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的好,有錢難買“老來瘦”,很多瘦弱的老年人很喜歡聽到這句話,覺得是對他們的贊許,認為“老來瘦”是一種健康的表現,其實不然,因為太瘦也會給身體的健康帶來諸多不良影響,老人太瘦居然有危害,下面帶大傢瞭解一下。

老人太瘦怎麼辦

(1)找出原因,是否有潛在的慢懷病,如腫瘤、糖尿病、慢性肝病、慢性胃腸疾病等增加消耗或影響吸收的疾病,然後及時予以治療,衰老引起的消化吸收障礙,牙齒脫落、味覺減退等則應增加花樣,切細燉爛,使之刺激食欲又易於消化吸收。

(2)增加蛋白質的攝入,特別是動物性蛋白質。這時就不宜過分顧及膽固醇含量而控制葷食瞭。

(3)甜食易於吸收,脂肪類熱量高,應適當多吃些。

(4)富含纖維素的食物既占瞭體積又影響其他營養素吸收,應適當控制。

(5)每日多吃幾餐,盡量使總進食量增加些。

(6)補充多種維生素,以調整全身器官功能。適當補充些鋅,以改善食欲。

老人太瘦居然有危害

1、太瘦疾病痊愈時間延長

瘦人由於體內貯存的能量物質很少,一旦患病,往往經不起疾病尤其是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折磨,使疾病痊愈的時間延長。

2、太瘦不能抵禦寒冷

脂肪除為能量的倉庫外,還對機體有一定的保護作用,瘦人怕冷的道理亦在於此。

3、太瘦易體質虛弱

老年人太瘦瞭身體的新陳代謝和各種生理功能都會比正常老人低,體質相對較弱,對饑餓和勞累的耐受能力差,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感覺精神不振,易出現疲勞和頭暈目眩的現象。

4、太瘦引起骨質疏松

老年人太瘦還會引起一種名為“肌肉衰減綜合征”的疾病,成為導致骨質疏松和骨關節炎等疾病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5、太瘦免疫力低下

瘦弱的老人免疫功能往往低下,對病毒和細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較弱,容易患感冒、發熱、慢性支氣管炎、肺炎、肺結核等呼吸道疾病及消化不良、胃炎、胃潰瘍、腸炎等消化道疾病。

6、太瘦易患皮膚病

老年人太瘦瞭,由於皮膚變薄和幹枯,皮脂腺分泌減少,患老年性糠疹、皮膚角化癥、皮膚瘙癢癥等老年性皮膚病的發病率也明顯升高。

瘦老人更愛得重病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老人不僅要看到身體瘦是健康的本錢,相反,也要看到危險的一面。西苑醫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劉征堂教授強調,太瘦的老人要定期體檢,並且重點關註血壓、血脂、血糖、血紅蛋白、骨密度等指標的情況。

老人臟器、血管老化,本身就容易出現“三高”,較瘦的老人欠缺飲食和鍛煉的註意,容易成為痰濕體質,出現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其次,消瘦老人多有營養不良,抵抗力也相對降低,許多疾病會乘機而發。因此,體瘦老人要更加關註血紅蛋白指標,它直接反映貧血程度。另外,骨質疏松與體育鍛煉的關系尤為密切,調查發現,消瘦老人的鍛煉程度一般低於肥胖老人,因此,其患骨質疏松的幾率要更大一些。那老人怎樣最健康呢?美國醫學傢給出的答案是,老人的體重指數(BMI)在23.5—24.9之間最好。中國臺灣的研究則認為,老人最佳的體重指數值應該在18—23.5之間。

老年人太瘦的四大隱患

一、太瘦增加患病率

隨著身體的老化,體內分解代謝的減弱,機體各方面的機能都會下降,如果老年人體重太過於瘦弱,體重下降的過快會導致體內代謝的改變,再加上蛋白質攝入量不足的話,氮的負平衡就難以避免;會導致抗體合成的減少,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也下降,稍微不註意就容易患病,像感冒這類的疾病成瞭“常客”,某些急性和慢性的傳染病的發病機會也會增加。

二、太瘦增加骨折率

在一定范圍內體重是和骨密度成正比關系的,體重重說明骨頭重骨密度緊實,所以太瘦的老年人體重肯定很輕,說明骨密度會出現潛在的疏松,容易導致骨折,尤其太瘦的老年人,在意外摔倒時因為身體缺少脂肪的保護,也是極易導致骨折的。

三、太瘦降低抗寒力

身體上有適量的脂肪是可以抵禦寒冷的,可以減少熱量的散失,太瘦的老年人因為體脂肪太少,所以對寒冷的抵抗力下降,特別容易出現畏寒怕冷的癥狀。

四、太瘦降低抗病力

因為當生病時適量的脂肪是可以給身體提供因疾病導致的機體消耗,可是太瘦的老年人因為身上沒有多餘的脂肪來支撐身體因疾病導致的消耗,所以一旦得瞭急病或者慢性病,自己的身體很難戰勝疾病的消耗。

既然太瘦有這些潛在危險,建議老年人隻要身體各項指標檢查正常,體重即使稍微超出正常的體重范圍,也不要緊張,而去刻意減肥,更不要刻意追求“老來瘦”。總之,身體健康才是老年人追求的標準。

老人太瘦應該補充蛋白

如今有些中老年人盲目推崇素食,隻吃米面、蔬果、豆類等植物性食物,拒絕肉魚禽類等動物性食物,或隻吃少量奶蛋類,都是錯誤的飲食習慣。此外,維生素D攝入減少或合成能力不足,會導致肌肉和功能的喪失,引起跌倒和骨折。安靜久坐的生活方式、長期臥床休息或零重力條件也可引起肌肉蛋白的丟失。器官功能衰竭、炎癥性疾病、惡性腫瘤或內分泌疾病等,也會進一步加劇病情。

要想避免肌肉衰減綜合征,加強營養和力量訓練是“兩大法寶”。

營養處方:補充能量和蛋白質,特別是蛋白質營養。老年人對蛋白質的需要量比青壯年略高,隻要腎功能允許,老年人膳食蛋白質攝入量要達到每日每公斤體重1.2-1.3克。每餐攝入25-30克蛋白質,能最大限度提高肌肉蛋白質合成。動物性食物的蛋白質應占膳食蛋白質總量的30%-50%,增加奶蛋、瘦肉、禽類、魚蝦和大豆制品的等攝入。還要提高維生素D的攝入量。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腫瘤等疾病的老人,要增加維C、維E、類胡蘿卜素、鋅、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

運動處方:增加抗阻訓練是防治肌肉衰減的有效方法。如使用啞鈴、杠鈴、拉彈力帶、騎自行車、遊泳、健身器械運動等。身體條件允許的老年人,每周可進行中等強度訓練150分鐘,或每周大強度訓練75分鐘;應分次進行,每次10分鐘左右。要註意平衡和柔韌性,循序漸進,長期堅持,量力而行,避免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