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又稱為血清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 )引起的傳染病 。通過血液與體液傳播,具有慢性攜帶狀態。因其可能通過性生活傳播,國際上將其列入性傳播疾病。乙型病毒性肝炎在中國流行廣泛,人群感染率高,在某些地區感染率達35%以上。乙肝臨床表現多樣化,易發展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 ,少數病人可轉變為原發性肝癌。主要治療方法是抗病毒治療。那麼,傢中有乙肝病人應如何防止傳染寶寶?為什麼乙肝攜帶者還需要經常做檢查讓我們來瞭解一下。

傢中有乙肝病人應如何防止傳染寶寶

如果傢中有乙肝病人,由於密切接觸寶寶是有可能傳染給小寶寶的。媽媽有乙肝,表面抗原是陽性的,傳染的危險更大。當發現媽媽是乙肝患者時。寶寶的疫苗按0,1,6月接種。由於疫苗剛接種上,寶寶的體內的抗體大約要1個多月的時候才能夠有抵抗力,這1個月是要與有病毒的媽媽密切接觸,需要給寶寶一個護衛,這就是一個叫乙肝免疫球蛋白的藥物,這個藥物成分就是表面抗體,一定要早打,生後1小時內用上是最好的。還要註意如果媽媽沒有乙肝,而爸爸有或奶奶有,孩子又要爸爸、奶奶看的,也要打乙肝免疫球蛋白的。也就是說,傢中有乙肝病人,寶寶在打疫苗的同時要及早打乙肝免疫球蛋白。

什麼時候需要查血看體內是否有抗體呢?如果想要看孩子是否產生抗體,要在孩子7個月時檢查比較合適,這時候是抗體水平最高時。一般來講,是沒有必要常規去查孩子是否產生瞭抗體的。如果檢查瞭表面抗體是陰性的,不要緊張,重新再來一遍0、1月、6月,接種3針。一般是會產生的。還是不行的話,就不要再打瞭,這是孩子身體的免疫不能應答瞭。

為什麼乙肝攜帶者還需要經常做檢查

乙肝攜帶者指的是有乙肝病毒攜帶,但肝功能正常,肝組織炎癥、纖維化輕,暫時不需要治療。常常有些朋友聽醫生說乙肝攜帶者不需要治療以為萬事大吉,不用管瞭。其實這是不對的。乙肝攜帶者暫時不需要治療,不等於該病永遠不需要治療。由於乙肝病毒感染是慢性進展性疾病,多數患者經過數年或數十年的過程會出現肝臟疾病的進展,表現為肝臟炎癥的活動或纖維化加重,有的甚至發展成肝硬化。而在這個過程中,有的患者會有這樣那樣的不舒服,如乏力、食欲差等,多數患者可能並不會註意到自己有何不適,常常在不知不覺中發展成為肝硬化。有的甚至已發生肝癌也沒什麼感覺,當自己感覺到不適到醫院就診時可能就已失去瞭最佳的治療時機。因此,對於乙肝病毒攜帶者,即使醫生判斷你的病情穩定,不需要治療,也一定要定期到醫院,找專科醫生檢查,以便及早發現疾病的變化,及時治療。

乙肝五項指標都有什麼意義

乙肝病毒顆粒由外膜和內核兩部分組成,完整的乙肝病毒顆粒是直徑42 nm (納米)的球形,病毒的外膜厚7 nm,由蛋白質和膜脂質組成,稱作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病毒的中心部分直徑約28 nm,為病毒的核心,其中包括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內核中心含有病毒基因(DNA)和DNA聚合酶,病毒基因組中的核酸長度約3200個堿基對(3.2kb)。

乙肝病毒有三種抗原成分: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這三種抗原在人體內可引起機體免疫反應,產生相應的三種抗體,即抗-HBs、抗-HBc和抗-HBe。這些抗原和抗體可作為乙肝病毒感染的診斷標志。但由於用一般的方法在血清中很難檢測到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隻能檢測出HBsAg和抗-HBs、HBeAg和抗-HBe、抗-HBc五項指標(即:乙肝五項或乙肝兩對半)。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刺激機體產生的表面抗體——抗-HBs屬於“中和抗體”,能“中和”並清除乙肝病毒,是機體免疫功能戰勝乙肝病毒的主要“武器”。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結構中的某一片段為抗原可制出乙肝疫苗,預防人類感染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核心抗原和e抗原有促進病毒成熟的作用,常表示體內有完整的病毒顆粒(Dane顆粒)存在,具有傳染性。同時,e抗原又是乙肝病毒復制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因此,血清中有e抗原存在也是病毒復制的標志。

乙肝病毒的繁殖就是我們常說的病毒“復制”,這一過程是在肝細胞內進行的。乙肝病毒感染瞭肝細胞後,在肝細胞內利用肝細胞的能量和物質,將病毒的各個部件分別復制,然後再進行裝配。它的復制過程有一個特點,就是產生過多的病毒外膜(HBsAg)。因此,我們說它是一種愛做“衣服”的病毒。在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清中,病毒顆粒可高達1013拷貝/毫升,其中完整的(成熟的)乙肝病毒顆粒僅占萬分之一,隻有少數是具有全基因並有傳染性的完整病毒顆粒。有時,病毒也會發生一些變異,隻產生表面抗原和病毒的其他物質,不產生e抗原。所以,有些病人的血清中僅可檢測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而e抗原和病毒DNA為陰性。

在這五項指標中,如果HBsAg、HBeAg和抗-HBc三項指標為陽性,就是人們常說的乙肝“大三陽”感染者;如果HBsAg、抗-HBe和抗-HBc三項指標為陽性,就是人們常說的乙肝“小三陽”感染者。

這就是乙肝病毒的抗原和抗體五項指標。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病毒,感染瞭全世界近20億人口,並使得2.4億人成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

乙肝病人為什麼會出現乏力食欲不振

乏力、食欲不振多見於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其原因主要是:

1、肝功能下降或由於中樞系統功能障礙,胃腸道蠕動能力減退,引起食欲不振。

2、當乙肝合並有肝硬化腹水時,出現的腹脹、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減弱也會使病人不想進食。

3、肝功能不佳時,膽汁分泌減少,對脂肪的消化受到影響,反射性地引起厭食、食欲不佳。

以上原因使患者進食量少,熱量及營養供應不足,自然會出現乏力、食欲不振甚至消瘦等現象,另外,肝功不好與消化相關的一些酶的生成和分泌減少、活性降低有關。從而影響瞭營養物質的代謝和吸收,久而久之,也會造成乏力、食欲不振、活動時感到體力不支。

乙肝的並發癥有哪些

1.肝原性糖尿病

臨床表現與Ⅱ型糖尿病相似,不同點為肝原性糖尿病空腹時胰島素明顯增高而C肽正常,服糖後胰島素明顯升高而C太峰值仍較正常稍低,是因為肝臟對胰島素滅活能力減低,促使胰島素升高,另外胰高糖素在肝臟滅活減少,加以肝細胞上胰島素受體減少,對胰島素產生抗力,因而雖胰島素升高而血糖仍高,同時C肽受肝臟影響少,故C肽不高,提示β細胞的分泌功能無明顯異常,為與Ⅱ型糖尿病鑒別,可用胰島素釋放試驗和C肽釋放試驗。

2.脂肪肝

機制尚不清,特點為一般情況良好,單項ALT輕,中度升高,血脂增高,B型超聲檢查可見脂肪肝波形,確診根據肝活檢病理檢查。

3.肝硬化

慢性肝炎發展為肝硬化,是肝纖維化的結果,發生機制尚未完全闡明,尚見於亞急性,慢性重型肝炎及隱匿起病的無癥狀HBsAg攜帶者。

4.肝癌

HBV,HCV感染與之發病關系密切,以慢活肝,肝硬化發生肝癌者多見,也可見於慢性HBV感染未經肝硬化階段發展為肝癌,其發生機制目前認為與HBV-DNA整合有關,尤其是X基因整合,HBxAg反式激活原癌基因起著重要作用,此外黃曲黴素等致癌物質有一定協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