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糖尿病的人來說,除瞭忍受病魔的幹擾之外,還要忍受著不讓吃各種食物的困惑。很多時候除瞭控制飲食總量,其實很多食物都有助於控糖。為您介紹5種既能當主食,對糖尿病又有輔助療效的營養粥。

糖尿病患者應掌握皮膚護理註意事項

糖尿病患者體內糖代謝異常,糖蛋白在小血管壁沉積,逐漸引起血管閉塞、組織壞死,可引起一系列皮膚表現,掌握正確護理措施有助於緩解癥狀。

1、正確選擇衣物--糖尿病患者盡量不穿羊毛或化纖內衣,可選擇寬松的純棉衣物,以免刺激皮膚而引起瘙癢,鞋子宜選擇寬口、厚底的鞋子,如果襪腰緊就用剪刀剪開幾個小口。

2、註重皮膚清潔--糖尿病患者應勤換衣服,勤洗勤消毒毛巾,保持床單幹燥清潔,同時也應註意皮膚清潔,每日要洗臉、洗腳、清洗外陰,需要註意的是糖尿病患者本身皮膚本來就幹燥、抵抗力差,應避免長時間的泡澡或使用刺激性強的清潔劑。

3、保持皮膚水分--洗澡會洗去皮膚表面的油脂,使皮膚水分流失而造成皮膚幹燥瘙癢,應使用含有凡士林、矽油、羊毛脂等有較強保濕作用的護膚品,以避免皮膚裡的水分過快蒸發,每日1~2次尤其沐浴後即刻使用效果會更佳。

4、使用止癢藥物--皮膚幹燥、輕度瘙癢的糖尿病患者應註意加強潤膚效果,局部瘙癢可外用止癢藥物,如瘙癢嚴重,可在醫生指導下內服藥物,切勿搔抓皮膚,以免引起皮膚感染。

​糖尿病人在粥裡加雜糧降糖效果更好

1、南瓜麥麩粥:青嫩南瓜250克,麥麩50克,粟米50克。南瓜洗凈切小塊,入鍋加水煮至六成熟,加入洗凈的粟米,煮沸後加麥麩。充分拌勻,熬煮至粟米熟爛即成。適合各類糖尿病患者。

2、苦瓜粥:苦瓜150克,粳米50克。苦瓜洗凈去蒂、去籽、切片。粳米淘凈,入鍋加水煮成粥,加入苦瓜片,用小火煮10分鐘即成。早晚兩次分食。適合各類糖尿病患者。

3、 玉米須粥:玉米須15克,粳米50克。將玉米須洗凈,加水兩碗,煮20分鐘,去渣取汁。粳米洗凈,加入玉米須汁液中,煮成粥。可代早晚餐食用。適合各類糖尿病患者。

4 、葛根白米粥:葛根粉30克,大米100克。用白米煮粥,加入葛根粉,煮至米爛成粥即成。適合形體消瘦的糖尿病患者。

5、芝麻黑豆粥:黑芝麻500克,黑豆1000克。將兩者一起加工成粉。每次取黑芝麻黑豆粉共100克,加面粉50克,調和均勻後煮成粥。分成3頓,隨餐食用。適合各類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應該如何吃水果

許多糖尿病患者幾乎不吃水果,並不是他們不喜歡吃水果,而是覺得水果含糖量較高,擔心吃水果後血糖會急劇升高,使病情出現反復。其實,水果對於糖尿病患者是有益處的,隻要做到擇機、擇時、擇類、擇量食用水果,大部分患者還是可以吃水果的。

水果中含有很多的維生素、微量元素及無機鹽等,這些成分對於患者機體生理活動具有很大的益處,特別是伴有心臟病的患者,水果中富含的鉀離子可以穩定心肌,抑制心律失常。對於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即空腹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餐後2小時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的患者,可以適當進食水果。血糖控制尚不理想的患者,應等血糖控制理想後再開始吃水果。

糖尿病進食水果的時間應選擇兩次正餐中間及睡前一小時,不要在餐前或餐後進食水果而升高患者的餐後血糖。水果的種類應選擇含糖量較低且升高血糖較慢的水果,含糖量超過30%的水果避免食用,聖女果、蘋果、桃、梨、柚子等水果都是很好的選擇。每次進食水果的量一般不超過200克,大概相當於一個中等大小蘋果的量,較大的水果可以分次食用。

糖尿病常見的幾種危害

對眼球的危害

糖尿病患者除動脈硬化、高血壓視網膜病變及老年性白內障外,糖尿病視網膜病與糖尿病性白內障為糖尿病危害眼球的主要表現。輕者視力下降,重者可引起失明,目前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已成為四大主要致盲疾病之一。

對周圍血管的危害

主要以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為主,糖尿病患者由於血糖升高,可引起周圍血管病變,導致局部組織對損傷因素的敏感性降低和血流灌註不足,在外界因素損傷局部組織或局部感染時較一般人更容易發生局部組織潰瘍,這種危險最常見的部位就是足部,故稱為糖尿病足。臨床表現為下肢疼痛、潰爛,嚴重供血不足可導致肢端壞死。在這種情況下,截肢將是不可避免的,致使殘廢。

對心腦血管的危害

心腦血管並發癥是糖尿病致命性並發癥,包括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腦卒中(腦血栓形成、腦出血)和糖尿病心肌病(可導致心力衰竭、心率失常)。糖尿病人心、腦血管病並發率和病死率為非糖尿病人的3.5倍,是Ⅱ型糖尿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對神經的危害

糖尿病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並發癥之一,是糖尿病致死和致殘的主要原因。糖尿病神經病變以周圍神經病變和植物神經病變最常見,表現為四肢末稍麻木、灼熱感或冰冷刺痛,重者輾轉反側,徹夜不眠;植物神經病變表現為排汗異常(無汗、少汗或多汗),腹脹、便秘或腹瀉,站立位低血壓,心動過速或過緩,尿不盡或尿失禁。

兒童糖尿病檢查

1、血液檢查:

血糖測定:血糖測定以靜脈血漿(或血清)葡萄糖為標準。1997年美國糖尿病學會(ADA)制定的診斷糖尿病的標準:

正常空腹血糖〈6.1mmol/L(110mg/dl),空腹血糖6.1-6.9mmol/L為空腹血糖受損;如空腹血糖≥7.0mmol/L,或口服糖耐量試驗(OGTT)2小時血糖值>11.1mmol/L,即可診斷糖尿病。糖耐量試驗不作為臨床糖尿病診斷的常規手段。

血漿C肽測定:C肽測定可反映內源性胰島β細胞分泌功能,不受外來胰島素註射影響。有助於糖尿病的分型。兒童1型糖尿病時C肽值明顯低下。

糖化血紅蛋白(HBAlc):是代表血糖的真糖部分,可反映近2個月血糖平均濃度,是判斷一段時間內血糖控制情況的客觀指標,與糖尿病微血管及神經並發癥有一定的相關性。正常人HBAlc<6%,HBAlc維持在6%-7%,表示控制良好,糖尿病並發癥不發生或已發生但不進展,HBAlc8%-9%時為控制尚可;HBA1c11%-13%為控制較差,糖尿病並發癥顯著增加。因此,美國糖尿病學會要求糖尿病的患兒HBAlc控制在7%以內。

2、尿液檢查:

糖尿:重癥病例治前經常有糖尿,但早期輕癥僅見於餐後或有感染等應激情況下,不少久病者由於腎糖閾升高,雖有高血糖而無糖尿。尿糖可自微量至10g%以上,一般在0.5%-5g%左右,偶可達15g%以上,每日失糖可自微量至數百克。一般而論,在定量飲食條件下失糖量與病情輕重成正比,與血糖高度亦有關系。

決定有無糖尿及尿糖量的因素有三:血糖濃度,腎小球濾過率和腎小管回吸收葡萄糖率。正常人腎糖閾為160-180mg/dl;如菊糖清除率為125ml/min,腎小管能回吸收腎小球濾液中葡萄糖250-300mg/min,故血糖正常時尿中無糖。但不少晚期病者由於腎小動脈硬化、腎小球硬化癥等病變,腎血流量減少,腎小球濾過率減低而腎小管回吸收糖的功能相對尚好時,則血糖濃度雖高而無糖尿,臨床上稱為腎糖閾增高。反之如腎小管再吸收糖的功能降至120mg/min以下,則血糖濃度雖在100mg/dl左右仍可有糖尿,臨床上稱為腎糖閾降低,見於腎性糖尿,為本病重要鑒別診斷之一。

蛋白尿:一般無並發癥病者陰性或偶有白蛋白尿,低於29mg/d或20μg/min,白蛋白尿排泄率在30mg-300mg/d,時稱微量白蛋白尿,表明患兒已有早期糖尿病腎病,白蛋白尿排泄率>300mg/d時,稱臨床或大量白蛋白尿,常規尿檢可出現蛋白尿,此時病變已非早期,隨病變發展尿蛋白量較多,可達0.5g%(約相當於4+),每日丟失蛋白質在3g以上(正常人<30mg/d),常引起嚴重低蛋白血癥和腎病綜合征。高血壓、腎小動脈硬化癥、心力衰竭者亦常有少量蛋白尿,有時於酮癥酸中毒、高滲昏迷伴循環衰竭者或休克失水嚴重影響腎循環時亦可出現蛋白尿。

酮尿:見於重癥或飲食失調伴酮癥酸中毒時,也可因感染、高熱等進食很少(饑餓性酮癥)。

管型尿:往往與大量蛋白尿同時發現,多見於彌漫型腎小球硬化癥,大都屬透明管型及顆粒管型。

鏡下血尿及其他:偶見於伴高血壓、腎小球硬化癥、腎小動脈硬化癥、腎盂腎炎、腎乳頭炎伴壞死或心力衰竭等病例中。有大量白細胞者常提示有尿路感染或腎盂腎炎,往往比非糖尿病者為多見。有腎乳頭壞死者有時可排出腎乳頭壞死組織,為診斷該病的有力佐證。

3、其它檢查:

胰島細胞抗體(ICA)、胰島素自身抗體(IAA)、谷氨酸脫羧酶(GAD)抗體測定:糖尿病發病早期,有89.5%病兒ICA,GAD抗體陽性,晚期隻有54.3%陽性,GAD比ICA敏感。疾病初期上述抗體大多可呈陽性,隨著病程進展,胰島細胞破壞日益加重,滴度可逐漸下降,待β細胞全部破壞,抗體消失。

物理檢查:可做胸片、B超、心電圖等檢查。

建議傢長帶孩子到正規醫院進行糖尿病檢查。一旦確診病情,則需咨詢醫生意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並和營養師協商制定患兒的飲食計劃。