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乙肝大傢都會非常的害怕,因為這種疾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我們害怕被傳染,甚至一些人是談乙肝色變,那麼對於乙肝患者來說,我們要如何安排飲食呢?下面我們就為大傢說說乙肝大三陽患者的六大飲食禁忌。

乙肝媽媽的忽視釀成的惡果

在生活中,很多人一聽到乙肝就感覺恐懼,甚至一聽說對方是乙肝攜帶者,連做朋友都疏遠瞭,更別說談戀愛瞭。“其實很多乙肝患者完全可以像健康青年一樣正常談戀愛結婚。”郭文指出,早在多年前,我國就已經大規模註射瞭乙肝疫苗,應該說現在大部分年輕人都打過乙肝疫苗,而隻要註射疫苗後體內表面抗體轉陽性,即使與乙肝患者密切接觸,也不會感染乙肝病毒。

此外,乙肝沒有想象的那麼可怕,它對身體的影響是可控的。對於乙肝病毒攜帶者來說,對身體幾乎沒有影響,僅需定期隨訪以防止發作。而即便是慢性肝炎,也可以通過抗病毒治療,來達到病情的持續緩解或穩定控制。

乙肝患者能結婚嗎?這個答案也是肯定的。但是,郭文提醒說,慢性乙型肝炎如果處於病變活動期間,即體內ALT/AST水平升高,這時應暫緩結婚,應等到病情穩定半年後再結婚。而在結婚之前,其配偶應檢查乙肝二對半,乙肝表面抗體呈陰性者應註射乙肝疫苗,等到HBsAb呈陽性後再結婚。

乙肝病人的飲食需註意

一、飲食不宜過飽,切忌暴飲暴食

肝臟是人體重要的代謝和解毒器官,乙肝大三陽時肝細胞新陳代謝和修復時需要有營養和高質量的食物提供熱能,但營養一定要適量平衡,飲食過量往往造成消化不良,必然加重胃、腸、肝、脾、胰等消化器官和組織的負擔,同時也加重大腦控制胃腸神經系統和食欲中樞的生理負荷。因為過剩的食物變成糞便後,在腸道中滯留時間延常,有害物質產生較多又未及時排泄而累積,被大腸重吸收後,常期超過肝臟的解毒能力,促使肝臟從量變到質變進而硬變。過剩的毒物還可透過血腦屏障,損害中樞神經系統,當肝功能不良時,便成為促發肝性昏迷、肝腦綜合征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少吃油膩煎炸之品

按現代醫學的觀點,乙肝大三陽患者多吃油膩煎炸等高脂肪食物,可引起消化功能減弱,易致吸收不良性脂肪瀉;此外,過剩的脂肪沉積於肝臟,則形成脂肪肝,可致肝功能不良遷延不愈。如常期吃油膩煎炸之品,體重劇增,出現肥胖,多有氣虛、瘀滯癥狀;加上煎炸斷裂的脂肪鏈可產生致癌的化學物質,導致肝硬化,甚至向癌癥過渡。因此,肝炎患者應保持膳食以植物性食物或清淡飲食為主,動物性食物為輔,熱能來源按中國人的特點仍以糧食為主。在晚餐時切忌多油、多肉,少吃花生米或高蛋白的火鍋類食物。

三、禁食辛辣的食物

這是乙肝大三陽飲食六要素中重要的一點,乙肝大三陽患者應忌食辣椒,因為辣椒對胃腸道有刺激作用,嚴重者可導致胃炎、胃潰瘍。肝炎病從本身就有消化道不適癥狀,所以不應食用。

四、嚴禁飲酒

因為酒裡的主要成份是乙醇,它主要經肝臟代謝。正常長期飲酒,因加重肝臟負擔,造成肝臟損害,會導致酒精性肝硬化,對於乙肝大三陽患者,飲酒更會加重肝臟負擔。

五、提倡葷素搭配,取長補短

素食多是水果、蔬菜類,屬堿性食物;葷食系肉、蛋、魚類,常使血液呈酸性。人體血液的PH要保持在7.4,必須葷素搭配才能使酸堿度容易保持平衡。葷食多瞭,血管脂肪沉積,變硬變脆,易患高血壓、心臟病、脂肪肝;素食則可清除膽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積。但單純吃素者,其蛋白質、磷脂、無機鹽等不足,不能很好滿足肝細胞的修復和維護健康所需。葷食與素食的營養價值各有所常,葷食的最大特點是含有人體的必需氨基酸和優質蛋白質;而素食中的植物蛋白質除大豆及豆制品外,由此可見,兩者各有所常,又各有所短。乙肝大三陽患者更應註意葷食素食搭配,取常補短,才有利於康復。

六、應禁食放時間長的食物

註意食物的新鮮度,乙肝大三陽患者在選擇食物時應特別強調新鮮的原則,因為發黴的食物中含有黃曲黴素,而黃曲黴素有非常強的致癌作用,可引發肝癌。

乙肝大三陽患者要如何安排飲食呢?以上為大傢介紹瞭日常要註意的六大禁忌,同時我們也要多吃一些保肝蔬菜,如胡蘿卜,菠菜等。

乙肝患者發生腹脹的原因

1、乙肝患者由於肝細胞受到損害而導致膽汁分泌減少,消化脂肪和蛋白質的能力下降,食物聚集在回腸下端和升結腸,在細菌的作用下,可以引起食糜發酵,產生大量的氣體,從而引起肚子脹。

2、乙肝導致腸壁血循環發生障礙,影響腸腔內氣體吸收,同時腸蠕動功能減弱或者消失,所以腸腔內的氣體排不出體外,從而引起乙肝患者肚子發脹。

3、很多慢性乙肝患者常伴有膽囊和胃十二指腸疾病也會導致肚子脹。

專傢提醒,乙肝患者一旦出現腹脹癥狀,就要及時去正規肝病醫院進行檢查,查明病因後針對性治療,以免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機。肝病專傢指出,治療乙肝要避免盲目治療,切勿輕信土方偏方,治療乙肝要科學規范治療,治療乙肝一定要到信譽高、條件好的專業大型醫院。

乙肝的檢查項目有哪些

檢查項目:乙肝五項、肝功能、肝膽B超、血液常規、乙肝DNA

1.尿液測試

急性黃疸型肝炎病人在黃疸出現前,尿膽紅素及尿膽原,陽性。

2.肝功能測試

(1)血象:

白細胞總數稍低於正常水平,分類計數中性粒細胞可減少,淋巴細胞相對增多。

(2)血清膽紅素:

黃疸期血清膽紅素升高,按逐日升高的趨勢,多在1~2周內達高峰。

(3)血清酶測定:

黃疸出現之前就開始逐漸上升,病極期達峰值,急性肝炎可有極高的酶活性,恢復期隨血清膽紅素緩慢下降。慢性肝炎時ALT可反復波動,重型肝炎在膽紅素急劇上升時ALT反而下降,稱為“酶疸分離”,說明病重。

AST大部分(約4/5)存在於細胞線粒體(ASTm)、剩下的在細胞液(ASTs)中,線粒體損傷時,血清AST明顯升高,反映肝細胞病變的嚴重性。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急性病例,ALT值高於AST值。慢性病毒性肝炎病變持續活動時ALT/AST比例接近1;肝硬化時AST增高常較ALT顯著。ALT、AST除在病毒性肝炎活動期會增多外,同樣會在其他肝臟疾病見升高(如肝癌、毒物、藥物或酒精性肝損害等、膽道疾患、胰腺炎、心肌病變、心力衰竭等),應註意鑒別。

這幾項在急慢性肝損害時都可有改變,但靈敏度及改變幅度均遠不及轉氨酶。酗酒也可引起r-GT增高。慢性肝炎在排除膽道疾病後,r-GT增高表示病變仍活動,肝衰竭時肝細胞微粒體嚴重損壞,r-GT合成減少,血r-GT也下降。

在肝內外膽管梗阻、肝占位性病變時可明顯升高。r-GT在膽汁淤積和肝細胞損害時可增高,可用其來鑒別ALP增高是否與肝膽疾病相關。

(4)蛋白代謝功能試驗:

低Alb血癥和高球蛋白血癥是診斷肝硬化的特征性血清學指標。低白蛋白血癥是肝臟疾病的一個重要指標,其降低程度取決於肝病的重度和病期。血清前Alb因其半衰期僅1.9天,故在肝實質損害時,變化更為敏感,下降幅度與肝細胞損害程度相一致,其變化機制與Alb相似。

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活動性)時可有短期低、中度升高,AFP的增高標志肝細胞的再生活躍,在有廣泛肝細胞壞死的病人中,AFP增高可能預後較好。病人出現極高的血清AFP水平,以肝細胞性肝癌可能性最大。

重型肝炎肝衰竭時不能將氨合成為尿素排泄;肝硬化門-體側支循環良好病人血氨均可增高。氨抑制腦血流、糖代謝及能量供應,並且直接作用於神經元膜。氨中毒是肝性昏迷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血氨水平與腦病的發生和重度也可不一致。血漿氨基酸譜分析對肝性腦病的診斷及預後有重要意義,重型肝炎和肝硬化病人的支鏈氨基酸接近正常或減少,芳香族氨基酸明顯升高,致使支/芳比值下降(正常3.0~3.5),肝性腦病時甚至可倒置。

(5)凝血酶原時間(PT)及活動度(PTA):

PT延長程度標志著肝細胞壞死和肝功能衰竭的程度,因為肝病時相關凝血因子合成減少,可引起PT延長,且其相關凝血因子半壽期很短,如Ⅶ(4~6h)、 Ⅹ(48~60h)、Ⅱ(72~96h),因而能較迅速反映肝衰竭情況。重型肝炎PTA多在40%以下,PTA降至20%以下,常常預示預後不良。註意:PT延長也可見於先天性凝血因子缺陷者,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時及維生素K缺乏者等情況,需加以鑒別。

(6)脂質代謝有關試驗:

血清總膽固醇(TC)在重型肝炎時明顯降低,有人認為TC<2.6mmol/L時預後甚差。在淤膽型肝炎及肝外阻塞時TC可明顯增高。血清三酰甘油(TG)在肝細胞損傷和肝內外阻塞性黃疸時可增高。

(7)肝纖維化診斷:

慢性肝病時細胞外基質(ECM)的形成與基質的降解失衡,致ECM過度沉積而形成纖維化。檢測血清中的基質成分、其降解產物和參與代謝的酶,可作為診斷肝纖維化的血清標志物。

3.HBV病毒標志物的檢測

(1)HBsAg與抗-HBs:

HBsAg陽性是HBV感染的標志之一,並不能反映病毒復制、傳染性及預後。HBsAg是急性HBV感染較早出現的抗原,一般持續2~6個月轉陰。 HBV感染者血清轉氨酶升高前2~8周,血清中即可檢出HBsAg。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以及HBsAg攜帶者血清中均可呈現陽性反應並持續半年以上。

抗-HBs反映機體對HBV具有保護性免疫力,出現於HBV感染恢復好轉期或接種乙肝疫苗後,是中和抗體。抗-HBs的效價與保護能力呈平行關系,滴度低於1萬U/L時,不能防止HBV再感染。少數患者受染後早期出現抗-HBs與HBsAg形成的免疫復合物,引起皮疹、關節炎、腎炎等。HBsAg陽性的患者,血清中可能檢測不出抗-HBs。慢性HBV攜帶者難以產生抗-HBs,是由於免疫耐受,B細胞形成抗體能力缺陷。重型肝炎可產生高滴度的抗-HBs,因為機體的免疫反應亢進。另外,用合成肽分析已證實HBV前S1是吸附於靶細胞的配體,前S2在吸附中起輔助作用。HBV對末梢血單核細胞的吸附主要涉及前S2。前S1和前S2抗體見於乙型肝炎急性期和恢復早期,表示病毒正在或已被清除,預後好。在HBsAg攜帶者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均查不到前S抗體,前S抗體遲遲不出現,意味預後較差。前S1和前S2的主要臨床意義是:病毒復制的指標;對藥物療效評價的參考指標之一。

(2)HBeAg與抗-HBe:

急、慢性肝炎和無癥狀攜帶者的血清HBeAg陽性。應註意:HBeAg與HBVDNA、DNA聚合酶活性及Dane顆粒密切相關,為病毒血癥的標志,表明患者具有傳染性。自HBV感染潛伏期的早期至臨床癥狀出現10周,在血清中可以測到。以後逐漸減弱至消失。急性乙型肝炎發病後3~4個月後HBeAg轉陰表示預後良好。HBeAg持續陽性提示肝臟炎癥向慢性發展。

抗-HBe出現於HBeAg消失後,抗-HBe陽性表明傳染性減弱或消失,但在部分慢性乙肝患者或攜帶者中,雖抗-HBe陽性,血循環中仍可檢出 HBVDNA,表明抗-HBe陽性並不一定無傳染性。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抗-HBe檢出率依次增加,表明抗-HBe陽性並不一定預後良好。

(3)HBcAg與抗-HBc:

HBcAg是HBV的核心成分,含有病毒核酸。HBcAg陽性時表示病毒復制,有傳染性。由於循環中HBcAg外面包裹HBsAg,以及少量遊離的 HBcAg可轉化為HBeAg或與抗-HBc結合成免疫復合物,因此用一般方法不能從患者血清中檢出HBcAg,而隻有在肝細胞中才能檢出。隨著檢測技術的提高,當Dane顆粒經去垢劑處理後,HBcAg可以釋放出來。HBsAg高滴度、HBeAg與DNA聚合酶陽性者,HBcAg多為陽性。

抗-HBc是乙肝病毒核心抗原的總抗體,感染HBV後最早出現的是IgM型核心抗體(抗-HBcIgM),高效價的抗-HBcIgM是HBV急性或近期感染的重要標志,在慢性肝炎炎癥活動期也常呈陽性反應。核心抗體不是中和抗體,抗-HBcIgG可持續多年,是既往受HBV感染的指標,檢測抗-HBc可提高HBV感染者的檢出率,有助於診斷及流行病學調查。

(4)HBVDNA和DNA聚合酶:

測定DNA聚合酶可以較靈敏地反映抗病毒藥物的療效。應用核酸雜交技術可直接檢測HBVDNA,如果HBsAg、HBeAg陰性而HBVDNA為陽性,即表示HBV在復制,病患具有傳染性。DNA聚合酶在病毒復制過程中起反轉錄酶作用,其活性越高,表示病毒復制活動越旺盛。

綜上所述:HBv的現癥感染,可根據下列任何一項指標陽性而確立:①血清HBsAg陽性;②血清HBVDNA或DNA多聚酶陽性;③血清IgM抗-HBc陽性;④肝內HBcAG和(或)HBsAg陽性,或HBVDNA陽性。肝超聲波檢查和心電圖有異常改變。

乙肝的傳染途徑有哪些

很多人被傳染上這種病,都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接觸而得的這種病。比如和有染上乙肝共用剃刀、剃須刀、牙刷等,就有可被傳染;還有就是破損的皮膚和粘膜(包括濕疹、疥瘡、口腔潰瘍或糜爛)暴露於血液或傳染性體液;點鈔員手指乙肝檢出率達73%;還有一些公共的場所,比如遊泳池等!

還有一些朋友就是在醫院被傳染。它主要是醫療器械、環境、醫護人員/病人與病人之間的傳播,血液透析及不潔註射傳染,但是這種情況發生的幾率很小

有的人就是母親有這種病,就會把這咱病帶給孩子,也就是母嬰傳播!這種傳播的幾率也不多,就算是會也可以通過註射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聯合免疫有效阻止!可以放心的就是母喂養並不使嬰兒感染乙肝的風險增加!

還有一些朋友,是以靜脈吸毒,這種傳染的幾率就比較多;輸血及血制品也會的;性接觸 也會有的,但是這種它會有抗體,所以說這種情況也是極少發展為慢性乙型肝炎!

註意事項

說實話,這種病沒有那麼可怕的!像一些平常的共餐、咳嗽、噴嚏、接吻、偶然接觸如握手、擁抱等不會傳播乙肝病毒。如果不幸患上瞭乙肝,及早的到正規醫院去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