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風濕病患者有這樣的疑問。但據專傢說在生活中人們對其不太重視,風濕是指以肌肉、關節疼痛為主的一類疾病。 根據臨床的觀察和實驗得知,風濕病發病多較隱蔽而緩慢,病程較長,且大多具有遺傳傾向。主要與感染、遺傳、免疫、性激素、藥物等因素有關。那麼,風濕熱的治療方法是什麼?下面為大傢進行介紹一下。

風濕熱的治療方法

1.護理問題:發生心肌炎、多發性關節炎、舞蹈癥、邊緣性紅斑及皮下結節等癥;疲倦軟弱無力;食欲不振、發熱;心情憂慮、煩躁。

2.護理目標:控制與減輕鏈球菌的感染;保護心臟免於受到心肌炎的傷害;減輕關節疼痛、發熱及其他癥狀;預防風濕熱復發;消除患者不良情緒。

3.護理措施:

①臥床休息:允許患者做一些不費力的自我照顧活動,如翻身、進食、讀報等。無心肌炎者臥床休息2~3周,有心肌炎者延長臥床時間,至癥狀消失和實驗室檢查正常後,再起床活動。允許患者的親友作短時間探視,但這些親友不能有感冒、發熱及喉嚨痛的情況,病室保持清潔、安靜、舒適。

②飲食護理:多攝取清淡的、高蛋白、高糖飲食來維持足夠的營養,以對抗發熱和感染,並補充維生素與礦物質。鼓勵患者多喝水,預防發熱導致的脫水。病人如果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征象,應攝取低鈉飲食、限制水分。

③多發性關節炎的護理:減少不必要的活動,註意臥床休息,必要時用牽引或支具制動。適當的進行關節的功能鍛煉。勿受涼,註意保暖。

④舞蹈癥的護理:由於病人情緒極不穩定,而且情緒受刺激會加重舞蹈癥,因此病人的身心都應該得到完全休息。病人應安排在安靜的房間,減少幹擾。使用鎮靜劑及苯巴比妥來控制其無目的的動作。床邊應安裝護欄,保護病人,預防受傷。

⑤心理護理:親切安慰病人,耐心解釋病人提出的問題;鼓勵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爭取早日康復。

春季兒童慎防風濕熱

風濕熱甲族溶血性鏈球菌咽部感染後的晚期繼發癥,為急性發熱性疾病,表現特點為初期發熱咽痛,類似感冒,很難辨別,後來逐漸出現遊走性多發性關節炎、環形紅斑、皮下結節、舞蹈癥等癥狀時才被發現。這種病容易復發,往往會引起心臟損害,導致風濕性心臟病。

風濕熱是由於溶血性鏈球菌在咽部感染後引起的變態反應性疾病。身體其它部位的感染不引起風濕熱,而且其發病不是發生於鏈球菌感染當時或剛剛病愈之後,而是發生於鏈球菌感染後2-3周。隨著社會經濟狀況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青黴素的普及應用,風濕熱的發病率已逐漸下降。然而,由風濕熱所致的心臟瓣膜病仍然是一個重大醫療和社會問題。

風濕熱發作即1-3周可有急性扁桃體炎、咽喉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有發熱、咽痛、周身關節酸痛、乏力等表現,之後1—3周為臨床無癥狀的靜止期。靜止期過後病人再次出現發熱、咽痛、周身關節遊走性疼痛。由於個別兒童發熱不明顯,而以局部關節腫後為主,容易誤診為骨科疾病。大約1/3 以上的兒童患有各種皮疹、如環形紅斑、結節性紅斑、多形紅斑及皮下結節等。有的兒童還可表現為不協調、不自主、無目的性、木偶戲狀的肌肉動作.臨床稱之為舞蹈病。在風濕熱的過程中兒童可有心率增快、心臟增大、心音改變,出現心臟雜音及心律失常等,提示已累及心臟,引起風濕性心臟病。

風濕熱的治療原則是消除炎癥,保護心臟,控制風濕活動,防止形成慢性心臟瓣膜病。所以一旦臨床確診為風濕熱就應及時治療,臥床休息,一直持續到風濕活動完全停止以後。那麼應該如何預防呢?應盡可能避免與鏈球菌疾病患者或帶菌者接觸,對鏈球菌感染的咽炎病人,用青黴素治療可明顯減少風濕熱的發生。患兒應註意氣候冷暖變化,加強體質鍛煉,合理飲食營養,增加抵抗能力,改善環境衛生。對於患有慢性扁桃體炎或每年有兩次以上的急性發作史者,可考慮在風濕活動停止時進行病灶切除術。

正確護理好小兒風濕熱患者

(1)加強鍛煉,增強體質和機體抵抗力,減少呼吸道的鏈球菌感染,避免風濕熱的出現。

(2)改善居住環境,避免長期居住在潮濕、寒冷的環境中,註意保暖,尤以膝、肘、腕等各大關節的保暖更為重要。

(3)及時治療急性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所致的咽喉炎、扁桃體炎、淋巴結炎、中耳炎、上頜竇炎及猩紅熱等,首選藥物為青黴素,要求用藥時間不少於14天;若感染未能控制,可適當延長用藥時間。如對青黴素過敏者,可改用紅黴素等。

(4)本病具有較高的復發率,對5年內有風濕熱病史的小兒在冬季及猩紅熱流行期給予使用長效青黴素,以預防風濕熱復發。並積極治療和去除誘發病灶,如齲齒、扁桃體炎、中耳炎等。風濕熱患兒需摘除扁桃體者應選擇風濕熱靜止期進行,術前術後還應註射青黴素,以防誘發風濕活動。

(5)風濕熱的自然病程一般2~4個月,伴有心臟炎者4~6個月。休息可減輕心臟的負擔,因此,風濕熱的急性期應臥床休息至癥狀消失,血沉基本正常,才可逐漸下床活動,但應註意運動量不宜過大,建議傢長向老師說明患兒的病情,在學校上體育課時避免參加劇烈的運動。伴心臟炎無心臟擴大的,臥床2~3個月;有心臟擴大或伴心力衰竭者,需5~6個月才可逐漸恢復正常活動。

風濕熱認識誤區

誤區之一:風濕病隻包括風濕熱(含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

新的認識:風濕病是指影響骨、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如肌肉、滑囊、肌腱、筋膜等的一大類疾病;涉及的范圍很廣泛,包括結締組織病、脊柱關節病、退行性或代謝性骨關節病及感染性關節炎等十大類百餘種疾病。

誤區之二:老年人才會患風濕病。新的認識:不單是老年人,所有不同年齡的人包括兒童都會患風濕病,而嚴重的風濕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在青壯年中更常見。

誤區之三:風濕病是因為在潮濕環境中生活、工作所致。新的認識:風濕病可發生在各種氣候環境中,主要是與免疫相關.

誤區之四:關節腫痛加上抗“0”增高即可診斷風濕熱(含風濕性關節炎)新的認識:風濕熱目前是個少見病,不要輕率地濫下風濕熱的診斷。抗“0”增高隻是鏈球菌感染的證據之一,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也常見抗“0”增高,不能僅憑此診斷風濕熱,一定要結合典型的臨床表現和排除其它的風濕病才能診斷。因為風濕熱要應用青黴素治療和預防,而其它各種風濕病皆不用。

人為什麼會得風濕熱

1、遺傳因素

越來越多的資料表示風濕病與遺傳因素有關。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均有遺傳傾向,痛風、風濕熱與遺傳因素也有緊密關系。

2、感染因素

很多風濕病與感染有關。如風濕病的發病與A型溶血性鏈球菌的感染有關,強直性脊柱炎與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有關,類風濕關節炎與微生物感染有關。

3、內分泌因素

雌激素可刺激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

4、免疫因素

免疫異常在風濕病的發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很多風濕病至少有部分原因是由免疫異常引起的。如類風濕關節炎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

5、個人因素

通常與受涼、潮濕、勞累、精神創傷、營養不良、外傷等因素也有關。

6、其他因素

物理因素、化學因素、環境因素、機體素養等也均是重要的誘發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