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肉瘤是由成纖維細胞和膠原纖維形成的腫瘤。纖維肉瘤可發生在損傷或燒傷瘢痕,骨髓炎瘺管和竇道,以及放射治療後(在放射治療後至少3年)。那麼,纖維肉瘤好發於哪些部位?纖維肉瘤有什麼臨床表現?纖維肉瘤如何治療?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纖維肉瘤有什麼臨床表現

雖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以成年人常見,男女之比為2∶1,好發於四肢長骨的幹骺或骨幹部,以股骨及脛骨為多。

主要癥狀為疼痛,由輕漸重。周圍型早期可僅有局部腫塊,以後才出現疼痛,中央型發生病理骨折時癥狀加劇。中央型惡性程度高,常發生血行轉移,周圍型惡性程度低,很少轉移。

X線表現 中央型纖維肉瘤主要破壞松質骨,X線表現以局灶性透亮區為主,其中無成骨現象。邊緣參差不齊。中間偶可有散在小鈣化點,鄰近骨皮質局限變薄,輕度膨脹,雖常被穿破,然多無骨膜反應,有些病例,病變范圍較廣,骨小梁排列紊亂夾雜有骨質破壞的小斑點狀透光區,分佈彌散,偶有少量骨膜新骨形成。周圍型腫瘤常位於軟組織中,呈圓形或卵圓形陰影,密度較肌肉影略離,腫塊中可出現少量均勻鈣化點。

纖維肉瘤如何治療

一般主要采用手術治療,依腫瘤范圍和臨床生物行為的不同,可作局部大塊切除,節段切除,截肢或關節解脫術。分化差的腫瘤預後極差,因局部手術治療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廣泛性切除適應於Ⅰ級纖維肉瘤。可適用於有選擇Ⅱ—Ⅳ級纖維肉瘤的病例,在這些選擇性病例中,腫瘤的部位和擴張程度允許進行相當廣泛的切除。纖維肉瘤的多數病例,尤其是Ⅲ—Ⅳ級纖維肉瘤,需要行截肢術。由於手術時,腫瘤在骨上已相當擴張(缺乏癥狀,手術時機已晚),並且術後殘肢復發率高,因此必須謹慎地確定截肢部位,可參考動脈造影、骨掃描、CT、MRI,截肢部位必須遠離腫瘤部位。例如,當纖維肉瘤位於股骨時,截肢部位必須很高,有時需要進行髖關節離斷或髂腹間離斷術。纖維肉瘤的截肢部位常比骨肉瘤的高。

纖維肉瘤對放療不敏感,放療僅作為姑息治療用於那些無法手術者。術前化療沒有顯著效果,不常規使用。術後可行周期性聯合化療,化療方案為骨肉瘤的化療方案,可在高危病例和年齡患者中進行嘗試。

手術切除肺部轉移瘤是需要和適宜的。

纖維肉瘤患者的飲食保健

(1)飲食應高蛋白低脂肪:乳腺纖維瘤的女性應多食高蛋白低脂肪的飲食,如奶制品、魚類、豆類、雞蛋等,高蛋白可以多補充體氨基酸,增加患者的營養和抵抗力,低脂飲食是為瞭避免脂肪攝入過多,堆積在乳房,加重乳房的負擔,加重病情,要少吃油膩食品、如過多的肥肉、豬油等。

(2)多食含維生素豐富的食品:患病者應該多補充維生素,新鮮的水果蔬菜裡面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胡蘿卜、青菜、芹菜、蘋果、獼猴桃、椰子等。

(3) 宜吃豬的瘦肉、鴨肉、雞蛋、蓮菜、白菜、西紅柿、黃瓜、茄子、芹菜、豆腐、蘋果、梨等。

纖維肉瘤患者術後如何護理

激光手術後的治療除應用抗炎藥及支持治療外,還包括用化療藥物及中醫藥鞏固治療。術後給予抗生素治療7~10天,視手術大小、損傷程度考慮,面積少的術後可縮短抗生素的應用時間及用量,或不需應用抗生素,僅給予支持治療即可。

化療藥物應用應待術後傷口痊愈,或根據腫瘤性質,及體積大小來應用,如腫瘤分化低而惡性程度高,浸潤較廣的術後應用化療。分化高、無大面積浸潤,手術切除比較徹底的可不用化學藥物治療。臨床一般選用環磷酰胺、抗癌銻治療,化療期間必須註意檢查血象、以調整治療。

中醫藥治療在術後有很多優點,主要體現在無化療的副作用,並可長期內服、或外用治療。以中醫的理論纖維肉瘤屬於“肉瘤”、“筋瘤”、“癥瘕積聚”等的范疇。常因痰凝、瘀血、熱毒蘊結、阻滯經絡、壅塞不通,日久成塊所致。現代醫學的治療主要采用手術、化、放療。中醫治療常選用扶正祛毒、清熱消瘀、軟堅化痰藥物,因而將其與臨床上的手術,化、放療,免疫治療的綜合療法將大有益處。尤其對控制局部的復發有益。

七味內消膏,組方有:官桂 公丁香 天南星 山奈 樟腦各12g 白川3g 牙皂6g,將上藥共研細末,以適量飴糖加冷開水調成軟膏,於局部外敷。

同時配合使用內服藥丸;三棱 莪術 五靈脂 蒲黃 海浮石各30g 三七粉15g 地龍 花粉 重樓 羊乳 黨參 白術各60g 全蠍6g 陳皮45g 夏枯草120g 甘草25g,上方為1料,以夏枯草煎水,餘研細末,練蜜成丸。每次服9g,日服2次。可以長期服用。特點適應於頑固性巨大的纖維肉瘤。

纖維肉瘤屬中醫“上石疽”,乃肝經鬱結致氣血瘀滯經絡,因而治宜活血化瘀、化痰軟堅、扶正固本佐之。如能長期服用,收效極佳。

參芪蛇舌湯。組方有:生黃芪 黨參 白術 熟地 枸杞 淮山藥 天冬各有15g 首烏 黃精各9g 甘草 木香各45g 茯苓12g 白花蛇舌草30g 大棗5枚,用水煎,每日1劑,煎2次,分2~3次服。主要用於纖維肉瘤的術後治療,尤其是復發性纖維肉瘤。

在應用化學療法時可配合治療,此方劑即以調補氣血,補益肝腎為主,重在扶正抗邪。根據中醫理論觀點實際在於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尤其是化療引起的免疫力下降較為明顯,輔助治療可改善防禦能力,鞏固手術化療作用

纖維肉瘤好發於哪些部位

纖維肉瘤並不多見(約占所有軟組織肉瘤的10%)。可在任何性別及年齡中發病,但一般在30~70歲間的發病率較高,平均發病年齡為45歲左右,很少在10歲前發病。部分為先天性發病者。

纖維肉瘤最常發病的部位為大腿,其次順序為,軀幹及其它四肢骨。肢體的遠側部位,包括手部和足部可能是兒童纖維肉瘤的好發部位,但在成人卻罕見。

腫瘤絕大多數位於淺筋膜的深層,表現為單一的球形腫塊,有時呈分葉狀。通常生長較快(但並非都很快)。有時,腫瘤在幾周內倍增。某些屬於先天性類型的腫瘤在出生時其形體即已相當大。質地較硬,邊緣相當清楚。在晚期,可能與骨骼粘連,也可使皮膚潰爛向外呈蘑菇狀生長。有時可壓迫神經幹,但絕大多數病例幾乎或完全無疼痛癥狀(神經幹受壓者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