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的表現和癥狀是什麼?房顫可分為陣發性房顫、持續性房顫、永久性房顫等幾種類型,房顫是一種嚴重威脅到人類生命健康的疾病,患有房顫的病人控制病情進展很重要。今天就來講講心房顫動有哪些癥狀。

心房顫動有哪些癥狀

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的臨床表現特點

(1)男性患者多見:常無器質性心臟病。

(2)陣發性心房顫動可頻繁發作,動態心電圖可見發作持續數秒到幾個小時不等。

(3)常伴有頻發房性期前收縮,房性期前收縮可誘發心房顫動。

(4)房性期前收縮的聯律間期多數<500ms,常有P-on-T現象,並誘發短陣心房顫動。

(5)激動、運動等交感神經興奮時可誘發心房顫動發作。

(6)年齡較輕的局灶起源性心房顫動患者心房顫動發作次數相對少。心房常不大,多數為一支肺靜脈受累。

(7)陣發性心房顫動發作時,如頻率不快,可無明顯癥狀。如心率快,患者訴心悸、心慌、胸悶、氣短、心臟亂跳、煩躁、乏力等。聽診心律不齊、心音強弱不等、快慢不一及脈短拙、多尿等。如心室率過快還可引起血壓降低甚至暈厥。

2.持續性及慢性心房顫動患者的臨床表現特點

(1)持續性(或慢性)心房顫動的癥狀與基礎心臟病有關,也與心室率快慢有關。可有心悸、氣短、胸悶、乏力,尤其在體力活動後心室率明顯增加,並可出現暈厥,尤其是老年患者,由於腦缺氧及迷走神經亢進所致。

(2)心律不規則:第1心音強弱不均、間隔不一。未經治療的心房顫動心室率一般在80~150次/min,很少超過170次/min。心率>100次/min,稱快速性心房顫動;>180次/min稱極速性心房顫動。有脈短拙。

(3)可誘發心力衰竭或使原有心力衰竭或基礎心臟病加重,特別是當心室率超過150次/min時,可加重心肌缺血癥狀或誘發心絞痛。

(4)血栓形成易感性增強,因而易發生栓塞並發癥。心房顫動持續3天以上者,心房內即可有血栓形成。年齡大、有器質性心臟病、左心房內徑增大、血漿纖維蛋白增加均是發生血栓栓塞並發癥的危險因素。

心房顫動的特殊類型: 1.迷走神經介導性心房顫動(簡稱迷走神經性心房顫動) 各種心律失常都會受到自主神經系統的影響,隻是程度輕重不同。動物試驗證實刺激迷走神經可誘發心房顫動。1978年Coumel提出迷走神經介導性心房顫動,現已證實其並非少見。其特點如下:

(1)臨床特點:

①首次發作者的年齡在30~50歲,年齡范圍為25~65歲。男女之比為4∶1。

②幾乎隻發生在無器質性心臟病的患者。

③多數患者常經過幾年藥物治療,但療效差,病情加重後才就診,臨床病史常為2~15年。

(2)發作模式特點:

①發作多在夜間、休息時,很少或從不發生在體力活動或情緒激動興奮時。

②發作常與進食相關,尤其在晚餐後,因早餐、午餐時交感神經活動較強。飲酒是促發因素。陣發性房顫主要在夜間發作,常在早晨恢復竇性心律。

③機械性或藥物刺激興奮迷走神經常可誘發心房顫動。

④幾乎所有患者都隨病程進展而發作趨向頻繁:一般從每年發作幾次到每月、每周、甚至每天發作幾次。發作持續時間從幾分鐘到幾小時逐漸延長。均為陣發性心房顫動,沒有或極少變為持續性心房顫動。

(3)心電圖特點:

①發作前可見竇性心律的減慢,呈竇性心動過緩(表明迷走神經活動增強),可持續數小時或數個心動周期,當達到一定臨界程度時才發作,多數病例的臨界心率在60次/min以下。

②除心率減慢外,發作前的幾分鐘或幾十分鐘,常可出現房性期前收縮或房性期前收縮二聯律。

③發作過程中,常可見到心房顫動與Ⅰ型、心房撲動交替發生,或混合存在。

④多年隨訪不發展為病態竇房結綜合征。

⑤迷走神經可使心房肌細胞的動作電位和不應期縮短,並伴房內興奮傳導的減弱,因此不十分提前的房性期前收縮也可誘發心房顫動。

房顫的癥狀與飲食有關嗎

房顫的癥狀與飲食有關的.

應該註意合理飲食,應有合理的飲食安排.從心臟病的防治角度看營養因素十分重要.原則上應做到三低,即:低熱量,低脂肪,低膽固醇.戒煙,戒酒:煙和酒都是對身體具有毒害作用的東西,煙中的煙堿和酒中的乙醇都是增加心臟負擔的物質,所以,戒煙和戒酒是房顫的飲食上需首要註意的.適當攝入纖維素食物以保持大便通暢.飲食要高鉀低鈉,鼓勵食用豆制品,飲茶.飲食有規律,不可過饑或過飽.少吃含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蛋黃,動物油,動物內臟等.

長期減重可改善房顫癥狀

LEGACY研究顯示,盡管肥胖和房顫通常為共病,但通過結構化的項目促進健康飲食和長期減重能夠減輕房顫癥狀。該研究於ACC2015發佈,並同期發表於《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LEGACY研究納入瞭超過300名體重指數(BMI)≥27 kg/m2的房顫患者。發現,在醫生指導下完成管理項目1年後體重至少減輕10%的患者,與減重較少的患者相比房顫癥狀改善更明顯;前者無心律失常生存的幾率較後者高6倍。

Rajeev Pathak博士(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皇傢阿德萊德醫院)指出,減重和房顫負擔降低呈劑量依賴性關系。但體重波動會導致不良影響。考慮到房顫和肥胖的流行,我們要積極地開展一級和二級預防共作。

研究概要

盡管以往已有多個研究顯示,減重可以減輕房顫負擔,但效果是否能夠持續、是否存在劑量效應、是否受體重波動的影響,這些問題仍未解決。

LEGACY研究納入瞭355例患者,使其加入一個短期、激勵性的體重管理項目,采用面對面會議、目標設定等手段促進患者改善飲食和行為習慣。項目的目標是體重減輕10%。

在項目完成時,患者被分為3個亞組,以便更好地確定劑量效應:

組1:體重減輕>10% (n=135; 男性占64%; 平均年齡65歲)

組2:體重減輕3% ~9%(n=104; 男性占63%; 平均年齡63歲)

組3:體重減輕<3%或體重增加(n=117; 男性占71%; 平均年齡61歲)

【正確瘦身 想胖都難】

32歲的他,身高176cm,體重115kg,嚴重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本應該是男人最輝煌的時候,卻為瞭治療糖尿病而跑遍全國各類胃轉流手術醫院,每天使用大劑量的胰島素。但最終的治療效果非常不理想。並且,長期的胰島素註射,讓一個男人的肚子宛如懷胎十月的女人一般。2013年,原本要在親戚所在的301醫院做胃轉流手術的他,在聽從瞭301醫院醫生的建議後,來到瞭長春嘉和外科醫院,接受瞭由長春嘉和外科醫院丁明星院長親自操刀的胃轉流手術。僅僅兩個小時的手術就已成功改變瞭他的人生。術後4個月,體重就降到瞭88kg,血糖逐漸恢復平穩,不再需要註射胰島素。如今的他,在長春嘉和外科醫院減重中心醫護人員的幫助下,重新做回瞭一個健康上進幸福的男人!

主要終點為房顫癥狀負擔[通過房顫嚴重程度量表(AFSS)進行評估]和無房顫生存[通過7天Holter監測進行評估]。次要終點為左心房容積和室間隔厚度。

數據顯示,組1比其他兩組的AFSS降低幅度最大(兩個比較P值均<0.0001);且該組無房顫生存和無消融/藥物比例高於其他兩組(兩個比較P值均<0.001)。

此外,體重波動也是一個重要問題。年體重波動≥6%患者的心律失常復發風險倍增(P=0.02)。組1和組2的左心房容積指數(LAVI)均降低(兩個比較P值均<0.001),而組3的LAVI升高(P=0.02)。組1和組2的室間隔厚度明顯降低(P=0.001/0.03),而組3的室間隔厚度無明顯改變。

該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的房顫患者通過逐步減重可以長期改善房顫負擔,且具有劑量效應。

房顫射頻消融後為何出現疼痛

射頻消融術是一種微創技術,可徹底根治房顫,因而得到瞭越來越廣泛的使用。房顫射頻消融術後一些患者會出現胸部不適等癥狀,手術後2-3天後可逐漸恢復。除瞭這種情況以外,房顫射頻消融術後出現的疼痛,需要辨明原因,合理幹預。那麼,房顫射頻消融後為何出現疼痛呢?

房顫射頻消融後疼痛,如果經檢查排除瞭穿刺局部的血栓、動脈瘤、動靜脈瘺和血腫等常見術後並發癥,考慮可能有術中局部神經損傷。最好就診相關醫生,尤其是房顫患者的手術醫生,其最瞭解患者的病情。

若以上可能都已排除,房顫射頻消融後出現疼痛可能與房顫射頻消融術關系不大,是否是由其他原因如冠心病、頸椎病等所致,可進行相關檢查。

房顫射頻消融術後,患者如出現心慌癥狀應及時就診行心電圖檢查,術後3個月時要復查24小時動態心電圖,術後應堅持抗凝治療,華法令INR值最好保持在1.8-2.5。

房顫會增加中風風險

房顫是一種常見的、危險的心律失常,會使患者的死亡風險增加2倍、發生腦中風的風險增加5倍,而且房顫引發的腦中風病情更加兇險,致死率更高,臨床研究發現房顫患者發生腦中風以後,第一年死亡率高達50%,第一年嚴重致殘率高達73%,第一年累計復發率達6.9%。我國是房顫的“重災區”,目前約有800萬患者。

房顫是心房不規則的亂顫

房顫又稱為心房顫動,屬於快速性心律失常,是指心房內產生不規則的沖動,心房內各部分肌纖維極不協調的亂顫,從而喪失瞭有效的收縮,表現為心跳過快且節律完全不規則。通俗來講就是心房出現瞭不規則的顫動,顫動頻率高達300~600次/分,心房不能正常收縮,心跳頻率比正常人快很多而且不規律,可達到100~160次/分。

房顫患者常會感到心跳紊亂或心跳加快,胸部出現疼痛、壓迫等不適感,輕度體力活動後甚至是休息時出現呼吸困難、氣短,患者還會感覺身體疲乏無力或勞累,頭暈眼花,甚至有的患者還會出現昏倒的現象。

血液瘀滯致中風風險大增

為什麼房顫患者中風風險會大增呢?這是因為當心房顫動時,心房喪失瞭收縮功能,心房中的血液無法完全被泵出,而瘀滯在心房內,時間長瞭瘀滯的血液會逐漸凝結成塊,形成血栓,血栓可隨血液運行到身體各處,進入腦部血管後,很容易堵塞在腦血管狹窄處,阻斷腦供血,導致腦中風發生,其發生幾率是心律正常人的5倍以上。可見房顫是一種潛在危險極大的疾病,應提高警惕及早防治。

房顫發生有六大信號

房顫發生時往往都會有一些信號,可幫助患者早期識別病情。美國心律協會總結出瞭六種常見的房顫發生信號,一是胸口怦怦跳,仿佛雷聲滾滾、鼓聲敲擊或魚兒撲通跳水等;二是脈搏強弱不等,有時感覺漏跳一拍;三是用力時感覺氣短;四是易疲勞,運動量降低;五是出現胸悶(胸痛);六是發生昏厥或頭暈的癥狀。患者一旦出現這些信號,千萬不要大意,預示房顫可能已經發生,應該及時就醫治療。

盡量避免房顫誘發因素

房顫的發生無論是陣發性房顫,還是持續性房顫,都有著各自的誘發因素。其中陣發性房顫,常見於突然緊張、情緒激動、重體力勞動、外科手術、急性感染、劇烈咳嗽或疼痛、惡心、嘔吐、缺氧或酸中毒等,發作時間長短不一,一般不超過7天,大多發生在24小時以內。患者應該盡量避免上述誘發因素,以防房顫復發。

持續性房顫則多見於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導致的二尖瓣狹窄或關閉不全、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心臟病患者等,常持續發作半年以上。患有這些疾病的患者應該積極治療原發疾病,防止房顫的發生。

中藥治房顫獲循證證據

對於房顫的治療,調整心肌細胞離子通道是關鍵環節。對各種心律失常具有整合調節作用的參松養心膠囊,能有效治療房顫、室性早搏、房早、室上速等快速性心律失常;同時該藥也能改善引起緩慢性心律失常的起搏功能,改善心臟傳導,有效治療竇緩、傳導阻滯等緩慢性心律失常,填補瞭緩慢性心律失常藥物治療的空白;另外,該藥還可以改善心肌供血,能有效阻斷引發心律失常的四大發病機制,因此可以消除各種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慌、氣短、胸悶、乏力、失眠等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