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天,天氣幹冷,身體和皮膚似乎也進入休眠狀態,容易出現皮膚幹燥、頭暈嗜睡,反應能力降低等癥狀。而此時如果可以適當進補,則可以幫你趕走這些癥狀,還能達到暖胃驅寒、滋養皮膚等多種功效。詳細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的介紹吧,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傢。

冬季吃什麼能滋補

【第一菜:蓮藕】

寒冬時節,正是鮮藕應市之時。冬季天氣幹燥,吃些藕,能起到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

鮮藕除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外,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及礦物質的含量也很豐富,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對治療便秘,促使有害物質排出,十分有益。

●最佳吃法:七孔藕淀粉含量較高,水分少,糯而不脆,適宜做湯;九孔藕水分含量高,脆嫩、汁多,涼拌或清炒最為合適。

●最好搭配:黑白木耳。搭配銀耳可以滋補肺陰,搭配黑木耳則可以滋補腎陰。

【第一水果:梨】

梨因鮮嫩多汁,含有85%的水分,酸甜適口,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鈣、磷、鐵、碘等微量元素等,被稱為“天然礦泉水”,自古就被尊為“百果之宗”。冬季空氣幹燥,水分較少,若能每天堅持食用一定量的梨,能緩解體燥,生津潤肺。

●最佳吃法

吃生梨能明顯解除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現的咽喉幹、癢、痛、聲音啞以及便秘、尿赤等癥狀;將梨煮熟或蒸熟吃,如冰糖蒸梨可以起到滋陰潤肺、止咳祛痰的作用,對痛風病、風濕病及關節炎有防治功效,同時對治療肺熱咳嗽和喉嚨痛等效果更佳。

●最好搭配:蜂蜜

聞名中外的梨膏糖,就是用梨加蜂蜜熬制的,對患肺熱久咳的病人有明顯療效。

【第一堅果:花生】

中醫認為,花生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可以醒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調氣、清咽止咳。主治營養不良、食少體弱、燥咳少痰、咯血、皮膚紫斑、產婦乳少及大便燥結等病癥。

●最佳吃法

新鮮花生最好連殼煮著吃,煮熟後的花生不僅容易消化吸收,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花生殼和內層紅衣的醫療保健作用。花生紅衣能抑制纖維蛋白的溶解,促進血小板新生,可治療血小板減少和防治出血性疾病;花生殼有降低血壓、調整膽固醇的作用。

●最好搭配:紅棗。

搭配紅棗,能補脾益血、止血。對脾虛血少、貧血有一定療效,對女性尤為有益。

【第一宴:火鍋】

一到冬天,朋友們最喜歡去的餐廳非火鍋店莫屬!盡管不斷有人告誡我們,火鍋吃多瞭容易上火,火鍋裡富含嘌呤,火鍋熱量比較高,火鍋這個,火鍋那個的。但是實際上,火鍋確實是冬季滋補的首選。

唯一要註意的是,我們在選擇火鍋的時候不要選擇濃湯或者過於辛辣的麻辣鍋底,這樣可以避免上火的現象;另外在選擇涮菜的時候,一定不要多吃肉類,丸子類,也要選擇一些茼蒿、海帶這樣的素菜,做到葷素搭配,防止熱量超標、蛋白質過多的問題。

【第一補:山藥】

山藥不僅有“神仙之食”的美譽,還有“食物藥”的功效。山藥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於脾胃消化吸收;山藥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淀,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延年益壽的功效。

●最佳吃法:蒸著吃、做湯喝、炒菜均可。蒸著吃,營養損失最小。

●最好搭配:枸杞。

如果不單獨吃山藥,可以和枸杞搭配來熬枸杞山藥粥,能更好地發揮滋補效果。

【第一飲:黃酒】

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含有18種氨基酸,這在世界營養類酒中是少見的。黃酒還含較高的功能性低聚糖,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是葡萄酒、啤酒無法比擬的。中醫認為,黃酒性熱味甘苦,有通經絡、行血脈、溫脾胃、潤皮膚、散濕氣等治療作用。

●最佳飲用方法:黃酒溫飲,暖胃驅寒。溫度以35℃~45℃為佳。

●最好搭配:烏梅。

秋季講究飲食以“收”主,搭配烏梅恰恰符合“收”的理念,有養陰生津、潤肺護肝的作用。

【第一肉:墨魚】

關於吃肉,民間一直有“四條腿的不如兩條腿,兩條腿的不如沒腿”的說法。墨魚營養豐富,每百克肉含蛋白質13克,脂肪僅0.7克,還含有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A、B族維生素及鈣、磷、鐵等人體所必需的物質,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滋補食品。

●最佳吃法:紅燒、爆炒、熘、燉、涼拌,做湯均可,但為防體燥,墨魚做湯是比較合適的。

●最好搭配:豆腐。也屬於養陰生津的食物,一起吃還能起到蛋白互補的作用。

【第一粥:百合粥】

百合味甘微苦,性平。其營養成分豐富,有蛋白質、維生素、胡蘿卜素及一些特殊的有效成分,如淀粉、多糖、果膠以及多種生物堿,對抑制癌細胞增生有一定的療效。百合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等功效,成為冬季食用之上品。

●最佳吃法:煮粥。

百合可當菜肴吃,如西芹炒百合、百合炒牛肉;也可煮粥吃,如百合與糯米制成百合粥,放上一點冰糖,不僅可口,而且安神,有助於睡眠。

●最好搭配:杏仁。

杏仁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搭配百合熬粥適用於病後虛弱、幹咳患者。

冬季飲食的註意事項

1、適當增加高蛋白質食物的攝入,比如畜禽肉、魚肉和雞蛋等

蛋白質所含能量的30%會變成熱量從體表發散出來,而碳水化合物所含能量僅有5%~6%作為熱量散失,脂肪則是4%~5%。此外,紅肉中還富含易被吸收的血紅素鐵,研究表明,飲食中增加鐵的攝入,抗寒能力會增強。需要註意的是,要增加的是富含蛋白質的瘦肉,而不是脂肪多的肥肉。同時,每天吃肉量最好控制在2兩以下。

2、吃飯前喝碗熱粥或熱湯

寒冷的氣溫下,喝上一碗熱乎乎的粥,不但會讓身體立刻感到溫暖,還能暖腸胃、喚醒消化系統,促進食欲。尤其是雜糧粥還能幫助補充B族維生素和鉀等多種營養素。此外,冬季氣候幹燥,更應補充水分,而喝粥也能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喝下瞭很多水。除瞭熱粥,飯前喝碗少油少鹽的熱湯也是不錯的選擇。

3、零食首選堅果

堅果多半在秋天成熟,因此也算是秋冬季節的應季食品。堅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B族維生素,以及鐵、鋅、鈣等礦物質,還有一定量的蛋白質,都能幫助人們抵抗寒冷。堅果的營養素密度較高,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冬天食物種類相對較少的缺陷。因此,天冷的時候,不妨把餅幹、點心等零食換成堅果。需要提醒的是,堅果最好選原味的,且每天吃的量別超過一小把。

4、多吃黑色食物

中醫提倡冬天補腎,而黑色入腎。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分析,黑豆、黑米、黑芝麻、紫甘藍、紫薯、藍莓等紫黑色食物中富含的花青素是一種強抗氧化劑,它能夠預防癌癥,增強血管彈性,還可保護視力。因此,多吃黑色食物對於預防秋冬季節多發的心血管疾病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冬季吃什麼菜更好

肉類一般都是正餐之首選,特別是嚴寒的冬季之必不可少的食物,抗寒效果之最。像羊、牛、狗、鹿肉的抗寒效果是極好的,其脂肪、蛋白質等含量頗高,多食用肉食可加快機體代謝,增加產熱功能,迅速起到溫暖活血抗寒的作用。

根莖類食物內含豐富的無機鹽類,攝入此類食物可快速補充人體缺失的無機鹽,以保證機體正常的產熱系統。像青菜、蘿卜、山芋等根莖類蔬菜應多使用,也可與其他肉類一起食用。

辛辣類食物大多可以有效的促進血液循環,增加產熱,急速溫暖機體組織驅風寒。辛辣類食物有辣椒、生薑、胡椒等日常可見,對於嚴寒的冬季可以多食用一些,烹飪時可多加入一些還而已增加食欲。

含碘類食物像海帶、玉米、紫菜、海蜇等都富含碘,其可以使甲狀腺素分泌增加,而甲狀腺素有利於產熱系統,可以快速增加體內代謝,促進體液循環,從而加速產熱,抗寒效果不錯。

含鐵高的食物像蛋黃、瘦肉、動物肝臟等都含有大量的鐵元素,是人體的必需元素,一旦人體血液鐵含量偏低就會影響血液循環造成貧血,機體產熱減少而怕冷。應當適當攝入含鐵高的食物以增強禦寒能力。

冬天能吃薑嗎

據《本草綱目》裡記載,生薑有“通神明,歸五臟,除風邪寒熱,止嘔吐,去痰下氣,散煩悶,開胃氣”等功效。“傢備生薑,小病不慌”、“飯不香,吃生薑”,從這些俗語中,生薑的功效和作用也由此可見一斑。

必須要說明的是,“冬吃蘿卜夏吃薑”闡明的是“冬吃蘿卜夏吃薑”特別適合,但並非指冬天不能吃薑、夏天不能吃蘿卜。其實,薑一年四季都可以吃,是種不錯的調味品。冬天天氣冷,人容易感冒,而薑湯對風寒性感冒就特別有用。另外,冬季溫差大,從寒冷的室外走入室內都非常適合喝薑水驅寒。所以,冬天吃薑是有好處的。例如冬季吃生薑可以使身體可以祛寒促使血液循環以達到身體發熱的功效;如果因為冬季天氣寒冷的原因而導致身體得病,那麼吃生薑能夠趕走身體的病菌,使人體更快恢復健康的狀態;冬季吃生薑還能促使人們的食欲大增,吃的飽身體才會更暖和,才能抵抗冬季的病菌,但是陰虛內熱、表虛盜汗的人群要少吃;而且在食用生薑的時候要考慮留不留薑皮,多吃生薑最好要留皮,避免上火。

什麼時候吃薑好?

從一天來講,早上吃生薑最健康。古人說“早上吃薑,勝似喝參湯;晚上吃薑,等於吃砒霜。”早上吃一點薑,對健康有利。但晚上吃,因為生薑味辛性溫,含有揮發油、薑辣素、樹脂及淀粉等,本來屬熱,會讓人上火,勞命傷身,所以不宜吃。

食用辛溫之薑,不僅要順應一日之中人體氣血運行的生理規律,也要順應一年中的人體生理變化。一天之內,夜不食薑,一年之內,冬不食薑。冬天吃生薑,辛溫發散,以瀉肺氣,故古人說“冬薑夭人天年”。

生薑的飲食禁忌

1.吃生薑不要去皮。有些人吃薑喜歡削皮,這樣做不能發揮薑的整體功效。鮮薑洗幹凈後即可切絲分片。

2.凡屬陰虛火旺、目赤內熱者,或患有癰腫瘡癤、肺炎、肺膿腫、肺結核、胃潰瘍、膽囊炎、腎盂腎炎、糖尿病、痔瘡者,都不宜長期食用生薑。

3.從治病的角度看,生薑紅糖水隻適用於風寒感冒或淋雨後有胃寒、發熱的患者,不能用於暑熱感冒或風熱感冒患者,也不能用於治療中暑。服用鮮薑汁可治因受寒引起的嘔吐,對其他類型的嘔吐則不宜使用。

4.不要吃腐爛的生薑。腐爛的生薑會產生一種毒性很強的物質,可使肝細胞變性壞死,誘發肝癌、食道癌等。那種“爛薑不爛味”的說法是不科學的。

5.吃生薑並非多多益善。夏季天氣炎熱,人們容易口幹、煩渴、咽痛、汗多,生薑性辛溫,屬熱性食物,根據“熱者寒之”原則,不宜多吃。在做菜或做湯的時候放幾片生薑即可。

溫馨提示:陰虛體質人群禁食薑

有陰虛火旺、目赤內熱者,或患有癰腫瘡癤、肺炎、肺膿腫、肺結核、胃潰瘍、膽囊炎、腎盂腎炎、糖尿病、痔瘡者,都不宜長期食用生薑,尤其是陰虛體質的人,絕對不能吃薑。陰虛就是燥熱體質,表現為手腳心發熱,手心有汗愛喝水,經常口幹、眼幹、鼻幹、皮膚幹、心煩易怒、睡眠不好,而薑性辛溫,陰虛的人吃薑會加重陰虛的癥狀。

為什麼冬季要少吃寒冷食物

在寒冷的冬季,人體要想保持體溫,就必須增加而不是消耗熱量。寒冷食物刺激人體後,新陳代謝會因此增加一到兩成,導致人體需要消耗更多的熱量。健康專傢告訴我們說,冬季不僅要少吃寒冷食物,而且食物最好趁熱吃,另外多吃一些含熱量高的食物,從而增加身體的熱量,抵禦寒冷的入侵。

大傢知道嗎,最適宜人體消化和吸收營養的溫度是37℃。如果大量食用寒冷食物,就會使腸胃的溫度迅速下降,從而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另外,寒冷的冬天,外面天寒地凍的,人一見到熱的食物,看瞭暖心舒心,吃瞭暖胃健胃。

我們吃瞭寒冷食物以後,到腸胃裡先要加溫,然後方能消化和吸收。在這個過程中,要消耗人體的很多熱量,人就會覺得特別寒冷。同時,大量進食寒冷食物後,還容易導致人體器官痙攣,而最常見到的癥狀就是渾身發抖。這樣一來,就容易引發胃腸功能紊亂、胃腸感冒等多種疾病。對於嬰幼兒、兒童和老年人來說,抵抗力差,而且腸胃功能較弱,一定不要讓他們進食寒冷食物。

在東北滴水成冰的寒冷季節,也有些年輕人邊逛街邊吃雪糕的情景。偶爾吃一次,而且少吃,年輕人火力又壯,並不會對身體有什麼傷害,但經常這麼吃,而且一次吃的過多,就會對身體有害瞭。

想要更好的保證身體健康,那麼在這個冬天的時候,我們就應該更加註重自己的日常飲食選擇,減少吃冰淇淋或者其他寒冷的食物,因為這些東西吃多瞭,都可能會給我們的身體產生其他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