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腦共濟失調本病多見於1~4歲小兒,偶見於10歲以上。約80%病例在共濟失調發生以前l~3周有前驅感染史,如發熱、呼吸道或消化道癥狀。約50%病例有發疹性病毒感染史。有的無前驅感染,在完全健康的基礎上發生共濟失調。那麼兒童小腦共濟失調如何治療呢?

小兒小腦共濟失調的癥狀表現有哪些

共濟失調 人體的姿勢保持與隨意運動完成,與大腦、基底節小腦、前庭系統、深感覺等有密切的關系。這些系統的損害將導致運動的協調不良、平衡障礙等,這些癥狀體征稱為共濟失調。根據病變部位不同,共濟失調可分為四種類型:①深感覺障礙性共濟失調;②小腦性共濟失調;③前庭迷路性共濟失調;④大腦型共濟失調。而臨床上一般稱呼的“共濟失調”,多特指小腦性共濟失調。

專傢提醒:神經系統疾病對患者的傷害是不斷加深的,及早確診,及早治療,才能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急性小腦共濟失調預後好

預後】感染後的急性小腦性共濟失調預後較好,多數在l周內好轉。少數在3~4個月內完全恢復。個別嚴重病例共濟失調、震顫、語言不清等癥狀持續更長時間,或成為後遺癥。

【治療】原因不明的急性小腦性共濟失調無特異療法。有特異病因的應治療基本疾病。急性期應臥床休息,加強護理,防止其因運動失調而致外傷。註意營養和液體的維持,直至病情停止發展。恢復期應鼓勵鍛煉。激素是否適用於本病,尚無定論。確認有自身免疫的,可給激素或免疫球蛋白。有證據是病毒直接侵犯而引起腦炎的,可早期給抗病毒藥物。

小孩共濟失調有什麼表現

共濟失調是由神經系統各個部位的很多病因引起的。任何一個簡單的運動必須有主動肌、對抗肌、協同肌和固定肌四組肌肉的參與才能完成,並有賴於神經系統的協調和平衡。

1.開始時訓練患者作小范圍的平穩而又流暢的運動。范圍隨著患者的控制改善而逐漸加大

2.治療應集中在訓練患者在正常支持基底上(即站立時兩足距離正常而不是患者由於害怕不穩定而使兩足的距離加大)和在抗重力的位置上訓練平衡

遺傳性小腦共濟失調有的治嗎

共濟失調是指肌力正常的情況下運動的協調障礙。肢體隨意運動的幅度及協調發生紊亂,以及不能維持軀體姿勢和平衡。但不包括肢體輕度癱瘓時出現的協調障礙、眼肌麻痹所致的隨意運動偏斜,視覺障礙所致的隨意運動困難以及大腦病變引起的失用癥。共濟失調是由神經系統各個部位的很多病因引起的。任何一個簡單的運動必須有主動肌、對抗肌、協同肌和固定肌四組肌肉的參與才能完成,並有賴於神經系統的協調和平衡。共濟失調的病因很多,首先須確定屬於哪一性質的,然後考慮各有關的多種病因。因此,深感覺、前庭系統、小腦和大腦損害都可發生共濟失調,分別稱為感覺性、前庭性、小腦性和大腦性共濟失調,還有原因不明的因素,有的伴有智能不全或癡呆。

小兒急性小腦性共濟失調由什麼原因引起

急性小腦性共濟失調是一種多病因的綜合征。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病毒和其它感染有關。臨床上約有50%的病例在發生共濟失調前有病毒感染。最常見的前驅病是水痘,其次是腸道病毒和脊髓灰質炎病毒感染。有的病例與帶狀皰疹病毒、腸道病毒、風疹DNA病毒、腮腺炎病毒等感染有關。病毒感染後的自身免疫反應所引起的小腦損害是最常見的病因。支原體及細菌性感染也可引起本癥。其他病因還有小腦腫瘤、藥物或重金屬中毒(如苯妥英鈉、鉛)、先天性代謝異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