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浴通過泡腳刺激穴位可以促進人體腳部血液循環,緩解身體疲勞,達到改善腳部經絡,促進人體健康的目的。足浴沙發、足浴沐足藥材等,在傢自行保健,足浴走進傢庭化時代,並逐步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今天小編就給大傢帶來中醫足療的十大禁忌。

足浴養生的四種方法

生薑祛寒:取15—30克的生薑(約為中等大小的薑半塊),將其拍扁,放入鍋中加入小半鍋水,蓋上鍋蓋用熱水煮上10分鐘左右。煮好後,將全部薑水倒出,加入適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覺到燙為宜)。泡腳時水要沒過踝部,最好邊泡邊搓雙腳。生薑中的藥用成分有許多是小分子物質,蓋上鍋蓋煮可以避免其揮發。半塊薑的用量是對於一般傢庭用來泡腳的盆裝上半盆水的量而言。如果泡腳用的水量較多,或是怕冷的癥狀比較重,可酌情增加薑的用量。用生薑水泡腳一段時間後,怕冷的癥狀一般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艾草溫肺:取30—50克(一小把)幹艾草煮水泡腳,煮法可以在鍋中放入小半鍋水,蓋上鍋蓋用熱水煮上10分鐘左右。煮好後,將全部薑水倒出,加入適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覺到燙為宜)。泡腳時水要沒過踝部,最好邊泡邊搓雙腳。用艾草泡腳能夠改善肺功能,對於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和容易咳白痰的人很有好處。

桂皮消腫:對於一些腎源性水腫,可以用花椒和桂皮各15克(一小撮或一小塊)煮後泡腳,煮法同煮生薑的方法。連續用此法泡腳能夠起到一定的消腫作用。如果先從身體的下垂部位(如腿)開始出現水腫癥狀,逐漸發展到身體其他部位,則可能是由於心臟功能問題而導致的心源性水腫。這種水腫可以選用前面提到的生薑煮水來泡腳,可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從而達到輔助減輕水腫的目的。

紅花防凍瘡:取紅花10—15克(大約一小撮)按之前提到的方法煮水泡腳,能夠預防和改善凍瘡。每到冬天,有人的手腳經常會發生皴裂和破皮,但是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又需要很長時間恢復。選擇用紅花來泡腳,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這種情況的發生。

足浴泡腳養身

腳是人體重要的負重器官和運動器官,在經過一天的勞累之後、適當的給腳一個放松,你就會覺得格外的舒服。其實泡腳並不是那麼簡單,其中的奧妙是特別深奧的,有很多小秘訣,加到好處的泡腳是對我們一天勞累後的舒緩。

泡腳的最佳時間是晚上9點。因為在這個時間段裡是腎經氣血比較衰弱的時候。在此時泡腳身體熱量增加後。體內血管擴張,從而促進體內血液循環。泡腳在這個時候可以得到徹底放松和充分的調節。人因此而感到舒適。

專傢說,泡腳時的水溫不能太熱。以40攝氏度左右為宜。泡腳時間也不宜過長。

一到冬季。,手腳冰涼,禦寒咳嗽。手腳幹裂會是很多人的煩惱。所以在入秋之際,養成泡腳的習慣。會預防一些感冒之類的小病的。

足浴養生是有健康秘籍

春天洗腳,升陽固脫;

夏天洗腳,暑濕可怯;

秋天洗腳,肺潤腸濡;

冬天洗腳,丹田溫灼。

這首歌謠道明瞭足浴能夠養生的道理。

從經絡學的觀看點,人的五臟六腑的功能在腳上都有相應的穴位,腳部不僅是足三陰經的起始點,還是足三陽經的終止處。這六條經脈之根都分別在腳上的6個穴位中。僅足踝以下就有33個穴位,雙腳穴位達66個,占全身穴位的十分之一。經常進行足浴,使足部的湧泉、太沖、隱白、昆侖等穴位都受到熱力刺激,就會促進人體血脈運動,調理臟腑,平衡陰陽,疏通經脈,強身健體,推遲衰老,祛病延年。因此,“天天洗腳,勝吃補藥”、“三天吃隻羊,不如洗腳再上床”、“夜夜把腳洗,難得寒氣從腳起”,這些諺語是確有道理的。

現代醫學證實,“人老腳先老”、“寒從腳下起”、“小看腳一雙,頭上增層霜”,這些俗語不俗,說明瞭腳的健康不僅關系到人的健康,而且和壽命有很大關系。因為腳掌有無數神經末梢,與大腦緊緊相連,同時又密佈眾多的血管,故有人的“第二心臟”的美稱。另外,腳掌遠離心臟,血液供應少,表面脂肪薄,溫度較低,且與上呼吸道尤其是鼻腔黏膜有密切的神經聯系,所以腳掌一旦受寒,就可引起上呼吸道局部體溫下降和抵抗力減弱,導致感冒等多種疾病。而足浴作為一種良性刺激,可使植物神經和內分泌系統得到調節,並有益於大腦細胞增生,增強人的記憶力;同時,能使體表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得到改善。可見,足浴對人的身心健康是大有裨益的。

實踐表明,足浴不僅可防治足部疾患,如腳氣、腳墊、腳凍瘡、腳幹裂,以及下肢麻木、酸痛、發涼、腫脹等病癥,而且由於經絡的作用,對防治感冒、關節炎、高血壓、神經衰弱、眩暈、失眠、便秘等病癥,也都有確實療效。

筆者便是足浴的受益者之一,本人原患有失眠頑疾,經數年多方醫治無效,後從“睡前洗洗腳,強過安眠藥”這句俗語得到啟發,堅持足浴,每晚一次,至今已達五年,從無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原先“輾轉反側夜難眠”的狀況逐漸得到改善,現在睡起覺來真香!同時,足浴使我感到頭腦清醒,記憶力增強。

怎樣進行足浴才能達到最佳的養生效果呢?研究表明,足浴養生,先取適量水於腳盆中,水溫應因人而異,以腳感溫熱為準,或燙或涼都不好。水深開始以剛覆腳面為宜,先將雙腳在盆水中浸泡5~10分鐘,然後用手或毛巾反復搓揉足背、足心、足趾。為強化效果,可有意識地搓揉足部一些穴位,如位於足掌心的湧泉穴等。必要時,還可用手或毛巾上下反復搓揉小腿直到腿上皮膚發紅發熱為止,為維持水溫,需邊搓洗邊加熱水,最後水可加到足踝以上。洗完後,不要晾幹,用幹毛巾反復搓揉幹凈最好。一般來說,每晚一次足浴即可達到養生的目的。當然,也可一天數次或早晚兩次。實踐表明,晚上臨睡前足浴的養生收效最佳,因此,保證每晚足浴是十分必要的。每次足浴以20~30分鐘為宜,時間太短效果不佳,過長無必要。足浴後最好在半小時內上床睡覺。

足浴養生,切實可行而又簡便易行。關鍵是持之以恒,日久必見良效。

中老年人足浴十大禁忌

一忌空腹時足浴

因為在足浴過程中身體消耗很多熱量,中老年糖原儲量較青年時少,容易因血糖過低發生低血糖性休克。

二忌餐後立即足浴

如果飯後立即足浴舍因氣溫的升高、熱水的刺激,使皮膚血管膨脹,消化器官中的血液相對減少,從而妨礙瞭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三忌水溫過高

洗足水過熱會有後患,如果在過熱的水中浸泡或淋浴過久,對老年人來說,可使身體及四肢的血管大幅度擴張,大量血液流向周圍血管,引起短暫性腦缺血,產生頭暈、眼花、惡心等癥狀,甚至發生昏迷和猝死。因此水溫切忌過高,最好相等或略低於體溫,以36-37度為宜。

四忌用力搓擦皮膚

有人足浴喜歡拼命搓擦皮膚,造成表皮損傷,甚至出血,這舍使皮膚這一人體自然防線的防禦能力下降,在皮膚破損處細菌或病毒會乘虛而入。

五忌在水中久泡

如果在水中久泡,皮膚的毛細血管擴張,容易引起大腦暫時性缺血,嚴重時可暈倒。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的老年人,在熱水中久泡有誘發中風的危險性。

六忌用堿性強的肥皂或各種香波乳劑足浴

這些堿性化學物質容易刺激皮膚,引起瘙癢和炎癥。老年人宜用含脂肪較多的羊毛脂皂或香皂,搽皂後多用些清水沖洗幹凈。

七忌在非流動水的大浴池足浴

這種洗浴方式不僅不衛生,而且是傳染皮膚病的媒介,應予以廢除。

八忌足浴過勤

老年人皮脂腺分泌減少,滋潤能力較差,如果足浴過勤,舍使皮膚因缺乏油脂而變得粗糙、幹燥、皮屑過多,甚至發生皮膚裂紋或損傷。四季浴足的頻率應有別,洗足的次數,一般每天一次,因治療需要也可以每天兩次,但老年人應以每天次為宜。若因勞作汗出很多時,需隨時足浴。一般入在冬季可一日一次,夏季每日兩次。

冬季養生足浴的保健常識

中醫認為“腳為精氣之根”。巴馬湯足浴療法是采用藥物煎湯,將其雙足浸泡、洗浴,進行治療疾病的一種療法。在浸泡過程中除瞭水的浮力作用、水的靜壓力作用,水的液體微粒運動對足部的摩擦作用之外,主要是足浴湯當中水的溫熱作用、藥物的外治作用和足反射區作用。

足浴具有溫水足浴、藥物外治及足反射區刺激三種作用,三種作用可以互相影響。藥物趁熱易於從皮膚、腧和呼吸道吸收,易於發揮藥物的治療作用。足浴可作為內病外治的療法,也可作為多種皮膚病疾患的洗浴。藥浴時借助藥力和熱力,可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達到祛除邪毒的目的。現代醫學認為,足浴時水的溫熱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而藥物可從皮膚上的汗腺、皮脂腺滲透吸收,發揮治療作用,從而達到治療全身性疾病的目的。

所以足浴時,水溫很重要、用何藥物很重要、如何按摩也很重要。

常用的藥物有哪些

到足浴房,往往會問你,要“玫瑰足浴”,還是“牛奶足浴”,或者“藻泥足浴”。其實,足浴用藥從玫瑰、牛奶還是藻泥等方面來選擇沒啥意義的。關鍵看藥物中含有哪些中藥成分。

足浴療法是中醫外治療法的一種,用藥多應用通經走絡、開竅透骨、拔毒祛邪之藥物。如細辛、白芷、艾葉、穿山甲、肉桂、丁香、胡椒、麝香等。足浴所用藥味,必氣味俱厚。有時甚至用些力猛有毒之品,且多生用。如半夏、附子、草烏、南星等。足浴的時候還多用熱藥,促進氣血流通。為使藥物直達病所,使藥力專而收效速,還可以選用某些輔助藥,如酒、薑來調和。

水溫有啥講究

足浴的水溫多在36至43攝氏度之間,但一般不應超過45攝氏度,最低不低於36攝氏度。水溫還應由個體差異來決定,初次足浴者,水的溫度可以低些,並漸漸增加水溫。保健效應的足浴水溫可低些,痹癥、中風後遺癥及四肢厥冷等治療性足浴者,水溫可高些。足浴時,最好備一隻水溫計,隨時測量水溫,水溫低時應隨時添加熱水或加熱足浴液。對於兒童、患高血壓的患者、皮膚感覺遲鈍的患者、中風後遺癥患者,應有專人護理,防止損傷皮膚。

在傢足浴,可將藥物燒開後,量到45攝氏度左右,由於在進行足浴的過程中藥液會慢慢變涼,所以可以留一部分藥液在鍋中繼續加熱,並逐步加入洗腳盆中。

足浴可治哪些病

足浴的適應證較廣泛,適於內科、外科、兒科、婦科及皮膚科,也可用來保健益壽、美容潔膚。老年人泡腳,不妨加點“料”,足浴具有促進足部及全身血液循環、新陳代謝、活血通絡作用,故適於痹癥、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風後遺癥、四肢厥冷癥、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閉經、小兒麻痹後遺癥等。足浴還能明顯地消除疲勞,改善睡眠,治療神經官能癥。對兒科、婦產科疾病也有獨特的療效。

頸椎病在有些中醫書籍中就歸在痹癥的范疇。足浴可以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對於各種頸椎病都有輔助治療作用。長期低頭工作容易患頸椎病的患者,也可以通過經常足浴來預防頸椎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