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參分為南北兩種,兩種沙參雖然在稱謂上有所不同,但是在生活中都被廣泛的應用於食膳養生,有些人分不清南北沙參是為何物。那麼,南沙參和北沙參的攻效,有區別嗎?下面就為大傢詳細介紹一下。

南沙參、北沙參有什麼區別

一、北沙參:(補益藥:補陰藥) 甘,微寒。歸肺、胃經。 功效: 養陰潤肺,益胃生津。

應用: 1、用於陰虛肺燥或熱傷肺陰所致的幹咳痰少,咽喉幹燥等。可單用。復方中常與麥冬、天花粉等配伍,如沙參麥冬湯。

2、用於熱傷胃陰或陰虛津虧所致的口幹咽燥,舌紅少苔,大便幹結等。常與麥冬、玉竹等益胃生津藥同用。 [用量、使用註意、禁忌] 9—30克。

二、南沙參:(補益藥:補陰藥) 性味、功用與北沙參相似,但效力較北沙參弱。此外,略有祛痰、補氣作用。 用於肺燥咳嗽及溫熱病後氣液不足較為適宜。 用量、使用註意等,與北沙參相同

北沙參的形態特征是什麼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毛,主根和側根區分明顯,主根圓柱形,細長,長30~40cm,直徑0.5~1.5cm,肉質致密,外皮黃白色,須根細小,著生在主根上,少有側生根。基生葉卵形或寬三角狀卵形,三出式羽狀分裂或2~3回羽狀深裂,具長柄;莖上部葉卵形,邊緣具有三角形圓鋸齒。復傘形花序頂生,密被灰褐色絨毛;傘幅10~14,不等長;小總苞片8~12,線狀披針形;花梗約30;花小,白色。雙懸果近球形,密被軟毛,棱翅狀。花期5~7月,果期6~8月。生於海邊沙灘。北沙參分佈比較集中,主要分佈在山東的蓬萊和河北的安國以及內蒙的牛傢營子三個地方[1] 。

多年生草本,高5-20cm。全株被白色柔毛。主根細長,圓柱菜,長達30cm,粗0.5-1.5cm,很少分枝。莖露於地上部分較短,地下部分伸長。基生葉質厚,有長柄;葉柄長5-15cm,基部寬鞘狀,邊緣膜質;

葉片輪廓呈圓卵形至三角狀卵形,三出式分裂或三出式二回羽狀分裂,末回裂片倒卵形至卵圓形,長1-6cm,寬1-4cm,頂端圓至漸尖,基部楔形至截形,邊緣有缺刻狀鋸齒,齒緣白以軟骨質;葉柄和葉脈有細微硬毛;莖生葉形狀與基生葉相似,葉柄基部漸膨大成鞘狀。復傘形花序頂生,密被灰褐色長柔毛,徑3-6cm,花序梗長2-6cm;傘輻8-16,不等長,長1-3cm;無總苞片;小總苞片數片,線狀披針形,邊緣及背部必被柔毛;小傘形花序有花 15-20;萼齒5,窄三角狀披針形,疏生粗毛;花瓣白色;花柱基短圓錐狀。又懸果圓球形橢圓形,長6-13mm,寬6-10mm,必被棕色長柔毛及絨毛,果棱有木栓質翅,分生果橫剖面扁橢圓形,有5個棱角,合生面平坦,油管較多,連成一圈,胚乳腹面略凹陷。花期5-7月,果期6-8月。

珊瑚菜(《江淮雜記》),又名:濱防風。

多年生草本,高5~35厘米。主根細長圓柱形。莖大部埋在沙中,一部分露出地面。葉基出,互生;葉柄長,基部鞘狀;葉片卵圓形,3出式分裂至2回羽狀分裂,最後裂片圓卵形,先端圓或漸尖,基部截形,邊緣刺刻,質厚。復傘形花序頂生,具租毛;傘梗10~20條,長1~2厘米;無總苞,小總苞由數個線狀披針形的小苞片組成;花白色,每1小傘形花序有花15~20朵;花萼5齒裂,狹三角狀披針形,疏生粗毛;花瓣5,卵狀披針形;雄蕊5,與花瓣互生;子房下位,花柱基部扁圓錐形。果實近圓球形,具絨毛,果棱有翅。花期5~7月。果期6~8月。

南沙參有什麼作用

①祛痰作用

輪葉沙參煎液對傢兔的祛痰作用較紫菀等為差,但可持續作用4小時以上。1:40沙參浸液在試管內未見溶血現象。

②強心作用

1%沙參浸劑對離體蟾蜍心臟有明顯強心作用,7/9離體心的振幅增大(比原來高50%以上),作用持續5分鐘。

③抗真菌作用

沙參水浸劑(1:2)在試管內對奧杜盎氏小芽胞癬菌、羊毛狀小芽胞癬菌等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北沙參的作用是什麼

(一)解熱鎮痛和祛痰、平喘

本品能較弱的解熱、鎮痛。帶根皮有明顯的祛痰功效。歐前胡素有平喘作用。尚有一定的抗炎和抗菌作用。

(二)免疫抑制

北沙參多糖對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對T細胞和B細胞均有明顯的抑制功效,並能抑制小鼠遲發型超敏反應,並且不引起中央免疫器官萎縮。對小鼠同種植皮排斥反應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三)抗潰瘍

北沙參多糖對應激性和藥物性胃潰瘍有保護和抑制功效,能使胃酸和胃蛋白酶明顯降低,大劑量對胃液量也有一定的抑制,但對遊離酸和氨基己糖則無明顯影響。並能使胃液中PGE2的含量顯著增高,表明北沙參多糖抗潰瘍活性可能與其影響前列腺素代謝有關。

(四)抗突變

本品浸出液對二氨基芴誘導的鼠傷寒沙門菌組氨酸缺陷型突變株TA98、TAl00的回復突變有抑制作用。

怎麼鑒別南沙參

性狀鑒別

1、沙參 根圓柱形或圓錐形,有的彎曲或扭曲,少數2-3分枝,長8-27cm,直徑 1-4.3cm。表面黃白色或淡棕貢色,較粗糙,有不規則扭曲的皺紋,上部有細密橫紋,凹陷處常有殖留棕褐色栓皮。頂端蘆頭(根莖)單個,稀多個,長 2-7cm,四周具多數半月形莖痕,呈盤節狀。質硬脆,易折斷,折斷面不平坦,類白色,多裂隙,較松泡。氣微,味微甘、苦。

2、杏葉沙參 根圓錐形,下部分枝極少,長9-17cm,直徑0.7-2cm。表面灰黃色或灰褐色,無環紋,有縱皺。頂端蘆頭長1.4-8.8cm,盤節明顯或不明顯。折斷面不平坦,類白色,較結實。

3、輪葉沙參 根圓柱形,少2-分枝,長5.5-14cm,直徑0.5-2cm。表面無縱皺,上部具環紋。折斷面不平坦,白色,中空。

4、雲南沙參 根偶有分枝,長5-25cm,直徑1-3.5cm,上部多橫紋,下部具彎曲縱紋或深溝紋。蘆頭長0.5-4cm。折斷面白色,多裂隙。

5、泡沙參 根圓柱形,少2分枝,長8-14cm,直徑0.9-3cm,表面矍環紋。蘆頭長3-6.5cm,盤節密。折斷面不平坦,淡黃白色,松泡,中空。

均以粗細均勻、肥壯、色白者為佳。

顯微鑒別

根橫切面:

1、沙參(未去皮) 落皮層由木栓石細胞和木栓層組成。木栓石細胞1-3環,每環1列細胞,細胞長亠菜,外壁增厚4-45μm,側壁常增厚成倒“U”字形,有的外壁呈脊狀增厚突入胞腔內:木栓細胞2-4環,每環3-7列細胞。皮層窄,可見狹長的乳汁管。中柱三生構造明顯,次生構造略偏心;近中央的三生維管束與次生維管束相嵌排列;形成層和額外形成層呈斷續的弧狀;三生維管束的木質部束常短寬,單束成分叉;射線明顯,常擠壓破碎,本品乳汁和常與篩管群伴生;菊糖僅見在少數導管或導和附近薄壁細胞中。

2、杏葉沙參 無木栓石細胞。木栓層厚4-25列細胞,木栓細胞壁平直工微波狀彎曲。三生維管束密集。乳汁管存在於韌皮部、栓皮層。菊糖結晶少,存在於導管中,極少存在於薄壁細胞中。常見封閉組織。

3、輪葉沙參 木栓石細胞1-8環,每環厚1-2列細胞。木栓細胞厚3-7列細胞。乳汁管稀少,多聚集在篩管群附近。菊糖結晶多,存在於韌皮部。

4、泡沙參 木栓石細胞1-6環,每環厚1-5裂細胞;木栓石細胞壁均勻增厚,紋孔、孔溝明顯。木栓細胞環2-15列細胞。三生維管束多,排列零亂;韌皮部外側乳汁管群成環。菊糖結晶無或偶見。

粉末特征:

1、沙參

① 網紋、螺紋導管直徑18-70μm,網紋導管網孔多狹縫狀。

② 木栓石細胞表面觀類長方形、長條形、類橢圓形、類多邊形,長18-155μm,寬18-61μm,壁厚1-5μm,有的垂周壁連珠狀增厚;側面觀長方形,外壁增厚5-7μm。

③ 木栓細胸表面觀類長方形、長條形或不規則形,垂周壁直或彎曲;斷面觀類長方表,壁略波狀彎曲,有的可見條狀紋理。

④ 有節乳管常連接成網狀。

⑤ 菊糖結晶扇形、類圓形或不規則形。

2、杏葉沙參

① 網紋、梯紋導管直徑14-71μm;梯紋導管紋孔多呈長方形。

② 木栓細胞表面觀類多邊形、類長方形,長35-2233μm,寬12-53μm。此外,有菊糖、乳汁管,偶見木栓石細胞(根莖)。

3、輪葉沙參

① 網紋、孔網紋及梯紋導管直徑12-88μm。

② 木栓石細胞表面觀類長方形,長93-240μm,寬21-59μm,壁厚1-27μm,可見細必裂紋及紋孔;斷面觀長方形,外壁厚,側壁稍厚,呈馬蹄形。此外,有木栓細胞、乳汁管及菊糖。

4、泡沙參

① 網紋、梯紋導管直徑12-75μm。

② 木栓石細胞表面觀類長方形、類多邊形,長35-107μm,寬19-46μm,壁厚5-14μm,紡也稀,細孔狀,孔溝明顯。

③ 木栓細胞表面觀長條形、類長方形或類多邊形,垂周壁平直或波狀彎曲;斷面觀類長方形,壁略彎曲,有的可見條狀紋理。此外,有乳汁管、菊糖。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粗粉身碎骨2g,加水20ml,置水浴中加熱10min,濾過。取液液2ml,加5%α-萘酚乙醇液2-3滴,搖勻,沿試和壁緩緩加入硫酸 0.5ml,兩液接界處即顯紫紅色環。(檢查糖類) 另取濾液2ml,加堿性酒石酸銅試液4-5滴,置水浴中加熱5min,生成紅棕色氧化亞銅沉淀。(檢查糖類)

2、薄層色譜 取藥材粉末2g,置索氏提取器中,加氯仿60ml,回流提取4h,回收氯仿後,殘渣以1ml氯仿溶解作為供試液。另取 β-谷甾醇及β-谷甾醇棕櫚酸酯各1mg,加氯仿1ml溶解作為對照液。分別吸取上述供試液和和對照液各10μm,點於同一矽膠G薄板上。以氯仿-苯(9:1)展開至1/2處,吹幹,再以氯仿-苯(7:3)展開。取出,晾幹,噴以10%硫酸乙醇液,110℃加熱5min。樣品液色譜在與對照液色譜相應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