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的喝牛奶方式有哪些?總所周知,牛奶是鈣的最好來源,用牛奶不鈣既經濟又補充瞭營養。但是往往人們都會犯上這些喝牛奶的錯誤方式,及時糾正錯誤的飲用牛奶才是吸收其營養的最佳方法。

多大的寶寶可以喝牛奶

牛奶的營養剖析

牛奶營養豐富、容易消化吸收、物美價廉、食用方便,是最接近完美的食品”,人稱白色血液”,是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它所具有的原生營養性是其它任何人造營養品都無法比擬的。牛奶中的礦物質種類非常豐富,除瞭我們所熟知的鈣以外,磷、鐵、鋅、銅、錳、鉬的含量都很多。每100克牛奶含水分87克,蛋白質3.3克,脂肪4克,碳水化合物5克,鈣120毫克,磷93毫克,鐵0.2毫克,維生素A140國際單位,維生素B10.04毫克,維生素B20.13毫克,尼克酸0.2毫克,維生素C1毫克。可供熱量69千卡。最難得的是,牛奶是人體鈣的最佳來源,而且鈣磷比例非常適當,利於鈣的吸收。

多大的寶寶可以喝牛奶?

通常說來,在1歲以內的寶貝最好不要喝牛奶,因為牛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礦物質,而復合不飽和脂肪酸和微量元素又太少,因此不容易被寶貝細嫩的腸道所消化、吸收,也不利於寶貝生長發育。此外,牛奶還可能是奶蛋白過敏的誘因。

6個月以上的寶貝可以讓他慢慢適應牛奶,前提是寶貝在喝過牛奶後沒有出現過敏的跡象。先從一小勺開始,再逐漸增加到用牛奶煮谷物粥。當寶貝長到2歲的時候,就可以定期給他吃牛奶和奶制品瞭,一天大約300~350克。

盤點10種錯誤的喝牛奶方式

一、牛奶越濃越好

有人認為,牛奶越濃,身體得到的營養就越多,這是不科學的。所謂過濃牛奶,是指在牛奶中多加奶粉少加水,使牛奶的濃度超出正常的比例標準。也有人惟恐新鮮牛奶太淡,便在其中加奶粉。而如果是嬰幼兒常吃過濃牛奶,會引起腹瀉、便秘、食欲不振,甚至拒食,還會引起急性出血性小腸炎。這是因為嬰幼兒臟器嬌嫩,受不起過重的負擔與壓力。

二、加糖越多越好

不加糖的牛奶不好消化,是許多人的“共識”。加糖是為瞭增加碳水化合物所供給的熱量,但必須定量,一般是每100毫升牛奶加5~8克糖。

牛奶裡加什麼糖好呢?最好是蔗糖。蔗糖進入消化道被消化液分解後,變成葡萄糖被人體吸收。葡萄糖甜度低,用多瞭又容易超過規定范圍。

還有一個何時加糖的問題。把糖與牛奶加在一起加熱,這樣牛奶中的賴氨酸就會與糖在高溫下(80℃~100℃)產生反應,生成有害物質糖基賴氨酸。這種物質不僅不會被人體吸收,還會危害健康。因此,應先把煮開的牛奶晾到溫熱(40℃~50℃)時,再將糖放入牛奶中溶解。

三、牛奶加巧克力

有人以為,既然牛奶屬高蛋白食品,巧克力又是能源食品,二者同時吃一定大有益處。事實並非如此。液體的牛奶加上巧克力會使牛奶中的鈣與巧克力中的草酸產生化學反應,生成“草酸鈣”。於是,本來具有營養價值的鈣,變成瞭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從而導致缺鈣、腹瀉、少年兒童發育推遲、毛發幹枯、易骨折以及增加尿路結石的發病率等。

四、牛奶服藥一舉兩得

有人認為,用有營養的東西送服藥物肯定有好處,其實這是極端錯誤的。牛奶能夠明顯地影響人體對藥物的吸收速度,使血液中藥物的濃度較相同的時間內非牛奶服藥者明顯偏低。用牛奶服藥還容易使藥物表明形成覆蓋膜,使牛奶中的鈣與鎂等礦物質離子與藥物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非水溶性物質,這不僅降低瞭藥效,還可能對身體造成危害。所以,在服藥前後各1~2小時內最好不要喝牛奶。

五、牛奶必須煮沸

通常,牛奶消毒的溫度要求並不高,70℃時用3分鐘,60℃時用6分鐘即可。如果煮沸,溫度達到100℃,牛奶中的乳糖就會出現焦化現象,而焦糖可誘發癌癥。其次,煮沸後牛奶中的鈣會出現磷酸沉淀現象,從而降低牛奶的營養價值。

六、在牛奶中添加橘汁或檸檬汁以增加風味

在牛奶中加點橘汁或檸檬汁,看上去是個好辦法,但實際上,橘汁和檸檬均屬於高果酸果品,而果酸遇到牛奶中的蛋白質,就會使蛋白質變性,從而降低蛋白質的營養價值。

七、在牛奶中添加米湯、稀飯

有人認為,這樣做可以使營養互補。其實這種做法很不科學。牛奶中含有維生素A,而米湯和稀飯主要以淀粉為主,它們中含有脂肪氧化酶,會破壞維生素A。孩子特別是嬰幼兒,如果攝取維生素A不足,會使嬰幼兒發育遲緩,體弱多病。所以,即便是為瞭補充營養,也要將兩者分開食用。

八、用酸奶喂養嬰兒

酸奶是一種有助於消化的健康飲料,有的傢長常用酸奶喂食嬰兒。然而,酸奶中的乳酸菌生成的抗生素,雖然能抑制很多病原菌的生長,但同時也破壞瞭對人體有益的正常菌群的生長條件,還會影響正常的消化功能,尤其是患胃腸炎的嬰幼兒及早產兒,如果喂食他們酸奶,可能會引起嘔吐和壞疽性腸炎。

九、瓶裝牛奶放在陽光下曬,可增加維生素D

有人從廣告中得知:補鈣還要補維生素D,而多曬太陽是攝取維生素D的好方法,於是便照方抓藥地把瓶裝牛奶放到太陽下去曬。其實這樣做得不償失。牛奶可能會得到一些維生素D,但卻失去瞭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維生素C。因為這三大營養素在陽光下會分解,以致部分或全部失去;而且,在陽光下乳糖會酵化,使牛奶變質。

十、以煉乳代替牛奶

煉乳是一種牛奶制品,是將鮮牛奶蒸發至原容量的2/5,再加入40%的蔗糖裝罐制成的。有人受“凡是濃縮的都是精華”的影響,便以煉乳代替牛奶。這樣做顯然是不對的。煉乳太甜,必須加5~8倍的水來稀釋。但當甜味符合要求時,往往蛋白質和脂肪的濃度也比新鮮牛奶下降瞭一半。如果在煉乳中加入水,使蛋白質和脂肪的濃度接近新鮮牛奶,那麼糖的含量又會偏高。

如何為寶寶選購牛奶

鮮奶的鑒別:首先看包裝,上面標示的蛋白質含量達2.9%以上的才符合國傢標準;再就是包裝上必須標示出0~5℃冷藏保存且保質期5天以內。

然後從以下方面辨別質量。色:顏色呈乳白色的牛奶為鮮奶;而色澤淡黃,且牛奶上有水狀物析出的是陳牛奶瞭。香:鮮牛奶的奶香濃、奶腥味大;反之,摻進雜物的牛奶奶香淡,奶腥味小。味:親口品嘗,鮮奶的口感純正;而不太好的牛奶腥味小,入口時會有苦味或異味出現。

還有三個小實驗可以幫您:1、將牛奶與水摻和在一起,如果混合後出現固狀物,則說明牛奶不新鮮。2、把一滴牛奶滴在指甲上,若在指甲上形成球狀,就證明牛奶是新鮮的;若一滴落在指甲上就流散,則表明牛奶不新鮮。3、觀察煮沸的牛奶。牛奶煮沸後,形成豆腐花狀物的則為陳牛奶或變質牛奶。

常溫奶的鑒別:常溫奶可常溫保存,保質期能達到45天到6個月。建議您選購生產日期接近當天的產品,因為隨著時間的延長,牛奶中的鈣質會逐漸變為不可溶鈣,維生素B1在一周後基本消失殆盡,其他的營養素也缺失很多。

10種人群卻不宜飲用

1、消化道潰瘍患者不宜喝牛奶。牛奶雖可緩解胃酸對潰瘍面的刺激,但因其能刺激胃腸粘膜分泌大量胃酸,會使病情加重。

2、缺鐵性貧血患者不宜喝牛奶。食物中的鐵需在消化道中轉化成亞鐵才能被吸收利用。若喝牛奶,體內的亞鐵就與牛奶的鈣鹽、磷鹽結合成不溶性化合物,影響鐵的吸收利用,不利於貧血患者恢復健康。

3、平時有腹脹、多屁、腹痛和腹瀉等癥狀者不宜喝牛奶。

4、腹部手術後的患者不宜喝牛奶。牛奶中含有較多脂肪和酪蛋白,發酵後可產生氣體,使術後的腸脹氣加重,不利於腸蠕動功能的恢復。

5、乳糖酸缺乏患者不宜喝牛奶。牛奶中乳糖含量較高,但必須在消化道乳糖酸作用下才能更好吸收。如果乳糖酸缺乏,食用牛奶後就會引起腹痛、腹瀉。

6、膽囊炎和胰腺炎患者不宜喝牛奶。牛奶中脂肪的消化需要膽汁和胰脂酶的參與,飲用牛奶將加重膽囊和胰腺的負擔。

7、腎結石患者不宜喝牛奶。由於牛奶中含鈣較多,腎結石中大部分都含有鈣鹽。

8、鉛作業人員不宜喝牛奶。牛奶中的乳糖能促使鉛在人體內吸收和蓄積,因而可以加重和引起機體鉛中毒。

9、牛奶過敏者不適合喝牛奶。

10、返流性食道炎患者不宜喝牛奶。

教你煮牛奶的正確方法

1、煮牛奶的溫度

煮牛奶溫度過低,無法達到消毒的目的;溫度過高、煮沸過久,則會破壞牛奶的營養成分。煮牛奶以60-70°為宜。用中火邊煮邊不停地溫和攪拌,註意觀察牛奶的變化,等出現第一兩個“氣泡”時,關火。這樣不僅能殺死細菌,還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存瞭牛奶中的營養。

2、大火快煮

放在煤氣灶上加熱時,需選用大火快煮的方法,就跟炒青菜一樣,能夠鎖住其中的營養物質不流失。文火慢煮隻會讓牛奶中的維生素、蛋白質等營養成分被破壞。

3、煮牛奶時別加糖

在加熱的條件下,牛奶中的氨基酸會與糖反應生成果糖基賴氨酸,該有害物質不易被人體消化,食用後會產生腸胃不適、嘔吐、腹瀉等癥狀,影響健康;此外還會損失牛奶和糖的部分營養。如果必須要加糖的話,應等到煮牛奶的鍋不燙手時再加。

4、牛奶不能和豆漿同煮

豆漿與牛奶都是營養價值較高的食品。有人認為,將豆漿和牛奶混合後煮後飲用,可以達到二者互補作用,而提高營養價值,並可同時吸收豆漿和牛奶的營養。這種想法實際上是錯誤的。因為豆漿和牛奶雖然都需要加熱煮沸飲用,但兩者成分不同,烹煮的要求也就不同。豆漿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能刺激胃腸和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這種成分需要在加熱100℃的環境中,經過數分鐘才能被破壞。否則,未經完全煮沸的豆漿,食後易引起中毒。而牛奶隻需低溫煮沸便可,若在持續高溫中煮沸,則牛奶中的蛋白質和維生素會受到破壞,因而降低瞭牛奶的營養價值。

5、避免用微波爐熱牛奶

用微波爐熱牛奶不能攪拌,加熱時間稍長易造成牛奶脂肪和蛋白質糊在容器內壁,造成牛奶營養損失,因此最好用奶鍋熱牛奶。

6、不宜用牛奶煮荷包蛋

有的人喜歡用牛奶煮荷包蛋,認為這樣既營養豐富又省時省力,其實不然。用牛奶煮荷包蛋,雖然在操作上的確會省力,但是從營養角度考慮卻是不科學的。這是因為,牛奶的沸點比較低,往往不用加熱多久就會開鍋,而此時的雞蛋還處於半生不熟的階段,其中的細菌還沒有被完全殺死。而如果要把雞蛋完全煮熟,牛奶中的蛋白質又會因為長時間加熱而損失掉一部分,而且牛奶也容易溢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