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角,即犀角,為犀科動物印度犀、爪哇犀、蘇門犀等的角。性味酸咸,寒。為清熱藥,清熱涼血藥。功能清熱、涼血、定驚、解毒。那麼犀牛角能治肝硬化嗎,下面大傢來瞭解一下。

犀牛角能治肝硬化嗎

肝硬化患者這些年是越來越多,治療方法也是層出不窮,而且有很多的一些偏方類的治療方法,而更多人則是把目光轉到一些名貴的藥材上,那犀牛角能治療肝硬化嗎?

犀牛角又稱烏犀角,香犀角,印度犀等,是一種藥用價值很高的一種藥物,它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膽固醇、磷酸鈣、碳酸鈣、肽類及遊離氨基酸、胍衍生物、甾醇類等。

犀牛角的主要功效是:具有清熱,涼血,定驚,解毒等功效,對患者的驚狂,煩躁,譫妄,斑疹,發黃,吐血,衄血,下血,痛疽腫毒等癥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而肝硬化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疾病,會導致患者出現有各種不良反應,比較常見的有,乏力、發黃、胃出血、等癥狀,所以犀牛對於肝硬化的治療還是有作用的,能幫助患者緩解病情,但是需要註意的時候,肝硬化的病情是非常復雜的,單單依靠一種藥物是很難將病情控制的。所以對於病情的治療是不能盲目的相信一些偏方的。

另外,犀牛角現在是禁止貿易的,所以,建議患者治療肝硬化的時候還是應該要到正規的大型醫院采取一些正規的治療方法來進行有效的治療。

對於肝硬化的治療隻要患者及時的采取有效的方法並配合日常保養是可以治愈的,對於肝硬化的治療,可是采用現在治療效果比較好的低頻脈沖的方法進行有效的治療,並在治療的時候選擇好的專業的大型醫院進行治療,以免治療不當,或是不能有針對性的治療,導致病情加重的現象發生。

分享到:

犀牛角的原生形態

①印度犀,又名:獨角犀(《綱目》)。體格粗壯龐大,體重僅次於大象、河馬,身長約3.2~3.5米,肩高達1.8米。頭大,頸短,耳長,眼小,鼻孔大。皮膚堅厚,除耳與尾外,完全無毛。在肩胛、頸下及四肢關節處有寬大的褶縫,呈楯狀,皮膚表面有很多疣狀凸起,皮呈黑灰色,略帶紫色。雌雄獸鼻端都有一角,黑色,圓錐狀,粗而不長,普通長約30~40厘米。四肢粗壯,均3趾。生活於亞熱帶的潮濕、茂密的叢莽草原。獨棲或兩隻同棲,夜行性,嗅覺、聽覺強,視覺弱。以鮮枝、嫩芽、竹、芒果等為食。分佈尼泊爾及印度北部。

② 爪哇犀,又名:小獨角犀。形與印度犀相似而較小。皮膚也有厚褶,但背部的3條褶上下完全連接。本種僅雄獸有角,生於鼻端,角較小,長僅25厘米左右。生活於熱帶密林中喜遊水,怕日曬。常獨棲或雌雄同棲,以鮮枝、嫩芽、葉、竹類、芒果及無花果等為食。分佈爪哇。

③ 蘇門犀,又名:雙角犀。體形最小,身長約2.4~2.5米。身上多毛,呈褐色或黑色,皮粗而厚。雌雄獸鼻上皆有雙角,前角長,後角短,縱列而生。上唇不突出。生活習性與上種相同。分佈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及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婆羅洲等地。

犀牛角的化學成分

犀角主要成分為角蛋白(Keratin)。此外還含其他蛋白質、肽類及遊離氨基酸、 胍衍生物(Guanidine derivatives)、甾醇類等。犀角角蛋白的組成氨基酸中,胱氨酸占8.7 %, 3種堿性氨基酸、精氨酸、賴氨酸、精氨酸。其分子數比值為1∶5∶12,因此它與羊毛、 牛角等相似,主要屬於優角蛋白(Eukeratin)。

在醫療上常用價廉的水牛角以代犀角,因此促進瞭對於兩種角的成分研究。關於兩種 角的成分比較,可參考“水牛角”條。簡單地說,兩種角都含膽甾醇,但犀角尚含微量的其 他甾醇、堿性肽類的組成氨其酸,犀角有天冬氨酸,而水牛角無之。又犀角所含胍類較水牛角為少。犀角煎液,執行紙上電泳,在陽極側有比半胱氨酸略慢的茚三酮陽性點兩個,經水解後, 有半胱氨酸。

又發現比半胱氨酸略慢的酸性氨基酸1種。犀角用熱水抽提,可得2毫克/克的氨基酸,中含絲氨酸、甘氨酸等約 20種酸。水煎液又含 乙醇胺。

犀牛角鑒定

1、看外形:犀牛角印度犀牛和非洲犀牛很容易就能區分出來。鑒別方法之一就是看犀牛角,印度犀牛頭部長有一隻角,體形小。而非洲犀牛(白犀牛和黑犀牛)則長有兩隻角,體形大。另外,還可以從犀牛的皮膚上進行區別,印度犀牛的皮膚上清晰可見深深的痕就好像穿瞭鎧甲一樣,有笸籮外皮一樣的“鼓釘目”,而非洲犀牛的皮膚則比較光滑,沒有折痕。

2、看紋理:任何犀角的縱剖面都有平行的“竹絲紋”(也叫“順紋”),亞洲犀角“竹絲紋”粗;非洲犀角竹絲紋”細。任何犀角的橫剖面都有“粟紋”(也稱“雞皮紋”、“毛囊紋”、“魚子紋”)。水牛角縱剖面都有交纏的“絞絲紋”(也叫“絞紋”“牛毛紋”)而沒有平行的“順紋”。

3、看角髓:水牛角在橫剖面可見圍繞中心層疊的白色圈狀角髓(角朊層),亞洲犀角沒有,非洲犀角隻在外圍有一圈闊邊的角髓,沒有層層套疊,呈管狀集合體。

犀牛角是什麼成分?犀牛角有藥用價值嗎

與狠多其它動物的角不同,犀牛角並不具有骨質的核心,它基本上完全是由角蛋白(keratin)組成的。角蛋白是動物體內廣泛存在的一類纖維硬蛋白,分子間存在大量胱氨酸交聯,因而具有很好的強度與不溶性。除瞭組成犀牛角外,人類的頭發、指甲,動物的蹄、角、喙、羽以及皮膚表面都含有大量的角蛋白。

當然,犀牛角的成分並不是像“一撮特化瞭凝結在一起的頭發”那樣簡單,俄亥俄大學的科學傢利用CT技術研究瞭犀牛角的成分[1],結果表明犀牛角的核心部分與周圍部分的成分並非完全一致,核心部分具有較高水平的鈣質化,並且含有較高水平的黑色素。鈣質化能夠加強角蛋白的強度,而黑色素的存在能夠減少紫外線對角蛋白的破壞作用。

正是因為這樣的化學成分特征,使得犀牛角核心部分較硬,而且更耐久不易被腐蝕。這也能很好地說明犀牛角為什麼是逐漸變尖的。

在目前科學指導的循證醫學中,犀牛角沒有任何藥用價值。傳統醫學中那樣當做春藥,或者治療發燒、抽搐,都被證明沒有效果。即使在傳統醫學方面,犀角的作用也不是不可替代的:1993年,中國衛生部頒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正式地刪除瞭犀角部分的內容,犀牛角從此退出瞭中醫藥的歷史舞臺。

犀角沒喲任何藥用價值,畢竟它們和指甲的成分幾乎沒有區別,犀角能解決的,咬咬指甲也就解決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