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後天氣轉熱,有些城市的氣候仍以濕字當道,中醫認為濕熱最容易侵入人體,直接影響人的胃口和精神狀態。那麼,怎麼才能祛除濕氣呢?有人說入夏後飲食多煲袪濕湯,這是真的嗎?詳細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的介紹吧,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傢。

入夏後飲食多煲袪濕湯

夏天多煲“祛濕粥”

中醫認為,主要是指“濕邪”困於脾胃,使胃腸的消化,吸收功能不佳而引起消化系統癥狀,表現為腹部脹悶感,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噯氣冷酸,口淡無味,大便不暢或泄瀉。

在春夏之間,身體困倦,時覺頭重、肢乏易疲等。可選用健脾化濕利水之中藥作膳食。如淮山、澤瀉、扁豆、生薏米、木棉花、燈心花煲粥等。這是廣東人夏天煲“祛濕粥”的常用材料,因其氣味甘淡老少咸宜,成為民間普遍采用之食料。

如夏天暑熱口渴,小便黃赤,可用清熱解暑,利水滲濕之荷葉清暑袪濕湯 (荷葉、木棉花、薏苡仁,赤小豆、白扁豆、冬瓜,鴨一隻或瘦肉一斤) 可供全傢食用,既可消暑又有益於健康。

少吃冷飲多運動

一到夏天,人體消耗增大,許多人都愛喝冷飲,這不僅會影響胃機能使濕熱氣不易排出,還會刺激腸胃,更影響食欲。營養師建議,入夏後要經常及時補充水分,以溫度適中的白開水為宜。

在辦公室久坐的白領由於長時間在空調下工作,可以泡些清熱祛濕的五花茶,如果感覺體熱上火,還可用魚腥草、夏枯草煲水飲用。

另外,適當的出汗運動是祛濕、緩解困倦的好方法,要註意的是不要在太陽下暴曬,可在涼爽陰涼的地方慢跑、遊泳、打球,一周兩三次,是夏天祛濕的好方法。

陽虛體質的人夏天應該吃什麼呢

陽虛--忌生冷(蝦蟹)宜牛羊肉

癥狀:畏寒怕冷、腹瀉、乏力、精神不振

陽虛癥常常怕冷,四肢尤其是手足發冷、發涼,口中無味、不渴,小便色淡、量多,尤其是夜尿較多,渾身無力,易疲乏等。陽虛癥在夏季癥狀較輕,冬季癥狀則加重,且常由氣虛癥進一步發展為陽虛癥。

1、脾陽虛癥:食欲減退,胃部喜歡溫熱,按壓後胃部舒適,口淡無味,喜歡熱飲,大便稀或含有不消化的食物,伴有水腫,面色虛白,女性白帶清稀而量多,甚至胃痛,得溫痛減,遇冷加重。

2、腎陽虛癥:腰部、膝部酸困、發冷,肢體怕冷,小便清長或遺尿,浮腫(以腰下多見),陽痿遺精,女性表現為不孕或黎明前臍周圍作痛,腸鳴腹瀉,瀉後痛減輕

3、心陽虛癥:心慌,胸悶,胸憋氣短,心中空虛,易受驚嚇,驚嚇後心中惶惶不安,甚至心前區疼痛。

補陽虛的食品:黃牛肉、狗肉、羊肉、海參、淡菜、胡桃肉、桂圓、鰻魚、鵪鶉、蝦、韭菜、桂皮、茴香。

補氣虛食品:牛肉、雞肉、豬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棗、鯽魚、鯉魚、鵪鶉、黃鱔、蝦、蘑菇等。可經常交替選服。

夏天吃薑五大禁忌

1、不要吃腐爛的生薑。腐爛的生薑會產生一種毒性很強的物質,可使肝細胞變性壞死,誘發肝癌、食道癌等。那種“爛薑不爛味”的說法是不科學的。

2、不要去皮。有些人吃薑喜歡削皮,這樣做不能發揮薑的整體功效。鮮薑洗幹凈後即可切絲分片。

3、吃生薑並非多多益善。夏季天氣炎熱,人們容易口幹、煩渴、咽痛、汗多,生薑性辛溫,屬熱性食物,根據“熱者寒之”原則,不宜多吃。在做菜或做湯的時候放幾片生薑即可。

4、凡屬陰虛火旺、目赤內熱者,或患有癰腫瘡癤、肺炎、肺膿腫、肺結核、胃潰瘍、膽囊炎、腎盂腎炎、糖尿病、痔瘡者,都不宜長期食用生薑。

5、從治病的角度看,生薑紅糖水隻適用於風寒感冒或淋雨後有胃寒、發熱的患者,不能用於暑熱感冒或風熱感冒患者,也不能用於治療中暑。服用鮮薑汁可治因受寒引起的嘔吐,對其他類型的嘔吐則不宜使用。

夏季亦需補食療有妙招

夏季亦需補 食療有妙招

“進補”作為養生學中的一個概念,大傢並不陌生。然而,當提到進補的季節時,很多人容易走入“夏季無需進補”的誤區。其實,按照我國傳統中醫養生四季五補理論來說,進補並無時節限制,有虛則應補。

入夏之後,氣候炎熱,炎夏“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其性為暑”。暑熱使人口渴嗜飲,汗多膚燥,機體代謝加快,能量與營養物質被大量消耗,此時更需要對身體進行保養。在進補的時候,應當“適癥適量”,根據自身情況選擇補品,補品也不是多多益善,而應恰到好處。成都德仁堂禦膳宮餐飲文化有限公司行政總廚蔣勇先生以“辨證施食”為原則,為各類人群打造出不同的夏日進補食療套餐。

兒童篇——健脾養胃

小朋友由於自身消化功能較差,容易飲食不化,加之夏季來臨,孩子大多貪涼,喜吃冰激凌、喝冰鎮飲料等,就愈發加重脾胃負擔。因此,兒童夏季養生應從健脾養胃入手。

參芪鯉魚煲

【食材】鯉魚一尾,黃芪20克,沙薑、蒜子各25克,黨參、海鮮醬、淀粉備10克,食鹽適量。

【做法】用冷水將黃芪、黨參潤發,再以清水煎煮,取汁待用。鯉魚砍成條,加食鹽碼味,和上千淀粉,下鍋煎炸至魚皮酥黃後撈出待用。蒜子入鍋翻炒至出香味後,撈出待用。海鮮醬、沙薑、蔥下鍋翻炒,炒香後加入高湯,然後加入蒜、黃芪、黨參、鯉魚、參芪汁共燒煮,待鯉魚自然入味後加入食鹽調味即可。

【點評】細嫩入味,醬香濃鬱。有補中益氣固表之效,特別適用於小兒脾胃虛弱、食欲不振等癥。

健脾粥

【食材】粳米100克,白扁豆、芡實、薏仁各10克。

【做法】將白扁豆、芡實、薏仁淘洗幹凈後,上籠蒸軟。然後與粳米同熬,熬至濃稠狀即可。

【點評】粘稠清香,微甘無苦。有補脾和中,化濕消署之效,特別適用於夏日署濕傷中,脾胃不和,嘔吐腹瀉的兒童。

女士篇——滋陰潤膚

夏季火旺熱盛,而女性乃陰柔之體、以血為本,故最易損傷體內陰血津液,導致肌膚幹燥,面色無華,因而此時女性飲食當以滋陰生津、補益精血為主。

參麥甲魚

【食材】甲魚1隻,西洋參、麥冬、茯苓、生薑各15克,松茸、浮小麥各50克,食鹽適量。

【做法】將西洋參、麥冬、茯苓、浮小麥和松茸以清水潤發,甲魚宰頭去尾、鱉血放盡。用清水將甲魚煮開,撈出後洗凈血泡,再加入高湯,與潤好的中藥材一起煨,待甲魚殼軟化時加入適量鹽,即可出鍋食用。

【點評】形體完整,湯鮮肉醇。有養陰補血,益胃生津,清心除煩之功效。尤其適用於陰虛血弱、氣血不調的女性。

玉冬杞醬山藥

【食材】鮮山藥1000克,玉竹、麥冬(去兩頭、芯)、枸杞各8克,煉蜜5克。

【做法】將玉竹、麥冬、枸杞以冷開水潤發後,放入榨汁機鮮榨,去渣取汁,然後與煉蜜調勻。將山藥煮好,切成花狀或條狀,均勻淋上玉冬杞醬即可。

【點評】清香可口,爽脆帶甜。有消渴生津,益脾養血之功效。可滋潤皮膚及皮毛,具有獨特的健美養顏效果。

男士篇——養護肝腎

男士多嗜酒,特別是炎炎夏季,更是釧愛冰鎮啤酒,但大量飲用啤酒會使胃黏膜受損,並影響肝腎功能,男士的飲食調理應養護腸胃,益肝強腎。

杜仲腰花

【食材】豬腰1對,黑木耳、冬筍片各50克,杜仲15克,枸杞5克,生薑、蒜子各25克,馬耳朵蔥、雞粉及食鹽適量。

【做法】以清水將杜仲、黑木耳、冬筍、枸杞潤發。腰花片成兩半,去掉腰臊,切成十字花刀狀,加生淀粉碼味,冬筍、生薑、蒜切片備用。杜仲洗凈後加鹽翻炒去其柔質,然後加水煎汁,取汁備用。熱鍋寬油,油溫六成熟時,倒入腰花爆炒至翻花狀,再加入潤好的中藥材以及杜仲汁共炒,隨後加入蔥薑蒜炒香,再加適量食鹽即可出鍋。

【點評】味鮮肉嫩,滑脆爽口。有補肝腎,降血壓之功效。適用於腎虛腰痛,雙腿常軟,頭目弦暈及尿頻人士。

童參生地牛髓盅

【食材】牛脊髓250克,太子參30克,生地15克,高湯800毫升,薑、蔥各3克。

【做法】將太子參、生地以清水洗凈、潤發,切成片。牛脊髓加薑蔥下鍋穿水至斷生時,將其撈出切成小段。加入高湯及潤好的藥材,分量放入小盅,以大火旺氣蒸2~3個小時。

【點評】湯清味淡,入喉回香,有補精潤肺,壯陽助腎之效,適於腎氣不足,體虛乏力之人食用。

老人篇——生津益氣

步入老年後,人體津液虧損,形體虛弱,身體抵抗力下降。此間膳食調理方面,需以生津益氣、增強體質為主,同時,由於夏季津液耗損嚴重,人體血液黏稠度增高,也是心腦血管病的高發期,調理日丐需註意兼顧。

決明子山楂藿香茶

【食材】決明子、山楂、藿香適量。

【做法】抓取決明子、幹山楂、藿香適量,以開水沖泡5~8分鐘即可。

【點評l酸甜適中,清潤芳香。有清署避濁,醒脾利濕之效,老年人常飲此茶,可補氣益胃,生津止渴,防止中暑。

石斛杭菊絲瓜燉水鴨

【食材】麻鴨1隻,絲瓜250克,石斛、生薑各15克,杭菊4克,食鹽適氧。

【做法】將石斛以清水潤發,絲瓜切成條狀,水鴨與薑、蔥共同穿水,撈出水鴨,洗凈血泡。再把水鴨、石斛、絲瓜一起放入高湯中燉煮2小時,出鍋前20分鐘加入菊花同熬,最後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適量食鹽凋味即可。

【點評】湯醇肉鮮,脫骨易吃。此品滋肝益氣,補而不燥,特別適合體質虛弱,腸胃功能退化的老年人食用。

入夏吃什麼果蔬最好

西瓜

性涼,吃瞭不會引起上火心煩,而且含有豐富鉀鹽,能彌補人體大量流失的體內鉀鹽。但註意西瓜放入冰箱不要超過3個小時。

西紅柿

在夏季最多最甜,營養也最豐富。它同樣可以清熱解毒、平肝去火。

因鮮嫩多汁、酸甜適口,所以又有“天然礦泉水”之稱,最佳的補水護膚品。

草莓

中醫認為它有去火功效,能清暑、解熱、除煩。

但需要註意的是,水果入口前,最重要的是消毒、清潔。葡萄、草莓、楊梅等表皮往往有農藥殘留,除瞭用流動水徹底清潔外,還應將其在清水中浸泡至少半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