

不適當的肌力訓練可以加重痙攣,適當的康復訓練可以使這種痙攣得到緩解,從而使肢體運動趨於協調。一旦使用瞭錯誤的訓練方法,如用患側的手反復練習用力抓握,則會強化患側上肢的屈肌協同,使得負責關節屈曲的肌肉痙攣加重,造成屈肘、屈腕旋前、屈指畸形,使得手功能恢復更加困難。其實,肌肉萎縮肢體運動障礙不僅僅是肌肉無力的問題,肌肉收縮的不協調也是導致運動功能障礙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能誤以為康復訓練就是力量訓練。

在對肌肉萎縮患者運動功能障礙的康復治療中,傳統的理念和方法隻是偏重於恢復患者的肌力,忽視瞭對患者的關節活動度、肌張力及拮抗之間協調性的康復治療,即使患者肌力恢復正常,變可能遺留下異常運動模式,從而妨礙其日常生活和活動能力的提高。

實驗及臨床研究表明,由於中樞神經系統存在可塑性,在大腦損傷後的恢復過程中,具有功能恢復的可能性。目前國內國際上一般建議在日常的傢庭護理康復治療中,使用傢用型的多功能肢體運動康復儀來對受損的肌肉萎縮肢體運動恢復。它本身以以神經促通技術為核心,使肌肉群受到低頻脈沖電刺激後按一定順序模擬正常運動,除直接鍛煉肌力外,通過模擬運動的被動拮抗作用,協調和支配肢體的功能狀態,使其恢復動態平衡;同時多次重復的運動可以向大腦反饋促通信息,使其盡快地最大限度地實現功能重建,打破痙攣模式,恢復自主的運動控制,尤其是傢用的時候操作簡便。這種療法可使肌肉萎縮的肢體模擬出正常運動,有助於增強患者康復的自信心,恢復肌肉萎縮患者的肌張力和肢體運動。

二、中醫解讀肌肉萎縮

1.若肌肉萎縮患者肢體瘦削枯萎、運動無力、不能步履,臥床階段可采用臥位被動練功,隨時變換姿勢,防止“畸型”發生。

2.當病患可下床活動,應采取主動練功訓練,如坐位,立位和步行練功,防止肌肉萎縮病癥的加劇,同時配合治療。。

3.根據病情,肌肉萎縮病患可選用相應的按摩、導引、氣功以及五禽戲、八段錦等傳統體育鍛煉方法。

4.若肌肉危害患者病癥幾種與上肢活動障礙,則可采用寫字、接球、彈琴、編織、投擲、撥算盤等,若下肢活動受限者,采用踏三輪車、縫紉等作業訓練方法。

肌肉萎縮的飲食護理原則

肌萎縮患者由於肌肉萎縮、肌無力而長期臥床,易並發肺炎、褥瘡等,加之大多數患者出現延髓麻痹癥狀,給患者生命構成極大的威脅。肌萎縮患者除請醫生治療外,自我調治十分重要。

一、肌肉萎縮的護理原則

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

較強烈的長期或反復精神緊張、焦慮、煩躁、悲觀等情緒變化,可使大腦皮質興奮和抑制過程的平衡失調,使肌跳加重,使肌萎縮發展。

合理調配飲食結構

肌萎縮患者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飲食補充,提供神經細胞和骨骼肌細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質,以增強肌力、增長肌肉,早期采用高蛋白、富含維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並積極配合藥膳,如山藥、苡米、蓮子心、陳皮、太子參、百合等,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煙、酒。

中晚期患者,以高蛋白、高營養、富含能量的半流食和流食為主,並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以維護患者營養及水電解質平衡。

勞逸結合

忌強行性功能鍛煉,因為強行性功能鍛煉會因骨骼肌疲勞,而不利於骨骼肌功能的恢復、肌細胞的再生和修復。

嚴格預防感冒、胃腸炎

肌萎縮患者由於自身免疫機能低下,或者存在著某種免疫缺陷,肌萎縮患者一旦感冒 ,病情加重,病程延長,肌萎無力、肌跳加重,特別是球麻痹患者易並發肺部感染,如不及時防治,預後不良,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胃腸炎

胃腸炎可導致腸道菌種功能紊亂,尤其病毒性胃腸炎對脊髓前角細胞有不同程度的損害,從而使肌萎縮患者肌跳加重、肌力下降、病情反復或加重。肌萎縮患者維持消化功能正常,是康復的基礎。

二、肌肉萎縮的飲食要求

飲食宜高蛋白、富含維生素、鈣、鋅,瘦肉、雞蛋、魚、蝦仁、動物肝臟、排骨、木耳、蘑菇、豆腐、黃花菜等可適當多食,少吃或忌食過辣、過咸、生冷等不易消化和有刺激性食品。

飲食狀況與痿證的發生有一定的關系。饑餓,長期營養不良,四肢肌肉失於水谷水氣的稟養,萎而無力,可成痿證,若恣食膏梁厚味、肥甘之品而不運化,則脾濕阻滯、筋脈弛縱而成痿證。因此,痿證的預防,必須做到合理飲食,謹和味,避免偏嗜,按時節量,以五谷為養,五菜為充,五果為助,五畜為益,嚴禁過食五味,尤其是食勿過咸。既要攝入足夠的蛋白和脂肪,又要防止恣食膏粱厚味,大忌饑飽失常,飲食不潔,恣食生冷。平時要戒煙淡茶,飲酒則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量。

應多食"還原食物"如菠菜、韭菜、南瓜、蔥、椰菜、菜椒、番茄、胡蘿卜、小青菜、大豆、核桃、花生、開心果、腰果、松子、杏仁等殼類食物以及糙米飯、豬肝湯等。

肌肉萎縮的常見分類

不管是什麼疾病,如果想要很好的預防和治療,就需要詳細的瞭解該病,瞭解該病的病情,肌肉萎縮這種疾病也不例外,首先要知道的就是肌肉萎縮的常見分類,瞭解該病以便於能更好的幫助該病患者,讓患者少受該病的傷害。

一、進行性脊肌萎縮癥

患有這種疾病的患者,其臨床表現通常是開始於頸下段和胸上側面的前角神經細胞,其首發癥狀為一側或雙側手指逐漸無力、僵硬、手掌肌肉萎縮,然後前臂和上臂肌肉收縮力降低,還會出現肌束鎮顫、無感覺障礙等。

二、肌萎縮側索硬化癥

這種也是肌肉萎縮的常見分類之一,該病還會隨著年齡的增加,其發病率也會有所升高。該病的主要特點為:上運動神經元和下運動神經元都受損害,上肢既有肌萎縮和肌肉震顫,又有深反射亢進,下肢常見痙攣性癱瘓。

三、原發性側索硬化癥

這種類型的肌肉萎縮,其臨床表現為:雙側錐體術有損害,並且呈雙下肢痙攣性癱瘓,肌張力增加,腱反射亢體,有病理反射出現,晚期有尿失禁。

四、進行性延髓麻痹

對於這種類型的肌肉萎縮,最開始是舌肌運動容易疲乏,然後還會出現吞咽困難、吞水可能嗆出。在檢查該病時,會發現舌不能伸,舌肌萎縮有肌肉震顫。

知道瞭肌肉萎縮的常見分類都有什麼,就能更好的對該病進行預防和治療,能讓患者受到該病最少的傷害,避免正常的生活受到太大的影響。

肌肉萎縮的病因主要有哪些

專傢介紹肌肉萎縮的病因都屬於比較常見的,因此隻要大傢在生活中稍加留意,就可以很大程度的預防肌肉萎縮,希望大傢要認真對待,為保護自身和傢人的健康不受疾病的傷害,盡可能的多瞭解疾病的知識,減少疾病的發生。

1、根據中醫理論,本病的發生,大多是脾腎虧虛或中氣不足所致。其病機為正虛為本,脾腎肝虧、氣血不足。初病在脾,進而損及肝腎,每因六淫、勞倦、情志而誘發。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氣血化生之源,營養五臟六腑、肌肉筋骨,且脾主肌肉,脾胃虛弱,則氣血生化不足,肌肉無以營養而發病。

2、廢用性肌肉萎縮上運動神經元病變系由肌肉長期不運動引起,全身消耗性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骨生髓,先天稟賦不足,精虧血少不能營養肌肉筋骨,逐漸出現肌肉無力、萎縮;肝藏血,主筋,主一身運動,且“肝腎同源”。因此,我們主張:脾、腎、肝虧虛是本證發生的根本所在。

3、肌源性肌肉萎縮常見於肌營養不良、營養不良性肌強直癥、周期性麻痹、多發性肌炎、外傷如擠壓綜合征等、缺血性肌病、代謝性肌病、內分泌性肌病、藥源性肌病、神經肌肉傳遞障礙性肌病如重癥肌無力等。

4、神經源性肌肉萎縮主要是脊髓和下運動神經元病變引起。見於脊椎椎骨骨質增生、椎間盤病變、脊神經腫瘤、蛛網膜炎、神經炎、神經叢病變、脊神經腫瘤、蛛網膜炎、神經炎、神經叢病變、神經損傷、脊髓空洞癥、運動神經元性疾病、格林-巴利綜合征、腦部病變和脊髓病變導致的廢用性肌肉萎縮癥等。

5、患者是受傷後臥床,肌肉長時間休息,沒有適量的收縮運動導致;另外就是神經損傷導致肌肉無法收縮。患者長期的營養攝入不足或營養結構不平衡導致機體蛋白供應不足,引起肌肉萎縮。其他原因性肌肉萎縮如惡病質性肌肉萎縮、交感性肌營養不良等。

上面就是肌肉萎縮的病因知識介紹,希望大傢在瞭解更多的肌肉萎縮的常識知識的同時也不要忘記對疾病的預防,隻有不讓疾病發生才會減少患者的痛苦,希望人們要慎重對待疾病的預防工作,對疾病要做到早發現、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