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是一種極為常見的癥狀,常見於感冒等普通疾病,但對於老年人來說,咳嗽就沒有這麼簡單瞭,咳嗽有可能會引發一些嚴重疾病,例如腦缺血。老人咳嗽會引發腦缺血嗎?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長壽老人防腦缺血常常喝薑棗粥

老人防腦缺血不妨喝薑棗粥

薑棗粥的做法:取生薑10克切片,大棗6枚,小米60克,煮粥食用,每天1次,連吃2周。

腦缺血是腦血管產生許多微小的血栓,造成供血不足所致。生薑中的薑酚具有活血作用,能抗血小板聚集、防止微小血栓形成。由於生薑性味辛溫、發散,可使活血作用可通過經脈迅速上達腦部。大棗中所含的環磷酸腺苷及黃酮類化合物,有助於修復腦缺血引起的腦組織超微結構損傷。

如何預防缺血性中風的發生?

1、積極防治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脂血癥、高半胱氨酸血癥、高黏度血癥和心臟病等原發病。

2、對有傢族易感史者、患肥胖癥者以及有上述癥狀的高危人群應定期(一般為3~6個月)進行健康檢查,重點觀察其血脂、血糖、血壓、血液流變學以及腦血流的動態變化,並及時予以正確處理。

3、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保持樂觀情緒、勞逸結合,正確對待消極因素的刺激和提高自身應付情緒異常的能力。

4.改變不良的飲食生活習慣,如減少高脂高糖飲食,多吃纖維素含量高的蔬菜、豆制品,吃植物油,戒煙酒(可飲少量葡萄酒),適當增加體力活動量(如散步和參加輕體力勞動)。

5.有高黏度血癥者可酌情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等藥物(有凝血障礙或胃潰瘍等病者忌用)。

6、如出現一過性的舌頭發硬、吐字不清、嘴角或肢體發麻和/或無力、頭痛頭暈或原有的頭痛頭暈突有加重等情況時,提示腦血管供血障礙有加重,應及時去醫院就診和治療,以免病情進一步加重而發展成為完全性缺血性中風,因而遺憾終生。

老人咳嗽會引發腦缺血嗎

咳嗽是一種極為常見的癥狀,常見於感冒等普通疾病,但對於老年人來說,咳嗽就沒有這麼簡單瞭,咳嗽有可能會引發一些嚴重疾病,例如腦缺血。

咳嗽的“震撼”,有利於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轉復,如同給瀕危病人一次心臟捶擊或電擊復蘇的機會。然而,也不是所有的病人都能從中受益。比如,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伴有動脈硬化的患者,可能因為咳嗽而引起意識障礙,出現面色蒼白、四肢無力、四肢抽搐、癱瘓等癥狀。這就是醫學上所說的咳嗽--腦缺血綜合癥。這種綜合癥可以數年、數月發作一次,也可能一天幾次。鼻出血,腦出血的先兆。

國外資料報告,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病的中老年人,在發生鼻出血後的1-6個月內,有50%的人會發生腦卒中。專傢們認為,動脈硬化使血管彈性減退,脆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而這種出血在鼻腔血管尤為突出,常常先於腦血管發生破裂。晝夜血壓差縮小,中風危險性增大。

通常,人的血壓在24小時內有一個低谷時間(夜間2—3點)和兩個高峰時間(上午8-9點和下午2-3點)。高峰和低谷時的晝夜血壓差應大於10個百分點。若差距漸漸縮小,相差隻有0.6-3.3個百分點,將提示是發生卒中的高危險因素,應加強對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的治療措施。高血壓標準改變與中風有關。

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高血壓聯盟提出1999年高血壓診斷指導原則為高壓(收縮壓)大於17.33千帕(130毫米汞柱),低壓(舒張壓)大於11.33千帕(85毫米汞柱),就應診斷為高血壓。之所以改變,是因為這有利於預防心力衰竭和中風。也就是說,血壓大於17.33/11.33千帕(130/85毫米汞柱)已是中風的發病因素。當然,新的指導標準又強調說,不可以機械地看待這個原則。比如其對不常運動、身體肥胖。膽固醇又高的人,顯然是危險因素;但是,對經常運動、體重正常、膽固醇又不高的人,即便血壓處在稍高水平,也未必是危險因素。

詳解腦缺血的癥狀表現及預防方法

病人突然發病,類似腦出血或腦梗塞的表現,一般在24小時內完全恢復正常,常使傢人虛驚一場,但可以反復發作。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病人一般在1~5年內可能發生腦梗塞。而腦梗塞的病人中的1/3~2/3曾經發生過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是由於負責供應腦部血液的動脈血管短時間醫學上稱“一過性” 供血不足,引起相應動脈負責供血的腦組織發生暫時性功能障礙。此病常常表現為突然發作的頭暈、眼花、眩暈、耳鳴、走路不穩,嚴重時意識模糊、雙目失明或復視、單側或雙側肢體無力與感覺異常、莫名其妙地摔倒、說話不流利等。

1、突然的、短暫的、局灶性神經功能缺失發作在24小時恢復,無後遺癥; 局灶性神經功能缺失癥狀主要有:

(1)偏癱、偏身麻木,感覺減退,視力障礙,球麻痹;

(2)眩暈、頭痛、耳鳴、眼前發黑、面部麻木、四肢無力、飲水嗆咳、說話不清。

以上諸多癥狀可持續數分鐘或數小時即完全恢復正常,少數病人持續到十幾小時,但均在24小時內恢復正常。

2、反復發作 以上臨床癥狀反復出現。

3、發病年齡 多在50歲以上,有心臟病和動脈粥樣硬化病史。

如此高危險的腦缺血該如何預防呢?發作頻繁者,近期內發生腦梗塞的可能性很大,應積極治療,防止發生腦梗塞。

(1)積極治療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糖尿病、腦動脈硬化。

(2)抗血小板積聚藥物,如潘生丁、阿司匹林腸溶片等

(3)改善腦循環,用西比靈、腦益嗪。

(4)其他如鹽酸罌粟堿、維腦路通、中藥都可選用。

(5)腦CT檢查如有微小腦梗塞病灶的,按腦梗塞治療。

(6)建議發作時或短暫發作後到醫院進一步檢查,然後針對病因治療。

老人腦缺血的病因

關於短暫腦缺血發作的病因和發病原理,目前還存在分歧和爭論。多數認為與以下問題相關:

1、腦動脈粥樣硬化

腦動脈粥樣硬化是全身動脈硬化的一部分,動脈內膜表面的灰黃色斑塊,斑塊表層的膠原纖維不斷增生及含有脂質的平滑肌細胞增生,引起動脈管腔狹窄。甚至纖維斑塊深層的細胞發生壞死,形成粥樣斑塊,粥樣斑塊表層的纖維帽壞死,破潰形成潰瘍。壞死性粥樣斑塊物質可排入血液而造成栓塞,潰瘍處可出血形成血腫,使小動脈管腔狹窄甚至阻塞,使血液供應發生障礙。動脈粥樣硬化的病因主要有: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吸煙、肥胖、胰島素抵抗等因素。多數學者認為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機制是復雜的,是綜合性的較長過程。

2、微栓塞

主動脈和腦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內容物及其發生潰瘍時的附壁血栓凝塊的碎屑,可散落在血流中成為微栓子,這種由纖維素、血小板、白細胞、膽固醇結晶所組成的微栓子,循環血流進入小動脈,可造成微栓塞,引起局部缺血癥狀。微栓子經酶的作用而分解,或因栓塞遠端血管缺血擴張,使栓子移向血液末梢,則血供恢復,癥狀消失。

3、心臟疾病

心臟疾病是腦血管病第3位的危險因素。各種心臟病如風濕性心臟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以及可能並發的各種心臟損害如心房纖維顫動、房室傳導阻滯、心功能不全、左心肥厚、細菌性心內膜炎等,這些因素通過對血流動力學影響及栓子脫落增加瞭腦血管病的危險性,特別是缺血性腦血管病的危險。

4、血流動力學改變

急速的頭部轉動或頸部屈伸,可改變腦血流量而發生頭暈,嚴重的可觸發短暫腦缺血發作。特別是有動脈粥樣硬化、頸椎病、枕骨大孔區畸形、頸動脈竇過敏等情況時更易發生。主動脈弓、鎖骨下動脈的病變可引起盜血綜合征,影響腦部血供。

5、血液成分的改變

各種影響血氧、血糖、血脂、血蛋白質含量,以及血液粘度和凝固性的血液成分改變和血液病理狀態,如嚴重貧血、紅細胞增多癥、白血病、血小板增多癥、異常蛋白質血癥、高脂蛋白質血癥均可觸發短暫腦缺血發作。

如何預防腦缺血

(1)抗血小板聚集治療:主要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釋放,使之不能形成微小血栓。此類藥物安全簡便,易被患者接受。常用腸溶阿斯匹林,50~100毫克,每日1次;潘生丁50~100毫克,1日3次。

(2)擴溶治療:低分子右旋糖酐及706代血漿具有擴溶、改善微循環和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漿500毫升靜滴,每日1次,14天為1療程。

(3)抗凝治療若患者發作頻繁,用其他藥物療效不佳,又無出血疾患禁忌者,可抗凝治療。常用藥物肝素、雙香豆素等。如肝素可用超小劑量1500~2000μ加5%~10%葡萄糖500毫升靜滴,每日1次,7~10天為1療程。必要時可重復應用,療程間隔時間為1周,但在應用期間,要註意出血並發癥。

藻酸雙脂鈉是一種新型類肝素類藥物,能使纖維蛋白原和因子Ⅷ相關抗原降低,使凝血酶原時間延長,有抗凝,溶栓,降脂降粘的作用。可口服或滴服,口服50~100毫克,1日3次;靜滴2~4毫克加10%葡萄糖500毫升,20~30滴/分,10天為1療程,可連用2~3個療程。

(4)擴血管治療:可選用培他定、腦益嗪、西比靈、喜得鎮、卡蘭片等。常用劑量:培他定1 0毫克,每日3次;腦益嗪25毫克,每日3次;西比靈6毫克,每日兩次;喜得鎮3毫克,每日3 次;卡蘭片5毫克,1日3次,口服。

(5)活血化瘀中藥:丹參、川芎、桃仁、紅花等,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環,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對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有一定作用,可選用。腦血管造影或多普勒證實有顱內動脈狹窄者,藥物治療無效時,可考慮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