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塞(腦梗、缺血性腦卒中)是指由於腦部血液供應障礙、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腦組織的缺血性壞死或腦軟化,腦梗死的臨床常見類型有腦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腦栓塞等,腦梗死占全部腦卒中的80%。很多的年輕人都有一個觀點,那就是認為腦梗塞這個疾病隻會發生在老年人身上,其實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因為這個世界上就存在年輕人患上腦梗塞的例子,那麼引發腦梗塞發病的原因有哪些呢?下面為大傢簡單的介紹一下。

腦梗塞的癥狀有哪些

腦梗死好發者為50~60歲以上的人群,常有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風心病、冠心病或糖尿病,以及吸煙、飲酒等不良嗜好的患者。約25%的患者病前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病史。起病前多有前驅癥狀,表現為頭痛、頭暈、眩暈、短暫性肢體麻木、無力。起病一般較緩慢,患者多在安靜和睡眠中起病。多數患者癥狀經幾小時甚至1~3天病情達到高峰。

腦梗死發病後多數患者意識清醒,少數可有程度不同的意識障礙,一般生命體征無明顯改變。如果大腦半球較大面積梗死、缺血、水腫,可影響間腦和腦幹的功能,起病後不久出現意識障礙,甚至腦疝、死亡。如果發病後即有意識不清,要考慮椎-基底動脈系統腦梗死。

1.主要臨床癥狀 腦梗死的臨床癥狀復雜,它與腦損害的部位、腦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的嚴重程度、發病前有無其他疾病,以及有無合並其他重要臟器疾病等有關,輕者可以完全沒有癥狀,即無癥狀性腦梗死;也可以表現為反復發作的肢體癱瘓或眩暈,即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重者不僅可以有肢體癱瘓,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如病變影響大腦皮質,在腦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現為出現癲癇發作,以病後1天內發生率最高,而以癲癇為首發的腦血管病則少見。

常見的癥狀有:

(1)主觀癥狀:頭痛、頭昏、頭暈、眩暈、惡心嘔吐、運動性和(或)感覺性失語,甚至昏迷。

(2)腦神經癥狀:雙眼向病灶側凝視、中樞性面癱及舌癱、假性延髓性麻痹如飲水嗆咳和吞咽困難。

(3)軀體癥狀:肢體偏癱或輕度偏癱、偏身感覺減退、步態不穩、肢體無力、大小便失禁等。

2.腦梗死部位臨床分類 腦梗死的梗死面積以腔隙性梗死最多,臨床表現為:亞急性起病、頭昏、頭暈、步態不穩、肢體無力,少數有飲水嗆咳,吞咽困難,也可有偏癱,偏身感覺減退,部分患者沒有定位體征。

中等面積梗死以基底核區、側腦室體旁、丘腦、雙側額葉、顳葉區發病多見,臨床表現為:突發性頭痛、眩暈、頻繁惡心嘔吐、神志清楚,偏身癱瘓,或偏身感覺障礙、偏盲、中樞性面癱及舌癱、假性延髓性麻痹、失語等。

大面積梗死患者起病急驟,臨床表現危重,可以有偏癱、偏身感覺減退,甚至四肢癱、腦疝、昏迷等。

(1)頸內動脈閉塞:頸內動脈閉塞可以沒有癥狀。有癥狀的閉塞可以引起類似於大腦中動脈閉塞的表現如病灶對側偏癱、偏身感覺減退、同向偏盲,優勢半球受累可產生失語。顱內或顱外頸內動脈閉塞占缺血性腦血管病的1/5。

在頸內動脈動脈硬化性閉塞的病例中,近15%的病例有先兆,包括TIA和同側視網膜動脈缺血引起的單眼盲。由於顱底動脈環的作用,使頸內動脈閉塞的癥狀復雜,有時頸內動脈閉塞也可不出現局灶癥狀,這取決於前後交通動脈、眼動脈、腦淺表動脈等側支循環的代償功能。也可伴有一過性失明和Horner征。

(2)大腦中動脈閉塞:由於大腦中動脈供血區是缺血性腦血管病最常累及的地方,發生的臨床征象取決於累及的部位。

①大腦中動脈主幹閉塞:發生在大腦中動脈發出豆紋動脈的近端。因為整個大腦中動脈供血區域全部受累,此為該動脈閉塞發生腦血管病中最為嚴重的一種。主幹閉塞的臨床表現是引起病灶對側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和偏盲,優勢半球側動脈主幹閉塞可有失語、失寫、失讀。如梗死面積大時,病情嚴重者可引起顱內壓增高、昏迷、腦疝,甚至死亡。

②大腦中動脈深支或豆紋動脈閉塞:可引起病灶對側偏癱,一般無感覺障礙或同向偏盲,優勢半球受損,可有失語。

③大腦中動脈各皮質支閉塞:可引起病灶對側偏癱,以面部及上肢為重,優勢半球可引起運動性失語、感覺性失語、失讀、失寫、失用,非優勢半球可引起對側偏側忽略癥等體象障礙。

(3)大腦前動脈閉塞:大腦前動脈閉塞並不多見,可能因為來自顱外或心臟的栓子更傾向進入管徑大、血流大的大腦中動脈。一側大腦前動脈近端閉塞時,如前交通動脈循環良好,可無癥狀。前交通動脈後閉塞時可有:

①皮質支閉塞:產生病灶對側下肢的感覺及運動障礙,伴有尿瀦留。

②深穿支閉塞:可致病灶對側中樞性面癱、舌肌癱及上肢癱瘓,亦可發生情感淡漠、欣快等精神障礙及強握反射。

(4)大腦後動脈閉塞:大腦後動脈閉塞引起影響對側視野的同向偏盲,但黃斑視覺保留,因為雙支動脈(大腦中、後動脈)供應支配黃斑的皮質,同大腦中動脈區域的梗死引起的視覺缺損不同,大腦後動脈引起的更加嚴重。

①皮質支閉塞:主要為視覺通路缺血引起的視覺障礙,病灶對側同向偏盲或上象限盲。

②深穿支閉塞:出現典型的丘腦綜合征,病灶對側半身感覺減退伴丘腦性疼痛,對側肢體舞蹈樣徐動癥等。

此外,在中腦水平的大腦後動脈閉塞可引起的視覺障礙,包括垂直凝視麻痹、動眼神經麻痹、核間型眼肌麻痹和垂直眼球分離。當大腦後動脈閉塞累及優勢半球枕葉皮質時,患者表現為命名性失語。

(5)基底動脈閉塞:由於基底動脈主要供應腦幹、小腦、枕葉等的血液,所以該動脈發生閉塞的臨床癥狀較復雜。

常見癥狀為眩暈、眼球震顫、復視、交叉性癱瘓或交叉性感覺障礙、肢體共濟失調。若基底動脈主幹閉塞則出現四肢癱瘓、眼肌麻痹、瞳孔縮小,常伴有面神經、展神經、三叉神經、迷走神經及舌下神經的麻痹及小腦癥狀等,嚴重者可迅速昏迷、中樞性高熱、去腦強直、消化道出血,甚至死亡。椎-基底動脈因部分阻塞引起腦橋腹側廣泛軟化,則臨床上可產生閉鎖綜合征,表現為患者四肢癱瘓,面無表情,緘默無聲,不能講話,但神志清楚,能聽懂人們的講話,並以眼球活動示意理解。

(6)小腦後下動脈閉塞:小腦後下動脈主要供應延髓背外側血液,當閉塞時可引起延髓外側部綜合征(Wallenberg綜合征),表現為眩暈,惡心,嘔吐,眼震,同側面部感覺缺失,同側霍納(Horner)征,吞咽困難,聲音嘶啞,同側肢體共濟失調,對側面部以下痛、溫覺缺失。小腦後動脈的變異性較大,故小腦後下動脈閉塞所引起的臨床癥狀較為復雜和多變,但必須具備2條基本癥狀即:一側後組腦神經麻痹,對側痛、溫覺消失或減退,才可診斷。

3.臨床表現類型 根據腦梗死發生的速度、程度,病情是否穩定以及嚴重程度,將腦梗死分為以下5種類型。

(1)完全型腦梗死:指腦缺血6h內病情即達到高峰,常為完全性偏癱,一般病情較重。

(2)進展型腦梗死:指缺血發作6h後,病情仍在進行性加重,此類患者占40%以上。造成進展原因很多,如血栓的擴展、其他血管或側支血管阻塞、腦水腫、高血糖、高溫、感染、心肺功能不全、電解質紊亂,多數是由於前兩種原因引起。

(3)緩慢進展型腦梗死:起病2周內癥狀仍在進展。

(4)穩定型腦梗死:發病後病情無明顯變化者,傾向於穩定型腦卒中,一般認為頸內動脈系統缺血發作24h以上,椎-基底動脈系統缺血發作72h以上者,病情穩定,可考慮穩定型腦卒中。此類型腦卒中,腦CT掃描所見與臨床表現相符的梗死灶機會多,提示腦組織已經有瞭不可逆的病損。

(5)可逆性缺血性神經功能缺損(RIND):是指缺血性局灶性神經動能障礙在24~72h才恢復,最遲在4周之內完全恢復者,不留後遺癥,腦CT掃描沒有相應部位的梗死病灶。

引發腦梗塞發病的原因

1、血流動力學改變是常見的腦梗塞發病原因:如高血壓病、低血壓、心臟功能障礙等。

2、血液病變:

①血液粘稠度增高。如高血脂癥、高血糖癥、高蛋白血癥、脫水、紅細胞增多癥、白血病、血小板增多癥等,這些都是腦梗塞發病原因。

②凝血機制異常。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友病、應用抗凝劑、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等。此外,妊娠、產後、手術後及服用避孕藥等可造成易凝狀態。

3、其他的腦梗塞發病原因

①血管外因素的影響,主要是大血管鄰近的病變(如頸椎病、腫瘤等)壓迫,影響供血不全。

②顱外形成的各種栓子等。

血管病變也是腦梗塞發病原因之一:血管壁病變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炎、先天性異常、外傷、中毒、腫瘤等。

腦梗塞日常預防

控制體重。肥胖是腦梗塞的危險因素,應通過控制飲食(尤其是高能量的食物)和體育鍛煉控制體重。膳食營養要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和谷類食品,減少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攝入,食鹽攝入每天控制在6克以下。堅持鍛煉能降低20%的復發危險,每天至少進行30分鐘中度體力活動,例如散步、慢跑、太極拳、騎自行車等,每周5-7次。另外,調整自己的心態,正確對待自己和他人,盡量保持積極、豁達、輕松的心情。對於有抑鬱傾向者應加用抗抑鬱藥物治療。

健康教育

1.對於高血壓患者,應將血壓控制在一個合理水平。因為血壓過高,易使腦內微血管瘤及粥樣硬化的小動脈破裂出血;而血壓過低,腦供血不全,微循環淤滯時,易形成腦梗死。所以應防止引起血壓急驟降低,腦血流緩慢,血黏度增加,以及血凝固性增高的各種因素。

2.積極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3.講究精神心理衛生,許多腦梗死的發作,都與情緒激動有關。

4.註意改變不良生活習慣,適度的體育活動有益健康。避免不良嗜好如吸煙、酗酒、暴飲、暴食。要以低脂肪低熱量,低鹽飲食為主,並要有足夠優質的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及微量元素。飲食過飽不利於健康,黴變的食品、咸魚、冷食品,均不符合食品衛生的要求,要禁食。

5.當氣溫驟變,氣壓、溫度明顯變化時,由於中老年人特別是體弱多病者,多半不適應而患病,尤其是嚴寒和盛夏時老年人適應能力差,免疫能力降低,發病率及死亡率均比平時高,所以要特別小心。

6.及時註意腦血管病的先兆,如突發的一側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軟弱乏力,嘴歪,流口水;突然感到眩暈,搖晃不定;短暫的意識不清或嗜睡等。

腦梗塞怎麼治療

腦梗塞西醫治療:

本病的治療,基本上同腦血栓形成,應積極治療高血壓,尤為病史中已有過腔隙性梗塞者需要防止復發,同時應註意血壓不能過快過低。

急性期

以盡早改善腦缺血區的血液循環、促進神經功能恢復為原則。

1、緩解腦水腫:梗塞區較大嚴重患者,可使用脫水劑或利尿劑。

2、改善微循環:可用低分子右旋糖苷,能降低血粘度和改善微循環。

3、稀釋血液:

①等容量血液稀釋療法:通過靜脈放血,同時予置換等量液體;

②高容量血液稀釋療法:靜脈註射不含血液的液體以達到擴容目的。

4、溶栓:①鏈激酶。②尿激酶。

5、抗凝:用以防止血栓擴延和新的血栓發生。①肝素。②雙香豆素。

6、擴張血管:一般認為血管擴張劑效果不肯定,對有顱內壓增高的嚴重患者,有時可加重病情,故早期多不主張使用。

7、其他:本病還可使用高壓氧療法,體外反搏療法和光量子血液療法等。

恢復期

繼續加強癱瘓肢體功能鍛煉和言語功能訓練,除藥物外,可配合使用理療、體療和針灸等。

腦梗塞中醫治療:

治療腦梗塞的中藥方法,活血化瘀,芳香開竅降脂抗凝雙效類長效中成藥物的防治,能夠有效改善體癥,防止復發進展。如含有丹參、川芎、麝香、體外培育牛黃等名貴藥材的大復方道地中成藥天欣泰血栓心脈寧片等,活血化瘀方法的治療效果還是挺不錯的。

腦梗塞的飲食

腦梗塞病人在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的同時,合理調節飲食也是非常關鍵的,合理的飲食調理有利於疾病的康復,因此腦梗塞患者需要重視飲食調理,下面專傢介紹腦梗塞病人飲食禁忌。

1、腦梗塞病人宜多吃含碘豐富的食物,如海帶、紫菜、蝦米等,碘可減少膽固醇在動脈壁沉積,防止動脈硬化的發生。

2、腦梗塞病人宜多吃些芹菜、香菇、山楂等。芹菜有清熱利濕、醒神健腦、平肝涼血之功效。可降低血中膽固醇的含量,對防治高血壓、腦血管意外、冠心病等有一定療效。香菇有補氣益胃、活血化瘀之功效。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降低血壓,加速血液循環,改善心腦及微循環供血,加熱後營養不被破壞。對高血壓、動脈硬化有良好療效。山楂具有活血化瘀、軟化血管、降血壓、降血脂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