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朋友都會有月經來臨的那一天,對於自己月經的到來,大傢總會出現痛經的癥狀,而以下能幫助預防痛經的食物,就可以幫助女性調理自己的月經,使自己的身體也越來越健康。痛經是很多女性都有嘗過的滋味,那如何緩解女性痛經呢?緩解女性痛經吃什麼食物好呢?

緩解痛經的簡易穴位按摩法

痛經是指女性經期及其前後出現小腹或腰部疼痛,嚴重者可伴惡心嘔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休克。通過簡單的中醫穴位按摩可幫助緩解經期不適癥狀。

1.太沖

位置:位於足背第一、二蹠骨凹陷點處。

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沖穴,以有酸脹感為宜,1分鐘後再換右手拇指的指腹揉捻左太沖1分鐘。

功效:“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太沖是肝經上最重要的穴位,對女性月經不調也很有效,此穴按摩可舒緩女性因肝鬱氣滯引起的痛經,從而達到柔肝止痛的功效。

2.血海

位置: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方法:手指指腹輕輕揉按血海,力度適中,以有酸脹感為宜,左右來回交替按摩。

功效:血海也是管理女性月經的重要穴位,適當按摩或艾灸可舒緩小腹部冷痛、墜脹等不適。

3.足三裡

位置: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方法:用拇指指腹稍用力點揉足三裡穴,以酸脹為度。宮寒痛經可用艾條懸灸。

功效:補益氣血、暖宮調經止痛,特別適合氣血不足的體弱女性。

4.三陰交

位置:該穴位於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方法:用拇指指腹稍用力點揉穴位,以酸脹為度。

功效:三陰交也稱“婦科三陰交”,對經期不順,白帶、月經過多或過少,經前綜合征和更年期綜合征等有較好療效。

4類食物有效緩解痛經

女性痛經吃什麼食物緩解

1、奶制品

研究發現,補鈣可有效緩解緊張和肌肉痙攣,甚至可以預防經前情緒煩躁等問題。因此,每天攝入酸奶、低脂牛奶或奶酪等高鈣食物,有助於緩解經前不適。

2、葵花籽

補充B族維生素有助於緩解腹脹、痙攣、疲勞和情緒波動等。葵花籽是維生素B1的重要食物來源。秋刀魚等富含維生素B6的食物也應適當補充。此外,全麥面包等也富含B族維生素。

3、香蕉

鎂對大腦中快樂神經傳遞素血清素起到調節作用。香蕉中富含微量元素鎂,是抗抑鬱的極佳食物。富含鎂的食物還包括菠菜、豆腐和腰果等。

4、紅酒

醫學研究表明,紅酒能通經活絡。如氣滯血瘀型痛經病人適量飲點紅酒能疏通經絡,擴張血管,使平滑肌松弛,緩解痛經;氣血虧虛型,中醫認為甘溫能補能緩,因紅酒辛甘性溫,有溫陽補血,緩急止痛的功效;對寒濕凝滯的痛經癥,可以起到散寒祛濕,活血通經的作用。

可有效緩解痛經的幾種滋補湯

有痛經病癥的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應盡量多飲用各種滋補湯,以緩解病癥。

1、山楂薑糖湯

取15克山楂、20克鮮生薑洗凈後與20克紅糖一同放入鍋中煎服,每日1次-2次即可。

2、田七雞蛋湯

取2枚雞蛋,與6克打碎的田七、10克艾葉,以及15克生薑一同放入水中煎煮,待雞蛋煮熟後去除外殼再放入鍋煎煮並浸泡,飲汁食蛋即可,每日服用1次。

3、豬蹄薑桂湯

取豬蹄2隻洗凈並切成4塊,放入砂鍋中旺火煮熟,起鍋裝入陶罐內並加入15克生薑和6克桂末,隔水再用文火燉至豬蹄完全熟爛後食用。

4、參芪歸雞湯

取老母雞1隻,去除毛和內臟並洗凈後,將30克黨參、30克北芪、20克當歸放入雞腹中,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慢燉直至雞肉完全熟爛後加入食鹽等調味即可食肉飲湯,每日最多可服用2次。

5、雞蛋歸薑湯

將洗凈的15克當歸、5克幹薑、5克陳皮一同放入鍋中加水煮沸30分鐘後去除渣滓,取一枚雞蛋打散入鍋,並放入220毫升米酒和15克去核後的紅棗,再次煮沸至紅棗熟爛時關火喝蛋湯、吃棗。

各種痛經的原因

痛經原因

1.氣滯血瘀

主證:每於經前一、二日或經期小腹脹痛、拒按,經血量少,或排出不暢,經色紫暗有塊,血塊排出則疼痛減輕,胸脅乳房作脹,舌質紫暗,舌邊或有瘀點,脈沉弦。

分析:沖住氣血鬱滯,氣血運行欠暢通,故經前或經期少腹脹痛、拒按,經量少或排出不暢;經血瘀滯,故色暗有塊;塊下瘀滯稍通,故疼痛暫減;瘀滯隨經血而外泄,故經後疼痛自消。但若鬱滯之因未除,則下次經期腹痛復發。舌質紫暗,脈沉弦,均為氣滯血瘀之象。

2.寒凝胞中

(l)陽虛內寒

主證:經期或經後小腹冷痛、喜按,得熱痛減,經量少,色暗淡,腰腿酸軟,小便清長,苔白潤,脈沉。

分析:腎陽虛弱,沖任、胞宮先煦,虛寒滯血,故經期或經後小腹冷痛,經少色暗淡;寒得熱化,故得熱痛減;非實寒凝血,故喜按。餘癥均為腎陽不足之象。

(2)寒濕凝滯

主證: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得熱痛減,按之痛甚,經量少,色暗黑有塊,惡心嘔吐,畏寒,便溏,苔白膩,脈沉緊。

分析:寒濕之邪傷及下焦,客於胞中,血被寒凝,行而不暢,因而作痛,經血色暗黑而有塊;寒濕中阻,陽氣被遏,水濕不運,則畏寒便溏,惡心嘔吐。餘癥均為寒濕阻滯所致。

3.濕熱下註

主證:經前、經期少腹脹痛,經量多,色紅,質稠或有塊,平日帶下色黃或有穢臭,舌紅苔黃膩,脈弦數。

分析:外感或內蘊濕熱,流註沖任,阻滯氣血,經行不暢,故經來腹痛;熱擾沖任,則量多色紅有塊;熱灼津液,則經水質稠;濕熱下註,傷及任帶,則平日帶下色黃或有穢臭。舌脈均為濕熱內盛之象。

4.氣血虛弱

主證:經期或經凈後,小腹隱痛、喜揉按,月經色淡量少,質稀,伴神疲乏力,面色蒼白,舌淡苔薄,脈虛細。

分析:體虛氣血不足,經行後血海空虛,胞脈失養,或體虛陽氣不振,運血無力,故見經期或經凈後小腹隱痛,喜揉按;氣虛陽氣不充,血虛精血不榮,故經血色淡量少,質稀。餘癥亦為血虛氣弱之象。

5.肝腎虧虛

主證,經凈後小腹隱痛、腰酸,經血量少而質薄,經色暗淡,或有頭暈耳鳴,小腹空墜不溫,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

繼發性痛經

子宮內膜異位癥

痛經特點:繼發性、進行性加重。所謂進行性是指疼痛多隨局部病變的加重而逐年加劇。多位於下腹部及腰骶部,可放射至陰道、會陰、肛門或大腿,常於月經來潮前1~2日開始,經期第1日最為劇烈,以後逐漸減輕,月經幹凈時消失。

疼痛的程度與病灶大小並不一定成正比。病變嚴重者如較大的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可能疼痛較輕,而散在盆腔腹膜的小結節病灶反可導致劇烈痛經。

慢性盆腔炎

痛經特點:范圍大。盆腔慢性炎癥形成的瘢痕粘連以及盆腔充血,常引起下腹部墜脹、疼痛及腰骶部酸痛,月經前後加重。痛經表現為雙側上腹持續性疼痛,可放射至腰部,有時伴肛門墜脹感。

子宮腺肌病

痛經特點:進行性加重。呈嚴重痙攣性絞痛。多發於30歲以上經產婦。

子宮黏膜下肌瘤

痛經特點:因肌瘤向子宮黏膜方向生長,突出於宮腔,影響經血排出,故可引起子宮異常收縮,發生痛經,表現為下腹墜脹、腰酸背痛,並伴有經量增多及周期紊亂。

慢性宮頸炎

痛經特點:慢性宮頸炎的主要癥狀是白帶增多,當炎癥沿宮骶韌帶向盆腔擴散時,會引起痛經,主要表現為腰骶部疼痛、盆腔部下墜痛等,疼痛在月經期、排便或性交時加重。淋球菌等所致宮頸炎,常導致宮頸管閉鎖或狹窄,引起經血逆流,導致痛經。

盆腔淤血綜合征

痛經特點:表現為范圍廣泛的慢性淤血性痛經,並有下腹痛、低位腰痛、經期乳房痛等癥狀。疼痛往往在月經前數天加重,來潮後第一或第二天減輕,也有少數持續痛。疼痛在患者站立一段時間後及跑、跳或突然坐下時加重,下午比上午重。常見於25~40歲婦女。

女性4種痛經最危險

1、突發性的劇烈骨盆疼痛

劇烈的下腹部疼痛可能是因為卵巢包囊破裂。這種破裂引起的劇痛一般由下腹部一側開始,並迅速擴散到整個下腹部,這種疼痛和痛經相比不是同一種感覺。

2、月經量短時間內增多

出現這種狀況就可能代表體內生長子宮纖維瘤。這是一種生長在子宮壁上的良性腫瘤,一般對人體無害,但是會造成經血量增多,導致貧血,這種腫瘤也有微小的可能會造成子宮內血管堵塞或者轉為惡性腫瘤。

3、止痛片也無法緩解的劇烈痛經

痛經突然變得劇烈而難以緩解一般是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危險信號,也就是部分子宮內膜脫落出子宮。除此以外,如果在性生活中或者在平時做出彎腰動作時出現劇痛,有可能是這種病癥造成的。

4、大量流血並有強烈痛經

這兩種癥狀同時出現可能是得瞭盆腔炎(PID),是一種一般由衣原體細菌引發的生殖系統感染。性交後出血是盆腔炎的另一種征兆,如果不及時診治,盆腔炎很容易造成不孕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