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身體抵抗力比較差,這種情況下,老年人應該多吃一些營養豐富的食物進行養生保健,老年養生應該多吃一些湯類或者粥類的食物,可以起到一定的預防疾病的作用,而且對人的消化系統的保養也是非常好的,但是老年人的養生保健的過程中一定要有所禁忌,不能覺得所有的營養成分比較多的食物都要多吃,這樣隻能起到一定的反作用,對人的健康不利。

春季老人養生四忌

1.日常“四忌”

忌久坐:“久坐者傷肉”。人到老年,由於肢體行動不便,喜歡久坐。坐雖是消除疲勞的必要方式之一,但久坐容易使肌肉衰退與萎縮。因此,老年人應多走路、勤活動,“安步當車”才是健康之道。

忌久立:“久立者傷骨”。有關資料表明:70歲以上的老人幾乎都患有老年性骨質疏松癥,如果長時間站著不動,肌肉的彈性和韌性會減弱,骨骼脆性變大,一旦受到外力的沖擊就可能發生骨折。

忌久視:“久視者傷血”。人到老年,長時間地閱讀、寫字、看電視,不光眼內肌、眼外肌要消耗能量,導致視力下降,更重要的是久視還會傷血耗氣,產生多種病癥。

忌久臥:“久臥者傷氣”。適當增加休息時間和次數對老人有利無弊。然而,一味貪睡或臥床不起則會使身體虛弱。因而老人們要順應“春夏早睡早起,秋季晚臥早起,冬季早臥晚起”的規律,以保持身心健康。

2.飲食“四度”

速度:人到更年期以後,人體內分泌等功能趨於緩慢,胃腸的消化功能亦會相對降低。進食時要細嚼慢咽,以使有限的消化液充分發揮作用。

飽度:“要想身體好,頓頓七分飽”。老年人的消化能力下降,若吃得過飽,食物不能被全部消化,經細菌發酵後會產生較多的氣體,使人感到腹部不適。

溫度:進食過冷或過燙的食物,都會對消化道產生刺激,從而影響消化功能。而且,適宜的溫度可以最大限度地使食物色、香、味保持天然口味,刺激人體食欲中樞神經,從而使老年人食欲旺盛。

硬度:老年人的食物宜溫熱熟軟,切忌黏硬生冷。老年人唾液淀粉酶、胃酸、胃淀粉酶、胰脂肪酶和淀粉酶等消化液的分泌量減少,腸道蠕動減弱,消化功能較差,粗糙堅硬的食物不易消化。

3.情緒“四宜”

宜服老:人到老年,生理上各方面都在大大衰退,心腦血管疾病、退行性疾病等接踵而至,不宜過度勞累,社會活動不要太頻繁,要服老。

宜糊塗:不論是對待傢庭還是某些社會現實矛盾,裝三分糊塗可制怒。無論遭遇什麼樣的處境,保持穩定的情緒,喜怒有常有節,是延年益壽的重要條件。

宜曠情:善於陶冶情操是老年人養生的重要保障。喜愛文學的可隨時吟詩作詞;喜歡戲曲的可即興引吭高歌;愛好音樂的,可靜坐聽、撫、彈、拉、吟、唱世界名曲以自娛;擅長書畫的,可盡情揮毫山水、花卉。

宜聚神:《黃帝內經》上說,“聚精會神是養生之法”。中老年人腦細胞雖然每天都會死亡,但在用腦的情況下,每天又會有新細胞誕生。腦運動直接促進腦健康,協調和控制全身,可達到健康長壽之目的。

4.睡眠“四慎”

慎運動:眾所周知,睡眠時心臟跳動減慢,尿量分泌減少,體溫略有下降,代謝率也偏低,整個機體的功能處在休息和恢復狀態之中。如果在睡前做劇烈的運動會引起心跳、氣促,使全身處於緊張狀態,因乳酸堆積而感到腰酸腿痛。

慎飲酒:適量飲酒可祛風散寒,暢通血脈,還能解除疲勞,故有益健康。但老年人在睡前不宜飲酒。許多臨床經驗都表明,睡前豪飲可能會引發中風。而且,酒中所含的有害物質,如甲醇、鉛、氰化物、雜醇油等會因夜間肝臟工作緩慢,而蓄積於體內,難於排出體外,從而危及本已衰退的機體。

慎蒙頭:在冬天,一些老人喜歡將頭蒙在被子裡睡,這也是不好的習慣。充足的氧氣是老年人睡眠時重要的生命活力源。如果用被子蒙著頭睡,呼吸受到妨礙,人體就會出現缺氧,進而導致呼吸道、心腦血管疾病。

慎防病:研究發現,睡眠2~3小時後因胸悶、氣促而驚醒,坐起或起立片刻後好轉,是左心衰竭的早期表現;平躺時感到胸悶、氣促,須墊高枕才能安睡,是心、腦和肺部嚴重疾病的兆頭。要提醒的是,患動脈硬化的老人、身體肥胖者以及血液循環系統有障礙的老年人,飯後不宜立即入睡,以免發生中風等意外。

老人春季養生小常識介紹

調節飲食

春天新陳代謝旺盛,飲食宜甘而溫,忌過於酸澀,宜清淡可口,忌油膩生冷,尤不宜多進大辛大熱之品,如參、茸、附子、烈酒等,以免助熱生火。

多吃含蛋白質、礦物質及維生素(特別是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品,如瘦肉、豆制品、蛋類、胡蘿卜、菜花、大白菜、柿子椒、芹菜、菠菜、韭菜等。因為春天本來肝陽上亢,若再吃酸性食物,易導致肝氣過於旺盛,而肝旺容易損傷脾胃。

預防春困

春季,老人常感到困倦,早晨不易睡醒,白天則昏昏欲睡。這是因為春季氣溫回升,人體活動量增加,體表末梢血管開始舒張,體表血流量增大,使腦部的供氧量顯得不足,從而產生“春困”現象。

怎樣減輕與預防春困呢?首先,要保證睡眠,早睡 早起,克服消極懶惰思想情緒,中午則最好午休一個小時左右;其次,要積極參加鍛煉和戶外活動,改善血液循環;第三,要適當增加營養。

研究證明,缺乏B族維生素與飲食過量是引發春困的重要原因,故宜多吃含維生素B族豐富的食品,吃飯不宜太飽;第四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最後,老年人本來陽氣相對不足,而春天是養陽的大好時機,如情欲妄動而房事較頻,會耗氣傷精,進一步損傷陽氣,因此,老年人在春天應適當節欲。

調養精神

春季是肝陽亢盛之時,情緒易急躁。老年人要適應春生之氣,調適心情,保持恬靜、愉悅、舒暢的精神,避免惱怒,使肝氣保持正常的生發。

心情舒暢有助於養肝,因為心情抑鬱會導致肝氣鬱滯,影響肝的疏泄功能,也易使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免疫力下降,容易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疾病等。祖國醫學強調“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如果老人在春季把肝氣調養好瞭,不僅春季不患病或少患病,而且對夏季防病養生也極為有利。

運動鍛煉

春天自然界陽氣開始升發,人們應該借助這一自然特點,重點養陽,養陽的關鍵在“動”,忌“靜”。老年人應該積極到室外鍛煉,春季空氣中負氧離子較多,能增強大腦皮層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防止動脈硬化。

但是老年人春練不要太早,以免因早晨氣溫低、霧氣重而患傷風感冒、哮喘病或慢性支氣管炎等,最好選在太陽升起後外出鍛煉。另外,春練時不能空腹,老年人早晨血流相對緩慢,體溫偏低,在鍛煉前應喝些熱湯。同時運動要舒緩,老年人晨起後肌肉松弛、關節韌帶僵硬,鍛煉前應先輕柔地活動軀體關節,以免因驟然鍛煉而誘發意外。

保健防病

春天氣候多變,乍暖還寒,尤其是早春季節,常有寒流侵襲,氣候驟降。再加上人體的皮膚、汗毛孔向外開始疏泄,對寒邪抵禦能力有所減弱,因此,老年人很容易傷風感冒,並由此引發急性支氣管炎、肺炎、哮喘等疾病。

所以,春天裡老人要隨時註意增減衣服,出門要帶口罩,切忌過早脫去冬衣。一旦得瞭感冒要及時就醫,用藥越早效果越好。進入春季,老年人還須防腦血管病的發生。這是因為春季氣溫不穩定,常有寒潮入侵,氣壓變化大,在每次氣溫變化的過程中,可造成人體血管的伸縮難以適應而導致中風發生。

防風禦寒

春天宜晚睡早起,到室外多活動,舒展形體,使一天精力更加充沛。春天要特別註意防風禦寒,養陽斂陰。根據初春天氣乍寒乍暖的特點,衣服不可頓減,而應順應“春捂秋凍”的原則,隨氣溫的變化增減衣服。如果過早脫去冬衣,極易受寒傷肺,引發呼吸系統疾患。

老年春季養生的方法,你都掌握瞭嗎?老年人想要保證正常的身體代謝,就要註意春季的養生保健,以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老年人春季養生食譜介紹

油燜春筍

做法:春筍去殼,取嫩莖部分切滾刀塊;切幾段蔥,切少許蔥花;食用油燒熱,蔥段煸香後下筍塊,翻炒片刻,加入老抽、白糖、茴香繼續翻炒,加入少量水煮滾後加蓋燜10分鐘;大火收稠湯汁,取出蔥段,撒入新鮮蔥花,出鍋裝盤。

溫馨提示:春筍順應節氣,有利九竅、通血脈、化痰涎、消食脹的功效,是高蛋白、低脂肪、低淀粉、多粗纖維素的營養美食。

八寶菠菜

做法:將洗凈切成段的泰迪熊菠菜、胡蘿卜絲、香菇絲、冬筍絲放入加鹽的滾水中焯熟;腰果、杏仁、核桃放熱油裡過一下撈出,壓碎。油燒熱下蔥絲,火腿絲、海米煸炒熟鏟出放菠菜上,加鹽、味精、香油拌勻,撒上碎幹果即可。

溫馨提示:菠菜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蔬菜,但以春季為佳,根紅葉綠,鮮嫩異常,最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對解毒、防春燥頗有益處。中醫也認為菠菜性甘涼,能養血、止血、斂陰、潤燥。因菠菜含草酸較多,有礙鈣和鐵的吸收,故吃菠菜時宜先用沸水燙軟,撈出再炒。

老人春季養生宜多喝粥

傳統觀念中,白米粥一向被視為“最養人”的食物,大米經過長時間煮制,水分含量更高,淀粉糊化更充分,也就更容易被小腸吸收。但這個特點其實是“雙刃劍”,它也會明顯升高血糖,總喝還會因為缺少咀嚼而加速咀嚼器官的退化。此外,白米粥的營養過於單一,而且其中纖維含量較低,不利於排便。其實,想要粥更養人,不妨做時加點料。

粗糧、雜糧富含膳食纖維,“粗細搭配”營養更互補,因此,熬白米粥時不妨加些粗雜糧。比如,素有“黃金主食”之稱的玉米,它含有蛋白質、核黃素、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有預防心臟病和癌癥,延緩衰老等功能;小米也值得推薦,小米中的色氨酸可安神助眠,豐富的鐵不但可滋陰補血,還可潤燥通便;還可以放些豆類,紅豆煮熟後有淡淡甜味,其賴氨酸含量較高,適合於白米混合煮粥;紅薯營養豐富,蛋白質質量高,特別是紅薯含有豐富的賴氨酸,與米面混吃可發揮蛋白質的互補作用;南瓜屬溫性,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的功效,適合煮粥。此外,加些山藥、芋頭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南方人喜歡用肉類煮粥,這對牙口不好的老人來說非常好。煮粥時,可用瘦豬肉、瘦牛肉、雞肉等剁成肉末入粥,或放入魚肉、蝦肉等做成海鮮粥。鑒於老年朋友多有心腦血管問題,建議多吃些“白肉”,如海鮮、雞肉,少吃些“紅肉”,如牛羊肉和豬肉。此外,還可以在粥快煮熟的時候放入些切碎的綠葉菜,鮮嫩的顏色不僅可以刺激食欲,還可以補充維生素。但要註意的是,為降低營養的流失,應盡量減少綠葉菜的熬煮時間。

中老年人春季養生六大註意事項

1、衣要“治寒”

醫學傢孫思邈曾說過“春天不可薄衣”。中醫認為,防病如禦敵。春季乍暖還寒,氣溫多變,如衣著單薄,保暖措施不利,極易受寒患病。特別是中年人各種生理功能開始減退,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變弱,“春捂”是必須的。中老年人衣著要結合氣候變化,隨時增減,衣著要松軟輕便,貼身保暖。

2、食要“治腐”

春天生機旺盛,人體對營養物質的需求亦隨之增加,中老年人要有足夠的熱量十分重要。孔子吃飯的原則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糧食陳舊或變味,魚肉不新鮮瞭,他都不吃。席上吃肉的量不能超過米面的數量,酒可以喝但不能喝醉。春季,老年人在飲食方面要註意:一是保證熱量,適當減少食量;二是粗細搭配,不能偏食;三是脂肪宜少,蛋白亦多。如豆類、魚類、禽蛋、瘦肉等;四是忌油膩、酸澀、生冷之物,少鹽,多食蔬菜、水果等。

3、心要“治躁”

古代著名醫學傢孫思邈關於情緒對健康的影響方面曾寫道:“怒甚偏傷氣,思多太損神,神疲易役,氣弱病相侵,若要無諸病,常當節五辛,安神益悅樂,惜氣供和純。”春季是肝陽亢盛之時,情緒易急躁。人長期生活在不良情緒中,如鬱悶、焦慮、憤怒時,可強烈刺激中樞神經系統,使人的分泌功能紊亂,免疫機制受損,抵抗力下降。不良情緒不僅容易使人誘發疾病,甚至患上癌癥。而豁達的性格和樂觀的情緒可使人精神輕松,免疫功能和抵抗力增強。心情舒暢有助於養肝,因為心情抑鬱會導致肝氣鬱滯,影響肝的疏泄功能,也使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免疫力下降,容易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疾病等。

4、身要“治疾”

就是要及時地管控疾病,痛癢不可忽略。春天,氣溫回升,有利於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氣候變化無常,都威脅著中老年人的健康。因此,中老年人要增強自我防病意識,做到無病早防,有病早治。別忘瞭自己的身體,別忘瞭醫生的醫囑,別忘瞭按時服藥。

5、境要“治污”

在環境與健康的關系方面,清代醫學傢徐大椿更有自己的卓見。他在《醫學源流論·五方異治論》中指出:“人稟天地之氣以生,故其氣體隨地不同。”在分析瞭不同地域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後,他告誡人們,“入其境,必問水土風俗而細調之”,因為“所產之物,所出之泉,皆能致病”。可見,徐氏關於地理環境對疾病與醫藥影響的認識,已較為深入。

冬去春來,中老年人的調節中樞和機體功能仍處怠緩狀態,一要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堅持每日通風換氣;二要保持臥室幹燥,被褥常洗勤曬;三要居室色彩協調,氛圍祥和,可養置適量的花草;四是睡前溫水泡腳,按摩雙腳。中老年人還要切忌“戀臥”,睡眠過多會使新陳代謝減慢,氣血運行不暢,不利濁氣排出。

6、練要“治懈”

古代醫學傢華佗很重視疾病的預防,強調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模仿虎、鹿、熊、猿、鳥的動作和姿態,創造瞭一種“五禽之戲”,用以鍛煉身體。常到戶外鍛煉,呼吸新鮮空氣,可蕩滌體內濁氣,增強心肺功能,殺死肌膚上的細菌,增強機體的免疫力。中醫講:“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中老年人在鍛煉中,首先要適度,避免運動量過大;其次要動靜結合,鍛煉時要保持精力,不要過度疲勞;三要適時適項,要選擇適合自身條件的項目,不要做過難、過大、過險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