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病俗稱中風,是危害中老年健康的常見病,據國傢疾病監測資料顯示,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在逐年升高並有年輕化趨勢,其死亡率已躍居我國死亡原因之首,而出現半身不遂為主要癥狀的一類腦血液循環障礙性疾病。那麼如何降低腦中風的危險?遇到突然中風的病人該采取哪些措施?下面為大傢帶來介紹。

如何降低腦中風的危險

1、及時發現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心臟病、吸煙、肥胖、口服避孕藥物、無癥狀頸動脈狹窄等),進行早期幹預。

定期進行體格檢查,著重瞭解血壓、血糖、血脂,及時發現卒中危險因素。有危險因素發生時,應請教醫生,最好請專科醫師予以指導治療,比如內分泌科醫師指導糖尿病的治療。

2、調整飲食結構,改變生活方式。

限制鹽的攝入,清淡飲食。飲食中註意多蔬菜水果、低熱量、低脂肪、低鹽,要提供足夠的優質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飲食過飽不利於健康。

肥胖不僅是增加發生腦卒中的危險性,同時肥胖者高血壓的患病率是正常體重者的2-6倍,減肥還能降低糖尿病和冠心病的患病率。減肥,控制體重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是節制飲食,減少每天攝入熱量。

增加運動,多從事力所能及的勞動和體育鍛煉,如可采用慢跑、散步、太極拳等,消耗體內過多脂肪。

戒除不良習慣,如吸煙、酗酒,應限制飲酒。

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心情要舒暢,切忌激動、暴怒及過度疲勞。

氣候變化與人體健康關系極為密切。當氣溫驟變,氣壓、溫度明顯改變時,由於中老年人,特別是體弱多病者,多半不適應而易患病。故應註意防暑保暖。

3、及早治療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脂血癥,定期去專科門診隨訪。

4、及時發現腦卒中預警信號。

中風常見的各種預兆,特別強調“突然”二字, 依次為:

(1)突然手腳無力或活動不靈。

(2)突然吐字不清或口角歪斜、流口水。

(3)突然出現一側面部或手腳麻木。

(4)突然不能講話或者聽不懂別人講話(醫學術語叫“失語”)。

(5)突然出現劇烈頭痛,與平時不同的頭痛(腦出血或蛛網膜下腔出血)。

(6)突然眩暈、步行不穩(後循環中風)。

(7)突然出現的黑朦,視物模糊。

(8)突然出現昏迷,喊不醒。

一旦出現上述表現,應立即去正規醫院急診科就診,早期診治,不要因為觀察而延誤病情。

另外,對於經檢查頸動脈狹窄超過50%,並且有相應臨床癥狀者(如一過性眼前發黑,一過性肢體無力,或者一過性說話不清楚),應盡早住院進行系統檢查和治療。在各種治療手段中,手術治療是“提前幹預”的良策之一。目前國內已經開展的頸動脈內膜切除手術以及隨著微創介入技術的發展,正在迅速發展的血管內支架植入術也成為行之有效的幹預措施,隨著這些手術的開展將會使更多中老年人減少腦卒中的發生。

遇到突然中風的病人該采取哪些措施

在運送病人到醫院的途中,要保護好病人。應把病人平托起來使其在車上躺平;如無急救車,可用平板三輪車護送病人;沿途要有專門人員保護病人的頭部,避免頭部發生劇烈搖晃和震動;頭的位置要偏向一側,便於嘔吐物從口腔中流出,以免誤入氣管內發生窒息;如病人神志尚清楚,要多給以勸說和安慰,以免其精神過分緊張而使病情加重。

送病人入院應避免長途運送,盡量就近就地治療。中風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一般醫院都有救治的條件。長途運送有時是非常危險的,可導致病情的驟然惡化,使病人失去搶救的機會。

中風偏癱康復的幾大誤區

1、不用做康復治療,打針吃藥就能治好偏癱(觀念錯誤,亂治療、白花錢)

治療中風偏癱、不會說話、不能吃飯最好的辦法就是打針吃藥,大部分中國老百姓基本上都是這樣認為的,以為是理所當然的,有病瞭就要打針吃藥才能治好,甚至包括大醫院神經內科、急診科、神經外科等的醫生、護士都是這樣的認為的。其實,對腦梗塞來說,如果腦血管堵塞造成大腦細胞如果持續缺血超過6個小時,就會發生不可逆性的壞死,現在還沒有任何藥物能夠救活這些腦細胞的,也就是打針吃藥都是沒有任何效果的,當然急性期的一些藥物,如脫水藥、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調血脂的藥物,對防止患者再次發病、穩定病情是有效的,也是必須的,在得病6小時內還可以行溶栓治療,這是目前最好的辦法;而腦出血根本就沒有藥物可以治的。而康復治療是目前,對中風偏癱、失語、吞咽障礙等後遺癥唯一有效的方法,這在臨床上是經過證實瞭的,國外早就開始普及瞭的,國外病人得瞭中風7天後就要轉到醫院康復科進行康復治療,大約一個月後,轉到社區康復中心進行進一步的康復治療。而中國康復醫學極不發達,國傢無相關政策的支持,絕大部分地區都沒有社區康復中心(據報道北京、廣州等城市已在籌建),甚至大多數醫院都沒有康復科,再加上老百姓更沒有康復觀念,就造成瞭中風後不去康復訓練,而是一味的打針吃藥,其結果就是亂治療、白花錢,對恢復一點幫助也沒有。

2、 康復治療要等到後遺癥期才開始(耽誤瞭治療時間,錯過瞭最佳治療時期)

好多對中風患者及傢屬都錯誤的認為:康復治療要到後遺癥期才能開始進行,要等得病後一個月,甚至三個月後才能進行康復治療。其實正規的康復訓練開始得越早,康復效果越好,但是好多人都因為這種觀點錯過瞭最好的康復時機(發病三個月內)。事實上不論腦出血還是腦梗塞病人,隻要病情平穩後,康復訓練即可開始。一般來講,腦梗塞患者隻要神志清楚,生命體征平穩,病情不再發展,48 小時後即可進行,康復量由小到大,循序漸進。大多數腦出血康復可在病後7~14 天開始進行。

3、 康復治療很簡單,就是活動胳膊、拉拉腿(自以為是,後果嚴重)

這是最嚴重錯誤的觀點。康復訓練必須在經過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以及康復護士等專業人員指導下,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分具體分析、然後制定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由治療師按步驟一步一步的進行訓練,具體的可以精確到每一塊肌肉,每一動作的訓練,都不是隨意的,不然的話,肯定會出問題的,比如好多患者都出現肩關節半脫位、肩關節疼痛、肩手綜合征等問題,這就是沒有按照康復醫師以及治療師的要求做所致的,而且後果非常嚴重,因為一旦出現肩手綜合征,基本說病人這個胳膊、這個手就殘廢瞭。所以康復治療不要自作主張、自以為是的進行,要按照醫生、治療師、護士的指導來做。

4、 用力過度造成關節損傷(方法錯誤,造成新傷)

當人體的感覺功能和肌肉張力正常時,肢體的運動會受到本能的自我保護。例如,一位老年人由於韌帶和關節囊的老化,平時手臂向前抬起時肩關節的活動范圍隻能達到150度。如果手臂受到外力繼續向上抬舉,就會感到肩部疼痛,同時肌肉也會出現反射性收縮,以對抗不適當的運動。這就是自我保護。如果保護機制不存在瞭,肩關節任由外力拉到平時不能達到的活動范圍,關節周圍的肌肉、肌腱等組織就會受傷。腦卒中偏癱患者在患病早期就處於這樣的狀態??肌肉松弛癱瘓。患者傢屬或沒受過專門訓練的護理人員出於對患者的關心,希望其早日恢復運動功能而貿然在其患側肢體不能主動做各種運動時幫其做過多的被動運動,就極易造成患者軟組織損傷,甚至引起關節脫位和骨折。雖然有些損傷較輕微,損傷後從外表看不到紅腫、淤血等現象,但這些損傷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引起關節內部的慢性炎癥和粘連。這種損傷最常出現於肩關節和髖關節。

中風的食療方法

桑寄生30克 黑大豆50克 大棗肉20克

每日水煎代茶。

此食療方為廣東名醫何炎焱臨床經驗的總結:“本方藥僅三味,看似平淡,能肝腎陽明同治,味甘可口,和平實效。有一木匠劉某,患中風閉證幾危,餘依法治之而愈。惟右手指端麻木無力,遂停用湯藥,囑其每日以此方代茶不輟,越三月,病良已。雖年逾花甲,竟能手操斤斧,重整舊業,今年逾八旬猶健在”。

本方藥性平和,適合於腦梗塞、腦出血患者病後的保健治療,隻不過糖尿病患者應該減少或者去掉大棗。

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內科秦紹林醫生祝福中風患者,正確養生,防治再發。

怎樣提升中風偏癱患者下肢支撐能力

偏癱患者的下肢支撐能力差是非常困擾大傢的一個問題,發病以後,患者下肢的肌肉由於失去中樞神經的支配,造成瞭支撐能力的下降,這種力量的缺失會讓患者站立不穩,極易摔倒。

由於支撐相占整個步行周期的60%,所以會直接影響患者的步態,造成走路姿勢的異常。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患者對於步態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提開下肢的支撐能力顯得更加重要。

對於康復科患者的調查也顯示,隻有極少數患者在出院時,患側下肢的撐力達到健側水平,所以這項能力的訓練,對於患者和治療師都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

在實際的訓練當中,我總結瞭一些有效的提升患者下肢支撐力的訓練方法和大傢分享一下。主要包括,

仰臥位直腿搭橋訓練:患者仰臥位,腳踝下放一支撐物,膝關節伸展位,做臀部上抬動作,支撐物可以由低到高,由硬到軟,由固定到不固定,保持高度的時間由短到長,訓練過程中,註意提示病人,正常呼吸不要憋氣。

臺階訓練:患者直立位,可以由一層臺階開始,健側上下臺階,臺階可以由低到高,由一層到多層,可以由正前方換作側方上下,註意訓練過程患側在下,患側關節不要過伸。

球類訓練:球放於患者正前方,健側踢球,健側腳放於球上,患側負重,由治療師觸球,增加球體的不穩定。用與臺階高度相近的籃球並列,患腿立於臺階,健腿踩在籃球上,健足移動籃球,至患腿前、側、後,同時防止患肢膝過伸。

彈力帶訓練:患者端坐位與pt床邊,作伸膝動作,彈力帶一端系於患側腳踝,一端治療師手握,根據患者情況,調整阻力大小,還可以在步行當中,彈力帶一端系於健側腳踝,一端治療師手握,增加阻力,根據完成度調整阻力大小。

平衡板或平衡墊訓練:平衡板或墊移到床邊,患者坐站轉換時,雙腳放於板或墊上。隨後患者站於板或墊上,自己作重心的調整,最後站在板或墊上做拋接球訓練。

訓練當中遵循由易到難,由高到低,有固定到不固定的原則,讓患者有難度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